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说三摩修法,令从耳根一门深入。解六结,越三空。 第七▪P10

  ..续本文上一页转相、现相;知见妄发就是智相;发妄不息就是相续相。那么,这个智相跟相续相,这二个是法执。那么,底下的劳见,劳见就是执取相、计名字相,就是我执,劳见,就是我执,因为眼睛疲劳,看到种种的世间。发尘就是指身、心、世界。劳见就是因为心中有病,我执的病,执取病、计名字病,就发现了有身、心、世界,不晓得身空,心、妄想心也空,世界也空,不知道这一层道理,不知道世界是缘起,身、心,这个都是缘起、依他起的,妄心也是依他起的,不可得的!发尘。

  解释一下:由你的无始劫来,心性狂乱,这些分别心,知见妄发,而且从来没停止,所以发妄又不息,突然发现了身、心、世界狂乱之相,而不觉知。

  【此先示从真起妄,妄成六结,从细向粗。由汝自从无始,心性狂乱:心即清净本心,性即妙真如性;狂指无明,一念妄动,犹演若达多,狂怖妄出;乱指三细,扰乱于真净心中,此第一结成。】这个是细相。第一结成,第一结是什么相?就是灭,就是灭相。六五四三二一,由粗到细嘛,对不对?那就六五三四二一。

  【知见妄发者:即黏妄所发之知见,属智相,见境界相,不了心现,妄执心外实有,能所二俱成妄,妄上加妄,念念相续不断,故曰发妄不息,属相续相。此二属法执,】那么第二结、第三结,第二结就是空,空结,第三结就是觉,觉悟的觉,是不是?刚刚我们念过了:动、静、根、觉、空、灭,六五四三二一,配一下,当然就知道什么了。【第二、第三两结成。】

  756页,【劳见发尘者:劳虑转深,执取相、计名字相,】所有一切众生,这二相绝对拼不开,哪一个众生不执着?哪一个众生不着相?着相就是计名字相,有彼此,当然有种种名字了,山河大地、森罗万象、昆虫鸟兽、虫蚁,哪一种鸟、哪一种昆虫没有名字?都有啊,人类所能了知的;除非是新开发的。【此二属我执,】妄见我以及我所有,【妄见我及我所,发现尘劳,】简单讲:为什么尘叫做劳?累啊!众生活在这个很累的世间,不知道,不晓得人的这个生命里面,还有更高一层的清凉的生活,众生不知道。【有世间相,此即身、心、世界,属后三结成。六结伦次如此,历历可辨,次第相生也。】

  底下用比喻来说明。

  【卯二 更以喻明】

  【如劳目睛,则有狂华,于湛精明,无因乱起。】

  解释一下:就像疲劳的眼睛,就产生了空中有华,有狂华,因为眼睛疲劳,看到空中有狂华,狂华就是种种身、心、世界,十法界统统有。于湛精明,无因乱起,湛精明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但是,因为妄,起妄,无因,因为妄,在前面讲过,就像演若达多,无因而起,早上起来照镜子,发现自己的头看不到自己的脸,就狂乱奔走!我们现在也是一样,狂乱是无因的,所谓妄,当然是无因,找到因,就找到了真,就叫做无妄。所以,无因乱起。

  所以你今天,我们今天,众生为什么活得这么辛苦?因为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就是这样子,因为不晓得问题出在哪里?他想要修学佛法,还碰到恶知恶见、邪魔外道,身心全部都付出,结果走向歧路!所以,修学佛道的,还不一定会走向正路,尤其现在这个末法时期,胡搞乱搞的人很多,也不怕因果的人多;都是在相上的:我一念佛又是怎么怎么的;我一持咒,又是发生什么事情,是怎么样怎么样的感应,是怎么样子。。。搞这些很迷人的,心中没有真理,只想有奇迹跟感应,只想治我的病,不想要真理。看看我有什么病,念什么咒会好,他要求的就是这个。

  当你心中拥有真理的时候,你知道智慧才是佛教的根本,对不对?你才有机会解脱。你今天你得到一些感应,能解脱生死吗?不一定!有一些感应,是佛菩萨给我们信心;但以此为足,裹足不前,得少为足,裹足不前,这是坏了佛的正见!所以佛还不一定要让你感应呢!佛要让我们感应,还得看我们的根器,不着相,感应一大堆,对不对?着相,要给你一点点感应,就死在、迷惑在这个奇迹里面、佛迹、神迹里面,什么什么可以治病,什么什么可以有感应。哇!我这咒一念,哇!外太空全部放舍利子,这个多迷人!可是在这个大悟人的心性当中,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内心如果不开智慧,烦恼还在,这些感应要做什么?好!感应也不能说全部都不好,给我们一点信心,也不错!所以,有正知正见的徒弟,就知道我们追求的,是永恒的解脱的真理,不需要这些感应不感应,感应也好,不感应也好,为什么?我们要的是佛的正见。那这样子的话,就不会走偏了,你也不会被骗得团团转!对不对?人家说:哎呀!这个咒一念,那个水变色了!我说:水变色很简单嘛,你就加一点色素就变色了,那没什么!师父!那个水,一持咒就滚了、开了!我说:开了算什么?我都让它冒泡呢!对不对?瓦斯一放,它就冒泡了!不要在相上论断真理,会错失解脱的机会的!

