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轉相、現相;知見妄發就是智相;發妄不息就是相續相。那麼,這個智相跟相續相,這二個是法執。那麼,底下的勞見,勞見就是執取相、計名字相,就是我執,勞見,就是我執,因爲眼睛疲勞,看到種種的世間。發塵就是指身、心、世界。勞見就是因爲心中有病,我執的病,執取病、計名字病,就發現了有身、心、世界,不曉得身空,心、妄想心也空,世界也空,不知道這一層道理,不知道世界是緣起,身、心,這個都是緣起、依他起的,妄心也是依他起的,不可得的!發塵。
解釋一下:由你的無始劫來,心性狂亂,這些分別心,知見妄發,而且從來沒停止,所以發妄又不息,突然發現了身、心、世界狂亂之相,而不覺知。
【此先示從真起妄,妄成六結,從細向粗。由汝自從無始,心性狂亂:心即清淨本心,性即妙真如性;狂指無明,一念妄動,猶演若達多,狂怖妄出;亂指叁細,擾亂于真淨心中,此第一結成。】這個是細相。第一結成,第一結是什麼相?就是滅,就是滅相。六五四叁二一,由粗到細嘛,對不對?那就六五叁四二一。
【知見妄發者:即黏妄所發之知見,屬智相,見境界相,不了心現,妄執心外實有,能所二俱成妄,妄上加妄,念念相續不斷,故曰發妄不息,屬相續相。此二屬法執,】那麼第二結、第叁結,第二結就是空,空結,第叁結就是覺,覺悟的覺,是不是?剛剛我們念過了:動、靜、根、覺、空、滅,六五四叁二一,配一下,當然就知道什麼了。【第二、第叁兩結成。】
756頁,【勞見發塵者:勞慮轉深,執取相、計名字相,】所有一切衆生,這二相絕對拼不開,哪一個衆生不執著?哪一個衆生不著相?著相就是計名字相,有彼此,當然有種種名字了,山河大地、森羅萬象、昆蟲鳥獸、蟲蟻,哪一種鳥、哪一種昆蟲沒有名字?都有啊,人類所能了知的;除非是新開發的。【此二屬我執,】妄見我以及我所有,【妄見我及我所,發現塵勞,】簡單講:爲什麼塵叫做勞?累啊!衆生活在這個很累的世間,不知道,不曉得人的這個生命裏面,還有更高一層的清涼的生活,衆生不知道。【有世間相,此即身、心、世界,屬後叁結成。六結倫次如此,曆曆可辨,次第相生也。】
底下用比喻來說明。
【卯二 更以喻明】
【如勞目睛,則有狂華,于湛精明,無因亂起。】
解釋一下:就像疲勞的眼睛,就産生了空中有華,有狂華,因爲眼睛疲勞,看到空中有狂華,狂華就是種種身、心、世界,十法界統統有。于湛精明,無因亂起,湛精明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但是,因爲妄,起妄,無因,因爲妄,在前面講過,就像演若達多,無因而起,早上起來照鏡子,發現自己的頭看不到自己的臉,就狂亂奔走!我們現在也是一樣,狂亂是無因的,所謂妄,當然是無因,找到因,就找到了真,就叫做無妄。所以,無因亂起。
所以你今天,我們今天,衆生爲什麼活得這麼辛苦?因爲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裏?就是這樣子,因爲不曉得問題出在哪裏?他想要修學佛法,還碰到惡知惡見、邪魔外道,身心全部都付出,結果走向歧路!所以,修學佛道的,還不一定會走向正路,尤其現在這個末法時期,胡搞亂搞的人很多,也不怕因果的人多;都是在相上的:我一念佛又是怎麼怎麼的;我一持咒,又是發生什麼事情,是怎麼樣怎麼樣的感應,是怎麼樣子。。。搞這些很迷人的,心中沒有真理,只想有奇迹跟感應,只想治我的病,不想要真理。看看我有什麼病,念什麼咒會好,他要求的就是這個。
當你心中擁有真理的時候,你知道智慧才是佛教的根本,對不對?你才有機會解脫。你今天你得到一些感應,能解脫生死嗎?不一定!有一些感應,是佛菩薩給我們信心;但以此爲足,裹足不前,得少爲足,裹足不前,這是壞了佛的正見!所以佛還不一定要讓你感應呢!佛要讓我們感應,還得看我們的根器,不著相,感應一大堆,對不對?著相,要給你一點點感應,就死在、迷惑在這個奇迹裏面、佛迹、神迹裏面,什麼什麼可以治病,什麼什麼可以有感應。哇!我這咒一念,哇!外太空全部放舍利子,這個多迷人!可是在這個大悟人的心性當中,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內心如果不開智慧,煩惱還在,這些感應要做什麼?好!感應也不能說全部都不好,給我們一點信心,也不錯!所以,有正知正見的徒弟,就知道我們追求的,是永恒的解脫的真理,不需要這些感應不感應,感應也好,不感應也好,爲什麼?我們要的是佛的正見。那這樣子的話,就不會走偏了,你也不會被騙得團團轉!對不對?人家說:哎呀!這個咒一念,那個水變色了!我說:水變色很簡單嘛,你就加一點色素就變色了,那沒什麼!師父!那個水,一持咒就滾了、開了!我說:開了算什麼?我都讓它冒泡呢!對不對?瓦斯一放,它就冒泡了!不要在相上論斷真理,會錯失解脫的機會的!
