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法]塵[爲緣],則能[生意識界];今以第一義谛而言,則于意根、法塵及意法和合[叁處]求之[都無]能生意識之因。如是[則意]根界[與法]塵界[及意]識[界叁]者,[本非]權教所示之[因緣]能生,亦[非]外道所計無因之[自然性] (——非有因生,非無因生,本如來藏妙真如不生滅性,隨緣幻現,相妄性真。)相妄就是當體即空。
諸位,昨天我說析空觀跟這個體空,有的人把那個析空觀當作是虛空的空,不是這個意思,從分析當作是空,分析到最後變成空,他弄不清楚,析空觀是分析的析,不是虛空的空。意思就是說:我們一般人就卡在這個地方,認爲分析一件事情,到最後的物質世界會變成虛空。好!諸位!(師父又舉起一白紙)叁藏十二部經典,統統在這一張衛生紙裏面,你注意看!這是什麼法?色法,對不對?按照二乘人的意思,就是色法一直分析~(師父拿起撕成小片的紙)把這大張的撕成小張的,分析~把它分析到最後,只剩下一點點,再把它分析~(師父把紙撕到只有一小點)到最後就是一個顆粒微塵了,這一點點的顆粒微塵,他(指小乘、二乘人)說:再分析下去,虛空就跑出來;這個問題出來了,那就表示這個顆粒微塵裏面,含有虛空的質素,質素就是成分。
色裏面如果沒有空的成分,你分析色法到最後怎麼會跑出空來?懂這個意思嗎?色法如果裏面沒有空,怎麼可能色法一直分析~一直切割,切割到最後,變成虛空跑出來?他這個觀念就是這樣,(師父手拿一白紙一直撕變小再變小),一直撕一直分析,到最後這一點點色塵,再繼續分析,好!我們就以一個顆粒微塵來講,把它再分成七等分,就是七分之一的沙塵相;再分,七分之一再分,七七四十九,四十九分之一;那麼,現在問題出來了,從二乘人的角度就是說,四十九分之一,再分,分下去,虛空就會跑出來,那佛陀問他說:那麼,合多少的色會變成一個虛空?因爲所有的色法,分析,都含帶有空,就表示譬如說:這一張紙,把它撕裂成四十九份,每一份都應該有虛空的成分,再分下去,一千分之一的虛空,就無量無邊的微細的虛空,佛陀說:集多少的色法會變成一個虛空?因爲色塵可以分析到最後是變成虛空,色法裏有虛空,要集多少的色法才變成一個虛空?佛陀就告訴我們:集色法是永遠不能變成虛空的。集虛空是只有變虛空而已,集虛空怎麼可能變成色法?集色法也不可能變成虛空,這就是問題所在。
集于接近虛空的鄰虛塵,集鄰虛塵,一定會變成更大的色法而已,微小的色法集多了,就變成更大的色法而已,怎麼可能集色成空?這就是問題。好!如果我們集一切的虛空,也只能變成虛空,因爲虛空是無形相的。所以,空絕對不能産生色;而色一直分析到最後,也不能産生空。這個問題就出來了。小乘所修的析空是不究竟的,要講體空,當體即空,這就是心所影現出來的空,叫做當體即空。好!當體即空就是這樣子,(師父又拿出一紙)這一層紙,不可以經過意識型態去分析,意識型態統統是邏輯的觀念、推論、分析的觀念,一直分析,會變成演繹,或者是歸納的觀念,分析的東西就會變成一種觀念,這觀念就會卡住某一種程度,沒有辦法進入絕對,這就是二乘人,沒有辦法成佛的這個答案就出來了。
用析空觀修行,是永遠不能進入佛的領域。要什麼?這張衛生紙,它就是空,沒有東西可以討論,這張紙跟絕對的虛空是一樣的,當體即空,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分析、沒有東西可以討論,它就是緣起的一合相,緣起就是空,空就是本來的東西,我們本性所影現出來的。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日月星辰、山河大地、花草樹木、動物、植物、礦物,全部體性當體即空,統統是如來藏性所影現出來的,這個相妄,性真,頓悟、契入真心,絕對,沒有東西可以爭執、沒有東西可以討論,所謂妄是自心妄;所謂分別是自心性分別;所謂煩惱是自己的煩惱;如果都了悟萬法的形相,統統來自一顆真如自性,就是一真法界,那麼,所有事情都解決了,看到一張衛生紙,它就是絕對的空,絕對,沒有來去、生滅、增減,爲什麼?當體即空。如果你繼續用分析的,那是佛的善巧、方便,怕你落入意識型態,變成一種觀念,卡在那個觀念裏面,認爲微塵相變成有實體可得。分析到最後,你說可以變成空,諸位!那就表示微塵相是實體的,分析到最後,你就認爲、承認說這個微塵相是有實體性的,有實體性,它就有分析;有實體性,就有體積、就有分析;有分析,它就是意識型態、就是觀念、是數學、是邏輯、是推論、是演繹、是歸納,沒有辦法超越這些表相的意識型態,這些完全是生死法。
