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尋找著力點 第四篇 穩得住就做得好▪P5

  ..續本文上一頁必須注意以下幾個要點:

  ·用行動預作准備。查閱資料,了解現場、活動進行的方式、需要的工具等等,事先能預作准備,就會表現得穩當。

  ·保持單純的態度,不要異想天開或顧慮太多。事前的緊張和焦慮,往往來自想了太多不該想的東西。

  ·好好培養體力。無論做什麼,睡得好和吃得飽,能讓你有精力做事。

  ·積極、不泄氣。無論你面對的是什麼,必須以能掌控的態度去參與。避免給自己泄氣,否則會不戰而敗。

  准備的功夫必須卯足勁兒,這才能孕育真正的信心。每一次我主持會議,一定努力准備;做一場演講,那怕是很熟悉的題目,也一定踏實地做過准備。有許多人好奇地問,“爲什麼你每一次談的內容,都有新的題材?”我告訴他,“是准備來的。”我知道,要是沒有充分准備,連取信自己都有困難,怎麼在大衆面前造成聆聽的氣氛和臨場交融之感呢?

  談到單純的態度,目的是要培養自己的心力,好投注于你要做的事。這就是所謂當下的功夫。我年輕時,爲找工作赴第一次面談,心情很凝重,因此想了很多,以爲主試者一定很在意我各方面的表現。于是供錢添了新衣,期待給人好印象,但因爲准備過頭,有些造作起來。當我去面談時,對方前後只和我說不到叁分鍾話,沒結果,泡湯了。現在回想起來,還覺得好笑。我覺得,凡事態度莊重,衣著整齊,有禮貌,抱著單純的態度,反而自然得體。請記得,越是單純的態度,也越能專心致志,發揮自己的實力。

  臨場之前要准備好精神力,所以請避免在簡報計畫前一晚開夜車,不要在比賽前一晚增加練習。臨場前最需要的是睡個好覺,安頓自己休息,第二天起來,只稍花少許時間,做個複習或浏覽一下資料,好好吃早餐,就有好的工作表現。我經常在各地演講或開會,一上了車,搭上飛機,就像旅行一般的愉悅;或欣賞風景,或小睡片刻,安然自得。給自己一點時間休息或松弛,不但精神好,表現也較出色。

  你會泄氣嗎?你有這樣的惡習嗎?請把它革除,否則會令你馬失前蹄。人不可以自矜,不可以自負,但也不能動不動就打退堂鼓,給自己泄氣。當你不如意時,千萬不能在精神上放棄,而要努力爲之。當你一敗塗地,覺得無地自容時,要提醒自己,這正是鼓舞自己的時候。泄氣的人,得不到別人的協助和信賴;泄氣之後,機緣有如寒冬降臨,一切陷入困境。

  臨場爭取成功的方法則是從容鎮定。你不能太在意自己,越在意成敗,越驚慌失措;越在意得失,越不容易揮灑自如。心理治療師勞倫·敏茲(Lawrence Mintz)說:

  “我在辦公室牆上挂著一面鏡子,用于上課前梳整一下頭發。我在鏡子底下寫了一行小字:別太在意這個人。”

  要想做到不要太在意自己,最好的方法是自我解嘲。只要能自我解嘲,就可避免讓自己陷入困擾,讓自尊得到保護,而不受傷害。敏茲甚至告訴我們,要經常對自己幽默。自嘲性的幽默,對增進自在感及保持從容鎮定,有很好的效果。他說:

  “幽默是生活在這不完美的世界,和應付不完美的自我,最好的方法,我們贏了時就一笑置之。”他又說:

  “我們可用幽默來區隔擔心和真正的威脅;嘲笑生活中一些瑣事,才有精神面對真正的困境。”

  懂得自我解嘲和幽默,自然會從許多壓力中解脫出來,顯得鎮定從容。你若能從嚴肅主題中發現幽默,自然會笑得開來。最近,有一位朋友受到誣蔑和流言的傷害,我找機會去安慰他。他說,“只有偉人才有流言的中傷,現在我已經晉級了;只有要成佛的人,才會受外道的考驗,現在你不能小看我了。”說罷,他大笑!美國幽默研究者康明斯(H·J·Cummings),說,當你碰到難題時,如何善用幽默呢?他建議:

  ·准備一些幽默的諺語,失意時可以用它。

  ·選擇一個舉動,如打個手勢,當你碰到爲難之境時,用來區隔難堪。

  ·可以開自己職業的玩笑。若你是老師,當你比賽輸掉時說,“我老是輸給學生!”

  ·幽默比生氣好得多!如果有人老是遲到,你不要責備,不妨說,“好在你不是開救護車的司機!”

  ·要跟能開懷大笑的人多接觸,學習他們的風趣。

  ·記得世上沒有多少事是那麼嚴重的,不妨置之一笑。

  在事過境遷之後,不要把當時的挫折、難堪和不悅,藏在心中,那會影響信心和豪氣,會阻礙你積極奮鬥的心志。要注意,別鑽牛角尖,要看得開。

  心理學家亞倫·貝克(Aaron T·Beck)說,只要依照這幾方式去看不如意的遭遇,就會消沈而振作不起來,你相信嗎?

