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換個想法更好 第叁篇 感受在牽引你的心情▪P4

  ..續本文上一頁不要把自己牢系在過去的舊恨之中,這會使你失去面對現在的活力。寬恕的意思不是什麼以德報怨的大道理,而是要你把過去的恨一筆勾消,才得到真正的自由,否則你就滯留在舊恨的記憶之中,無法回到現實的生活來。”

  幾次的晤談,她漸漸遠離傷痛,她的心力轉移到對未來的規劃。雖然她還是說,“我很難寬恕他。但卻願意爲自己的新生努力”,于是我們結束了晤談,事過兩年,我在中部的一場演講會後,她出現在我面前,愉快自信,她說:

  “老師!很感謝你當時的關懷和指導。我在中部有了自己的事業,經營順利。我寬恕了他,是在寬恕之後,我才有精神發展自己的事業和未來。”她跟我談了好一會兒,最深刻的一段話是:

  “現在我才領悟到:

  要是把以牙還牙當公道,

  執迷于憤恨和舊愁,

  那麼我就沒有力氣創造新生。”

  這句話說得真好。令我想起另一椿往事:過去有叁個人作生意。甲心懷不軌,侵吞巨款,最後弄得商店負債累累,只好解散拆夥。乙和丙都知道甲圖謀不軌,侵占了巨款。不過,乙每天心懷痛恨,事過十年還沈迷在痛恨之中,身心俱疲,窮苦潦倒,一遇到熟人就舊事重提。恨有如毒液一樣,不斷傷害他的人生。丙在拆夥不久,卻寬恕了他的朋友,不再爲他的不義痛恨,專心發展事業,卓然有成。他說:

  “寬恕是經過對人的了解之後,脫去罪惡行爲的外表,看別人的脆弱和無知本質,油然生起原諒之情。這時,自心的感覺也就改變,滿腔憤怒漸漸消除,即使在商場上看到他,也不會再揿起舊日的懷恨。于是,我有較好的心境去克服難題,當然好的機運也會眷顧我。這時,我的事業有了轉園。”他接著說:

  “抱緊過去別人對自己的不義,除了增加悲憤之外,什麼你也得不到。往事已矣,既然無從挽回,那就寬恕他。透過寬恕,我們才會堅強起來,才會愈合內心的創傷,重新開展自己的未來。”

  我贊成在法律上,對惡人必須加以製裁。但是有太多時候,我們所受的創傷,並非法律能解決。這時,心裏的恨與惱,必須透過寬恕才能釋懷。如果,有人傷害了你,遲遲不能忘懷;有人欺侮了你,你把傷痛鎖在心底。這時,不妨改變你的想法,寬恕他。因爲寬恕令你不再憤恨,胸襟敞開,能讓你更接近高層的精神世界,從而獲得新的力量和新生。

  6向神經質說再見

  改變一下看法,不要叫苦,不要被生活中的小荊棘刺傷你的心,這才能保持樂觀和積極。

  有很多人受神經質(neuroticism)的困擾,他們優心忡忡,經常把問題看得嚴重,以致生活適應上有了困擾。心理學上稱它是一種人格的取向,情緒不穩定,適應發生困難。依我的觀察,有這種毛病的人不少。他們常常把神經繃得緊緊的,爲一些瑣事小題大做;不放心,夜不成眠.他們把自己折騰得很苦,神情疲累.

  有一位先生,在某大公司任職,工作繁重,應酬又多,承受的壓力很大,又擔心老板對他不好的印象,所以聲嘶力竭般催逼自己工作.有一天他真的病例了,請假休息在家,卻耳聞老板的不滿批評,他再度回去拚命工作,又過一段時間,他的神經質越來越嚴重,以致無法入睡,精神恍惚倦怠.

