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因行孝道,感母生天,發大願,解脫罪苦衆生者,今地藏菩薩是。”】
【分身集會品第二】
【地藏經十叁品,第一天宮神通品,第二分身集會品。十地菩薩破無明證法身,】這個無明不是二乘人的無明,二乘人的無明是破我執,這個無明破了就破法執,不一樣的。破無明證法身,【即能分身——將一身分爲無量身,上供諸佛,下化衆生。法身如天上月,分身如水中月,所謂“千江有水千江月,萬裏無雲萬裏天”;上句譬分身,下句喻法身。】法身就是無相,證到無相他就可以分身無量,【法身破無明方顯,如天無雲;分身有機始現,如水現月。諸佛亦有分佛,法華經見寶塔品,釋迦牟尼佛在靈山講法華經,多寶佛塔湧現其前贊歎“善哉”。大樂說菩薩白佛言:“世尊,我等欲見多寶佛身。”世尊曰:“多寶有宿願,欲開塔見其身者,彼佛分身諸佛,盡還集一處,然後我身乃出現耳。”】所以我跟諸位講,《楞嚴經》、《法華經》很多經典講經都會引用到,這二本經典一定要聽,你看!這就引用《法華經》的,所以《法華經》講完我們就沒什麼負擔,【即時世尊放白毫光,照十方無量世界,無量諸佛皆來集娑婆。娑婆以佛神力,變爲淨土。寶塔戶開,大衆皆見古佛多寶,在寶塔內,生師子座,全身不散,此是釋迦分身。請看法華經,便知其詳。】我們《法華經》講過了,所以就不重複了。
【修行見法身,就能分身。】這個非常不容易的,要見法身,除了大徹大悟的人,真的有自內證功夫的人,這太難了,尤其在末法,要去哪裏找一個已經破無明見法身,幾乎都是很困難,別說破無明見法身,就說證初果、斷見惑,斷見惑的人他就無诤,沒有身見、邊見、戒取見、見取見、邪見,他既然沒有見,就沒有看法不同,就可以在僧團安住,要找到一個這樣的法師都很困難,沒有見惑已經是很不簡單了,沒有思惑這更難,貪嗔癡慢疑,他還有習氣,這個不好斷,如果一個出家衆、或者一個在家居士了解四大皆空,五蘊無我,他不會安上自己的我見,他可以了解看法不同的衆生,大家可以融洽的相處,這都不容易,整個僧團要和合,除了作僧羯磨以外,持戒、誦戒、結夏安居以外,不能有見惑,要有見惑的話,僧團絕對亂,大家都要保護自己,身見,保護這個假相,再來就鬥爭,就講這個那個的壞話,單單斷見惑就不簡單,斷見惑的人就無诤,爲什麼?無我,要跟你爭什麼?像我們讀小學時一個老師很老實,身體很差,個子矮又瘦,身上剛好有叁十塊吃便當,出去吃飯遇到一個十七十八歲的好吃懶做的年輕人,他不曉得他是老師,說:錢拿出來。他想:身上才叁十元吃個午餐就沒了,拿出來就沒了。年輕人就打他,老師說:你不要打我,我給你。叁十塊給他,那不是無貪,不是沒有身見,那叫做無奈,遇到黑道的。沒有身見是說透徹的觀察這個世間,有一些風俗很不應該,比如留這個手尾錢,因爲我們人有身見,死後眼睛沒合上,一直執著說我,這個就是守屍鬼,不曉得色身是假相的東西,守屍鬼一直守著,所以死後眼睛不會合上,死後還得捏錢,說是手尾錢,你看,悲哀吧?世俗人就是這樣。阿婆煩惱,每次媳婦都生女孩,她不煩惱死後要往哪裏去,煩惱兒子娶妻每次都生女的,沒有後代。所以要破身見就很不簡單,何況咬破這個無明見法身,破身見的人有多灑脫,吃飯時有人突然把飯搶起來,他也不會生氣,他知道這個是假相,身上的錢若被人家搶走,也不會動到一個念頭,錢不是我的,世間爲我所用,非我所有,你跟他破口大罵,他知道四大皆空,五蘊無我,他要跟你大聲什麼,讓你贏,破身見的人每樣都贏,爲什麼?他充滿著智慧、忍辱、喜悅。所以我們若在一個團體裏,若會觀照,四大五蘊造成的假相構成我們嚴重的見惑,要放下這個就很不簡單了,我們就要贊歎了。底下舉一個例子,【如中國志公禅師,】這位志公禅師很了不起,《指月錄》裏也有講,志公禅師西元四一八到五一四,叫寶志禅師,南朝人,是陝西人,俗姓朱,很小就出家了,侍奉道林寺的僧衆,對常住很愛護,很有慈悲心,常住不做的他都撿起來做,都靜默,不跟人家計較,他了解誰做的因誰得到果,我們在叁寶裏面要做到無怨無悔才是真正的功德,從事相磨練,我在做我不認爲我很偉大,靜靜的做,我不會贊歎自己,該做就是做,寶志禅師就是這樣,做了又不會吹噓,也不會覺得他有功德,空閑就到禅房打坐,他不喜歡跟人家講話,言不及義,是是非非,不曾這樣,修習禅業,就是一直打坐,在西元四百六十六年到四百七十一年間,往來都邑,因爲修禅定修得非常有功夫,所以這個吉凶禍福他一看馬上知道,因爲很准,大家爭相來問,齊武帝認爲他妖言惑衆,因爲大家都聽他的,就把他抓起來,關在監獄裏,以前的監獄木柴都釘這麼厚,拿鋸子來都鋸不斷,但很奇怪,【獄中有志公,街上又見,到處見有志公,】衛兵看到說:咦,奇怪,這個人皇帝早就抓起來了,怎麼還在這裏遊街。又跑監獄看:嗯,在裏面,跑外面看在吃素羹,到底他有多少個,報告皇帝,皇帝說:這是很不好應付,可能是聖僧,這不可以對不起他。