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如法師·法語分享▪P2

  ..續本文上一頁去,再想相見難相逢。

  不是你想聚就聚,要因要緣要時辰。

  17、見聞不喜發脾氣,

  發了脾氣舒口氣;

  舒一口氣心怎地?

  傷到情感愈有迹!

  18、爾想去地獄,趕緊發脾氣。

  不願去地獄,必須不生氣。

  19、一怒,毀前程;一怒,事業毀;

  一怒,善心滅;一怒,功德吹;

  一怒,情感破;一怒,變仇敵;

  一怒,心煩躁;一怒,病來襲;

  一怒,戰爭起;一怒,國家沒;

  一怒,入黃泉;一怒,進鐵圍。

  愚癡攪和人生

  正如法師法語

  1、不學,愚癡,來生淪爲畜生道。

  2、無明,生死流轉之因。

  3、愚癡而起貪,因貪而生嗔。愚癡叁毒十惡之根本。

  4、愚癡生死苦海。

  5、愚癡是一艘沒有舵手的船只,在人生茫茫大海中隨風浪而飄蕩。

  6、這個我不知,你說怎辦就怎辦。

  7、什麼都不知,只好什麼都相信。

  8、不解佛法,何以修行?愚昧無知,怎樣度生?

  9、愚癡有眼難辨,有口難言,有心難知。

  10、講一套,作一套,無實際,亦愚癡。

  11、癡人自知癡,還有出頭時。愚人不認愚,如履薄冰欤!

