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首楞嚴經
圓瑛法彙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慧律法師 主講
第10套
講題:說叁摩修法,令從耳根一門深入。解六結,越叁空。
日期:2009.7.12-2011.10.02
片數:共8片(本片爲第8片)
編碼:100【DVD簡體版】
(師父與衆相互合十問訊)請坐下。
《楞嚴經義貫》,1032頁,
請合掌,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請翻《開義貫》,1032頁,這一段是講交蘆中性,空有俱非,解因次第,六解一亡,1032頁。
在這個《楞嚴經義貫》,要是有一點艱澀的人,那麼,就再給一次的機會。許多初學佛法,或者是文學程度不夠的人,都說這一本《義貫》白話,他們很受用!那麼,只要衆生受用,我們都不放棄任何一位衆生。所以,我們這個白話文,雖然簡單的浏覽一遍,也給我們非常深的印象,同時也彌補我們《講義》裏面不足的資料。
經文: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真性有爲空,緣生故如幻;無爲無起滅,不實如空華。言妄顯諸真,妄真同二妄;猶非真非真,雲何見所見?中間無實性,是故若交蘆。結解同所因,聖凡無二路。汝觀交中性,空有二俱非。迷晦即無明,發明便解脫。解結因次第,六解一亦亡;根選擇圓通,入流成正覺。”】
【注釋】
“真性有爲空”:真如自性所現之有爲法,其根元爲是空。
“無爲無起滅”:無爲法本來就沒有起滅,以無爲法是不生不滅的境界;又,以無爲法是依有爲法而有故:有爲法既然是緣生如幻,而無爲法又是依有爲而說的,所以知道無爲法實不生。
所以,真正的無爲法,是心契入畢竟空,如如不動,沒有能所,還不能著一個有爲、不可以立一個無爲,統統不行,叫做真無爲。
“言妄顯諸真”:之所以說有爲諸法是虛妄者,是爲了突顯無爲法之真。
譬如說:你爲什麼是男人?因爲他不是女人。你爲什麼是女人?因爲她不是男人。所以,講女,爲了襯托男;講男,又爲了襯托女,這個都是一種名相。那麼契入了真無爲的解脫真實境,就沒有妄和真的東西,統統沒有!
所以,“妄真同二妄”:若說實有妄與真,則妄與真二者,統統叫做虛妄的。
“猶非真非真,雲何見所見”:真性是絕待,猶非可說是真,或者是非真,如何還有能見之根,以及所見之塵?
“中間無實性”:既然內根、外塵皆不可得,所以在根塵相接、中間所産生的識,就更加無實體性可得。
就像昨天師父用這個拍手來表達,左手是六根,我的右手就像六塵,一拍,産生聲音,這個聲音表示識心分別。那麼,很明顯的,六根是依他起,六塵也是依他起。而六識心呢?仍然是借著根跟塵産生的,也是依他起。一拍,産生一個聲音,就比喻說識心分別的一念,繼續拍,就繼續有念頭。簡單講:根塵的念頭就從來沒有停止過。那麼,根塵從來沒有停止,簡單講:就是從來不了解真,不了悟真實性的東西。
“結解同所因”:“結解”,結縛與解脫。“所因”,就是所依。凡夫之所結所縛、跟聖人之得解脫諸縛,同是依于六根。
現在就是會不會用功?打結也是根跟塵所産生的問題;解開來也是根跟塵徹底的放下。簡單講:萬法回歸當下,就看你有沒有智慧?所以,我們從無量劫來,被捆綁得死死的,正因爲我們沒有聽到佛法。說佛法很難,也對;但是悟了,說佛法很簡單,也對,因爲悟了就沒有什麼難跟易了。所以,這一輩子的解脫,就看大家給不給一次機會?
“汝觀交中性,空有二俱非”:“交”,就是交蘆。你觀察交蘆中之性,則知空與有二者是都不對的。如果說有,那麼中空沒有實體;如果說空,但是不能壞相,則蘆相宛然而有。
所以,佛法就是要合乎理,也要合乎事相,合乎事相。
譬如說師父要上來講經,我一定先整容(整理儀容),再來,一定洗澡沐浴,我重法,表示對佛陀的正法一個恭敬,我先沐浴。所以,雖然悟到諸法不可得,沒有能所;但是,做起事情來,發自內心對佛的恭敬,因爲這個《楞嚴經》是佛陀所說,那麼,我又是一個弘法者、說法者,理當至誠恭敬的祈求佛陀加被我,好好的把《楞嚴經》完成!所以,我每一次講經,一定統統是沐浴,不會沒有沐浴就上臺,這個就是我們對自己的期許。
若言其空,則蘆相宛然而有。簡單講:佛、法、僧叁寶,這叁寶的相是不可以壞的,理不可得,事不能壞。所以知道空與有俱說不得。(交蘆用以比喻根與塵相依。)所以師父已經重複的用拍手來解釋,根塵相依,中間所産生的識心分別,是刹那生刹那滅。