便迎進華林園供養,用軟禁,不准出去,怕他“妖言惑衆”,志公禅師沒有差別,關在皇帝花園內,到外面觀光,走來走去,外面也有他,花園也有他,都關不住他,到後來梁武帝建國時,放出去了,因爲關不住。所以我們知道他說破無明見法身,分身千百億,到處都有他的分身,這志公禅師是大徹悟的人,【此是分身。昔日文殊師利,叁處過夏,迦葉欲擯,】叁處過夏,這不如法,就是說你不可以參加羯磨,或參加解夏,所以迦葉尊者要趕文殊師利菩薩出去,【即見無量文殊。世尊曰:“汝欲擯那個文殊?”】“擯”就是趕,文殊菩薩是過去七佛之師,這個公案出自《大方廣大寶箧(qie四聲)經》卷下,這是大迦葉尊者親自告訴舍利弗尊者的,師父這裏有資料講給大家聽:世尊在舍衛國給孤獨園精舍夏坐叁月,就是結夏叁月,昔大迦葉尊者,苦行第一,沒看到文殊師利菩薩,因爲迦葉尊者常去見佛,大衆僧也沒看到文殊師利菩薩,吃飯、誦戒、出去托缽都沒看到,經過叁個月臨自恣日,就是七月十五,自恣就是自我檢討,我有什麼過失麻煩你替我檢舉,我很歡喜的任你舉過,文殊師利菩薩突然跑出來,迦葉就問他你在哪裏結夏安居,因爲結夏安居要結界,東南角、西南角、東北角、西北角要結界,隔天沒有請假的話,就破夏,破夏有十種罪過,要下地獄的,罪很重,這在《毘尼作持》裏說過。文殊師利菩薩很行,說:大迦葉,我住在舍衛大城波斯匿王後宮,住一個月結夏,第二個月我住在童子的學堂結夏,第叁個月在妓女戶那裏結夏。這功夫很驚人,迦葉尊者因爲才證阿羅漢果,二乘人而已,不是文殊師利菩薩古佛再來的,一聽很不高興,心甚不悅,即作是念,雲何當共是不清淨的人作自恣,怎麼讓我跟你這個不清淨的人結夏安居作自恣法會,不可以,要趕出去,他就要打板,我即出堂,摩诃迦葉拿起來要打板敲下去的時候,哇,同時化現很多的文殊師利菩薩跑出來,到底要趕哪一個,迦葉尊者嚇呆了,愣住了,此刻他不理會,再拿起來准備打板,手卻沒有力氣,阿羅漢的功夫怎麼會比菩薩還高,沒有辦法。釋迦牟尼佛就問他:你想要趕哪個文殊走?意思是說你二乘人的功夫而已,他是菩薩,十地菩薩,那是何等境界。現在講另外一個,【過去有一位老菩薩,十個徒弟,請到其淨室過年。果然十個徒弟皆說:“師父在我淨室過年。”分身與化身不同,化身是隨類化現,如觀世音菩薩叁十二應身,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爲說法,是名應化身;分身是分無量身,皆同一形。地藏是十地菩薩;初地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時,即能分身,何況十地,破十分無明,滿證法身,分身就多了。地藏發願度苦衆生,地獄衆生最苦,所以地藏分無量身到無量世界、無量地獄中救苦。今日世尊在天宮放光明雲,地藏會意,】會意就是了解,地藏菩薩了解佛陀的用意,【無量分身地藏來集天宮,聽佛臨終付囑,】要將這些度衆生的責任交代給他,因爲末法衆生造惡業的人太多了,一點善根都沒有,【故名分身集會品。】
【爾時,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無量阿僧祇世界,所有地獄處分身地藏菩薩俱來集在忉利天宮。】
【此乃分身地藏集會天宮之文。】
【地藏發願度苦衆生,地獄最苦,所以地藏分身到無量世界、無量地獄之中,教化罪苦衆生。每日叁時說法,障輕者一聞法化,便離地府,業重者,雖不解法,日日聽聞,內薰爲種耳。】哎呀,這個熏習實在是太重要了,舉一個例子來說,比如我們不敢吃辣椒,你去四川看看,小孩子是整支拿起來嚼的,臺灣人吃不了辣,比如有的小孩比較難撫養,習慣比較不好,吃媽媽的奶不肯斷奶,老一輩的就很有辦法,母親就用萬金油或老姜塗在奶頭上,小孩子後來就自然斷奶,若用辣椒,小孩子吃到一點點就哭得哇哇叫,到長大吃陽春面拌滿碗辣椒吃到滿頭大汗,這個熏習的力量很大,那麼辣的東西就有人敢吃,沒有它就吃不下飯,沒辦法,從小父母就栽培了。所以世間人就是這樣,內熏很可怕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中國儒家的思想就有佛教的思想,佛教更重視熏習,日日聽聞佛法,變成我們的種子,【因此如來出世,亦無暇來見佛,今日如來臨終放光,地藏知佛住世不久,若此次不來,則無緣見佛了。】
【心地觀經雲:】把筆拿起來,這本書很重要,師父看過了,全名爲《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共有八卷,唐代般若法師翻譯,簡單稱爲《本生心地觀經》,或《心地觀經》,收在大正藏第叁冊,這是釋迦牟尼佛在耆阇崛山,爲文殊師利菩薩跟彌勒諸大菩薩,諸大菩薩都說出家住在阿蘭若,如何觀心,如何滅妄想,如何最後成佛,分成序品、報恩品、厭舍品…
《地藏本願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