  一位女士自從生産過後,把工作辭掉,專心當家庭主婦.幾年之後,孩子上國小,她在家裏無所事事,開始鑽牛角尖,懷疑先生有外遇。“我知道先生愛我,不會有外遇,可是我一直想著他會有外遇。”不安和焦慮盤踞她的心頭。雖然生活安逸,丈夫恩愛,孩子也乖巧,但她總是心神不甯,心裏疑懼,意氣消沈。多愁善感的她,給原本幸福的家庭帶來沈重的負擔。

  神經質的人,不全是表現出焦慮或沮喪,有些人則表現得脾氣急躁,星星之火就會燎原。一般人以爲是脾氣不好使然,事實上也是一種神經質。神經質可能來自遺傳,也可能是不良生活適應所導致。神經質是可以調理的,只要你肯做點安排,避免恣任其放縱,就會得到良好的控製。因此,你要改變觀念,別以爲你天生如此而氣餒,而應該營造好心境,知道養精蓄銳;碰到問題時,要懂得駕馭心情,避免陷入泥淖之中。

  對于前述那位對先生疑神疑鬼的女士,我教她“分辨哪些事情值得動腦筋,哪些問題不重要,應該舍棄。”我要她用一張紙,列出一天該做和該傷腦筋的事,包括該做的家事,學習繪畫的作業,上超市買日用品,探望住院的一位朋友,包括先生出差晚歸導致不安等等。然後,把值得做的事挑出來,努力去做,不要理會你不該煩心的疑慮。

  幾乎每一個星期,先生都會抽空陪她來晤談。我知道先生對她體貼,她也同意我的看法。但她總是情不自禁地陷入操心,而且擔優的事情一個接一個,包括對孩子是否會感染腸病毒而過度操心等等,有時甚至情緒不好而與先生起沖突,造成惡性情緒循環。我告訴她說:

  “你已被不必要的沖突、滿腹牢騷、憎恨等等困住。你責備先生忘了送你生日禮物,對這件事很在意,但你可曾想過自己也有錯嗎?你何不主動提醒生日的事,這總比你考驗先生是否關心你,要來得積極有意義呀!”

  “我從沒有這麼想過,我一向都認爲先生忘了我的生日就是不關心我。其實,我也知道他忙,他是盡責的丈夫,但我總是想到我自己。”說到這裏,我提醒她,“你覺得以後你會爲他想想,是嗎?”她以同情的眼光看著先生說:

  “我相信主動地告訴先生我的需要,可以減少許多誤會。我應該把考驗改爲爭取才對。”先生很欣慰地說,“我很樂意看到你這麼做,事前說自己的需要,總比事後的指責和賭氣要好。”

  神經質的人必須認清,睡眠、娛樂和運動是保持精神振作的要素。他們往往工作超時,結果不是過度勞神而影響睡眠,就是工作太晚而難以入睡。我要提醒的是:別蹧蹋自己的健康,要適當的運動和娛樂,保持良好的精神力。

  神經質的人絕大部分睡眠品質不好,也因此而影響情緒,而兩者交互影響,形成惡性循環。于是把精力消耗在心煩上。對一般人而言,輕而易舉的事,會把他弄得費力傷神。一些平常的小事,能令他疲累不堪。是誰在折磨他們呢?答案是很明顯的:自己在折磨自己。于是你會追問,“有什麼方法可以解套嗎?”答案當然是有。除了上述運動、娛樂和適當的積極工作之外,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學習保持心平氣和的技巧。

  ·練習不著急的處世態度。

  ·避免讓自己陷入猶豫不決。

  ·別抱怨,生活本身就是苦,學會心甘情願就不會抱怨、敵意和憎恨。

  人若能保持心平氣和,神經質就發作不起來。心平氣和源自你是否體諒別人,而不再一味責備別人。當你了解到別人的立場和角色時,就能原諒他,而不再跳腳或憤怒。神經質的父母很容易指責孩子的成績,很少主動幫助孩子如何克服困難。由于他不了解孩子有困難,所以會作情緒性的指責和憤怒。我常聽到父母急切地責備孩子:

  “我對你這笨蛋已經絕望!你注定一輩子是窩囊廢!”

