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上曰:贼来取头,本不得,因贼大呼南无佛,缘此得便,】所以若要当贼,你就念:南无佛,(笑)不是这意思,意思是在显示佛的伟大超过天神,是这意思,佛没有鼓励我们可以去剁人家头,去偷拿人家东西。缘此得便,因为这样的方便,【取我头去。大众均曰:神不如佛,我们改奉佛罢!】
【说是语时。会中有一长者。名曰大辩。是长者久证无生。化度十方。现长者身。合掌恭敬。问地藏菩萨言。大士。是南阎浮提众生。命终之后。小大眷属。】若父母亲先死,儿女对父母而言叫做小眷属,若儿子先死,父母亲对儿子而言叫做大眷属。简单讲小大眷属就是辈份,小就是辈份比较浅,大就是辈份比较高,【为修功德。乃至设斋。造众善因。是命终人。得大利益及解脱不。】
【大辩兴问之文。】
【闻地藏说,但以佛教中,作丝毫之善,悉皆自得,不落空过。】因为因果昭然,你种什么因,你得什么果,很清楚,绝对不会让你白白的辛苦。
【即时会中有一长者,名曰大辩。佛法有四大辩才,一、法无碍辩,诸法名相,通达无碍。】对法一点都无碍,诸法的名相他清清楚楚,这个一定要通达三藏,否则的话他哪里有办法,你看唯识名相你看都看不懂,你不研究唯识你就经教没办法通达,没有先在相上安立,没办法破除这个相,一定要先了解事相,那就是唯识,就是最精密的,所以唯识一定要懂,而且一定要好好的研究, 【二、义无碍辩,义理无穷,深悟实相。】实相,无相无不相,义理无穷,【三、词无碍辩,文词藻章,】藻章就是文采,【华丽宣扬。四、乐说无碍辩,】他说法一点也不累,度众生他不会觉得很疲劳,【一法演无量法,一义含无量义,重重宣说,周旋无尽。印度长者,尊贵之人也,久证无生者,诸法本不生,迷故有生,妄见也。】为什么?你走到哪里就是无生,但问题是无生这个很不容易体会的,这种东西又不是透过语言的东西,什么叫做无生?这是抚尺,这块木板我们看,有,世间人不可以说没有,打下去,噢!很痛。但是我们冷静透视它,这块是时间的、空间的交会点变化的一个相而已,经过长年累月,时空的消磨,一定会消耗尽,这块能放几亿年吗?不可能,一定会尽,我们用这个透视就了解每一分、每一秒,没有一个永久性,这样“着”就是错误,我们就是认假为真,这个就是真的,我们把它安,这个就是木材,这个就是我,这就是桌子,所以从小全都是生活在执着的捆绑里面,打不开,因此诸法不生,很不容易体会,若体会到无生的人,大用马上现前,所有用统统是智慧,所以一念无生,全体现,禅宗有一句话,一念无生就是说你只要不要去动到分别跟执着,整个清净心马上显现出来,全体现就是绝待,同时没有隔阂,没有次第,马上明心见性显现出来。所以当我们在见的时候,不要安任何的见,就是清净的见。迷故有生,妄见,【正见则法法无生,】这就是正见,你看!这个正见有多困难,要让他体会无生,除非他开悟了,要不然实在很困难,所以什么样才叫做有正见的人(善知识),当然就是明心见性了,没有明心见性,他怎么能称为善知识呢?自己本性是什么东西,他都搞不清楚,他要如何引导众生开悟,然后明心见性成佛道,根本不可能。正见,法法无生,【生死本无,】本来就无,【非有生死可断啊!】对不对?所以我们的努力有时候是错误的,愈执着,我愈想要断,比如说我要持戒,搭衣持钵,走路要有威仪,这样做对,这个叫做戒相,不是戒体,戒相叫做庄严,戒体叫做无生,要弄清楚,庄严就是庄严外表,我走路有威仪,讲话有礼貌,打坐的时候要坐得很正,持戒,外表看起来持戒庄严,这是戒相,不是戒体,你没有戒体,戒相有什么用呢?戒体就是我们的清净自性,平等的空性,持戒要用这个下手,就是持戒清净的人。【烦恼本不生,非有人断于烦恼啊!业障本空,非有业被人空啊!】有的人说:师父!我业障很重。业障很重就是烦恼很重,很简单的道理,你爱计较就业障深重,我都放得下哪有什么业,要业什么?所以常常听人家说:师父!我的业障很重。那就是烦恼很重,一些烦恼又无形状,说,又体会不出来,不说,静默,他又不晓得我们在表达什么,所以佛法就是很难,看不到,听不到,抓不到,又不是有形象,既不是长短方圆,又不是青黄赤白,也不是大小可形容,什么都不是,但什么统统是,这就很麻烦了,运用起来是随心所欲,大用现前,是不是?若要去追求它,去寻找,觅不可得,何以故?当体即空,说追,不对,不追,也不对,你说:唉呀!本性本来就具足,我不用修行。也不对。为什么?你烦恼没有断,你不够资格讲这句话,你要追求真理,但是如果他拼命的追求真理,又错,为什么?因为真理是本性具足的东西,你追,就能所不断,永远不会解脱,真理不是让我们用追求的,真理叫做悟,所以我们经典里面讲豁然大悟,用悟的就是没有任何的时间、空间,只要你体悟到空性的无生,道就在当下,那叫做圣人,我们不是,我们是把真理假设一个观念拼命的追求,噢!