..續本文上一頁,唯一的名詞就是涅磐;大乘的名詞可就多了:如來藏性、一真法界、一實相印、究竟空、如如等等,大圓鏡智,這個是如來藏性、藏心、即心即佛,這個是大乘的講法;《阿含經》就是一個名詞,叫做涅磐,涅磐。那麼什麼叫做明心見性呢?禅的終極目標,就是明心見性,明心就是明本心,就是了解我們每一個人存在的般若智慧的大用的智慧心。什麼叫做見性?就是見不生不滅的清淨自性。所以,明心見性簡單講,就是恢複了每一個人的涅磐妙心,究竟實相。換句話說:爲什麼要學佛?也就是邁向生命的圓滿;我們因爲生命有缺陷,我們現在要邁向生命的圓滿,所以,我們要學佛。
我在念建中的時候,就在思維:生命是什麼?活下來的意義是什麼?生從哪裏來?死往哪裏去?活下來是爲什麼?我們爲什麼要活?活在這個世間,最重要的課題是什麼?都一直在找,師父也接觸過基督教的,也去高雄的教堂,天主教的教堂,唱過聖歌;也接觸過一貫道的師兄、師姐,在談論當中;我們同班同學也有基督徒,談一談,談一談,都不能得到滿意。後來在大學裏面,碰到了這個佛法,發現這個才是我要找的,值得我用生命去投注的,就是這個:佛法!
禅是什麼呢
禅就是既現實又超越,既超越又現實。很多人講:你們出家人逃避現實!我說:你錯了!出家人剛好面對現實,你的現實的定義是什麼?你的現實的定義就是金錢、柴米油鹽醬醋糖,食衣住行;而佛法的現實問題是什麼?是生、老、病、死,我們要面對的是生滅無常、殘酷的世間;我們要解決的是無量的無明,還有煩惱,這個是現實。換句話說:你一定會死亡,你一定要面對這個死亡,沒有任何人可以逃避的。因此,我們有禅的思想,就能夠勇敢的面對現實,勇敢的面對現實是什麼意思?也就是說:你有更大的抗壓性;你有更大的忍辱性,如果你有禅的功夫和理解,無論你的職業是什麼;你扮演什麼角色,你都可以運用禅的思想,在你的生活周遭。你是學生,你用禅,你的成績會很好,心有定,不會著于外面的五欲六塵;你一個公司有禅,衆生就會和合,你在哪一個團體裏面當領導,你有禅的功夫,屬下所有的逆境和順境,你都會認爲那個是功德;順境跟逆境對聖人來講,統統叫做功德。爲什麼?批判我們的、傷害我們的,不一定不好,因爲他最先看到我們的缺點;在旁邊一直贊歎你的,也不見得一定很好。爲什麼?會掩飾真相,因爲生存,會掩飾真相。所以,在聖人的角度、大悟的人的角度,沒有一種境界不是善的境界;也沒有一種境界可以難得倒他,批評、贊歎,等同清淨心的功德,沒有兩樣,因爲佛的心沒有敵人。仁者無敵,這一句話怎麼解釋?這一句話不是說:你對人家仁慈,就不會樹立敵人,你錯了!這一句話不是這樣解釋的。仁者無敵,你對人家好,人家一樣對你有仇敵啊,會仇視。仁者無敵的意思是說,當我們對自己承諾,用慈悲心對待別人的時候,我們的內心就沒有建立敵人的觀念。仁者無敵,有仁慈心的人,是在內心裏面不樹立敵人的觀念,而把敵人當作是增上緣、善知識,這樣叫做仁者無敵;不是你對人家好,人家就一定不會傷害你;照樣會傷害你、照樣毀謗你的!那麼,我們講:禅,既現實又超越,既超越又面對這個現實,爲什麼?我們要活啊,禅是活的,不是死的,禅可以運用在任何一個時間跟空間,它是活的,但是,就看你怎麼用?會用的就是處處是了;不會用的就處處障礙了。所以,禅是既現實又超越,既超越又現實。
那麼,什麼是悟到禅呢?就是徹底降伏自我,就是禅。換句話說,用現在的語言叫做: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夫妻之間爲什麼會吵架?就是先生想要改變老婆、老婆想要改變先生。結婚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把兩個人不同的背景,對不對?湊在一起,你想想看,要調適多久啊?有的一輩子還是調適不來,從小生活了二十五年,二十五歲結婚,男的有男的立場、思想、背景、教育,他有執著的角度;女的有自己的思想、背景、教育程度,二個人硬湊在一起,不管是戀愛,或者是感情,或者是欲望的牽製,始終沒有辦法心融入心,因爲他不是佛啊,佛是法法平等,佛佛道同,因爲佛悟到畢竟空的道理,世界上本來就沒有東西可以爭執的 ;可是,夫妻不一樣。所以,有結婚了,生兒育女,還是繼續吵啊;吵到孩子大的時候,那個孩子就聽了好幾百遍了,爸爸、媽媽重複的話,媽媽就常常講說:我要不是爲了這叁個孩子,早就跟你爸爸離婚了!兒子就跟他媽媽講說:媽媽!你已經講了五百遍了!她會一直重複、一直重複......什麼叫做衆生?就是重複的痛苦;重複的情緒化;重複的再恩愛、感情再好一點,再來,繼續又沖突,沖突又分開,又大家冷靜一點......冷靜一點,再來,不錯,感情好了,好了,意見又不同。爲什麼?因爲沒有佛的心、沒有菩薩的心、因爲沒有禅的功夫。是不是?所以,每天都想要對方接受我們的意見。
