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下焉者止惡不作,】根機比較差的人可以止惡不作,【中焉者,】中根機的人,可以【勉修諸善,】勉就是勉勵。聽到這一品,可以勉勵諸善,【上焉悟法性空,】何爲法性空?因爲法性就是法爾如是,本來如此,法性就是無常性,無常性是永恒的真理,在衆生的業感裏面看起來是無常性,但是在佛的心中看起來是法身的清淨空性,無一法可得的清淨的如來藏心,因爲心不同看起來的世界就不同,悟到法性也就是悟到緣起,悟到緣起就是沒有什麼放不下的,放不下你也是無奈,所以我常常告訴諸位:我們修行要稍微冷靜一下,我們今天哪一樣放不下,我們若想我們百年之後放不下,你扪心自問,你能如何,你奈這個無常何,不行,既然不奈無常,那麼我們就無所住了,因爲無常是一定會來臨的,今天睡覺,明天爬起來,明天做工作,後天又起來,這就是一種輪回。如果我們若是一直執著,這樣我們會重複在輪回裏面解脫不了。我們若懂心法,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我們明明知道這是無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用一顆觀照的心,注意我們的起心,注意我們的動念,我們的動念我們應該無所住,若無所住這就是佛的心,這樣就可以體會同體大悲,爲什麼可以體會同體大悲,因爲萬法皆空,所以同一體。爲什麼可以妙用現前?因爲漠視這個現實的世間,所以你若能悟到法性空,我們一切法就是全都解脫。有的初出家,來,很法喜充滿,但是住一陣子他會起煩惱,他跑這間道場,跑那間道場,跑、跑……,跑很多,跑到後來他在追求什麼,他將真理當作在追求,完全錯誤,真理不是靠追求的東西,真理是悟,當下這一念所有的法,我們都了解無常、無我,我們放得下嗎?放下,你就是六祖,當下你就解脫生死,不是我闖東闖西,到處奔走,你再怎麼闖,真理它不是追求,真理是發現它,發現它在哪裏?在心,心在哪裏?起心動念,噢!所以這個回光返照卻變成最重要的功課了,回光返照。如果你悟到無常性這就是法性,叁法印,諸行無常就是諸法無我, 諸法無我就是涅槃寂靜,是不是?但是因爲初學佛的人他的煩惱重,所以他要闖一陣子。所以徒弟是花招百出,師父是毫無花招。徒弟,爲什麼他會當徒弟?他的花招很多,這一招,明天那一招,後天就那一招,這一招,當師父毫無花招,師父他了解一招就解決了,是哪一招?放下就全都沒事,不來也不去,無生也無滅,凡所有相,眼睛見,歡歡喜喜,對不對?耳朵聽,也歡歡喜喜,用這顆歡喜的心,慈悲喜舍的心,這樣就明心見性,這樣就恢複我們本來的面目,不要安住任何的善惡觀念,是非觀念,對立的觀念,這就是真正的菩提心,所以【發菩提心,】什麼發菩提?發菩提心就是無所發叫做發菩提心,你若還在發又沒發,這樣就像汽車一般,汽車你若叁、四天,像我那輛兩光(臺語意指差勁)的車,緬甸的首都,那輛兩光的,十幾年了,二、叁天沒發動,它就會感冒,它若發動就會……,就又停住,……我們人也是一樣,雖然我們發菩提心,無所發,不過要體會到真理還需要一段很深的功夫,所以說趙州八十猶行腳,趙州和尚大徹悟的人八十歲還是在參學。底下說【所謂念地獄苦,發菩提心者是也。】唉呀!這地獄苦實在,【所以地獄,是我們修道的增上緣,莫以語粗而輕視之。】千萬不要說地獄很痛苦,講完非常的簡單,你就輕視它。【若能識其果報,知其無體,】無體就是說地獄它也是無常性,唯心所造,【罪福分明,了達性空,乃可以語道,道在其中矣!】所以說道在其中矣。
【爾時普賢菩薩摩诃薩,白地藏菩薩言:仁者,願爲天龍四衆,及未來現在一切衆生,說娑婆世界,及閻浮提,罪苦衆生,所受報處,地獄名號,及惡報等事。使未來世末法衆生,知是果報。】知是果報,所以說我們今天就是不曉得果報。比如說今天電視報導,屏東縣議會議長跟人家有過節,拿槍打死人家,持槍打死,今天檢查官要求判死刑,這才花報而已。今天一個做沙發的工人,因爲他被雇請來的,雇請來的工人,一個女兒,這老板有一個女兒四歲,噢!長得很漂亮,那個相片,那個孩子長得很美。這個工人,就把她抱到樓頂,四樓那個地方,對她東碰碰,西摸摸,人家所說的猥亵,好像對這個小女孩毛手毛腳,這小女孩哭,哭泣……,把她打死,活活把她打死,今天才發生。你想想看!對不對?世間人光是這個欲望,那個才四歲而已,她懂得什麼,她根本不懂什麼東西,世間人你可以用金錢去交易,是國家合法,有招牌的,有執照的,你去找那個,也不必負法律責任,金錢交易,對不對?你不是,才四歲,四歲,再者,沒有關系,小女孩哭泣,又把她打死,有時候我們看到這個報導我們內心裏面在想:怎麼有這種人,這是什麼心態,這要我們做怎麼做得下去,一個小孩美美的,活活把她打死,這叫我們來做的話,太不可思議了,這怎麼做得下去呢?