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生命,若要出國,拜托你去先進的國家,當然不是說先進的國家,業若卡死,到哪兒死就是要死,這樣說是說危險性比較少,【善念猶自可,惡念就障我們修道啊!】
【昔日優波毱多尊者,】有人念優波ju二聲多,這是佛陀所傳的第四位祖師,這非常了不起,研究過比丘戒的人統統知道,不曾研究的在家居士對這個會很陌生,優波毱多尊者,我們研究今天的《四分律》、《五分律》,或者是《十誦律》、《摩诃僧祇律》,是他們傳下來的。【向師求道,師曰汝年未滿,且正心念。】就是說你要修行,你要先端正你的念頭,就是說你要先起正念,【教其觀心,】他的師父就告訴他,【起一念惡,】比如你貪、嗔、癡、嫉妒、恨人,生氣的時候,【即取黑豆入袋;】黑的,起惡念,或是發一個惡願:有一天讓你死得很難看。罵人也不好,罵:出去被火車碾死。這也是惡念,也要拿一個黑豆。我要慈悲,我要布施,我要聽經聞法,起個好的念頭,人家若在講是是非非,我們告訴他不要講,這樣我們動念好的,我們護持叁寶,【起一念善,就取一粒白豆入袋。如是臨睡數之,】數數看,一開始黑豆比較多,白豆比較少,我們衆生不是黑豆,是整個布袋黑豆拿起來之後,又流汁出來,黑得流出汁液,世間人惡念,黑得會流出汁液,【黑多白少,日日觀心。】所以禅宗:若人觀心,必能入道。就是這個道理,你若懂得觀照我們這顆心,你就會入道,【不覺白多黑少,最後,純白無黑,】意思就是不曾起惡念,【即白師。】師父!我現在整袋都是白豆,意思就是說我的起心動念全都是正念,與佛的念相應,慈悲喜舍、寬恕、贊歎種種。【其師商那和修尊者,】商那和修尊者是阿難的弟子,是第叁祖。祖師叫做摩诃迦葉,二祖就是阿難,叁祖就商那和修尊者,四祖就是優波毱多尊者,到後來,傳到達摩祖師,第二十六代了,來中國,變成中國禅宗第一代祖師,這樣傳下來。可以當阿難的弟子,這不簡單,【乃教修行之旨,不久證阿羅漢果。】我才告訴諸位:修行不困難,一點困難都沒有,就問你要跟不要而已,你若要用個性修行,你永遠不會成就,用你的個性,就是隨順你的習氣,隨順世間的習氣就是用個性在修行,若用佛心在修行,我現在就跟你蓋印章加保證,你念佛即心即佛,放得下你就是佛,你臨命終百分之一百萬,絕對上品上生,不只是往生而已,我再反過來跟諸位說,你放不下你也無可奈何,因爲無常一定會到,就是說世間的事情你放不下,你也不能奈無常何,法爾如是,本來如此,所以你若被金錢所困,爲情所困,爲了男女關系所困,爲了人際,人情世故所困,這個都是多余的,爲什麼?無常總是來到,困那個都是多余的,因此放下,然後我們一心來修行,【且度人無數,因此修行,先除掉自己的穢念,】要先降伏自己肮髒的念頭,【方可說修,否則雜毒攻心,難矣哉!】你若自己沒修,沒辦法降伏我們自己,我們要先慈悲喜舍,我們光是叫徒弟慈悲喜舍,自己爲何沒有慈悲喜舍心,當師父的人悭貪,沒有慈悲心,二、叁句話就把徒弟趕出去,當師父的不夠慈悲,對不對?我們要給徒弟機會,所以日本人有一句名言說:講道理以前,先吃飯,發怒以前先講道理,我在一本日本的心理學家上面所寫的,先吃飯再講道理,意思是說我們的民生問題列爲最重要,佛也是這麼說,*輪未轉,食輪要先轉,所以要先把徒弟照顧得衣食無憂,他才有辦法精進道業,我們也是一樣,師父一定要蓋一間很好的講堂,用最亮的電燈,不可以讓你們有近視,你可相信這一棟從頭到尾都是師父內在裏面的底稿,蓋這棟你知道我怎樣?我來到這裏坐著,開始就閉目養神,我這一樓要做什麼,那一樓要做什麼,我這一樓要怎麼裝潢,那樓要怎麼裝潢,到哪裏要怎麼隔間,來到這裏我不是動工,若有空,幫忙,坐著就開始一直思維,要如何才能利用最少的空間作最大空間的利用,我跑到隔壁那間什麼善堂,看一看,他們蓋那間我有請教他,我說:你蓋這間花費多少?我問二個,價都不同,一個告訴我:花費四五千萬。一個說:花費快六千萬。不管你花費幾千萬,進去裏面看一百多坪,他們又有一個地下室,准備投票用的,所以我投票都到他們那裏,你看他可以利用的一百多坪,建得雕梁畫棟,看起來中國的傳統很美,法師!你這間的設計爲什麼這樣?我說:我就是去歐洲,看到歐洲的相片,過去我就有一個教堂的觀念,我不要建二邊翹的,雕刻得很美,不過不能利用,外表看起來像拜神的,電燈點不亮,所以我的念頭就是全部要利用,加起來幾千坪,住的、弘法的、講經的、念佛的,整天都一直在計畫,包括那個廚房都是我的觀念,坐著就開始想要如何建,就是這樣,所以整棟除了請設計師來,都是師父的觀念,中間全部要留起來,這就是我的觀念。所以我們的動念要一切爲衆生。
