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八识规矩颂讲话▪P12

  ..续本文上一页平等,诸法平等。所以,师父为什么感觉到:佛法实在太伟大?因为它实在是绝对的平等,绝对的平等。

  “无功用行我恒摧”:把笔拿起来,无功用行,无功用,一定要到八地、九地、十地,以及佛地,才叫做无功用行。所谓无功用行,就是已经进入无生的法忍了,已经接近成佛了!那个时候,都是无为法,都是无为法,不是用有为法可以达到的。所以,无功用行,就是不须要、不假任何的造作,直接通真如,只是长养圣胎的究竟、圆满不圆满。就像一条帆船要靠岸,你必须要把帆布收起来,收起来以后,它就自自然然地,慢慢慢慢地靠近岸边。也就是说:到最后要成佛,就不须要任何的功夫了,因为顺着无生,就直通萨婆若海。无功用行,就是八地、九地、十地、佛地。我恒摧,这个要加几个字:我相恒被摧破,“我恒摧”就是:我相恒被摧破,每一个字加一个字下去,“我”的底下要加:相,“恒”的底下加一个:被,然后,“摧”就是加一个:破,就是破我相。我相恒被摧破。整句的意思就是:一定要到八地、九地、十地、佛地,我相是指法我执,指法我执,法执的我相,法我执,不是指人我执。法我相恒被摧破。

  “如来现起他受用”:前面要加几个字:转第七意识为平等性智的时候,到了这个时候……再讲一遍:转第七意识为平等性智,这个时候,如来、佛、佛陀,就现起他受用。意思就是:当第七意识为平等性智的时候,佛陀就慈悲,现起了他受用,他受用就是专门在利益众生的。利益什么?利益凡夫、利益二乘人、利益地前的菩萨,他受用。利益一切的这些二乘人,凡夫、二乘人、地前菩萨。

  然后,“十地菩萨所被机”:不但是凡夫、二乘人、地前菩萨;十地,这不是指第十地菩萨,要注意听!是指从初地到十地,这个不能误会的!我们一念,念错,以为十地菩萨:哦!要到第十地菩萨,才受到佛的加被。不!不!不是这个意思,是从初地到十地,十地是指十个地:初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六地、七地、八地、九地、十地,是这个意思,而不是专指十地这一个地,是指十个地。从初地到十地菩萨,统统受到如来的加被。

  【讲】【第七识,转识成智,也要到初地欢喜地——“极喜地”,】我们说:每一地有入心、住心跟出心,入心就是初心。初地的,【入心——“初心”的时候,才转成“平等性智”,由观自、他有情,】观自他有情就是观自他众生。【及一切诸法悉皆平等;由观“自他平等”故,大慈悲等恒共相应,即是无“我执”之时。由观“诸法平等”故,无住涅槃之所建立,】没有安住在不生不灭的境界里面,意思就是:从空出假,就是要利益众生。无住涅槃,也就是说:不能只有安住在涅槃,一定要度众生,涅槃妙心,当下就是。【即是无“法执”之时。到那时候,方可任运自然,不必再加勉强,】不勉强,也就是不是有为法了,因为那个时候是无为了。【即是“无功用行”,其所执著的“我相”,当然早已摧破无遗了。】你问每一个众生:他自由吗?他自由,他内心里面,怎么受情绪的影响那么大呢?他这个自由,只是怎么样?只是一个躯壳而已,躯壳而已。对不对?这个躯壳让你走东走西的自由,你犯法,我把你抓进去关起来,众生不是关这个身体,就是关在烦恼里面,众生一定关一样的。那么我们那一些闭关的法师们,谁那么无聊,自己跑进去关房里面被关起来?他也没有犯法,为什么要关起来?他找到更大的自由,回光返照。所以,佛教它是彻彻底底的自由,彻彻底底的平等,因为它空,破一切相。没有找到这个,世界没有所谓的真平等的东西,不可能真正的自由。谁会自由?你自由吗?你会自由吗?今天你的父母去世,你会很自在吗?你活一活,活一活,突然你的先生去世,你虽然学佛,你能放得下吗?能吗?你今天正在热恋当中,爱得死去活来,女朋友突然跑掉了,你能放得下吗?你能保持冷静吗?那不行!不行就是还是不自由的。

  所以,我们说:我们将这个身体卖给员外,我们把生命都卖给执著了,卖给执著。我们大家的身体都不能自由,不是只是身体卖给员外而已,连这个心也都卖给情绪、卖给执著,我们没有自由身。所以,我们不是卖身就是卖心,卖这个情绪,整个卖,卖给执著。执著这个员外很坏,可是你又不能离开它。

  【到了这时候,成等正觉,从“如来”的“法身”,而现起了“报身”,亦即“受用身”。分为二种:

  (一)“自受用身”,即是诸佛自住法乐的境界,等觉菩萨尚且不知,何况下地

  】“下地”就是初地、二地、三地……等觉是十地菩萨再上去了,“下地”就是初地到十地。等觉菩萨都不知道,何况初地到十地?

  【(二)“他受用身”,那是为从初地到十地的“地上菩萨”说法,使得到大乘法乐。“地前菩萨”及“二乘”“五趣”,是皆不能受用的。】统统不可以受用的。好!