所以說:識心分別,是浮現在如來藏性上面的一種表層,如果是習氣,就變成深層,無量劫來的習氣,就是塵的最深的地方,他一出生,他就夾帶無量劫來的業力跟習氣,就很難去改過!縱然受到後天的教育,也只能扭轉一些些,根本深處觸及不到。所有的世間學問,大部分都是表相、觀念、符號、知識;但深入生命的裏層,也只有佛法,最徹底的也是佛法。所以,講佛法是理性的宗教,這個表達,還不足以表達佛法的偉大,應該說:佛法是生命的終極圓滿,這個才是真正的佛法的精髓。說:佛法是理性的宗教,有一點說:嗯!來推薦、來贊歎。但真正的佛法是:什麼是正法?佛法是讓我們生命的終極圓滿,我們之所以生命不圓滿,是因爲我們無明習氣卡得太重,雖然有一個色身,包住了這個真心,可是用不出來,用不出來。所以,我們色身內在深層的,才是真實的生命、永恒的生命。這個肉身會爛、會壞;可是法身不會跟著爛、不會跟著壞,這個才是我們要的。
“迷晦即無明”:迷其爲有、或晦其爲空,二者皆是無明。也就是:若立空有二種知見,也就是迷與晦,所以,迷是指有,迷有;晦是指晦空,那麼這二個字如果再加下去就更清楚:迷“有”晦“空”,那一看就知道,著有,還有著空。也就是結縛,是爲凡夫,即墮生死法。又,此義也就是“知見立知是無明本。”知見立知就頭上安頭。所以,知見,前面二個“知見”是指清淨心,清淨心本來就具足有體用不二的功能,叫做知見,清淨心的知見。立知,就不可以再安任何的執著、煩惱、分別、顛倒,或者是觀念,就不可以!讓清淨心發揮,就知見無見。
所以,我對生滅無常的世間,徹底沒有意見,就不會頭上安頭。簡單講:我們看到一件事情,我們自己給它下一個觀念跟定義,好壞、是非,這個統統叫做頭上安頭。我們不懂得生命的本質是喜悅的,而把這個喜悅的本質搞得烏煙瘴氣,好像一件事情一定要把它搞得很清楚,又覺得自己是對,硬要改變別人的觀念,那這樣子的話,完全不站在對方的立場上這樣想一想,你怎麼可能會解脫?這永遠是不可能的事情!這個世間最難的、最可怕的,就是觀念變成一種強大的執著,而這個執著,背後又是一種霸道,就是:我叫你這樣,你就是這樣子!那麼,這個世間就會很辛苦,就會過得非常辛苦!所以你想過著痛苦的日子嗎?很簡單!你每天想要去改變別人,我就保證你活得痛不欲生!你把你自己的觀念,強加到別人的身上,你就一定會活得非常非常的累!如果你碰到一件事情,你很能夠了解說:我並不想改變你,也沒有必要去改變你,你活得辛苦,你自己去承擔。所以有時候師父一直講說:有時候學佛的人,還是要學:守本真心,自私一點,你就明明沒有這個能力,就應當要守住這一顆本心、真心。
所以這個知見立知,就是無明本,簡單講:不困難!如果你把絕待的東西化成能所,或者是是啊、非啊,對待的;有啊、無啊,對待的;好啊、壞啊,對待的;相的男啊、女啊,對待的,那麼,你的苦就沒有盡,永遠是生活在二元對立的觀念裏面。那麼,聽到了佛法以後,猛然一醒,徹底放下,你的生命就會變成無量的喜悅的心,無量喜悅的心。
那有的人,有時候碰到非常無知的人,就是精神病的,那就沒辦法了,這個道理不是講得通的!所以,有時候你看e-mail來,或者是信件來,講得很過火,我都跟他括弧:“這個人需要先看一下醫生。”要先看一下醫生!那個佛法已經沒有辦法解決他現在的問題,佛法解決正常人的問題,正常人的問題;那麼你這個已經病得很嚴重了,要先看一下醫生。
那麼最難過、業力最強的,就叫做遺傳,這個遺傳就非常麻煩!遺傳就是我們的DNA的鍵破壞了,也就是父母親的鍵重新排列組合,這個鍵破壞了!譬如說你有隔代遺傳,或者是這一輩子,家裏有嚴重的精神失常,嚴重的,不是後天引起的,是有遺傳,那這個會非常麻煩!這個孩子一出生,看起來完全正常,到十五歲、到二十歲、二十五歲,就完全病發,那個DNA的鍵破壞,完全沒辦法修複,那麼這個就叫做非常悲哀的業力的問題,業力。所以如果你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你應該感謝你的爸爸、媽媽,同時感謝你自己無量劫來,算是善事還做得不少,做得不少,給你一個健康的身體。
底下說:“發明便解脫”:開發本明,離于空有,便得到解脫。
諸位!空是觀念,有還是概念,如果實證的空,就是不可得;如果真正的有,也是不可得,體性不可得,便得解脫。
“六解一亦亡”:“六”,六結,比喻六根。“一”,是一中,喻一真。六妄之結如果解開來,那麼一真之名亦亡。以既無妄,何必立真?
所以說:我們六跟一,數目字是相對的,有一才有六,有六才顯一,所以當六沒有了、不存在了,一當然也不存在。
“入流成正覺”:“入流”,就是入聞性之流。(這裏不是指初果阿羅漢須陀洹的“入流”。)
1035頁,【義貫】
“真”如自“性”所現之“有爲”法其體本“空”,以其因“緣”而“生故”有“如幻”化。
“無爲”法本“無起”無“滅”,以依有爲而有故,(如果沒有有爲,無爲也是不存在的),所以無爲法也“不實如”…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說叁摩修法,令從耳根一門深入。解六結,越叁空。 第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