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號,入涅槃。所以說我們要了解佛菩薩的聖誕,只是要讓我們有一個紀念性,讓大家歡喜來慶祝,就是記住菩薩對我們的恩,向菩薩學習慈悲。【男女老幼,無不知有地藏菩薩,所以閻浮衆生,與大士特別有大因緣。】
【有緣易度,】有因緣就比較簡單度,【是諸閻浮衆生,或聞菩薩名。而常念;或見菩薩像而常禮;】常常頂禮,【或聞此經受持讀誦,乃至受持此經叁字五字,】我相信我們這裏很多人誦《地藏經》,有一個人在問,他說:師父!我上班比較沒時間,我可以。。。,因爲《地藏經》分上品、中品跟下品,我說:可以,沒有關系。因爲你沒有時間,像《法華經》,他說:師父!經典是否一次要讀完。我說:這樣是比較好。小部經典你可以,若《法華經》你一次要讀完,六萬九千多字,你要如何讀,你要從早上,像出家人沒什麼事情,坐著開始一直誦才有辦法一天誦一部,也不一定誦得完,用看的是看得完,用讀的沒辦法,再碰到舌頭打結,閻浮提衆生以此大事因緣,是諸衆生聞。。。、聞菩薩名,讀完,天亮了,咕咕咕,不可能,你怎麼讀經,結巴,對不對?又不能笑你,笑你,我犯罪,因爲你讀《地藏經》是對,但你若口齒不清要把這部經讀完,工程就很大,因此不一定一部經典一次就一定要讀完,沒時間怎麼辦?對不對?所以法有方便,這部經很短,比如說《彌陀經》,哪有說《彌陀經》二千六百個字,我先讀六百個字,再讀五百個字,讀一整天讀不完,那種就真的可惡,誦那麼久,對不對?《地藏經》這麼多,沒辦法,讀誦經典是我們的虔誠,要了解這義理。而常念見菩薩像,常常頂禮,常常讀誦,乃至受持此經叁字五字,【或一偈一句,終身奉行,而不違者,現在殊妙安樂;乃至未來之世,承菩薩願力,百千萬生,常得端正之身,】這個端正太重要了,我常常告訴你們,高度不重要,個子高矮比較不重要,莊嚴很重要,真的,我不騙你,莊嚴很重要,很簡單,若佛像雕刻比較大尊的,貌相不莊嚴,沒有人請,若雕得小小尊,貌相很莊嚴,一下子人家就請走了,真的,光是請佛像你就知道貌相可以度衆生,你說哪一個衆生不著相,別開玩笑,阿難因爲執著佛叁十二相才出家,衆生會不著相?有人說:師父!往生後骨頭要燒一燒,往生被某一間道場不收,凡是蓋往生被,每件都拿起來,我說:那個沒辦法,我不曉得他的看法是怎樣,燒一燒骨頭放在裏面,往生被蓋在裏面,外面的甕都一樣。他們說往生被會長蟲。我說:哪一個沒有蟲?在座諸位!你身上沒有蟲的舉手,沒有蟲你會活?細菌不是蟲,不然是什麼?哪一個不長蟲,你講給我聽。所以說不能接納這個往生被,不能接納金光明沙,其實大藏經的密教部密藏裏面都講得很清楚的,佛教就是有一點很悲哀的就是說,有山頭主義或者是門戶之見,他要這樣就是要這樣,你拿他沒有辦法,他知道慧律法師,有弘揚這個金光明沙乃至于往生咒,乃至于毗盧遮那佛咒,乃至于往生被,你往生被放著他就知道你受慧律法師影響,拿掉,你非拿掉不行,你沒辦法,我們能講什麼呢?那件往生被它對亡者有利,我們出家人是不是說亡者有利我們盡量要去幫忙,出家人是慈悲,你燒一燒,骨頭放在那裏,骨頭沒有功德,什麼都沒有,你撒上金光明沙,放叁張咒輪,往生被放著,蓋著,外面沒有影響,這樣不讓他放,這個你怎麼想都想不通,都是出家人又不能講,你若講,你傷人,他又誹謗回來,這樣子愈鬧愈不愉快,所以變成要找一個可以接納往生被的道場,要在骨灰上放往生被的道場,他不能接納,我也沒有辦法,因爲道場不是我的,他有他的理由,我不能說他不對,對不對?我的想法是說只要能幫助亡者這是我們出家人的責任,你讓他放一下沒什麼事情,對不對?若以後真的長蟲,打開檢查看看若有蟲我拿走,這很簡單的道理,不讓你放就是不讓你放。底下,得端正之身,【生尊貴之家。】
【爾時普廣菩薩。聞佛如來。稱揚贊歎地藏菩薩已。胡跪】就是長跪,以前的人不像我們這樣跪,我們這樣跪是中國的跪法,當時的跪是跪一腳而已,雙腳都跪是我們中國人創作的,真正的跪是跪一腳,右膝著地,你看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對不對?經典就是這樣寫,跪一腳而已,跪雙腳是中國人的禮貌,佛在世跪一腳而已,胡跪【合掌。複白佛言。世尊。我久知是大士。有如此不可思議神力。及大誓願力。爲未來衆生。遣知利益。故問如來。唯然頂受。世尊。當何名此經。使我雲何流布。】
【贊畢請名之文。】
