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爲無生無不生,能現一切身啊!合掌恭敬,問地藏菩薩言;大士,南閻浮提衆生,命終小眷屬指其兒女,大眷屬指其父母,有時兒女超度父母,有時父母超度兒女,】像美國的奧克拉荷馬州爆炸案,一個女兒跟兒子同時死亡,聯邦第一樓的托兒所,上班,孩子要交代樓下的人,來!結果爆炸, 剛好生二個,二個都死。前幾天報紙有報導,一個人生叁個兒子,快快樂樂被他叔叔開車載著,結果同一個時間車禍,全都死亡,叁個,我說當父母的不曉得要怎麼哭泣,所有的希望都沒了,所以我告訴諸位:諸法從本以來本來就空性,子孫也是一樣,都是暫時借我們住,借我們穿,借我們用,這個世間就是這樣來來去去,我們若觀空就沒事,這句把它背起來,來來去去,觀空就沒事,你若有事就是空不掉,空不掉你就開始煩惱,你就有漏,有漏就放下(諧音有尿就去拉),有漏就是煩惱,就是這樣。【故雲小大眷屬。爲亡者修功德,指懸幡懸蓋、拜忏誦經等,乃至設齋供養十方僧。造衆善因,指燃燈】就是點燈,【造像、布施,】像我們講堂很多人都參加點燈、布施,【以其功德回向命終人,得超升利益,及解脫叁惡道之苦否?】
【地藏答言。長者。我今爲未來現在一切衆生。承佛威力。略說是事。】
【略說爲亡者,作福得益之文。】
【長者。未來現在諸衆生等。臨命終日。得聞一佛名。】你看看!臨命終那天,算臨時抱佛腳,有效,哇!哈!哈。。。,有效。人家說臨時抱佛腳沒有效,在佛門來講有效,你看,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一辟支佛名。不問有罪無罪。悉得解脫。】你看看!要入佛門有多麼不簡單,你一天才念一句阿彌陀佛,不只,一天,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至少也念了好幾千,有的甚至念了好幾萬,看你的功德有多大,我們若到臨命終哪會有不解脫的理由,不可能。所以對佛祖要有信心,我告訴諸位:你造再重的罪,過去就過去了,放下,對不對?在目前而言還有壞的習氣,慢慢改,慢慢改,一步、一步來,對佛祖有信心,對極樂世界有信心,決定了生死。
【臨終聞名,悉脫之文。】
【長者啊!我仗佛力說未來及現在,一切衆生等。等字包含六道,臨命終時,神魂離身,一切放下,唯有一心,】不然你靈魂脫出來,這個肉身帶不走,【聞佛名號,與佛功德相應,或聞菩薩名字,或辟支佛名字,皆是聖人,皆是無漏功德,一念相應,即時就能消滅罪垢,又能轉無罪而成有福。所謂有罪滅罪、無罪增福。故雲有罪無罪,悉得解脫。】因此我才告訴你們:只要我們對佛門有信心,看到這一段我們有希望。
【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衆罪。命終之後。眷屬小大。爲造福利。】這又可以再一次的證明超度是有用的,修福是絕對亡者可以得到利益,【一切聖事。七分】這個要念fen四聲,不能念一聲,這是一個訣竅,分就是一部份的意思,如果你讀作七分【之中。而乃獲一。】這不能算是差,變成七分之一,但是如果以七分之中,這樣才是正確的,七分之中這個分字是整體中的一部份叫做分,七部份當中得到一部份,就是七分之中得到一分,【六分功德。生者自利。】所以你替人家作功德,你自己得到功德愈大。
【代做功德之文。】
【我佛爲俗人說法,必先戒論,施論,生天論。】戒論就是持戒,施論就是布施,生天論就是生天的善因。佛祖爲世間人說法,一定要講持戒它的因果,布施的因果,這都是生天的善因,【因俗人本不求了生死,所以佛對機施教,教其持戒,及布施作福,求生天上,永處福地。】
【地藏說:若有男子女人,在生時未曾修一毫之善,多造衆惡,利己損人之罪。命終之後,假如眷屬,或小兒女,大父母,爲亡者造福,懸幡懸蓋燃燈燒香等福業。】
【資生天上福堂,人間福處,故雲福利。一切聖事,指誦經念佛拜佛供齋等,皆法門正事,能獲出世叁乘聖果,故雲聖事。如是功德,七分中,亡者獲得一分,六分功德,生人自得。】我才告訴諸位,你何必等到你死後才請子孫來做功德,我們在世時就趕快努力,我們若經濟不錯,就要想辦法,有機會有因緣就要趕快作功德,怎麼要等到死後才留財産給兒子,要不要幫我們做。若要幫我們做,七分才得到一分,大家沒那麼傻,哪有人這麼傻,等到子孫幫我們做,我們要看因緣,有機會就要趕快作功德,不要等到臨命終子孫才爲此忙碌。生人自得,【經雲“亡後作福,死者七分獲得一,余者屬現在。”】經典在講:亡者死後再作福,死者七分得到一分,余者屬于現在。