真理大概是这样子,拼命一直追求,世间是苦的,出离心很强,赶快念佛,没有错,但是放不下,那个身体的一切, 外在的一切执着性,知道要拼,不过没办法,所以这个取跟舍不断,虽然说业障本空,但是你不修行又不行,你说修行又不对,本来具足的东西不能让你修,就是这样难以形容,诸法从本以来,什么本,连开始都没有哪里有本,也没有末,所以形容从本来是无始劫以来,方便众生的权巧,诸法从本来,诸法从无始劫以来就是以众生的观念,然后破除你,常自寂灭相,就是每一个动点都无始以来,每一个动点当体即空,寂灭就是空,当下就是空的东西,所以你透过任何的语言你都会扭曲掉,若不能达到空性,真正觉性的那个吻合的那种境界,没有办法,所以变成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人家在问禅师:禅师!什么是禅?他就告诉你:喝茶。茶倒了,请师父开示什么是明心见性。喝茶。师父!要如何成佛?喝茶。每句都叫你喝茶,意思就是说除了你自己品尝到那种法味,除了你自己品尝到那种明心见性,要不然没有办法,一点办法都没有。无要怎么谈?我们也知道这一切是虚妄的东西,不然不要讲经,不要讲经又不行,众生又不晓得,若说有在讲经,不解佛意,度无量无边的众生,实无众生可度,要讲什么经,缘生的东西要讲什么经,也没有人在讲经,也没有人在听经,若说没有人在讲经,这里又清清楚楚在讲,底下又清清楚楚在听,这样体会得出来吗?就是透视它,不执着它,而且不能给他有任何的时间去思维,啪!一下子,就像打火机,啪!这样看得懂吗?不懂就不再继续讲了,回去念佛往生被准备好,不然没办法,不然要怎么讲,我,我的,你,你的,没办法。
【法华经云“诸法从本来,常住寂灭相”者。无生义也,金刚经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诸法岂有生耶?】诸法哪有生呢?【中论云“诸法不自生,】不会自己跑出来,【亦不从他生,】他生就是种种的条件,因为每一种条件也是无生,知道吗?比如说人从父母生,父母的本身就是无生,所以无生加无生,生了孩子他还是无生,简单讲我们都是在无生里面的错觉的相在打转,无生是体,所以学佛一定要懂得体,就是我们的觉性,不懂得体,在相上拼命的打转,那就是累积的业障,累积的业障就是着相而求,如是之人累劫不得见性,所以相要当体观空,然后慢慢的体悟无生。诸法不自生,也不从他生,【不共生不无因生,】你要说它无因,也是有因,对不对?因缘和合当下就是因,【是故说无生”,】这种要体会很久才有办法,【我们推穷诸法,不见起处,】为什么呢?当下就空,【则诸法不生义定。不生则不灭、不增则不减、不垢则不净,是诸法的空相。】我们说生,我们就一定有灭,比如说这世间有生,虚空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不垢不净,什么叫做不垢不净呢?你认为干净的东西有的人认为肮脏,你认为肮脏的东西有的人认为干净,比如厕所虫,我们觉得那是很肮脏的东西,人类看起来那是垢,不过厕所虫看起来那是净,为什么?肮脏它为何要住在那里,对不对?所以所谓的不垢不净,我们先不要看那个不字,先看垢净,有垢有净,为什么?因为业感,业感的当下如果觉悟,马上解脱,就垢净放下,马上就没有,虽然有,但是捆绑不住他,因此所谓垢净是分别心的产物,是业力牵引的,所以我们认为这个世界污秽,认为极乐世界清净,若诸佛而言,诸佛法法平等,他不用到极乐世界才叫做清净,他的法身尽虚空,遍法界全都清净的法身,他哪需要到极乐世界,他不用到极乐世界,求生极乐世界是还未成佛的人,没有成佛,他有来去相,对不对?当然就有取舍相,所以才说要求生极乐世界,他虽然体悟到无生,但是不圆满,他还是要求生极乐世界,很多的菩萨都求生极乐世界,说生决定生,说去实不去,所以这个不垢则不净,是诸法空相,我们若体会诸法空相,哇!你快活了,你太快活了,在路上捡到一千万你也不会很高兴,今天走路丢掉二三千块,也不会觉得舍不得,下次小心就好,丢掉就丢掉,找不到又能怎么办,你若了解这个空相,任何哪一个时间全都叫做解脱,统统叫做解脱,你要砍他的头,照样没有差别,早晚要死的事,无常法的事,对不对?你也不会对于天地变化的事相,耿耿于怀,痛哭流涕,何以故?诸法平等,【证此空相时,清净本然,周遍法界,就是无生法忍也。是我们的清净法身,无生无不生,大用现前,就可以分身十方,广作佛事,随缘度生。地藏菩萨,分身十方地狱,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文中说,久证无生,化度十方,现长者身。此方现长者,难保他方现菩萨身或者罗汉身,因…
《地藏本愿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