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八界本如来藏 妙真如性 第三▪P6

  ..续本文上一页法尘实无自体,乃依五尘影像之生灭而得其体。

  万法都是影像,那我们执着了这个东西,就完全是生灭的东西,有生一定有灭,我们加上一层执着,生的时候不希望它灭;灭掉的时候希望它生,所以,变成说痛苦不堪!最亲近的人聚在一起,不晓得这是生灭法,总有一天会分开。所以,我们坚定的意识,在那种贪爱的识心是很难割舍!为什么最亲的人死的时候,我们很受不了、无法承受?因为他对生的观念牢执不可破,认为这个世间不会有灭,所以,我们一直恩爱这个眷属,那个观念卡住了,一下子死,实在是没有办法接受,往生的时候都要哭,会流泪,因为这就是坚固的意识型态,没有办法控制。当然也有的人父母亲死的时候不会哭;但是,夫妻哪一个人先死的时候就会哭。

  [生、则色空诸法等生]:[生],指法尘生。若法尘生时,其实是五尘之色空等诸法之影像于心中生。[灭、则色空诸法等灭]:而法尘灭时,其实亦是五尘之色空等法之影像于心中灭。是故法尘之生灭,实非法尘本身生灭,而是五尘之影像在心中生灭;易言之,所谓法尘生灭,实并无一法生灭!乃至亦非五尘生灭,而只是五尘在心中的[影像]生灭——这一句好好的体会,我们的本性就像镜子,所有通过镜子的影像,在镜子前面开车过去、一切都是镜子的影像而已。

  诸位,意识心、分别、执着、颠倒,都是影像而已,所以,我们问题就出在这个地方,把影像当作真实,所以我们会活得很辛苦,就是这样。为什么影像是生灭?影像就是一合相,一合相所影现到来变成心性的时候,如果你知道,知之不为过,如果你知道那是影像,知幻即离,离幻即觉,外面的缘起一合相,落入心中变成影像。为什么讲知幻即离呢?幻就是包括心中所产生的意识心,还有外面的尘,缘起性就是空性;里面的识心,就是妄动、非处、无心、不实在的。所以,你只要了解它是幻相、是生灭,但莫于相上住着,离一切相,即名诸佛,就彻底放下那个生灭的念头;放下的时候也不以为说我在放下。故此生灭,实无一法可得,实无生灭——意思就是:其实就是本性。实无法[生],亦无法[灭]。这个就是涅槃妙性。

  [所因既无,因生有识,作何形相]:[所因],指意识所依而生之因,亦即意识之生因,即指法尘。[因生],因之而生,依之而生。此言,意识所依而为生因之法尘,既无实自体,则因之而生的意识,确实是生作什么形相呢?能生之因既无体,所生之果有何形相?例如母是无形,则此母所生之子,究竟是何形相?(亦即,不可能有何形相!)此则有如[石女儿]一般(——石女如何能够生儿子?)。故知[能生]之法尘及[所生]之意识实都无所有;因此,法尘与意识皆无实体性,本无所生。

  义贯:[若]言意识为[因法]尘而[生],然而[世间诸法]皆[不离五尘,汝]今且[观色法及诸声法、香法、味法,及与触法],这五尘之[相状]各自[分明],并各[以]其相而[对]前[五根],然此五尘均[非意]根[所摄]之法(意根所摄者,乃五尘落谢之影像,并非五尘本身)。若说[汝]之意[识决定]是[依于法]尘而[生]者,则[汝今谛观]这五尘之法,每一[法]每一[法]是[何]相[状]?意识所依的法尘[若离]于[色空、动静、通塞、合离]等五尘 [生灭]之相,[越]于[此诸]尘[相,终无]法尘[所得]。且法尘[生]时,实[则]是五尘之[色空诸法]之影像[等]于心中[生],(非实法尘生);法尘[灭]时,实[则]是五尘之[色空诸法]之影像[等]于心中[灭],(非实法尘灭;故知法尘本自无生,今亦无灭,以其无实自体故。)其实唯是一心。

  诸位,如果你能体悟到,万法唯是一心中所显现的影像,修行就解决了。万法皆是清净心中所影现出来的影像,诸位,不要着这个影像,就不会把本性化作一念意识心。执着就变成意识心;如果不执着,识就变成性,这个时候就识性不二。所以,全部的问题,在于你了不了解意识心是幻?在于了不了解万法缘起是幻?你了不了解?为什么意识心是幻?因为它空无自性。为什么缘起性是幻?因为它空无自性、因为它生灭性、缘起性、无常性、空无自性、刹那生灭性、短暂性、必坏性、败死性,一定会败坏、一定会死亡,矿物、植物、动物,都是这样子,有成住坏空、生老病死,逃不过,所以叫做空无自性。所以佛法:一等是学,直须无学,了知万法——人身、宇宙尽是幻,幻无实性,放下,放下就得!所以,在座诸位,懂得吃亏的人就拥有一切,肯施舍的人就拥有一切,不与计较的的人就拥有一切。

