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七十一頁。
【講】【第八識,在“叁性”中不是善性,也不是惡性,是非善非惡的“無記性”;不過第七識是“有覆無記性”,第八識是“無覆無記性”,因爲它沒有貪、癡、慢、見,這四個煩惱所覆,故名“無覆”。第八識的“心所”是最少,只有五個,就是作意、觸、受、想、思,名爲“遍行”。 “他”,是指“前六識”而言。】界地隨他業力生,這個“他”是指前六識。【“界”是“叁界”,“地”是“九地”,如下表:】
七十二頁,【叁界:⑴欲界——】列爲一地,【一、五趣雜居地。⑵色界——】分爲四地,【二、離生喜樂地;叁、定生喜樂地;四、離喜妙樂地;五、舍念清淨地。⑶無色界——】分四地,【六、空無邊處地;七、識無邊處地;八、無所有處地;九、非非想處地。】總共【九地】這個我們在十四講表都講得很清楚了,在這裏不必重複。
【“第八識”,是隨它“前六識”作的有什麼業,那就要生到什麼地方去。故此識之性,但隨業生,不造業故。】意思就是:第八意識不造業,只是怎麼樣?被帶著走,就像牛被牽著鼻子走,沒有辦法,沒有辦法,第八意識只有受苦的份,受苦的份,它沒有選擇的余地。
【譬如:“前六識”如果造的是地獄業,那末,“第八識”是總報主,】果報的總和,叫做總報主。【那當然就生到地獄趣中去;如果造的是餓鬼、畜生的業,也同是一樣的去受各各不同的業報。】地獄大部分都是嗔心重的。記住!地獄大部分都是嗔心重的,嗔心重的。餓鬼,大部分都是悭貪、貪心重的人,貪心重的人。畜生都是愚癡的業,都是造愚癡的業,都是造愚癡的業,沒有智慧,沒有智慧。
【“二乘”,即是“聲聞乘”與“辟支迦羅乘”。】“辟支迦羅”就是辟支佛。【這二乘聖者,雖然“我執”是已斷,】但是,【他們的“法執”未破,“所知障”尚存在。對于第八“阿賴耶識”的“境界”,還是不能了知,因爲他們還是迷昧,所以堅執說沒有;】也就是說:沒有第八意識。【這樣一來,大乘唯識家論主,他們主張是有“阿賴耶識”,小乘說無,大乘說有,這樣,一個說有,一個說無,所以大小二乘就诤論起來了。】所以,唯識學到泰國去行不通,行不通!他們不知道有第七意識、第八意識,你怎麼講,他都不知道。
浩浩叁藏不可窮 淵深七浪境爲風
受熏持種根身器 去後來先作主翁
“浩浩”是指第八意識是廣大無比,幽深難了,很幽深,很不容易了解。叁藏,注意!不是指叁藏十二部的叁藏,不是這個意思。這“叁藏”是指:第八意識有叁種功能,還是沒有辦法窮盡。那叁種功能?一個是能藏,一個是所藏,一個是執藏。浩浩叁藏不可窮,就是廣大的第八意識,不是用能藏、所藏、執藏來形容,就有辦法窮盡去了解它的。能藏:第八意識能藏種子,第八意識能藏,種子被它所藏。所藏呢?前七識是能藏,第八意識爲前七識造業所藏,前七識是能造業、能藏,第八意識是被前七識所藏。執藏是專指第七意識執著第八意識的執藏。所以說:廣大的第八意識,是好大好大的,並不是就能藏、所藏、執藏,簡單的可以窮盡去解釋它。淵深,這是指第八意識,七浪,是指前七識。第八意識就像很深很深的深淵的水,七浪,因爲前七識藉著境界,而一直分別、執著,所以,境界就像風一樣的造起來,前七識就像浪一直打著海水,打著海水。境爲風就是:一切境界就像風一樣的吹,一切境界。當我們一切法不受,善、惡、無記,統統放下,境界馬上沒有作用,這個風吹不起來。修行修到最後,一定是八個字:如如不動,不取于相。你修行修到最後,一開始要修,還是要這八個字:如如不動,不取于相,因爲相是假相嘛!你修行修到最後,要成大器、要成佛,一樣是八個字:如如不動,不取于相。用這個不生不滅的清淨心,面對境界,一切法不生,這些境界對你都沒有作用,慢慢地體會。師父年紀大了,年紀大了,四十一了,I am forty-one years old this year. He”s very old man. 是很老的男人,是一個很老的男人。很老了,所以,我的體會就比較深,再壞的人、再壞的男人,壞蛋壞到極點,師父都看過:再壞的比丘,我也看過;再壞的女人,那個壞到明明在騙人、害人,明明一通電話就可以求證的,她還在打妄語,壞女人,壞死了,壞透了!那個壞女人,那個女人啊!真是的!所以,再壞的女人都看過、再壞的男人也看過。所以,我對于我們研讀班的同學們,無論一樓、二樓、叁樓,你看!都是贊歎的,都是贊歎的。如果有某某人來講:師父!那個比丘怎麼樣……哎呀!很好了,很好了!標准不要訂得那麼高嘛!你訂的標准不要像佛一樣,訂得像佛一樣,這不得了了,這沒有辦法!他很壞,沒有壞到在大殿打架,這就不錯了!對不對?師父!這個女人怎麼樣……,說你怎麼樣。已經很好了!她們沒有把白的講成黑的,或者是拿刀子來殺我,這個女人已經不錯了,很好了!她要念佛,又來聽經,她坐得下來,贊歎!