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劳观空破有,有本来就空,你为什么要去观它?所以,这个叫做妙性天然,不悟,你就想要把它除掉,这个除就叫做妄。我要把境界除掉,不知道境界本空。所以,有的人修行一辈子,就不知道这个道理,它本来就空,你为什么要去除它?所以任凭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你让它生让它灭,心无所挂碍!对不对?闲人非等闲人。底下说:【达此根性,用遍现而互融,本不属空,】说:【不晦为空而已,】就是心不晦,就是没有着一个空。【更不劳于观有破空也。】因为空本来就是绝对。
【如后耳根圆通,既不执有,亦不观空,惟一反闻,亡尘顿入,】诸位!这个“亡尘”要特别注意,亡尘不是要把尘统统干掉,不是这个意思。亡尘,简单讲就是离相,这个是很重要的!所以这个,因为你执着,你的识心分别承认你这个相,对不对?相,尘就不亡。这个亡尘,简单讲:你不要管这个相,了悟相是如幻的、相不可得的,尘自然亡。亡尘顿入,因为没有相分,当然就没见分了,自体分就显现了。【由是二空渐证,】就是人空、法空渐证,真如【妙体现而有自破也;】这个妙体就是体悟到最究竟的本来的真如自性。所以,【俱空不生,大用起,】所以,连空都不能着,大用才能起。【而空自离也。】所以你也不需要去观空破有、也不用观有破空,统统不用!你只要离,离有、离空,就是简单讲:放下!所有的空、假、中,所有的法统统放下,包括释迦牟尼佛所讲的法,统统放下!要用什么?要用你本来如如不动的般若智慧,体用一如,性相不二,用你的本来的面目,不着于文字、不着于语言,性相一如,体用不二。说:而空自离,【是则反闻自性,即是结心,】打结的心。【双超空有之中道也。前人不达,】以前的人研读经典不了解,对绝对的如来藏性当中,立了一个空、假、中,【强以别安三观,】安一个空观、假观、中观,诸位!这个叫做画蛇添足,多余的!为什么?本来空,你为什么要观空?空观?这个有,本来还是空,你为什么要加一个有观?中道,本来就不可得,你为什么要加一个中观?这个叫做画蛇添足啊!一个人脸部好端端的,这个脸本来就很好看了;可是不会化妆,把它画了这个胭脂,把一个嘴唇画到外面来!是不是?她本来人还长得不错,因为不会化妆,画到那个嘴唇大大的,看起来就很奇怪!是不是?这个简单讲就是:画蛇添足就是多余的了!所以,修学佛道要体悟到妙性天然。【其说支离,真蛇足也。】“蛇足”就是多余的,要强迫安空观、假观、中观,其说支离破碎,多余的,为什么叫支离?没有办法进入绝对,叫做支离,支离就是破碎。对不对?还空、假、中?一个法都没有,还哪里有这个东西?就是画蛇添足了。
【又二边不解,】空有二边,不解就是放不下。【合前知见立(空有二)知,即无明本;】着空、着有,统统叫做知见立知,无明本。【中道方解,合前知见无(空有二)见,】没有空见,没有有见。对不对?所以,佛陀在《楞伽经》讲:诸佛不落入空见,不落入有见,不落入断见,不落入常见,不落空、有、断、常四见,是名诸佛,要牢牢的背住。不落空、有、断、常四见。我们下一部经典就会讲到。【斯即涅槃;以此双非空有之中道,故即无见之谓也。问:“双非而不双即,】非空非有,应该加一个即空即有吧,如果不这样子,【恐非极中?”】极中,中观“极”是指圆满,“中”就是指中道,如果双非,非空非有,应该还要加一句:即空即有;如果不加这一句,恐怕不是圆满的中道,叫做极中,恐非极中?这个文字太简单了,也没几个看得懂,什么叫做极中呢?是不是?叫做圆满的中道。【答:“佛既但言空、有俱非,故当惟奉佛语,且体既非有,何尝不即空?用既非空,】所以,大悟圣人要用就有,有就是等于空,妙有。【何尝不即有乎?”】所以,用当然就非空。所以,佛法不是断灭的,大悟的圣人,智慧如海,妙用无尽。
759页,【辰三 示说不谬取信】
【阿难!我说佛法,从因缘生,非取世间和合粗相;如来发明,世出世法,知其本因,随所缘出。】
阿难:我说的佛法从因缘生,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不是只有取世间的和合这些假相,这些很容易了解是缘起法,包括内心的妄想,还是和合,因缘生的假相。如来发明,世法出世法,统统知道它的本末、本因,随所缘出,都是从因缘而生的。
因缘,从相来讲,它就是比较粗的缘生法。从心,妄想的颠倒、执着,又更深一层的,这个就是谈论到心性的,妄想意识颠倒,这个就比较细的缘起法。缘起法叫做依他起,识心分别就是依他起,相也是依他起,外相是依他起,识心分别也是依他起。如果有依他起,不放下,就没有办法进入圆成实。
