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尋找著力點 第五篇 做創意的思考▪P2

  ..續本文上一頁人思考都是用實證邏輯來思考。我們常聽人說,“嗯,這不合邏輯!”因而排斥一個看似乎矛盾的主意。不過,意義治療的創始人佛蘭克(Viktor E·Frankl)卻因爲使用反向邏輯(paradox logics),而發現了獨特的心理治療技術。就一般人而言,羞于見人而發抖,要盡量抑製發抖的行爲,以免現場難堪。但是,越想抑製它,症狀就越嚴重。他利用反向邏輯的方式,要病人在衆人面前,說出他懼怕而發抖,而且要抖給別人看。結果,想要抖給別人看的想法,卻治愈了發抖的症狀。

  我在國內外參觀過許多學校,從國小到中學,甚至大學,校舍建築都很製式化。但宜蘭縣的中小學就是不一樣,在遊錫堃擔任縣長期間,利用教育部國教改進計畫的經費,把校舍蓋得人性化,很溫馨,像個美麗的家庭,而且各個學校不一樣。 其他縣市的學校,則用了相同的經費,蓋出製式的校舍。很明顯地,宜蘭縣的校舍蓋得頗有創意。

  一般人會認爲,學校怎麼可以沒有圍牆。“這一來,閑雜人不是很容易進去破壞公物嗎?”宜蘭縣的大部分中小學,卻把圍牆壁拆除,更有趣的是把民衆用的集會所和社教機構,蓋在學校旁邊,好共同使用。結果,住在附近社區的居民,反而更珍惜愛護學校,學校也就成爲社區文教的中心。這也是打破成規,走向創意的嘗試。

  其叁是不同領域的激蕩,是引發創意的契機。不過你不能等到要解決問題時,才開始忙著接觸不同領域的經驗。我年輕時做水果生意,每天從産地購進,次日載運到市場批發。當時我念高中,必須清晨四點半出發,賣完後,要趕在上午八時回學校上課。來回二十六公裏,用腳踏車運送,速度慢,容易遲到。不過,我每一次送貨時,總會跟水果攤建立交情。進一步觀察出戲院附近的水果店,賣的是上品貨;一般菜市場賣的是普通貨;學校附近的商店,賣的是顆粒小的下品貨。後來,我說服他們同意,直接運銷所需品級水果,只收運送費,結果生意從市場的議價買賣,發展成運銷方式,節省許多時間,每天可以順利回學校上課。

  醫學和工程的人在一起,就發展出醫工科技,研發出令人贊歎的醫學新技術。有一次,我和臺大心髒科名醫廖朝崧教授一起登山,邊走邊聊,他很有耐心爲我解釋,冠狀動脈阻塞的治療技術。他說,我們可以從血管進去,把阻塞的那一段撐開,或者裝上一個金屬環管,以保持血液流暢。我對這種醫療科技極爲欣賞,也請教了許多問題。最後我問,“這點子不知怎麼想出來的?”他告訴我說,“當研究人員想到工人怎麼修水管時,他們于焉有了點子。”

  他山之名可以攻錯;不同領域的知識,因爲偶然的經驗和觀察,都會在心理世界形成另一個啓發的靈感。我們知道塑膠袋的封口,是從植物的莢殼中得到的靈感;攻木蛉蛀蝕木頭的行爲,卻啓發隧道開挖的技術。

  其四是努力後的悠閑。人在經過專注努力,設法解決問題之後,要留給自己悠閑的時間。依我的寫作經驗,總是在努力閱讀、研究和思索之後,去登山或散步,這時靈感源源不絕而來,許多疑問也豁然貫通。其實,我寫作的點子,都是在散步或旅途,在飛機或舟車上浮現而記錄下來的。

  悠閑使人超越現實,能讓自己神往天事理之中,這時一種自然的啓發,像天啓一般進入心靈世界。你得到全新的態度、想法或靈感,它通常是很好的點子。

  創意往往要突破現實的規範,它會令人暫時感到不敢苟同。于是批評、非難、排斥隨之而來,如果你在性格上有了懼怕的傾向,有了焦慮的心結,就會從創意中棄守。于是,怕成了創意的克星。尤其是怕錯,怕別人嘲笑,怕下不了臺,這些習氣會令創意夭折。因此,敢于嘗試,勇于發表,是敞開創意的必要途徑。

  最後,要指出自尊的重要,不要妄自菲薄,不要怕自己外行,而自以爲沒有創意。我相信認真的工作、努力思考和研究,在悠閑的時候,創意自然流露。創意免不了受人嘲笑,免不了出人意表,你不要被這些外來的批評打垮,那麼美麗的點子自然會出現。

  2藏在現實中的創意

  要用自己的特質、價值觀和機緣來訂目標。行事有較多的彈性,不容易陷入不成則敗的僵化思考,因此比較有創意。

  人每一天都在現實中創造和抉擇。它化作目標,化作行動,形成新的趨勢,更創造新的未來。生活的本質是承擔,要面對生活現實,並爲它負起責任;要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能做什麼,價值在哪裏。你越能把這些問題結合起來想,越能有創意的行動和抉擇。

  抉擇不能脫離現實,更不能沒有創意。對于當下的現實,必須弄清楚,對于自己的決定必須有創意,並切忌意氣用事。如果你容易受情面幹擾,那要避免急做決定;容易聽信別人意見,就要培養追根究柢和把事情弄清楚的習慣。要注意的是,所做的決定都必須由你來行動和承擔,而不是別人,絕對不能人雲己雲,而要在現實中尋找創意。一位企業家朋友說了一個真實的故事:

  有一天,一位外國製鞋企業家的第二代年輕人,來我們公司和工廠參觀學習。他要求跟著師傅實習做鞋樣。年輕人很認真,很投入,幾乎廢寢忘食,把師傅交給你的功課做完。要搭機離境之前,我的朋友問他:

  “你對工作的投入和專注令我敬佩,相信你在決定製鞋行業之前,一定有過深度的思考和抉擇。”年輕人說:

  “是的。起先我打算自行創業,不理會父親的建議,不繼承他的衣缽,不經營他的産業。我在大學主修企業經營,准備走自己的路;我壓根兒就對父親的製鞋事業沒什麼興趣。可是,有一天父親建議我,即使要創業也應該多參觀,多學習。他給了我一個機會,對世界各地參觀訪問。

  “當然,製鞋業是參觀訪問的對象之一。我訪問了幾家製鞋企業之後,對製鞋的技術,各國發展的特色,有了濃厚的興致。同時,對于鞋子與腳的關系,有了更多的認識。我看出鞋子不只是一項工業産品,不只是民生的必需品,而且是給人帶來生活品質、舒適和愉快的東西,它同時是一種藝術。

  “父親鞋廠所製造的産品已頗富盛名,相信我可以繼續精益求精。于是,我下定決心,要學習世界各地製鞋師傅的技巧,針對穿鞋的習慣和需要,設計出更令人滿意的鞋子。同時,對于生産、銷售和經營,體驗新的觀念。”

  我的朋友談到這裏,若有所思地停頓一下。然後接著說:

  “像這樣的年輕人,明白自己的決定和意義,努力投入其中,我不認爲他是繼承你親的衣缽,而是正在做一個人生和事業的創造。我很佩服他,贊賞他。我相信正確的抉擇,能産生熱情、意願和行動。依我看,在企業界裏,能崛起、發展、永續經營下去的是屬于這種人。”他轉身過來問我:

  “你認爲抉擇是一種創造嗎?”我說:

  “正確的抉擇應該有其基本特質。就人的性格而言,可分爲兩大類型:一種是實現型的人,他們對人與事抱著熱心與摯愛,他們關心、負責、真實和了解自己所要做的事,構成一種成長和學習的態勢,他們有朝氣,也有創意。另一種是操縱型的人,他們把人與事當手段,爲了暫時的利益去炒作,缺乏人道的目標和價值觀,而顯得冷漠、短視和激情,容易陷入失衡和沖突之中。

  “錯誤的抉擇,不只思考和判斷出了差錯,最根本的問題是基本態度出了差錯。所以,要學習正確的決定,必須從自己最根本的性格和態度去努力。也就是說,要拒絕當一位操縱者,只想贏取一時的快意。要當一位實現者,他們的待人處事特質是:

  ·要用自己的特質、價值觀和機緣來訂目標。

  ·要有必要的資訊做判斷的參考,不是賭一時的意氣和沖動。

  ·透過不斷學習,延伸自己的經驗和意志,來達成目標。他們不做一步登天的夢,但卻用毅力去實現他們的夢想。

  ·行事有較多的弱性,不容易陷入不成則敗的僵化思考。他們知道這條路行不通,還有替代方案,因此比較有創意。

  ·較少感情用事,不受製于情面;但卻能認真地聆聽別人的建議。

  “你不覺得嗎?那位年輕的老外,具備許多上述的優點,所以能發展出特有的工作和生活情操。當一個人做了抉擇,能對它産生情緒與情感,産生融合效應,就能達到你所謂的認真、投入和創意。這本身又開啓了學習的動力,促使他成長和實現。”

  “我能鼓勵子女學習它嗎?”

  “當然可以。不過,要特別注意避免越俎代庖、替子女做決定。生活的抉擇是勉強不來的,有些企業家的第二代,並沒有承繼他們的衣缽,而在新的領域嶄露頭角。”我的朋友聽了這些話,點頭表示贊同。

  談到這裏。我想起一對經營花卉的夫妻。他們的事業經營得稱心順利。請注意,稱心順利的事業規模未必大,而是從工作中襯托了生活的價值,從事業中實現了人生的理想。在一次展示會上,我看他們表情愉悅,信心滿滿,我問:

  “你們怎麼能經營出那麼好的花園和産品?”

  “因爲我們喜歡花,所以莳花接木,松土施肥,毫不以爲苦。事業雖不大,但對我們而言已夠充實。”

  “你們怎麼會有豐富和知識的技術,經營好你們的事業?”

  “喜歡它,就會認真學習和嘗試;經驗累積越多,就更懂得研究和創新。成長與創造是樂于工作者很自然的結果。

  “你們怎麼做生意的?”

  “啊!心情很重要。心情好就有勁兒去開拓市場,結下更多的人緣;有許多朋友幫助提攜我們,給我們成長的機會和啓發。”

  我總覺得,無論做什麼事,決定正確就能帶來成長的機緣和條件。當然,必須配合並創造有利的條件,才能逐行正確的抉擇。有人以爲決定只是做個抉擇,這是錯誤的。事實上,在你做決定之前,一定要有創意,並培養做抉擇的氣勢,然後所做的決定才能付諸行動和實現。

  3發掘生命的活力

  透過悲智雙運的佛教信仰,透過博愛與知識的基督誡律,透過儒家仁智雙修的道統,都…

《尋找著力點 第五篇 做創意的思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