  为什么?心如如不动啊,我肯吃亏,我不跟你计较,我吃亏没关系!所以,受侮辱、毁谤的人有福报;谤人、伤人的人没有福报,他会一直损害他的本身的情境性;一切福田,不离方寸,方寸染污了,哪里有福田?方寸清净了,他才谈得上有福报的人。所以,学佛以后,他那个福报会一直具足,他守口如瓶,这个福报就一直来~碰到朋友,也不会伤人;碰到任何一个仇敌,也不会伤他;站在公司里面、团体里面,也不会挑拨离间,他心清净。因为口业清净,慢慢人缘就愈来愈好,大家都会对他很好。尖酸刻薄的人,一定没有福报,如果你布施了很多钱,可是,你尖酸刻薄,就不是一个很有福报的人。要想迈入佛道,要培养二种:一个是福,一个是慧,诸位,免费的福、不必花钱的福:身口意清净,福报就到,免费的!不必花钱,福报就到,我守口如瓶,一句都不讲,不攻击、不伤害、不批评,这总可以吧?这个福报就到,你人缘具足,将来碰到困难,人人都想帮助你。

  万法回归心性的时候,全世界、整个宇宙都是你的财产,没有一处你不是用欢喜心去面对它,你到日月潭,欢喜心,哇,像太平洋,如果心情不好,日月潭看起来像痰盂,为什么?心境有很大的关系。看到枯木时,所有的枯木是另外一个生命的结束;但又是另外一个生命的开始,没有枯木,哪里有生机盎然的树木、青松翠绿的森林?这一期没有了,下一期的生命又成长了,他从枯木里面得到了真理,枯木也有真理的存在,看到一朵花,这所有的三千世界都在这个地方,有智慧的人,你看到任何的东西,它就统统是智慧。这个是什么(师父举起一白纸问众)?这就是三藏十二部经典精华,都在这一张卫生纸里面。请问,这张卫生纸,性跟相,跟虚空有没有和合?如果是和合,那虚空就是卫生纸了?那我把卫生纸拿到左边来,这边应该少一个虚空,因为你说是和合嘛,和合就是一,就是卫生纸跟虚空是一的话,我把它拿到左边来,虚空应该跟着跑到这边来,因为你讲一嘛!如果你讲异,卫生纸跟虚空是不同,那么,这纸能离开虚空吗?可以吗?卫生纸有没有办法离开虚空?没有办法。

  好!你说性跟相是一吗?如果是一,为什么这里是有形的是卫生纸,这里是无形的虚空?好!诸位,这纸里有没有虚空?如果说有,我把纸挤压出来,你说有虚空,你有没有看到虚空跑出来?那为什么你讲卫生纸有虚空?如果没有虚空,它是不能运作的,就像我们衣食住行,一定要有虚空,我们身体有没有虚空?当然有空啊!吃下去要消化,对不对?空。所以,讲空是一体的,性相是一的,不对;讲性相是二,也不对!好,再来,这张纸跟虚空有没有和合?和合,那就是一了,那我把纸撕开,那就等于把虚空撕开,我把纸撕开,虚空有没有撕开?没有啊,那你为什么讲一?如果你讲不和合,卫生纸相不合于虚空,你什么时候看到纸离开这个虚空?三藏十二部经典,统统在这一张卫生纸里面,和合不对,不和合不对,性相一如。你说纸里有虚空,我一压,虚空没有跑出来。如果你说虚空跑在里面,我一压,这里面虚空跑出来,那么,我一伸缩,再把它扩张,你应该看到虚空跑进去啊;可是,虚空从来没有啊,没有因为和合而增加,也不因不和合而减少,这叫相妄;性真,就是绝对的空性。

  尘自生灭,自性不动,就是站在相上来讲的,性是没有增减的。就像这一张卫生纸,无论你摊开来,变大,浓缩起来变小,它跟虚空都没有关系,根、尘、识一十八界,你怎么样造作、怎么样度众生,你都不可能让你的佛性增加。所以,如梦幻泡影的世间,说如梦幻泡影的佛法,度如梦幻泡影的众生;虽度无量无边的众生,实无众生可度。诸位,懂得佛法的人,心入寂灭,绝对的寂灭,没有任何的造作,虽有所造作,自性还是空,心处于绝对的解脱状态,这就是佛,叫做顿悟。为什么讲离一切相,即名诸佛?那是因为站在众生的角度,众生因为着相一直到死。那么,离一切相是不是佛?是!这《金刚经》讲的;那么,我请问你:即一切相是不是佛?当然也是啊,真心怎么可以离开相?即一切相也是佛;离一切相是佛;离即离非也是佛,离开那个离、离开那个相、离开那个即,也是佛;可是,如果你不悟的话,离一切相不是佛,[我离相我离相!]你心中卡一个离,又不是佛;[我即一切相即一切相!]那你心中没有智慧,你也不是佛,问题在你悟的心,不在相上的讨论。所以,现在我用这样的一个例子,告诉你,就是说所有有智慧的人,随手拈来,都与法界性完全平等的说,它是不二的;众生因为用意识型态、观念习惯了,所以,他讲这个失去那个、讲这个失去那个,因此都搞不清楚状况是什么,慢慢慢慢再体会一下。

  意识[所]依为生[因]之法尘[既无]实自体,则[因]之而[生]而[有]之意[识],确实[作何形相]?(能生之尘既无体相,所生之识之体相定非有。)意识之体[相]形[状]既[不有],则意识[界云何]得[生]?(结论:故知]意识不从法尘生]。)

  经文:[是故当知:意法为缘,生意识界,三处都无。则意与法及意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义贯:[是故当知],如来于权教中所说之以[意]根与[…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八界本如来藏 妙真如性 第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