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強迫它覺:「嗯!我覺悟了,六根不攀緣動,耳根不攀緣動塵跟靜塵,動塵放下、靜塵放下、耳根這個根放下,哇!我這一念覺悟了。」這一念覺悟,也是塵、也是結。
「我這一念覺悟要把它空掉,我這一念覺悟要把它空掉,連這個覺悟都要放下,我放下這個覺悟了,我內心空蕩蕩,空蕩蕩的,讓這個覺悟也回歸到空。」這個空也是結,因爲有能空就有所空,你空掉了覺,對不對?有覺就有能覺、所覺,有空就有能空跟所空,你空掉那個覺,就有能空,覺是被你所空,對不對?所以這個空還是結,還是結。
到了這個空,能空、所空再放下,進入絕對,沒有能空、沒有所空,妙性天然。
喔!原來本性就沒有動、靜、根、覺、空、滅,統統沒有,六結?一結也沒有。
用這個耳根漸來漸入,漸漸深入。。。。。好!一開始有聲音,動塵,動態的,靜塵,放下,動塵放下、靜塵放下,耳根能緣的心放下,心中覺悟這個根,這個覺悟也放下,要破除這個結,要用空,空破除這個結。空破除這個結,著一個空也不對,這個空本來就有能空跟所空,還是不寂滅,進入絕對,滅,滅掉能空跟所空,真正至此,就是: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爲樂。所以這個「結」就是煩惱的別名,卡在一個觀念。
諸位看一下,我已經舉這個例子了,解六結,六結,耳根圓通,入流照性,漸次深入,動靜不生,聞,能聞跟所聞盡,統統放下。覺所覺空,能空、所空也滅,生滅既滅,既滅,生滅既滅就是絕對。簡單講:你的心說:我有把空滅掉!那個還是生滅。所以,空所空滅,那個滅還是生。所以,必需生滅既滅,絕對,就是空跟所空滅了,同時就是進入絕對。那麼所有的生滅,動、靜、根、覺、空、滅;滅,還不能著一個滅覺。
諸位看底下,
漸次深入,動靜不生——(解塵結)。耳朵,這個動靜對耳朵來講,叫做會汙染心,會汙染我們的心,叫做塵——動塵、靜塵。
聞所聞盡就是根,能聞的根、所聞的塵,說能聞是指根,所聞是指動靜,能聞是根,所聞是指動靜,解根結。
覺所覺空滅,能覺跟所覺也空,這是解那個覺,心中不能說:我覺悟!這個念頭要放下。
空所空滅——(解空結)。心中不能說:我把這個覺悟也把它空了!也不行,也著一個空見。
生滅既滅,就解這個滅結,連我動一個念頭,把這個空滅掉,也不行!滅還是結。
所以,到此沒有生、沒有滅,進入絕對,寂滅現前,發二殊勝。
漸次深入,動靜不生——(解塵結)——斷見惑。
聞所聞盡——(解根結)——斷思惑。
斷見惑、思惑——得人空,這個叫做見思無明。諸位!二乘人僅止于此,二乘人僅止于此,也就是說:只伏六識煩惱,斷煩惱。所以二乘人不談第七意識、第八意識,所以,你在《阿含經》裏面,是絕對沒有這個名詞的。
看左邊,底下,
(解覺結),就是斷塵沙,塵沙就是塵沙惑。
(解空結)——伏無明,(斷塵沙、伏無明)這個就是得法空。
所以得人空就是斷見思無明;得法空就是斷塵沙無明,同時伏無明,叫做初伏客塵煩惱,你看這個有多難!得人空、得法空,才初伏客塵煩惱啊!
客塵約無明義,就是無明叫做客塵。位當十信滿心,底下就是斷惑證位,斷煩惱就是見思煩惱、塵沙煩惱,還有無明煩惱。
叁空:人空、法空還有空空。
再來,我們講到這個地方,
斷見思二惑得人空,
斷塵沙、伏無明——得法空
(得人空和得法空)——初伏客塵煩惱——位當十信滿心,就是十信位,這個就是天臺宗講的。
底下,往左邊看,
解這個滅結,就是斷根本無明;天臺宗把根本無明分成四十一品,四十一品,很難、很微細!所以得空空,斷無明就是斷根本無明——得空空——永斷根本無明——(初住分斷,妙覺圓斷)。
諸位!注意看,那個「分」跟「圓」是完全不同的,初住位分斷,分斷就是說還沒有圓斷,這是依圓教說,初住位就是破無明,見法身,所以天臺宗常常講:無明分分破,法身分分顯。就是這個。用我們現在的名詞叫做明本心,見本性,見不生滅的本性。初住分斷,妙覺圓斷,妙覺就是佛,初住是分斷,一直到成佛才叫做圓斷。所以那個「分」跟「圓」就差很多了。位當初住,這依圓教說。
往左邊看,寂滅現前,發二殊勝,寂滅現前就可以度衆生了。上合諸佛,下合衆生,這個在878頁,你們沒有帶,圓瑛法師的《楞嚴經講義》878頁,你們沒帶,可是我念一下就好: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下合衆生就是: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衆生,與諸衆生同一悲仰,悲仰,這個將來會講到。上合諸佛之心,下合衆生之心,簡單講就是這樣。諸佛之心要救拔衆生,衆生之心就是渴望被救,這個後面會講到,在《楞嚴經講義》878頁,你們今天只有帶上冊,所以看不到。
從此帶果行因,曆位修證——(進斷四十分無明)所以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這樣到等覺,剩下四十品無明。位當二住到等覺,二住到等覺剛好四十進位。
最後看左邊,
皆不成濁——皆合涅槃,清淨妙德——破去最後一分生相無明,因圓果滿,成無上道,最底下,證妙覺位。
好!下一次來,我們要先講八叁頁的表格,還有九○頁。今天就這個表格。
已經五點半了,耽擱大家的時間,請合掌,願以此功德,消災在座諸位法師、諸位護法居士大德,回向本講堂消災點燈及亡靈牌位拔度者;回向文殊講堂分院養德禅寺納骨塔一切亡靈;回向文殊講堂分院花蓮佛興寺納骨塔一切亡靈,上報四重恩,下濟叁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願生西方淨土中,上品蓮花爲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爲伴侶。好!下課!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說叁摩修法,令從耳根一門深入。解六結,越叁空。 第二》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