對不對?他就做得下去,若這種沒有果報而言,世間每個人都敢做壞事,真的。屏東搶劫,結果查出來是現役軍人,現在在逃命,不該他得到的東西,他跑去搶農會,搶二信(合作社),去搶,結果搶完逃跑,結果發現他在當兵,現在沒有在軍中,又逃兵,又搶劫,要抓,抓到第一個判軍法,第二搶劫,又判死刑,怎麼有這麼傻的人,就算讓你偷拿七十萬、八十萬,一百萬,好不好?對不對?我們若窮一點過日子,沒有錢吃泡面,一包面才十塊,可能不止,二十,好不好?二十或是二十五,對不對?我們安分守己不是很快樂,我們吃泡面,喝到的湯多甜,對不對?你今天你現在變成吃一碗泡面,警察吹個哨子,那碗面端不住,發抖,爲什麼?抓進去要槍斃,這樣是享受嗎?讓你搶劫搶一百萬,你那個心理的壓迫感,草木皆兵,晚上若聽到風的聲音以爲是警察來,睡不安甯,草木皆兵,睡不安甯,精神分裂,你要那一百萬做什麼,怎麼有這麼傻的人,所以安分守己,窮,沒有關系,窮習慣了,窮得讓他適應,窮就窮得讓他適應,我們以前窮、窮……,我不曾想要偷拿人家的東西,要搶劫,拿刀,我們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對不對?這樣說起來是很悲哀,若沒有這個地獄,天下大亂,每個都敢做壞事,大不了一死。
【此乃普賢,問十法界中地獄法界之文。普賢,行彌法界曰普,】彌就是滿、遍布,法界曰普,【位鄰極聖,】位鄰就是接近,極聖【曰賢。經雲:『我佛如來有長子,其名號曰普賢尊。』】這個都是《華嚴經》裏面的,【華嚴經,以文殊爲幼童,普賢爲長子,導一切菩薩,修萬行,行成果滿,即證菩提。】即證菩提。
【四大名山屬峨嵋山。】峨嵋山,位在四川省的峨嵋縣西南七公裏的地方,是普賢菩薩顯靈說法之道場,又作峨嵋山,佛教稱作光明山,道教稱作虛靈洞天,它的山脈由這個岷山伸延而出,一層一層,層層疊疊,氣勢如虹,差不多總共一百八十公裏,周圍差不多五、六百公裏,所以這是個大山脈,全山突起有叁個主峰叫做大峨嵋、中峨嵋、小峨嵋,一脈相連,主峰叫做萬佛頂,海拔叁零九九公尺,跟五臺山、普陀山、九華山,共稱作我們中國的四大靈山,從山下到山頂,五十多公裏,有七十多間的寺院,四十個山洞,山洞裏面都是修行人,其中聖壽的萬年寺是普賢菩薩示現的中心道場,它的起源因爲晉朝的時候這個蒲翁見普賢菩薩顯靈,因此在這個地方建白水普賢寺,後來經過各朝代,明朝萬曆再改作萬年寺,裏面有這個銅像,銅像的佛像造形優美,有去過的人都知道,是一個珍貴的佛教文物。這個峨嵋山還有伏虎寺、報國寺、清音閣、黑龍江棧道、龍門客棧,棧道、仙峰寺、金頂、光相寺等等,這個都是很出名的,去過峨嵋山的人都知道了,但是我是不曾去過。底下,【峨嵋山頂有佛燈,所謂萬盞明燈朝普賢。因南閻浮提,家家戶戶,燃燈供佛,是普賢萬行中一行,所以在峨嵋山頂至誠作觀,夜中燈現,或多或少隨人福智,各見不同。昔日虛雲和尚登山頂,】虛雲老和尚這位高僧,【夜見無數佛燈。】唯心所造,我們若有修行,境界愈深奧的,我們看到的境界就愈好。【曾有詩曰:“峨嵋山頂觀佛光,萬盞明燈盡光芒。佛法無邊難思議,菩薩有感易商量。”】菩薩很容易感應的,可以商量的,有求必應。
【爾時者,聞世尊說地藏教化衆生,莫作諸惡,否則先受如是等人間苦報,後墮地獄,經劫難出。但未曾講地獄受報之事,所以菩薩白地藏菩薩,曰:仁者,尊稱之辭,仁者爲地獄教主,請將地獄之事,爲天龍四衆及未來現在,一切衆生,說說娑婆世界,閻浮提罪苦衆生,所受報處,地獄名號,及惡事等。】這樣他才不敢做壞事。【使未來末法衆生,知是果報,】這是果報,【衆生所以受苦者,皆由不知果報故。】這樣我們修行我們就會覺得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我們若了解因果,我們在修行我們會覺得很快樂,要記住!我們要把修行當作我們最美的伴侶,我們要把修行當作最快樂的伴侶,爲什麼?因爲我們了解因果,每做一些事情就發起……在佛門當中,每做任何事情都發起一個歡喜心,所以要把修行當作你最好的朋友,就是這個意思,爲什麼
因爲因果逃不掉,你行善絕對有果報。
【地藏答言:仁者,我今承佛威神及大士之力,略說地獄名號,及罪報惡報之事。】
【地藏答言:仁者,我今承佛威神及仁者大士之力,略說地獄名號,】簡單說而已,不是認真講,若要認真講,講一劫講不完。【及作罪受報之事,令諸聞者,知是果報,自覺自悟,業亡果喪。】若沒有業因,就沒有果報,就消失,【則地獄法界自空耳。】
【仁者,閻浮提東方有山,】現在要開始講地獄了,閻浮提東方有山,【號曰鐵圍。其山黑邃,】這個念作suì,邃就是深遠,又深又遠,見不到日月之光,所以說沒有日月光,這個念作suì,就是我們年年歲…
《地藏本願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