  “我這窩囊廢是你們生出來的啊!”孩子憤怒地回答。或者孩子低聲飲泣,氣得發抖,而不敢發作。很明顯地,神經質的憤怒,很容易培養神經質的孩子。當兩代之間都有神經質時,這個家就有更多困擾和災難了。許許多多家庭悲劇是從這裏引爆的。

  著急往往點燃神經質者的非理性行爲。他越急,越表現出不安和焦慮。因此,要學習一件一件平心靜氣的辦事,先要把工作劃分成幾個步驟和階段,安排時間分別處理,就不致慌亂緊張。尤其要避免長期陷入猶豫不決的情境,對于神經質的人,這是一種嚴重的折磨。該做決定時就要抉擇,然後心甘情願去承擔。

  最後我要指出:生活本來就是艱辛的,要認清這個前提,才懂得在苦中作樂,神經質的人往往把注意力擺在該如何才是快樂或美好,而現實的環境卻一直與自己作對。改變一下看法,不要叫苦,不要被生活的小荊棘刺傷你的心,這才能保持樂觀和積極。

  每個人多少都有些神經質,健康的人懂得調適,不但防範它危害自己,更積極的運用它,讓它成爲生活的敏銳性。至于心理不健康的人,別任其作大,傷害自己的幸福。就在這個節骨眼上,我們懂得作正確的抉擇,才能跟神經質說再見。

  7與生命聊天

  人只有純真才會與生命聊天,這種聊天自然、無優,是生活中的優悶所不能牽絆的。

  大部分的人只是把注意力放在身外的事,他們與功利對話,與得失成敗交談,很少內觀自己,與自己親切聊天,于是心識向外遊走,沒有看到自己原來就是珍貴人生的主題。我知道人不能忽略生活、工作和經濟生活,但如果缺乏對生命的體認,這些功利與物質的助緣,就失去它的價值。

  人可能因爲疏于體驗豐富的生命之美,而變得瘋狂起來,變得更嚴重的神經質,這是現代人最大的隱優和災難;大家爲了追求,一味的追逐和占有,而生命卻變得疲憊、空虛和焦慮,一時一刻都安定不下來。所以,我看出與生命聊天的重要,聊天不像溝通那麼嚴肅,而是跟生命親切地交談、沒有芥蒂。

  聊天總是在茶馀飯後,在工作之馀,信手拈來,有分享喜樂情趣,有互相依偎的心理支持,也有感情的交融。它沒有固定的話題,不嚴肅、不介意;沒有責備,也沒有心機和猜疑。聊天是很自然的,像行雲,似流水,無需認真,所以對生命是一種禮贊,更是生命智慧與光輝的流瀉。在忙碌中小憩,閑聊幾句,可以緩解疲勞,帶來人際的和諧和友愛,彼此更貼心。這就是生命的最真誠表露。適當的聊天,令我們歡喜交融,彼此互相啓發,從你來我往的交談中,我們享受到生命之美。

  我喜歡適時伫足,與朋友閑聊幾句,這是一種美好的工作態度,它使同事感受到工作中也有輕松。偶然,若能激發笑聲,就像音樂一樣,能引起心靈的回響。它流瀉著我們彼此合作,同心工作的心情。我也喜歡跟家人聊天,在餐桌上、在假日午後的閑暇裏,在及時來的聊天時候,我都不會放過。閑聊能舒展緊張心理中的皺紋,有時它引領我們進入生活的堂奧,得到更深的感受和啓發。

  我們全家,每個人都很用功,晚間仍然要工作蠻長的一段時間,不過總會在固定時間,放松下來閑聊。起先是跟秀真交談,兒子們全聞聲而至,加入我們的行列。人手一杯茶,談到高興風趣時,杯中的茶水也會應著笑聲,微濺在地上構成美妙的潑畫。

  漸漸地我發現閑聊這件事,無論是忙中偷閑,或者茶馀飯後,看起來是與人閑聊,實際上是與生命閑聊。它往往像是一扇門,推開它,我們就看到活潑美麗的世界。

  後來,我發現我無時無刻都能緩轉心情,與生命聊天,有時與人閑聊,有時與綠樹青山閑聊;觸目遇緣,花鳥樹木,涼風明月,都能産生悠閑,而有著與萬物聊天之感。它令我更喜歡生活,更看出生命的真髓,而有彌足珍惜之感。