【爾時普廣菩薩,聞佛如來,稱揚贊歎地藏菩薩已,胡跪,世稱長跪合掌,複白佛言:世尊,我久已知地藏大士,有如此不可思議神力,能拔苦;及大誓願力,願救苦。普廣亦地藏之流,】當然這都是大菩薩,【亦具此神力、願力,】這個句話畫掉,改成逗號,【故雲久知。】知的底下畫句號,他的標點符號錯誤,(新版已更正)亦具此神力、(頓點),願力,(逗點)故雲久知。(句點)【今日求佛,爲衆宣揚,無非想令未來衆生,遣知供養地藏,有如是利益。故問如來,唯然者,地藏神力無疑矣!我能頂戴受持,流通此經。世尊,但此經當安何名?】要安什麼名,【名能招實。無名使我依何法門而流布之?】
【佛告普廣。此經有叁名。一名地藏本願。亦名地藏本行。亦名地藏本誓力經。】《地藏本願經》就像我們現在一般稱呼的,《地藏本行經》也對,《地藏本誓力經》也對,這本經叁種名字都可以稱呼。
【緣此菩薩,最初發願,依苦谛理而發,】就是世間的衆生四谛的第一谛,第一谛理是苦、集、滅、道的第一個苦谛,因爲世間痛苦,發願,【願度一切衆生之苦,】在座諸位!我們要盡力,盡力的意思是說將這個佛法認真去傳,因爲我們六道的衆生若沒遇到佛教,他沒機會跳出叁界,完全沒有機會,你若信到別種宗教可以說等于零,最多叁界內生天,爲善,所以要發願,願度一切衆生,有緣就要製造因緣,有的是沒有因緣,【即所謂衆生無邊誓願度。度衆生者,度衆生之苦也。衆生離苦,苦盡即見谛理,】谛理就是真理,【此是地藏本願,從願起行。欲救衆生苦,故起廣大度生之行,行行利益衆生,】行行就是每一種行都是度衆生,講經也好,弘法也好,作法會也好,打佛七也好,打八關齋戒也好,全都是在利益衆生,讓他拜佛也好,念佛也好,【故名地藏本行。】每一樣他都是在度,念地藏菩薩的名也好,拜地藏菩薩的名也好,誦《地藏經》也好,地藏法會也好,全都在度衆生,【從行得力,度生度得多,其功德神力增加,遍滿法界,無非拔苦之力,故名地藏本誓力經。陰持入經雲】這個《陰持入經》總共有二卷,東漢安世高所翻譯的,收在大正藏第十五冊,本經最主要講幾個法:五陰、十二入、叁十七道品。這一部經典是屬于小乘的禅學系統,那時候大乘並不流行,支婁迦谶這是大乘般若的學系,跟安世高有分別,安世高翻譯的是小乘的經典,《陰持入經》裏說:【“力應以何爲義?】什麼叫做力?我們常常說《地藏本誓力經》,什麼叫做有力呢?力應以何爲義,是以什麼義理爲標准,【無能壞爲力義;】能壞一切,無能壞,注意!這個就是般若,智慧就是能壞一切,不爲一切所壞,無能壞,當然地藏王菩薩一定是有大智慧,這不用說,大願力,大智慧,【有所益爲力義;】有所益就是有所利益一切衆生,就要怎樣?你就要這種願力,【有膽爲力義;】所以無能壞叫做力,有所益叫做力,有膽量叫做力,【能得依爲力義。”】我們可以歸依,【今地藏從發心以來,不爲天魔沮壞,】ju叁聲,沮壞,這個沮就是指停止的意思,不可能讓天魔停止我們的願力,破壞我們的度衆生,【一力也;】第一力,第二力呢?【在所利益衆生,二力也;】這是地藏王菩薩第二種力量,【有膽偏化地藏,叁力也;】有膽量來度化,偏化一切衆生,【能爲六道得依止,四力也。】這第四個力量,【此地藏本時誓願,所成之力,故名本誓力經。】
【緣此菩薩。久遠劫來。發大重願。利益衆生。是故汝等。依願流布。普廣聞已。合掌恭敬。作禮而退。】
【佛語普廣:地藏菩薩久遠劫以來,皆發大願,利益衆生,是故汝等,依地藏願而行,在在處處拔衆生苦,與經相應,便是流布此經。普廣聞已,依教奉行,合掌恭敬作禮而退。】
【利益存亡品第七】
存就是活人,亡就是亡者,死人,誦《地藏經》,地藏菩薩發的願不但利益亡者,也利益陽間的一切衆生,所以叫做利益存亡品,地藏王菩薩就是冥陽兩利,就是這樣,【此品是地藏菩薩說,也是度生之緣。以叁寶威光,能救亡者,超出叁途八難;又能令存者,】存者就是活在我們世間,【增福增慧,叁寶是度生之緣。除此以外,無人能救衆生,乃至拜祭鬼神魍魉,】魍魉,我們古時候傳說是山川中的精怪,【無纖毫之力利益亡人。】絲毫沒有力量,拜一個鬼神都要殺生,那怎麼超度利益亡者,我們現在的人就是都這樣,你看臺灣人在出殡,怎麼能夠利益亡者,大家都殺生,過去沒有學佛的,出殡的時候用素食的,你家若有死過人,包括你祖先,你有看到的,你家沒有學佛,你用素食的,你舉手,一貫道的都別說,你舉手。我大阿姨往生,她在世還受我影響,她常常說:風趣的,說我愛說笑,阿姨若往生你可要回來,當時我正好在臨濟寺要講戒律,廣化法師講,我爲他翻譯,糟糕了,講律學是每天都要講的,剛好受叁壇大戒,最忙的時候,糟糕了,往生了,我跟老和尚請假,你知道嗎?趕過去又得趕快趕回來,要翻譯,因爲老和尚的那個腔沒幾個人聽得懂,江西的腔調,一到那裏,哇!都排一整排,鵝或什麼的都排整排,殺生,自己的阿姨在世受我的影響,她也有念佛,也沒辦法,子孫不…
《地藏本願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