【以上我说,选拔圆根,一门深入,从根解结,直至成佛之法,此亦从因缘而生。惟是此种因缘,是微细因缘,但不循外境,】所以,记住!修行佛法,了悟唯心现量,四个字:遮无外境。简单讲:外境都跟真如无关,如果你能够彻底抛下,遮无外境,就是不循外境,这个是《楞伽经》的重点。遮无外境,即了解诸法唯心现量,所以,《楞伽经》讲的,完全都在心性里面讲,不谈心外之境。但不循外境,【返照内心,即以圆湛不生灭性为因,次第解结修证为缘,复本心源,究竟清净,非取世间,四大和合,发明诸变化相之粗因缘也。】这个用眼睛看得的,佛陀说:那个是粗糙的因缘法,佛讲的还更微细。
【如来发明下,显佛语可信。世出世法,法字双用,世间六凡染法,出世间四圣净法,皆不出因缘。世间法以业识中,本具有漏种子为因,宿世所造善、恶、不动,】不动业就是色界天的定,叫做不动业,色界的福叫做不动业。色界天他有他的福,可是,不能解决生死,不动业。【业行为缘;出世法,以自性本具,无漏种子为因,】在座诸位!你今天在座诸位在栽培的,统统是下无漏的种子,今天你听这个《楞严经》,全部三个钟头,三个多钟头,全部都是无漏的种子为因。要不然你生生世世没有这个因缘,你怎么能坐在文殊讲堂大殿前面,还听《楞严经》?还觉得非常有味道,非常的法喜!Why
很简单,就是你的八识的田中,就是有这个种子。
像我读大学的时候,我信佛,那隔壁,就跟他讲说:喂!我们今天,人家有专门的教授来演讲佛法,我们去听听演讲,我对这个就是特别有兴趣!他就跟我讲:你去就好了,佛让你们做啦,我是轮回人,你们去就好!有善你们得,反正我这个人没什么救了,就不用度我了!我要拉他去,你不用强拉我去,我是一个没有救的人!我说:你为什么这样讲?你讲六道轮回,我也看不到;你讲阿弥陀佛,我也看不到,统统看不到,叫我如何来相信你们的佛法呢?对不对?你们那个佛法,讲那个也不对、讲那个也不对、讲这个也不对;讲那个也对、讲那个也对、讲这个也对,统统你们赢!没有兴趣。你看,同样一个大学,大学生,大家的程度都一样的,他怎么样就是没兴趣!师父这个刮风下雨都是去听道,教授演讲,还请法师来上课,从来就不缺席,从来就不缺席!所以说你看,一个人的善根就不一样。
底下,所以你今天无漏种子为因,【今生所修谛、】“谛”就是四谛。【缘、】就是十二因缘。【度等为缘。】“度”就是六度为缘。【如来一一知其本有之因,各随所遇之缘。出生染、净十界诸法,此即随心应量,循业发现也。】
【如是乃至,恒沙界外,一滴之雨,亦知头数;现前种种,松直棘曲,鹄白乌玄,皆了元由。】
解释一下:这个如来真了不起,如是乃至,恒河沙界外,一滴之雨,亦知头数。意思就是:无量三千大千世界外,下多少滴的雨水,释迦牟尼佛知道。我对这个还是很存疑,雨水落下来,怎么有办法知道数目?这个会不会是表法的?是不是?
现前的种种松树,为什么是直的?对不对?棘,荆棘为什么是弯曲的?这个棘,就是多刺的蔓藤,我们去山区里面都可以(看到)。多刺又蔓,那个刺,很多的刺,而又蔓延横生的草木为棘。这个荆棘为什么一出生就是弯曲的?这个天鹅一出生为什么是白的?乌鸦为什么一出生就是黑的?
这个我倒想要问问佛陀:我为什么出生就是黄种人?佛陀在世的时候,还是要去问一下。是不是?
鹄白,解释一下:这个鸟名,又名叫做天鹅,这个是游禽类的,游禽类的,体长大约三尺,跟鹤相似,全身白色,又称为白鸟。常常繁殖在寒冷、寒地,栖息于河边、湖边、近旁边的水滨,我们讲:河滨公园,河滨公园,就是那个水滨。以捕鱼为食。所以,鹄白就是天鹅。乌玄,“玄”就是黑,就是乌鸦,天下乌鸦一般黑,乌玄;皆了元由。
释迦牟尼佛不只是知道,三千大千世界所下的这个雨滴有多少滴,而且还知道松树为什么是直的;荆棘为什么是弯曲的;天鹅为什么是白的;乌鸦为什么是黑的,都了解它的本元,元由、由来,本元由来。
【此文承上,不惟能知十界总相,如是乃至,情与无情,微细别相,即恒沙界外,甚远之处,天上所下,一滴一滴之雨,亦知若干头数(即多少滴数);现前种种植物,松何以直?棘何以曲?举二该余,以及动物,鹄】就是天鹅。【何以生来是白?乌】乌鸦。【何以生来是玄(黑也)?一一皆了元由,即知其各命由绪。】“由绪”就是来由。
761页,
【辰四 选根解结必证】
【是故阿难!随汝心中,选择六根,根结若除,尘相自灭,诸妄销亡,不真何待?】
那个“不真”就是妄。妄是对待而来的;无妄可对,就是没有能所、虚妄对待之处。叫做不真何待?这个妄哪有对待?妄是对真讲的,那么这个妄现在没有对待了,因为诸妄已经销亡了。所以,当相即道,见处即真。
是故阿难!随你的心中,选择六根,根结如果除掉,尘相就自灭,诸妄就销灭了,那么,你的妄心哪有能所呢?
【是佛智圆照法界,无法不知之故,则所说解结之法,决不差谬;所许取证之事…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说三摩修法,令从耳根一门深入。解六结,越三空。 第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