【此文講閻浮衆生,舉念止念,若動若靜,無非是生死之業,無非是招苦之罪。動念固然是罪,何故止念也是罪?動念是妄想,止念是昏沈,】所以想要控製念頭的人就錯,我要控製,我要控製,你要控製那個念頭就是能所,要怎麼樣子呢?觀照念頭讓它起伏,不要管它,讓它無所住,我現在舉一個例子給你聽,比如我很恨這個人,我看到他稍微控製一下,這是初學佛的人,你稍微控製一下,表示你的恨還未消,八識田中,我現在是稍微控製而已,不是原諒他,對不對?所以用控製念頭就錯誤,修行就永遠不會明心見性,我恨這個人,我內心就這樣想:他是要來成就我的忍辱,我無所住,無所住,我的生命沒有受到威脅,這樣沒什麼要緊,無所住,這樣就對,你若功夫再好一點,發菩提心,他對我不好,我不但沒有恨他,我還感恩他,有機會我再幫忙他,這樣更加偉大,但是一般人做不到,所以動念是妄想,止念就是昏沈,希望把這個念頭停在一個程度裏面,或是停在一個角度裏面,但是這不可能,人的念頭是活動性的,你要如何拿一個東西,他又不是一只狗,我拿一個鏈子鎖住,人的妄想你鎖不住,所以無所住就鎖住,無所住就是放下,一切隨因緣生,因緣滅,都不要思善思惡,但是善惡清清楚楚,是非清清楚楚,但是不要跟他對立,無所住,不思善,不思惡,這樣你馬上了解本性就是這麼樣自在。【安得無罪?一個是妄想魔,一個是昏沈魔,俱障我們修行啊!何況更縱過去之情,恣目前之欲,殺害無邊生靈,】你看看!我們若去活海産店,煮一碗海産出來,你看要殺死多少衆生,【貪心竊盜他人之財物,】我好就好,【邪淫妄犯別人之外色,罪狀百千。這麼多,若不自製,必受諸苦。】
【能于是十齋日。對佛菩薩。諸賢聖像前。讀是經一遍。東西南北。百由旬內。無諸災難。當此居家。若長若幼。現在未來。百千歲中。永離惡趣。】十齋日,對佛菩薩前讀一遍《地藏經》,東西南北,幾百由旬都沒有災難。
【誦經離難之文。】
【既然過去罪這麼多,若能于是十齋日,在佛菩薩前,賢聖像前,恭敬讀此經一遍,仗地藏神力,東西南北,百由旬內,不受種種災難。同時汝一家之人,若長父母、若幼兒女,現在免難,未來百千歲中,仗菩薩願力,永離叁惡道。】
【能于十齋日。每轉一遍。】就是每讀一遍,【現世令此居家。無諸橫病。】橫病就是突如其來的災難,【衣食豐溢。】
【齋日誦經滅罪文。】
【能者實行也,實實在在。能于十齋日,轉經一遍入心,】轉經一遍就是讀經一遍,【心空罪滅、福生。】心空罪就滅,福就生,【現世令此居家之人,個個無諸橫禍之病,個個衣食豐足,身心安樂。】
【是故普廣。當知地藏菩薩。有如是等。不可說百千萬億大威神力。利益之事。】所以我們家裏最好供養一尊地藏王菩薩,畫像也好,雕刻的也好。
【總結威神之力。】
【上來所說神力,略言之,其實普廣,當知地藏菩薩,有如是等不可說百千萬億大威神力,利益之事,利益衆生,不能盡說。】
【閻浮衆生。于此大士。】就是地藏王菩薩,【有大因緣。】我們跟地藏王菩薩很有緣,【是諸衆生。聞菩薩名。見菩薩像。乃至聞是經叁字五字。或一偈一句者。現在殊妙安樂。未來之世。百千萬生。常得端正。生尊貴家。】
【閻浮衆生,與菩薩有緣之文。】
【因地藏菩薩最初發心,在閻浮。二次度母,一次做國王,皆是閻浮之人。】就是我們這個地球的人,【又閻浮衆生,多是菩薩超度,令其出生人間者。閻浮衆生一聞菩薩誕辰,不論小兒老婦,皆歡喜慶祝賀誕。】賀誕,在這裏一定要交代,你一定要很注意,所有的佛菩薩聖誕,只有生在印度的釋迦牟尼佛有根據,四月八日,到底是農曆、是國曆,隨人家慶祝的,其他的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例如彌勒菩薩他正月初一是聖誕,因爲彌勒菩薩是歡喜,正月初一就是農曆正月初一,這是表法的,彌勒佛他大慈,要令一切衆生歡喜,我們過年的時候大家最歡喜,所以正月初一訂彌勒菩薩的生日,其實彌勒菩薩他根本就沒來到人間,我們會講《彌勒上下生經》,他現在還在兜率天內院裏面等補處佛的位子。像彌陀十一月初七聖誕,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他哪有什麼生日不生日,還有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聖誕,都是表法的。地藏王菩薩以金喬覺韓國人爲出生的日子來做紀念,不然其他也都是表法的,這個一定要注意,不是真的觀世音菩薩幾月幾日生,什麼幾月幾日成道,不然你說來我聽看看觀世音菩薩幾月幾號生,你根據什麼,他什麼時候出家,什麼時候成道,他沒有降生在娑婆世界,什麼降生、出家、成道,都是後來的人紀念,釋迦牟尼佛就是真的這樣,臘八,十二月八…
《地藏本願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