  756页,如劳目睛,则有狂华,于湛精明,无因乱起。

  【劳目睛。譬如有人,以目直视虚空,瞪之既久,眼目发劳,为劳见,则有狂华为劳相,于澄湛空中,精明见中,无因乱起,能见所见,二俱成妄。能见指心法,所见指色法,劳目睛喻从真起妄,净眼喻妙心,发劳喻无明,狂华喻十界,生死、涅槃、染、净境界,以涅槃生死等空华。】空华,意思就是:生死不可得,涅槃也不可得,所以叫做趣向圣道亦是邪,就是这个意思。无生死可了,无涅槃可得,是一心,是真如;着一个涅槃,还是空华。【湛精明喻真理真智,一念未动以前,唯真智照真理,本来无一物。一念既动,如六入文云:兼目与劳,同是菩提心中,瞪发劳相。六结斯起,五阴具足。】

  756页,【卯三 逆次合喻】

  最后,经文:

  【一切世间,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劳,颠倒华相。】

  一切世间,山河大地,这个就是第六结还有第五结,外相嘛!生死就是指第四结——根结;涅槃就是指第三结、第二结;即狂劳就是指第一结。

  再讲一遍:一切世间,山河大地,是指第六、第五结两结。

  生死,有根,他就一定有生死,就是指第四结:根结。

  涅槃,当然要觉悟啰,觉悟不离觉跟空,就是第三还有第二结。

  那么现在狂劳,就是第一结,无明业相,无明业相叫做狂劳。

  所以,我们莫名其妙的,就卷进去痛苦的深渊里面,除非你这一辈子有因缘听到正法,要不然全世界一个都别想解脱,根本就不可能!

  颠倒华相。

  【前则顺次成结,从细至粗,法喻皆然;此则逆次合喻,由粗至细。前欲令明生起次第,此欲令识还元次第。一切世间,山河大地:即尘中六、五两结。生死,有身根方有生死,此当第四根结。以上均属界内,人执范围。涅槃属界外,法执范围,此当第三、第二两结。】第三就是觉,第二就是空结。【皆即狂劳:狂劳指无明业相,属第一结。此世出世间,皆是从真起妄,一念颠倒所起之华相。六结生起,乃从一至六,此约解除,乃从六至一,故科为逆次合喻。此虽逆于生起之伦次,而实顺于解结之伦次。】

  底下,

  【寅二 示舒之伦次 (分二) 卯初 先授舒之方法 二 后示舒之伦次】

  【(卯初分四) 辰初 阿难求解劳结 二 如来就喻巧示 三 示说不谬取信 四 选根解结必证 今初】

  【阿难言:此劳同结,云何解除?】

  意思是说:这个狂劳的华相,同样都是结,如何来解除?

  【此劳,即指狂劳,颠倒所起之华相,由一至六,同名为结、自当解除。同结二字,】寓,“寓”就是含的意思。【寓有伦类序次义,】含有伦类跟序次,简单讲就是次第,讲了那么多,就是次第的意思。【但未知云何是解除方法。】

  最后一行,

  【辰二 如来就喻巧示】

  【如来以手,将所结巾,偏牵其左,问阿难言:如是解不?不也,世尊;旋复以手,偏牵右边,又问阿难:如是解不?不也,世尊。】

  758页,【此引悟二边不解,如来将所结巾,左右各牵,俱问阿难,如是解不?阿难俱答佛言:不也,世尊。】这样解不开!左牵一下,右牵一下,【左右喻空有二边,凡夫著有,长沦生死,固不能解除诸结;二乘滞空,永晦涅槃,又安能得证圆通?】注意!那个涅槃是不究竟涅槃,是偏空涅槃,是二乘人的涅槃,不是佛的大般涅槃,这个要小心!涅槃这个名词是小乘用的,佛用的叫做大般涅槃,这个要特别小心!不要看到“涅槃”就以为是究竟,不!这个是二乘的涅槃。

  【佛告阿难:吾今以手,左右各牵,竟不能解,汝设方便,云何解成?阿难白佛言:世尊!当于结心,解即分散。】

  【此引悟中道方解。左右各牵,竟不能解,汝且设想方便,云何可令解除成功?阿难白佛言:世尊!当于结之中心,一解即便分散。结心喻中道,须依中道了义之修法,六结可除也。】

  【佛告阿难:如是!如是!若欲解除,当于结心。】

  结心就是要用反闻闻自性的方法修行,简单讲就是用本性修行,这是师父一辈子最强调的,不是念念佛就可以解脱,不是拜拜佛就可以解脱;是一定要用本性念佛,一定要用本性礼佛、拜佛,一定要用本性修行,你才知道佛的本意是什么。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佛的心是什么,你都体会不出来,你怎么修行?世间的孝子,都要去体悟父母的那一颗心了,何况佛弟子要修行,不去体悟佛陀的那一颗心?不去体悟佛陀的那一颗心,你怎么能够成佛?

  佛告阿难:如是!如是!若欲解除,当于结心。

  【此印证必用中道。《正脉》云:结心虽譬中道,然非兼彼空有,】意思就是:【合成中道,】就绝对不是说同时存在空,跟同时存在有,叫做中道。意思就是:不是建立在空跟有的中道。【亦非离彼空有,别立中道,】也不能离开空、有,别立中道。简单讲就是不着空、不着有,这个才叫做中道。【乃是悟此根性,体自在而无系,本不属有,不迷为有而已,更不劳于观空破有也;】诸位!观空破有叫做头上安头,有本来就空,你为什么要观空?对不对?更不…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说三摩修法,令从耳根一门深入。解六结,越三空。 第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