  當我內省生命的意義,又與生命親切會心時,好像回到自己的家,不,不是這樣,而是我與自己溫馨地相處。這時,生活無論如何顛簸,面對的無論是何種沖擊,還是會跟自己閑聊起來,傳來許多笑聲和純真的智慧。這一點,我可以引一段巴納德醫生說的故事作思考的觸媒:

  “就拿我當醫生的經驗來說,我看不出一個汗水濕透,在病床上打滾的病人,究竟有什麼高貴的地方。我也看不出寂寞的兒童,在深夜飲泣,有什麼高貴之處。但我的父親卻告訴我,“兒子!病痛與死亡也是天意,那是上天考驗你的一種方式,苦難使你高貴,使你變成更好的一個人。”然而,這個問題,一直到我親眼目睹活生生的一幕,才發現我對痛苦的一切疏忽了一點~~一個對我充滿安慰的基本觀點。

  “在開普敦兒童紀念醫院裏,有一天護士留下一輛未加照料的早餐推車。兩個病童,一個充當駕駛,一個提供動力;駕駛是一位癌症病患,他的一只手在齊肩的地方被鋸掉,他絕少康複的希望。另一位盲童,是因爲父母親爭吵時,母親擲油燈,卻撞上這孩子,釀成孩子嚴重的叁級灼傷,雙目失明。臉孔變得猙獰可怖。

  “盲童充當機械士,埋頭飛奔推車;獨臂孩子當駕駛,用腳磨擦地板控製方向。他們兩個人是絕配,而且表演精彩,從其他病人的笑聲和喝采助勢,就可以知道他們這場表演比大賽車更好玩,更令人開心。不過,閉幕最高潮是碗碟刀叉滿地。最後由護士們追上去,把他們罵一頓,送回病床。

  “那位盲童在我巡房時,還津津樂道,邊說邊哈哈大笑:“醫生!你知道我們贏了。”至于那位癌症病童呢?他得意洋洋告訴我,賽車成功,唯一的毛病是推車輪子沒有好好上油,不過他是優秀駕駛員,而且對機械士有信心。

  “我一直從錯誤的角度來看待苦難。人不會因爲受苦而高人一等,但會因受過苦而成爲更好的人。沒有經過黑暗,你不會欣賞光明;未遭受寒冷,你無法欣賞溫暖。這兩個孩子告訴我,你已失掉的東西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仍舊還有的東西。”

  人只有純真才會與生命聊天,這種聊天自然、無優,是生活中的優悶所不能牽絆的。它是一種直覺的創意與生命的展現,超越得失,而對著生命報以微笑,它是一種高貴的聊天。也正因如此,我也會及時與生命聊幾句,瑞伯臺風來襲前,我把握午後的空檔,冒著大雨上山欣賞傾瀉的大雨;雨綿密得像層層的珠簾,斜風、霧氣和打在傘上一粒粒晶瑩的雨滴,讓我對大自然的粗犷之美,有著很深的領會,在雨水中,好像塵盡光生一般的愉快和自在。沒有什麼牽挂,也沒有什麼顧忌,只覺得與一切衆生同在,也契會十方如來的清音,來自內心的領悟,難以用文字表達,非人間的語言所能傳述。

  及時把握生命歡慶,我不是指庸俗的及時行樂,而是讓生命的活潑之美,及時流露出來,那像是一種閑聊,不爲什麼,不追求什麼,只是用那素樸去體現生命的活躍和單純之美。

  與生命聊天比與人聊天更能引人入勝,你可以在午後沏一壺茶,品茗之中與生命聊天。也可以在修剪陽臺上幾盆小花中進入默然之定(禅修中的聖默然)。但無論如何,它非語言,更非情意,而那沒有嚴肅,也沒有介意的心情,卻與一般的美好聊天沒有什麼兩樣。

  

《換個想法更好 第叁篇 感受在牽引你的心情》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