佛法、佛道,就必須要完全進入佛的心的領域;(師父舉起一毛巾)看到這個毛巾,它當體即空,這裏面並沒有來去、生滅、增減,來是妄、去是妄;增是妄、減是妄;生是妄、滅還是妄。爲什麼?本來就沒有毛巾。知道嗎?要這樣體悟,本來就沒有毛巾,沒有東西可以討論,菩薩無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就體悟到父母未生前本來的面目,當體即空,他本來就沒有出生、沒有這個人,沒有生就一定沒有滅,如是體悟,慢慢進入佛的領域,這樣才有辦法進入佛的領域,佛的偉大就是在這個地方;二乘人卡在一個觀念裏面。所以,你不用去聽人家講,說某某人有多麼厲害,他只要一講的、分析給你聽,那個就錯!沒有東西可以分析的,你只能講:他是善巧、是方便。你講那個相說,如果法師你講一切法,在相上裏面打轉,佛陀說:不名爲說法。分析給你聽的就不是佛法,那叫做方便法,究竟義,沒有東西可以講,體本來就是空,沒有能說法的師父,沒有聽法的衆生,也沒有來去、生滅、增減的法相,統統沒有!知道嗎?就是這樣子,這樣比較清楚嗎?有比較清楚一點吧?清楚一點。
我們的世尊多麼的不簡單;不過,我也是下過很深的功夫,體悟了叁十幾年,才體悟到:喔!原來要頓悟體空才是佛,分析的那個就是方便而已,還拘泥于意識型態。所以,電視再怎麼吵,就是意識型態;衆生再怎麼講,就是離不開那種執著、觀念、也離不開那種分析,沒有辦法進入佛的領域。佛的領域就是絕對的離語言相、絕對的離文字相、絕對的離一切相,當體就是空,沒有東西可以討論,法界性就是佛性,就是這樣絕對的存在。這一念如果體悟得出來,哇!一輩子受用不盡,泡茶,茶有禅味;走路有走路的味道;交朋友有交朋友的禅味;夫妻之間相處之道,有相處之道的道味,我應該跟你這種人怎麼相處。那種見性以後,你所有産生的統統是佛的智慧,無關于食衣住行,不管你是白衣、是出家現僧相,統統是佛,了解情與無情,同圓種智的道理。萬法,相講生滅,性講不生不滅,都不對!空,哪裏有什麼生滅的東西?相是絕對的空,對不對?當體即空,諸位,空有來去、生滅、增減嗎?沒有!所以,佛看到的這個世界,就是唯是真心的世界,統統是永恒,這個就是佛,超越一切表相,存在宇宙當中永遠的覺性,永遠的存在,就是佛陀,法身常住,真空法性如同虛空,平等不二。如果把絕對的虛空轉換成絕對的真實的智慧,就是法身就是虛空,虛空就是真實的智慧。爲什麼?轉虛空爲平等的真實的智慧,虛空就是法身,法身跟虛空是平等不二的,慢慢來,慢慢來體悟。
明天講:佛法,把它擴大到整個宇宙,七大即如來藏性周遍法界,地水火風統統是宇宙的存在,而且是遍宇宙。明天講的範圍就更大,前面的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統統在人身的角度,人的身體發生的;七大是在宇宙當中發生的,佛法不是人身,它就是宇宙。這樣我們就知道:喔!佛的智慧真是不可思議,爲什麼我們讀這麼多書的人,受過這麼高等的教育,碰到佛,那就是五體投地的佩服,這全世界,你絕對找不到第二個這麼有智慧的佛陀,絕對找不到!什麼世間、外道、你講的什麼聖人,我告訴你:沒有辦法跟佛陀相提並論的,絕對沒有辦法的,宗教信仰是理智的延續,不是感情作用。
請合掌,願以此功德,消災在座諸位法師、諸位護法居士大德,回向本講堂消災點燈以及亡靈牌位拔度者,上報四重恩,下濟叁塗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願生西方淨土中
上品蓮花爲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
不退菩薩爲伴侶。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十八界本如來藏 妙真如性 第叁》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