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不難發現道德不只是爲了約束和規範,而是承襲了心靈世界的光明智慧。它給我們生的力量和承擔的勇氣。
在生活與工作的遭遇中,領悟個中的價值和意義,是生命世界中極爲美妙的智慧。
人活著必然要遭遇許多艱辛,承受許多挫折、打擊和委屈。但有些人在面對痛苦時,卻能孕育良好的精神力;有些人則在挫敗之後,一蹶不振,再也站不起來。
意義治療法的大師佛蘭克說:“人能爲他的理想和價值而生。人生意義的追求,是生命之中一股主要的力量。這個意義是唯一的,特殊的,是他獨個兒要去完成的。只有等到成就時,他才得到滿足。”他引用存在哲學家的話說:
“參透爲何,才能迎接任何。”當一個人能從生活挫折和痛苦中,找到它的意義和價值時,就有力量去承擔,去負起責任,而不再尋找藉口來逃避。
其實,人性含藏無限的潛能。你看到空難時,一位母親竟能抱著嬰兒,在嚴重的沖擊火燒中,自己粉身碎骨,而嬰兒得以幸存。她透過愛和意志,把人的潛能發揮到無上的力量。我深信人類透過愛和責任完成生命意義時,會使天地感動。我也深信精神世界的力量,就是來自這種崇高的生命力和純粹的智慧。它們都是本真的我(subjective self)的實現。
透過悲智雙運的佛教信仰,透過博愛與知識的基督誡律,透過儒家仁智雙修的道統,都不難發現道德不只是爲了約束和規範,而是承襲了心靈世界的光明智慧。它給我們生的力量和承擔的勇氣。
日本已逝的導演黑澤明,在其創作《生之欲》中,揭露了生命意義和精神力量的本質,就在于實踐愛和責任。當劇中的主角渡邊發現自己罹患癌症時,他開始恐慌起來,因爲他自知沒有好好實現生命的責任。當他對此有所覺醒時,他努力去完成一件艱钜的任務:做一位盡責的公務員,完成擱置多時的計畫——建造一座兒童公園。由于他的堅持和努力,許多困難克服了,公園終于落成。然而,渡邊卻在落成典禮上與世長辭。後來,在追悼會上,一位警官說出渡邊人生旅途最後的感人故事:
兒童公園落成的前一天晚上,夜深人靜,月明星稀。渡邊獨自一個人在公園裏,他在蕩秋千,愉快地唱著這首歌:“人生如此的短,姑娘!你去談情說愛吧,趁著你嘴唇仍鮮紅,趁著你身體沒冰冷,因爲明天不會有。人生如此的短,姑娘!你去談情說愛吧,趁著你頭發還黑,趁著你心髒未停,因爲今天不再來。”
渡邊所說的去談情說愛,是指生命之情與愛,是人生責任的實現。人從生之愛與責任中,得到意義,得到幸福,並創造了生活的光與熱。無論在家庭、婚姻、工作與事業,它的道理至爲明顯。
人終其一生,不可能帶走自己的事功、財物和地位。無論你是亮極一時的明星,是權高位重的政治人物,是顯赫不可一世的財主或企業負責人,生命之戲一旦落幕,一切都成過去。不過,人的高貴德行卻是存在的,人的智慧與愛之性靈是長存的,人將用自己的光明,繼續走下去,那是光明之路。也是天堂之路。所以,人須能弘道,實踐高貴的德行,而非名利是圖,做出傷天害理的事來。
人的道德責任是生活幸福及心理健康的基礎。因爲透過愛與責任,讓我們堅毅地去面對真實,清醒地活下去,並創造了幸福的生活。另一方面,道德責任促進了性靈的成長與開啓,讓自己參契存在的意義。
有一位中年婦人,來向我敘述一生的不幸;她從小就失去母親,後母並不疼愛她。由于家境不好,所以在國小畢業後就辍學打工。她自立自強,學習營生本領,後來成家,有了子女,但好景不常,先生過世,還是要自己獨撐生計大梁。在最近的經濟不景氣中,她的事業受到嚴重打擊。
“我的命運多舛;對人生萬灰俱灰。”
“可是你克服了許多困難,學會了一身本領,又樂于助人,我覺得你的人生是豐收的。”
“不,我很絕望,因爲我一直都在受挫折。”
“人生如戲;每個人都在演一個角色,你演的是苦旦的角色。在戲臺上你演受苦的劇情,一把眼淚,一段辛酸;但下了戲臺,大家都說你的演技第一,是大明星。”
“誰會說我是大明星?我爲什麼時候會從苦難的戲臺上下來,不再有痛苦?”
“人生結束時。阿彌陀和極樂聖衆將現在跟前,贊美你這苦旦演出者是位大明星,成就非凡,而迎接你往極樂世界,得人生正果。所以,你要堅持下去,不要氣餒。”
“啊!我現在有些明白受苦的意義了。我不該起退心,要打起精神活下去。”我看著她從傾訴、淨化,到全新的信念。
全新的人生觀,帶給她新的力量,帶來活下去的堅毅和勇氣,更能衍生人生的意義和希望。因此,每一個注定要在他的生活中,不斷發現正確的勝解,建立生活的信念。這使一個人健康快樂地迎接新的挑戰。
一位喪子的年輕媽媽,陷入精神崩潰的狀況。她哭,她痛苦,無法抑製心中不斷湧現的悲傷和心疼。她坐在我的面前,只顧流淚和埋怨,她說:
“那麼好的孩子,爲什麼上蒼要奪走他的寶貴生命。”
“不過,他已走了!”