  第八识颂

  这是最后了,讲到第八意识,第八意识就比较不困难。

  性唯无覆五遍行 界地随他业力生

  二乘不了因迷执 由此能兴论主诤

  师父解释一遍:“性”就是三性:善、恶、无记性。第八意识是善性?是恶性?是无记性呢?唯无覆,无记性,无覆无记性。所以,下面要加三个字,“性唯无覆”就是:三性里面是指无覆无记性,因为它是非善非恶嘛!然后,五遍行前面加两个字:“只有”五个遍行心所,第八意识只有五个遍行心所,触、作意、受、想、思,只有五个遍行心所。

  “界地随他业力生”:把笔拿起来,“界”就是三界,地”就是九地。三界就是九地,九地就是三界,因为为了作偈颂好念方便,所以讲:界地。随他,把笔拿起来,“他”是指前六识,前六识,前六识造业,就产生第八意识的种子,就必须要六道轮回。也就是,三界九地的六道轮回,是随着前六识造业的力量而产生的,也就是因为这个种子,落进去第八意识里面。所以,三界九地,意思就是说:第八意识跑到三界九地的地方,是因为随着前六识造业的力量而去投胎。

  “二乘不了因迷执”:把笔拿起来,“二乘不了”加几个字,加:阿赖耶识的境界,二乘不了阿赖耶识的境界,因迷执,因此而迷惑,有法执的存在。二乘他不了解阿赖耶识的境界,因为他还有法的迷执。

  “由此能兴论主诤”:“论主”就是:大乘说有第八意识,小乘说没有第八意识,就开始诤论。由此能兴大小二乘的诤论,大小二乘的诤论。小乘说没有第八意识,因为二乘人:声闻跟缘觉,他不了解阿赖耶识的境界,所以,小乘说没有第八意识。大乘说有第八意识,就开始诤论了!由此能兴大小二乘的论主、诤论。诤什么?诤第八意识的存在有否?所以,小乘还是不究竟的,不究竟的。

  那一天,昨天,前两、三天泰国比丘来,泰国比丘来,我们法性跟法如跟他谈一谈……谈到涅槃的境界,涅槃,他认为涅槃就是灭。法性!你有没有跟他谈?小乘讲的涅槃就是灭,什么都没有,他们小乘的就讲到这个灭,就是什么都没有,他不晓得妙有,灭了就连妙有都没有了。所以,小乘怎么修,都没有办法成佛,没有办法,还是要透过大乘法的究竟义,究竟义。我不会说泰国话,要不然就去度泰国比丘。去的话,第一门开唯识,讲到第七意识、第八意识,僧王也听不懂,因为他们没有读过第七意识、第八意识。出家,那个泰国比丘,出家出了好长的时间,我看十六年了。十六年,你跟他谈起来,他认识佛法还是认识很少,十六年了,泰国比丘。是不是?因为透过法如的翻译,我们跟他谈一谈……他所知道的还是很有限,非常有限。所以,这个经教的通达,并不是说你出家久了就有办法的,没有善知识,就是一点办法都没有。虽然我们讲堂这样子,每个礼拜上这么几堂课程,你能够熬得住三年、五年,就不得了了,不得了了!我们教授讲的:不得了了!熬得住三年、五年,就不得了了,每天讲,一直熏习……重复,真的!所以说:一定要熬得住,才有根本,太早离开这个僧团,不是一个很有福报的人,不是一个很有福报的人。没有善知识,就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在《大智度论》里面讲的,《大智度论》里面讲的:它怎么样赞叹善知识?善知识是法身父母故;善知识是导航故;善知识者是明灯故;善知识者是般若故,是我们的般若。善知识是六度故,就是行菩萨道、六度的一个依靠。善知识如衣食故,善知识就像我们穿衣、吃饭的重要。善知识如灯塔,一切众生见善知识,当以舍身命一切供养。在《菩萨戒》里面讲:日日三两金,供给法师,日日三两金,一天要用三两金子,供养法师。日日三两金,一钱金子假设两千元好了,两千元就好了。一两金子,一钱两千,一两要两万,一天要六万元供养师父,法师哦!日日三两金,供给法师,说法的法师哦!你想想看!他对善知识是恭敬到极点。不是像现在,你讲他两句,他就:bye-bye!再见!那有人学佛这样的?一讲他两句,他噗一下就走掉了,就什么都不管了,也不晓得自己的法身慧命有没有根、有没有定,统统没有,两句话他就走了!人家来讲:这个法师好。他就跟着这个法师;说这个法师不好,马上就走了,也不会分辨依法不依人。所以,很可怜、很悲哀,悲哀!所以,法师一天要吃六万元,哇!太惊人了!《菩萨戒》说:一天要用六万元供养,六万元可以买多少粒馒头了!我每天喝一碗米浆,师父早上没有吃,中午就吃半碗饭,然后,喝一碗米浆。六万元,一天吃六万元,你看可以喝多少碗米浆?一卡车了!对不对?

  所以说,这个是告诉我们:在《大智度论》里面讲的,善知识的重要,没有善知识,我们的法身慧命、我们般若智慧,没有办法产生。所以,在《大智度论》说:我们宁可舍自己的身命,都要供养善知识;宁可舍身命,都不能离开善知识的。同学们!心要把得定,不要受到任何是非的影响,你是大智慧的人,依法不依人,就这么简单…

《八识规矩颂讲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地藏本愿经讲记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