  12、什麼都不知,心相對平靜,走得對,下決心,一句掃帚也道明。

  13、學佛,學智慧除愚昧,學覺悟破迷信。

  14、智慧開創人生,愚癡攪和人生。

  15、智慧如眼目,愚癡似黑夜。

  16、甯學智慧活一日,不要無知長百歲。

  17、無知則心蔽,有慧則心明。愚癡則心慌,有慧則心定。

  18、智慧如劍,能破煩惱。智慧喻燈,能破黑暗。

  19、不懂受欺負,懂了生傲慢;全懂大智慧,有超凡能力。

  20、愚癡人在茫然中度日子。

  菩提心通徃成佛之路

  正如法師法語

  01、何謂菩提心?所謂上求佛道,下化衆生之心就是。

  02、不爲自己求安樂,但願衆生得離苦,說的就是菩提心。

  03、《金剛經》上說:“我應滅度一切衆生,滅度一切衆生已,而無有一衆生實滅度者。”這個發心,就是菩提心。

  04、罪業忏悔後,緊接著就應該發心,否則,必然惡業再起,苦難重演。

  05、求做億萬富翁,求當總統,乃至求上天堂,這些用心,雖很積極,但都是凡夫心。出離六道,了脫生死,這就要有出離心。行菩薩行,成佛道果,這需要菩提心。

  06、發菩提心者,已列菩薩位,佛果指日可成。

  07、發菩提心,開通成佛之路。無菩提心,則無成佛之希望。

  08、諸功德中,發菩提心的功德最大。

  09、菩提心,菩薩道之根本。

  10、菩提心,菩薩初發心。

  11、菩提心,就是菩薩心。

  12、不發菩提心,無以成佛道。

  13、無菩提心,而修一切善法,依然不能成正覺。

  14、無菩提心,而修一切善法,容易入魔道。

  15、欲求無上佛道者,先當安住菩提心。

  16、無菩提心,不是真佛子。

  17、恭敬禮贊發菩提心者,即是恭敬禮拜諸佛菩薩,能滅無邊罪業煩惱,能獲無量功德利益。

  智慧,滅苦之利器

  正如法師法語

  1、修福修慧,修行首務。福慧圓滿,佛道成就。

  2、福如身體,慧比心眼。

  3、智慧從學習與實踐中累積。

  4、菩薩學一切法,成就一切種智。

  5、學有專攻,博覽群書。

  6、讀經要虔誠要專心要筆錄要思考,以一二鍾頭爲一時段,不宜太長。

  7、從文字般若起觀照般若,由觀照般若入實相般若。

  8、聞思修解脫。

  9、學經習教,開發智慧。

  10、見道指導修道,修道方可證道。

  11、超凡見地,卓越才能。

  12、智慧如劍,能斷煩惱。智慧喻燈,能破黑暗。

  13、智慧如方向,萬行似車輪。

  14、甯學智慧活一日,不要無知長百歲。

  15、智慧如眼目,愚癡似黑夜。

  16、學佛,學智慧除愚昧,學覺悟破迷信。

  17、無知則心蔽,有慧則心明。愚癡則心慌,有慧則心定。

  18、外所學名聰,內所悟曰慧。

  19、不懂受欺負,懂了生傲慢;全懂大智慧,有超凡能力。

  20、智慧人每天都有新發現。

  21、智慧,滅苦之利器。

  22、智慧乃萬行之導向。

  23、依靠真理,才有出路。

  明了法性,實現證悟。

  信願念佛是往生淨土的捷徑

  正如法師法語

  1、念佛法門殊勝極妙。

  2、信願念佛,決定往生。

  3、念佛乃人生最快樂的事。

  4、念佛人,有大福報,有大智慧。

  5、念佛人,是大福報、大善根、大智慧之人。

  6、拿起佛珠,一切具足。

  7、老人念佛,除寂寞,驅孤獨,治啰嗦,防癡呆,能放下,無懼死神來訪。

  8、念佛,心平靜,除煩躁。

  念佛,開智慧,增記憶。

  念佛,滅罪業,增福報。

  9、念佛之人,不敢爲惡;不慎過失,心自慚愧。悔過自新,永不再犯。

  10、念佛人,視一切衆生皆是佛。

  11、念佛,要爲佛增光。念佛,要代佛利生。

  12、放下萬緣,一心念佛。

  13、一心念佛,不改題目。直到臨終,不變初衷。

  14、念佛一聲,聲傳西方。

  15、修則一門唯念佛,學可博聞通五明。

  16、修學佛法,貴在一門深入。

  17、修行最可貴的是一心,一心才能成就。

  18、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是第一,但以應機爲妙。

  19、修行目的是成佛。

  20、念佛以求生西方爲究竟。

  21、信願念佛,一條移民西方淨土的捷徑。

  22、念佛,不能妨礙工作和生活。

  23、作好工作,搞好生活,與人爲善,減少是非,創造善緣,有利清淨念佛。

  24、念佛人,在家中是模範。否則,不名念佛人。

  25、念佛人,要在在處處爭取爲人榜樣。否則,引來譏嫌毀謗,罵佛辱祖,折損福德,增添罪業,不可不知。

  26、“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乃是阿彌陀佛在因地爲法藏比丘時,經曆無量億劫修行所成。此佛號凝聚無量無邊福德,衆生稱念,可獲無量功德,可滅無邊罪業。

  27、念佛能離塵囂,滅煩惱,智慧增長。

  28、修念佛法門最簡單、最方便、最穩重。

  29、念佛,乃衆善之根本,能消業滅罪,增無量福德。

  30、念佛一法穩當保險,絕不會出毛病,不必擔心走火入魔等事,真所謂“一句彌陀最方便,不費工夫不費錢,簡單穩當最保險,橫超叁界到佛前。”

  31、假如你將念佛的功德,用去求財求名,這雖無非議,但太可惜了!就猶如一顆無價之寶的摩尼寶珠,拿去換幾個桔子一樣,十分可惜!

  32、念佛時,依木魚聲整整齊齊,口念得清清楚楚,耳聽得清清楚楚,心想得清清楚楚,眼耳鼻舌身意都住于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佛號上,則六根都攝,凈念相繼。

  33、在繞佛時,腳步依念佛節拍慢行,念“南無”時,擡起左腳向前邁下,念“阿彌”時,擡起右腳向前邁下,念“陀”字時,擡前左腳向前邁下,念“佛”字時,擡起右腳向前邁下。舉步挺胸收腹凝神,擡腳向前邁下要用點力,並觀想地上生出蓮花,我的腳正好踏在蓮花上,一步一蓮花,邁向彌陀凈土。

  34、求生西方才是究竟,才是我佛釋迦牟尼講《無量壽經》、《阿彌陀經》的用意,也是佛陀教導我們念佛的用意。

  35、信願行叁種資糧帶齊了,我們就可以往生西方。缺少其中的任何一種,我們則不能往生西方。信爲導向,願爲動力,行爲車輪,叁者具備,必生西方。

  36、不但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這個地球的衆生,全部往生極樂世界都能夠住得下,就是十方世界衆生統統往生極樂世界,也住得下,而且還有無量無邊的剩余空間。

  37、雖然衆生本性迷覆,但這佛性並沒有因衆生沈迷而減少而遺失。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雖然是佛,但佛性也並不比我們多,這就是佛性“在聖不增,在凡不減,不增不減”的道理。

  38、極樂世界蓮花化生,沒有生老病死種種苦惱,壽命也同阿彌陀佛一樣,無量壽。

  39、極樂世界裏,所看到的都是佛、菩薩、阿羅漢等諸上善人,沒有惡人惡事。極樂世界衣食住行,隨意變化。極樂世界花草樹木鳥獸等物,皆能發出音樂,演說妙法。

  40、極樂世界所有園林、街道、建築設備,七寶組成,安排有致,微妙莊嚴,並能隨意組合,大小如願,自然受用。

  41、發生西方之願,此願必須是真真實實,心口如一,現在以至盡形壽皆如一,也不管是逆境或順境都不改變,也不管人家怎麼說,也不改變,這名切願。

  42、光說我信有極樂世界,我也信念佛可以往生,我也願意往生,這樣說上一百遍,也不能往生極樂。有“信”有“願”,還需要有“行”才能往生。

  43、在往生極樂世界的一切“行”之中,念佛方法是最方便、最簡單、最快捷的往生方法。所以古往今來倍受凈宗祖師大德的推崇。

  44、念佛的方法很多,有所謂的觀像念佛、觀想念佛、實相念佛、持名念佛。持名念佛又有高聲念、金剛念、默念、靜坐念、攝心念、十念等等,在這許多念佛方法中,我們應該選擇那一種念佛方法呢?那一種念佛方法比較適應我們呢?近代凈宗十叁祖印光大師經過實踐,認爲“攝心念法”和“十念念法”,最能降伏散心妄想,是念佛的“究竟之妙法”。

  45、無論是出聲念或默念“南無阿彌陀佛”佛號,都必須作到是,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聽得清清楚楚,攝住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以意爲主,故叫“攝心”。如此攝心,一切雜念自然無從生起,妄想自滅。

  46、出聲念法,如果身體虛弱者則不要長久高聲念佛。雖然高聲念佛,可製伏掉舉昏沈,但長久高聲念佛容易傷元氣而患病。如果上洗手間、臥床,或不想打攪他人,均可用默念法。默念時,可以念“阿彌陀佛”四字。因爲四字容易默念。四字與六字“南無阿彌陀佛”功德相同。

  47、你想到極樂世界去,而你卻修往東方琉璃世界去的法門,那就“願”與“行”相違背了,是到不了極樂世界的。就好比,想到華盛頓去,而你卻往相反的方向走,這樣是到不了華盛頓的。

  48、口念佛號,口講善語,口出妙香,是真念佛。心生佛號,心起善念,心無煩惱,是真念佛。身在念…

《正如法師·法語分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