“我信佛,每天修持,難道都保不住他的生命?你知道嗎?這孩子聰明、活潑、善良,一歲多就會念佛,爲什麼佛不能保住他的生命呢?”她痛哭失聲。
透過傾訴和淨化的過程,心情平靜下來時,我開始協助她,透過她的信仰和基本信念,去建構一個全新的勝解,尋找遭遇的意義。我說:
“你學佛應該聽過四果中的斯陀含果吧?它叫什麼?”
“它是一來果。”
“這是已經修得差不多,還有點馀習,再來一趟就完成圓滿的性德者。這樣的再來人,都表現得很善良,與佛有緣,但其壽命有長有短。有些只到童年或少年就超生,因爲他已完成了全部性德。他的來臨只是跟你敘個緣,並告訴你人生很短,一刹那就過去,人生難得,要好好珍惜成長,用悲智雙運完成生命的圓融。”
“他回去了,我傷心。”
“是的,但你要認清,他已完成了性德的圓熟,超升到極樂世界;你是爲他傷心呢?還是很莊嚴地認識這件事情,節哀順變,從中看出它的啓示呢?”她沈默了一下,拭去眼淚,然後擡起頭來看著我,點頭表示她的領會。我繼續說:
“你的孩子留給你無限的溫暖和懷念,要從積極面去想,把它當做一種天賜,一項值得珍惜的福。不要用悲傷去看待它,要感恩你們的一段深情,更要明白往後你必須獨自去完成生命的責任。你堅強起來時,在天國的孩子也會感應而歡喜,得到會心的安慰。
“孩子受你的愛,跟你結了善緣。但他該回去了,卻也教你如何看清生命的有限性和性靈的存在與成長之理。別用優傷和失去愛子來看待它,要用更寬闊的愛和智慧去看待它。由于你看出它的意義,你的心靈就是更具愛與光明。”
人要懂得在自己的生活和遭遇中尋找價值和意義,這能使一個人提升受苦的能力,從而克服它,並從中得到心智成長的機會。從自己生活中看出價值和意義,看出光明和希望,便是智慧的表現。它的線索如次:
·生命的意義是無限的,在自己當下生活中就能發現;它不是外來的,而是內省的。即使在痛苦中一樣可以找到意義。
·透過宗教的信仰和實踐,能從教養中領受到活下去的智慧,從而得到安全、喜悅和幸福之感。
·對挫折、不幸和痛苦的承擔,會使人因而堅強,從中孕育生命的活力和價值感。具備道德勇氣和信念的人,普遍生活得健康;道德本身源源不絕提供了光明的智慧,使人有能力克服種種沖突、引誘、不安和猶豫。
在谘商工作中,我發現人若有一個光明的意志,他的心理就健康。反之,若采取防衛和執著,就會陷入困境,看不出價值和意義。其實,一個人找到生命意義時,所綻放出來的生命力,不只是一種潛能,而是本真智慧和創意的流泄。這超越一般的意識觀念和思考,形成一種單純而偉大的光明性。
4實現希望的智慧
你必須清楚自己的希望是什麼,把握它的合理性,朝著它做積極的回應和行動,才會獲得成功。對自己的希望保持真誠的態度,並應用創意去實現它。
能肯定自己的意願和希望,努力實現它,就是一種生活智慧。
人只要活著就有希望,它是生命現象的起點,也是心理生活的動力。人要懂得看清它,理清它,實現它,它是智慧的表現。
我們能維持健康、喜樂和豐足感,是由于我們有希望、目標和活力。有了它,我們才有未來感,才不致迷失,才能改善生活,讓自己不寂寞。佛經上把欲列爲達成如意足的因素之一,足見希望的重要性。
希望是與生俱來的心理現象,它是不容否定的。人在必要時可以修正它。做適當的調整,但不可以壓抑它,或摒棄它,否則會落空、蒼茫和完全的沮喪。我們對希望所做的壓抑,最通常的形式就是不真實。
當一個人不願意實現自己的目標,不肯維護自己的意見,或者不肯堅持他認爲該堅持的立場時,這個人便失去了肯定自己的能力。這樣的人,當然也沒有勇氣維護自己的權益和道德責任,他的生活智慧變得蒼白,人生變得黯淡,缺乏生機。
在會心團體谘商中,有一位成員說:“我去理容院理發,理完發要付錢時,照照鏡子,才發現頭發剪得一邊高一邊低。我很不滿意,希望能剪得好一些,但是我沒有爭取,只是一肚子火付了錢,邊走邊咕哝回家,整個晚上對太太抱怨這件事情,結果還跟太太吵了一架。”
另一位成員聽了,感同身受。他發現自己也有不能肯定自己希望的經驗;“天啊!這種經驗我常有,所以常常陷于紛擾。你的經驗還不夠糟呢!”他情緒有些激動地說了更生動的經驗,他說:
“幾年前我搬新家,請了一個室內裝潢的包商來爲我們設計、裝潢和施工。花了半個月,工程完成後,我認爲櫥櫃的顔色和牆的顔色不協調,我希望包商能重新粉刷過;但是我沒有堅持我的希望,就在不滿意中驗收付款…
《尋找著力點 第五篇 做創意的思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