禅不一樣,禅剛好相反,禅是每天都注意降伏自己,而不是說:叫你自私自利,不是這個意思。因爲你如果沒有功夫,你沒有功夫,你現在根本不可能去利益衆生;你沒有功夫,你怎麼能夠利益衆生呢?對不對?所以,我們要站在自利的角度,也就是說:我們先要自己能夠降伏自己,自己要能夠降伏自己,才有辦法來感化衆生、感化別人,而不是說:你一下子就要改變對方,這樣會弄得大家都很辛苦的!所以,同學!你要知道,男女朋友,你在談戀愛,你就記得我的名言:不要想辦法改變他,要想辦法容忍他,你這樣路才走得下去。知道嗎?你一直想要改變他,那就不得安甯,不斷的爭執,會吵到不可開交,瓦片都掀開來了!不要試著改變對方,要試著容忍對方的缺點,有因緣再慢慢慢慢的感化對方,它是需要時間的。所以,如果你方向對了,你的日子就很好過!所以,禅不是什麼稀奇古怪的東西;不是什麼神秘的東西,平常心就是禅;但是,問題就是擺不平自己,難就是難在這個地方!所以,你要修行,要先了解,這個世間都是生滅無常的東西,佛陀叫我們觀照,你要進入禅的境界,一定要很冷靜的觀照,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錯誤的東西,因爲我們依靠的東西錯誤,所以,我們會活得很痛苦!如果你把一生一世寄望在金錢,當你得到癌症的時候,來日不多,你有好幾百億、幾千億,有什麼用呢?如果你依靠男人,有一天男人背叛你,你怎麼辦呢?遺棄你,你怎麼辦呢?如果說你依靠女人,他才會快樂、幸福;有一天女人背叛你,那你又怎麼辦呢?所以,佛陀告訴我們,說: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也就是說:全世界的男人,大部分是不可靠的;大部分的女人也情緒化,也是不可靠的,那麼,要靠什麼呢?要靠自己的般若智慧,當你面對死亡的時候,只有你自己離開這個世間,你老公幫不上忙、爸爸幫不上忙;一百億、一千億擺在旁邊,都沒有用的!錢可以解決我們某一些困難;但是,你不可能解決內心裏面所有的無明跟煩惱,也沒辦法解決生老病死。所以,人家爲什麼要走修行的路線?就是要面對生老病死這個大問題。
但是,同學們!我們也不要太感性;太感性就是說:聽師父這樣講實在是很好,我回去以後要吃素了!慢一點,慢一點,且慢,且慢,歌仔戲講的:且慢!這一吃素,回到家吃素,爸爸不諒解、媽媽不諒解,除非爸爸、媽媽是佛弟子。是不是?所以,參加晨曦社、佛學社,一開始不要太激動,畢竟你們才大學生,是知識分子,是國家未來的棟梁啊!是不是?學佛是恢複理性、恢複智慧、恢複科學,回歸到科學、回歸到理性、也回歸到智慧,一聽到佛法以後,環境不允許,馬上就要吃素,回到家,爸爸、媽媽吵架;哥哥、姐姐也不諒解,然後,就跟他們說:你們這些愚癡的衆生,我學佛!你那個不是學佛啊,你那個是:我學猴!差一個音就差很多,“我學佛”就是處處都圓滿;“我學猴”就是常常暴躁易怒。所以,音稍微念正確一點。因此,有的人就發心更利了,像我們大一的時候,同學就見面,參加佛學社的;大二的時候,突然看:哇!突然現比丘尼相,去參加一個夏令營,大二馬上現比丘尼相,全校,走過去都對她行注目禮!我告訴你:出家是個人的因緣,我們隨喜功德贊歎,很難去論斷說她叫做不好,或者是不對,我們也是非常贊歎說她覺悟了人生,下定決心;但是,這樣一現出家相,大一是學生,大二現比丘尼相的時候,不得了!影響佛學社很大,爸爸、媽媽去的時候,告訴兒子:兒子,兒子!我拿錢給你念臺大,不是叫你去當和尚的!女兒,女兒!你去,千萬不要參加佛學社,回來不要現比丘尼相給我看,現尼姑相給我看,我會無法承受的。她爸爸、媽媽也不懂得什麼叫做比丘尼啊,連一個名詞都講錯!對不對?好了!這個是傷腦筋,我們也隨喜功德,全校也是很驚訝!好了!現在問題來了,大二要上什麼課?上遊泳課,阿彌陀佛!遊泳課要穿什麼?要穿那個泳裝呢,這下問題大了!我們那個教授就說:喂!林同學!學校裏面那個比丘尼,現在大二要上遊泳課呢,你有什麼好的建議沒有?我說:那怎麼辦呢?後來,學校也很頭痛,好吧!就把她撥到那個殘障的去,不參加遊泳,就是只能跟那些拄著拐杖的殘障的人打乒乓球,因爲沒辦法參加遊泳嘛!是不是?參加五千公尺賽跑,也不能參加,五千公尺賽跑,比丘尼穿那個衣服,參加五千公尺賽跑也沒有辦法,所以這個就是帶給教授困擾,很困擾!這個我們不敢說她是叫感性出家,就是這種出家很激烈,而且是很強烈的一個印象。所以,大家真的是......我們今天是大學才剛剛進來,大一、大二、大叁、大四,真的要冷靜一下,出家是大丈夫的行爲,不是說一下子的感性。所以,爲了社團,假設說下次有因緣,臺大請我演講的時候,不要看…
《什麼是[禅] [禅]是什麼》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