這個最感動人的差不多都是佛門的,在佛門裏面師父往生了,教出來的徒弟有時候很孝順,非常的孝順,都會跟他念四十九天的佛號,然後一直作佛事,大量的施舍,大量的救度衆生,回向給他的上人,很多的高僧大德他的徒弟都非常的孝順,師父百年之後實在是看了會感動,當然師父若要靠徒弟,那只是結個緣,師父自己本身還是要用功,徒弟本身要用功,咦!臨命終給一個增上緣。所以說我們若在生活當中,可以用功的機會,你不要讓它失去,可以作功德的機會,也不要讓它失去,叁寶門中好修福,不一定要布施錢,諸位!要記住!福來自一顆喜悅的心,注意!不是有錢人叫做修福,福來自一顆喜悅的心,喜悅的心才是真正修福,比如說我今天我有布施,不過你雖然會感應到很多福報,但你心情不舒服,沒有喜悅的心,福現前享受不到,所以說我們要想修福還是要有一顆心境,解脫的心境。
【以是之故。未來現在善男女等。聞健自修。分分己獲。】聞健的意思就是說當他在耳聰目明的時間,身體強健的時候要趕快的修行,聞健,聞就是表示耳朵沒有耳聾,眼睛沒有瞎,健就是健康,身體健康。所以聞健自修的意思就是聽而知聲爲聞,聽而知道聲叫做聞,聞健的意思表示耳聰目明,身體強健之時,你要趕快借這個時候,身體健康的時候,要趕快去自修。分分己獲,這樣你每一分都是自己得到,不要等到無常一到。
【以是之故,莫待死後,別人代汝做,何不生時自己修,】你爲何不自己修呢?【七分獲得七分。況且現在身康力健,至誠而做,一心而爲可能十分,就得十分,故雲分分自獲。】
【無常大鬼。不期而到。】不期就是說沒有先跟你講好的,說回去就回去(死亡),你何時死亡,沒事先跟你打招呼,【冥冥遊神。】《大智度論》裏面說凡夫人憶想分別,隨著我的心取相,所以計有神,神就是指中陰身,不期而到,冥冥遊神就是中陰身,這個中陰身黑暗暗的,出來,冥冥遊神,中陰身出來在飄,在空中飄,飄來飄去,要找因緣投生,【未知罪福。七七日內。如癡如聾。或在諸司。辯論業果。審定之後。據業受生。】看你業輕、業重,【未測之間。千萬愁苦。】未測之間就是還沒有決定以前,有種種的痛苦,【何況墮于諸惡趣等。】死後中陰身一開始出去很輕松,到後來會愈來愈執著,分別心愈來愈重,就必需要來轉世。
【無福苦悶之文。】
【身有生老病死;心有生住異滅;世界有成住壞空,一切無常。而且誰也不知何時死,更不知何處死,】真的,確實,哪一個知道你何時死,你要在哪裏死你知道嗎?【又不知怎樣死。有嬰兒亡,有少年亡、有的壯年亡,乃至老年亡。且孤墳多是少年人,莫待老來方修福啊!】
【地藏說:無常鬼,不會講給汝聽,何時來,多數突然而至,故雲不期而到。等汝死了之後。中陰身在幽冥界,空中遊行,】真的在遊行,【此時又未知自己到底罪多福多。且中陰身更無常,七日一死。極其量,七七四十九日壽限,就趕快去投胎。牛胎、馬胎、鬼胎、人胎,誰亦不能自知。】你要出世什麼胎你怎麼知道,【此時如癡如呆、如聾如盲。或者中陰身,在諸司,辯論業果,】要如何,正在討論,你要出世要先討論,開一個會,【地府有五個官,】這出自《淨土叁昧經》,【一鮮官,審汝殺生幾何。二水官,審汝作賊多少。叁鐵官,審汝邪淫次數,四土官,審汝兩舌口業。五天官,審汝飲酒鬥量。】
【如是辯論業果,有時心重境輕,其罪便大;】他的心比較重,境界比較輕,罪大,【有時心輕境重,其罪可小;】什麼叫做心重呢?就是在造惡業的時候那個心非常的積極,境界輕的意思就是說境界本來也沒有什麼影響,但是因爲你的念力很強,所以你的罪很重,【有時作業心境俱重,則罪大惡極;有時心境俱輕,其罪微乎其微。】你有造這個因,果報一定逃不掉,所以我們六道輪回跳不出去就是沒有悟到空性的道理,【如是辯論,審定之後,據業輕重,而受六道生,當未測之間,能不千愁萬苦。何況定了重罪,墮落諸惡趣,聞之更悲恐矣!地獄判罪,殺生者】加四個字,當作蜉蝣,蜉蝣就是蟲名,都是近水而飛,生後數小時就死了,比喻生命短促,無奈生命短促。殺生者當作蜉蝣【朝生暮死報;劫盜者當作豬羊受人屠割;】你若偷拿人家的東西,劫盜就是這樣,人家殺你,【淫泆者作鶴鹜】念wu四聲,【麞麋,】鶴就是我們的鶴鳥,這個大家知道了。什麼叫做鹜鳥?一種鳥類,不好形容,就是一種凶惡的鳥類。還有麞麋,這個麞像鹿這樣比較小,沒有角,雄的它有獠牙,獠牙露在嘴外,麋是一種很像鹿,但是稍微大,所以我們常常稱:麋鹿。鶴鹜是鳥類的,麞麋是獸類的,【兩舌者作鵄枭鸺鶺,】鵄是很凶猛的一種鳥類,猛禽,是一種禽類,枭是凶猛的鳥,鸺是貓頭鷹,鶺念ji二聲,就是一種鴿子,鵄枭鸺鶺這都是鳥類,【捍債者爲驢騾牛馬,】捍就是欠的意思,欠債,捍是保衛,保衛這個債。【故雲據業受生。】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地藏本願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