756頁,如勞目睛,則有狂華,于湛精明,無因亂起。
【勞目睛。譬如有人,以目直視虛空,瞪之既久,眼目發勞,爲勞見,則有狂華爲勞相,于澄湛空中,精明見中,無因亂起,能見所見,二俱成妄。能見指心法,所見指色法,勞目睛喻從真起妄,淨眼喻妙心,發勞喻無明,狂華喻十界,生死、涅槃、染、淨境界,以涅槃生死等空華。】空華,意思就是:生死不可得,涅槃也不可得,所以叫做趣向聖道亦是邪,就是這個意思。無生死可了,無涅槃可得,是一心,是真如;著一個涅槃,還是空華。【湛精明喻真理真智,一念未動以前,唯真智照真理,本來無一物。一念既動,如六入文雲:兼目與勞,同是菩提心中,瞪發勞相。六結斯起,五陰具足。】
756頁,【卯叁 逆次合喻】
最後,經文:
【一切世間,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勞,顛倒華相。】
一切世間,山河大地,這個就是第六結還有第五結,外相嘛!生死就是指第四結——根結;涅槃就是指第叁結、第二結;即狂勞就是指第一結。
再講一遍:一切世間,山河大地,是指第六、第五結兩結。
生死,有根,他就一定有生死,就是指第四結:根結。
涅槃,當然要覺悟啰,覺悟不離覺跟空,就是第叁還有第二結。
那麼現在狂勞,就是第一結,無明業相,無明業相叫做狂勞。
所以,我們莫名其妙的,就卷進去痛苦的深淵裏面,除非你這一輩子有因緣聽到正法,要不然全世界一個都別想解脫,根本就不可能!
顛倒華相。
【前則順次成結,從細至粗,法喻皆然;此則逆次合喻,由粗至細。前欲令明生起次第,此欲令識還元次第。一切世間,山河大地:即塵中六、五兩結。生死,有身根方有生死,此當第四根結。以上均屬界內,人執範圍。涅槃屬界外,法執範圍,此當第叁、第二兩結。】第叁就是覺,第二就是空結。【皆即狂勞:狂勞指無明業相,屬第一結。此世出世間,皆是從真起妄,一念顛倒所起之華相。六結生起,乃從一至六,此約解除,乃從六至一,故科爲逆次合喻。此雖逆于生起之倫次,而實順于解結之倫次。】
底下,
【寅二 示舒之倫次 (分二) 卯初 先授舒之方法 二 後示舒之倫次】
【(卯初分四) 辰初 阿難求解勞結 二 如來就喻巧示 叁 示說不謬取信 四 選根解結必證 今初】
【阿難言:此勞同結,雲何解除?】
意思是說:這個狂勞的華相,同樣都是結,如何來解除?
【此勞,即指狂勞,顛倒所起之華相,由一至六,同名爲結、自當解除。同結二字,】寓,“寓”就是含的意思。【寓有倫類序次義,】含有倫類跟序次,簡單講就是次第,講了那麼多,就是次第的意思。【但未知雲何是解除方法。】
最後一行,
【辰二 如來就喻巧示】
【如來以手,將所結巾,偏牽其左,問阿難言:如是解不?不也,世尊;旋複以手,偏牽右邊,又問阿難:如是解不?不也,世尊。】
758頁,【此引悟二邊不解,如來將所結巾,左右各牽,俱問阿難,如是解不?阿難俱答佛言:不也,世尊。】這樣解不開!左牽一下,右牽一下,【左右喻空有二邊,凡夫著有,長淪生死,固不能解除諸結;二乘滯空,永晦涅槃,又安能得證圓通?】注意!那個涅槃是不究竟涅槃,是偏空涅槃,是二乘人的涅槃,不是佛的大般涅槃,這個要小心!涅槃這個名詞是小乘用的,佛用的叫做大般涅槃,這個要特別小心!不要看到“涅槃”就以爲是究竟,不!這個是二乘的涅槃。
【佛告阿難:吾今以手,左右各牽,竟不能解,汝設方便,雲何解成?阿難白佛言:世尊!當于結心,解即分散。】
【此引悟中道方解。左右各牽,竟不能解,汝且設想方便,雲何可令解除成功?阿難白佛言:世尊!當于結之中心,一解即便分散。結心喻中道,須依中道了義之修法,六結可除也。】
【佛告阿難:如是!如是!若欲解除,當于結心。】
結心就是要用反聞聞自性的方法修行,簡單講就是用本性修行,這是師父一輩子最強調的,不是念念佛就可以解脫,不是拜拜佛就可以解脫;是一定要用本性念佛,一定要用本性禮佛、拜佛,一定要用本性修行,你才知道佛的本意是什麼。不識本心,學法無益,佛的心是什麼,你都體會不出來,你怎麼修行?世間的孝子,都要去體悟父母的那一顆心了,何況佛弟子要修行,不去體悟佛陀的那一顆心?不去體悟佛陀的那一顆心,你怎麼能夠成佛?
佛告阿難:如是!如是!若欲解除,當于結心。
【此印證必用中道。《正脈》雲:結心雖譬中道,然非兼彼空有,】意思就是:【合成中道,】就絕對不是說同時存在空,跟同時存在有,叫做中道。意思就是:不是建立在空跟有的中道。【亦非離彼空有,別立中道,】也不能離開空、有,別立中道。簡單講就是不著空、不著有,這個才叫做中道。【乃是悟此根性,體自在而無系,本不屬有,不迷爲有而已,更不勞于觀空破有也;】諸位!觀空破有叫做頭上安頭,有本來就空,你爲什麼要觀空?對不對?更不…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說叁摩修法,令從耳根一門深入。解六結,越叁空。 第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