所以,我現在的心胸,就是什麼都好啦,什麼統統好啦!什麼統統是贊歎人家、鼓勵人家、勉勵人家。所以,我在大學的時候,我們的同學,給我一個評語,就是說:我們大學相處了四年,我發現林學長你這個心很平等,你是我所看過的人,最平等的一個學長,胸量很平等,沒有高,也沒有低,反正對大家統統是好的。這個女孩子她這樣講,這是女孩子跟我講的:林學長!在你的身旁,你就像一顆大的太陽,都被你融化了,你實在是太好的人了,我對你的印象實在太好了!我說:到此就好了,不要太好,太好有時候麻煩很大!所以,我在大學就是這樣子,不是說:我出家才刻意對人家好,不是這樣,你叫我對人家壞,我做不出來,我就是對人家非常好,那沒有辦法!I can not.沒有辦法的事,我就是要對人家很好嘛!對不對?所以說:我們的同學就說:來到林學長的旁邊,都被呵護著,都被你呵護著,能得到你的精神鼓勵。所以,我一生一世很少造口業,我不批評人家,我都一直贊歎人家、一直勉勵人家。到最後,我今生今世奉行一句哲學名言:贊歎一定勝過責備。這是我自己永恒的座右銘,這一句話是我永恒的座右銘,我到死,一樣持著這個原則:贊歎是一定勝過責備的。好好地勉勵人家,好好地鼓勵人家。所以說:境界雖然是重要;但是,還是我們的心的問題,是我們的心的問題。
“受熏持種根身器”:就是說:我們第八意識是受到熏習的,受到熏習的。第八意識會變現怎麼樣?持種就是第八意識有叁種功能,就是種子,持續的這個種子,叫做持種。“持”就是不斷,讓這個種子不斷,叫做持種。持種就是:持續種子讓它不斷,斷掉的話,就沒有六道輪回了!你讓第八意識斷掉的話,那裏有六道輪回?對不對?種子不斷嘛!是不是?再來,根身,根身就是所謂的我們這個色身,我們這個色身,就是第八意識所變現出來的。器,底下加一個:界,器界,因爲它這個詞句只有七個字,所以說:“器”就是器界。簡單講:第八意識有叁種東西,本來是一體的;但是,因爲我們受到熏習,變現出我們的種子、我們的色身,以及外在的境界。簡單講:這些外在的境界,我們現在的色身,包括我們現在所有的思想,都是無始劫以來,因爲熏習所變出來的宇宙、人生。根身就是人生,器界就是宇宙。人生、宇宙是怎麼樣?都是第八意識所變現出來的,沒有真實體的,沒有真實體的。人生是妄相。爲什麼?因爲有種子,我們的種子,所以,熏習很重要,熏習很重要!
“去後來先作主翁”:“去”就是:我們一個人要死亡的時候,最慢去的,叫做去後。第八意識最慢,前六識都走了,我們一個人死的時候,眼、耳、鼻、舌、身識慢慢地沒有了,對色身的執著沒有了,再來,這七識不是沒有,是收攝回來,到第八識裏面,並不是沒有。死亡只是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識暫時不作用,而不是死了就去掉,不是這樣。去掉的話,你來世完蛋了!, 眼、耳、鼻、舌、身、意去掉的話,你來世投胎,眼、耳、鼻、舌、身、意統統沒有啊!對不對?就像蝸牛的角,暫時收回來而已,暫時。人死的時候,把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識暫時收回來,放在第八意識裏面,等待因緣,因緣成熟,再冒出來,繼續前七識的作用,繼續前七識的作用。所以,我們的生死不斷的。研究唯識,可以徹底地了解人生、宇宙。有空要看《攝大乘論》、看《成唯識論》,有空要看《攝大乘論》,以及《成唯識論》,那更徹底!不過我介紹了很多人看,他都搖頭:師父!看不懂,師父!看不懂!叫我師仔(臺語),說他看不懂,聽起來很像臺語獅頭山的獅。說他看不懂,他說:師父!沒有辦法,《成唯識論》怎麼看也看不懂,還是希望師父講。沒有時間了,我的青春已經有限了,你看!四十一了,到現在,我講了幾年的課程了?在講堂已經講了叁年了!對不對?我再來要講《楞嚴經》,講完再講《法華經》,我的青春已盡了,不可以再浪費我的青春了,錄音帶已經滿滿的了!那流通處一直講:師父!不要再講了,流通處都擺不下了,不曉得怎麼辦?我說:還是要講,還是要講,擺不下,擺床鋪下,還是要講!
“來先”就是:投胎是第八意識先來。第八意識俗稱靈魂,先來,來先。我們投胎的時候,第八意識一刹那,與父母的因緣先結合,作主翁就是作主導,作主翁。死的時候最慢去,投胎的時候最快來、最先來,作我們的主宰,這是第八意識。
【講】【第八識的“境界”,猶如大海,無邊無涯,“浩浩”,是廣大的意思;“叁藏”,即是能藏,】能藏種子。【所藏,】是被前七識所藏。【執藏。】是指第七意識的執著。【“阿賴耶識”,甚深義理,不容易窮盡,“第八識”喻如“深淵”,“前七識”喻如“波浪”,“一切境界”…
《八識規矩頌講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