  ·誇大你的痛苦、哀傷和損失。

  ·無視于積極面。

  ·總是想到事態對自己不利。

  ·陷入二選一的僵局,非完美則不取,不成功就成仁。

  ·直接想到不利的結果,不考慮在過程中努力,可以改變結果。

  生活就是一場活動,無論做什麼,都要面對現實。如果臨場懼怕,面對挑戰時懼怕,對著自己的遭遇焦慮不安,就會變成生活的怯場者,生活的品質就會惡化,幸福感于焉不存。反之,將是一位勇于面對現實,有豪氣去克服困難,追求快樂人生的人。

  6冷靜面對危機

  要在失敗中記取教訓,這才能夠越過危機,找回應有的補償。每一個挑戰,都是一種壓力、震撼和威脅。健康的人不會被這些危機擊垮,反而冷靜地面對威脅。

  人免不了遇到麻煩,産生大的壓力;如親人逝世、失業、重病、子女出問題等等。碰上這些壓力,都會發生情緒問題,心理不安,處理不當就會陷于危機。人類精神生活上的難題,都是對危機處理不當,不懂得心理急救,才讓困難發酵和惡化,甚至造成失衡崩潰。

  心理急救是一種行動,而非紙上談兵的觀念。遭遇危機時,要站起來想方法面對它,而不是找藉口逃避,聽任問題繼續困擾自己。最好的行動是,先對付不合理的情緒,讓自己把事情看清楚。壞情緒比濃霧更厲害——它像濃霧中的洶湧波濤!不但容易令你迷失,而且會直接受到它的沖擊。

  一位年輕人來晤談時說,大學畢業這一年來,她在職場上一直不順利,最近又和男友分手,說著說著就大哭起來。她說:

  “我徹底的失敗,找不到有興趣的工作;現在男友跟我分手,既失業又孤獨,十分沮喪和無助。”在她的陳述中,我發現她思考和情緒的死結:非成則敗,不全則無。在她的觀念裏,工作只有有興趣和沒興趣兩個選項,人生不是成功就是失敗,事情告吹就是失落。于是我建議她:

  “工作的興趣不是現成的,你得先找一個工作,只要它正當可以謀生,就好好投入其中。告訴自己:努力去做一件自己原本沒有興趣的工作,全力以赴,把它做好。那是人生很有趣的嘗試。”于是,我鼓勵她接下當天面談的新職。公司正等著她回覆去或不去,這是難得的機會。我向她解釋:

  “人若把自己限製在興趣和沒有興趣之間,就會失去創造興趣的空間。多做幾件原本沒有興趣,但自認值得去做的事,可以給自己帶來寬闊的視野和經驗。人生路如果這麼走,那就會越走越順利,因爲你能適應的能力和興趣增加了。反之,路子會越走越窄。”她點頭同意,告訴我一定去接下那工作,努力以赴。我又說:

  “好好接下那個工作,也容易擺脫失戀情緒的纏縛;新的挑戰把你的心力帶到工作上,痛苦就會減少些。不要在家裏當一位失戀的沮喪者!”

  “可是我確實失戀了呀!我們分手了,當然是沮喪的。”

  “沒錯,你現在當然覺得沮喪。不過,要看清楚面對分手這件事,是不是有它的意義?它是你們感情的終結,但終結也必然打開了另一個開始。不要掉入二選一或不全則無的思考,要看清在成與敗、合與離、得與失之後,還有很多等待發現的珍奇!”

  我們晤談一個小時,看著她的眼神露出一些信心,臉龐浮現新的堅毅。我提醒她,“知道了就要去做。”而且歡迎她參加每周一次的講經活動,每個星期爲自己補充一些新的精神活力和智慧。

  面對挫敗,千萬不可以從中敗退下來,要找出新的路,繼續走下去。生活之路不能中斷,不能在家裏當專職的失落者。人要把事情看清楚:即使在某一方面失敗了,但在其他方面還擁有很多。你有健康的身體,有家人,有朋友,有豐富的知識,有肯努力的毅力,還有堅定的信仰,你並不孤單,並非貧窮無依。

  失敗是沈痛的;既是沈痛的,我們就不能白過。要弄清失敗在哪裏,學習避免錯誤。一位年輕人說:

  “我失業了,是被炒鱿魚的!”他臉上露出既不服氣又尴尬的表情。我專業性地反問,“爲什麼?”他說:

  “我被打了小報告,老板要我走路;我本來對那工作就沒什麼興趣的,但被人開革總是不好受的。”

  “那當然,尤其像你這樣有理想有抱負的人,感受就更深了。不過我還是要問你,是什麼原因?”

  “我遲到四次,一個月遲到四次。他們開革了我,好狠喲!滋味實在不好!”他皺著眉頭說話。

  “一次遲到是意外,四次遲到是壞習慣。你遲到了,整個工作團體就停在那兒,不能順利運作。你不能怪老板,倒該檢討自己。工作是一個現實,而且是講效率的。遲到是壞習慣,影響公司的效率,這次被革職的事件,應該能帶給你新的啓示。”我鼓勵他,要在失敗中記取教訓,這才能夠越過危機,找回應有的補償。

  成功是在失敗中獲得正確的經驗,一步步走出來的。因此,要注意的是不要憑白跌了一跤,要在跌跤中獲得真正的教訓。

  人總要面對新的挑戰。每一個挑戰,都是一種壓力、震撼和威脅。健康的人不會被這些危機擊垮,反而冷靜地面對威脅。當你需要專注、努力去贏得一次挑戰時,不妨參考以下建議:

  ·不要被別人的閑言閑語幹擾,那是影響你聚精會神的嗓音。

  ·要保持沈著的態度,專心面對挑戰。無論競賽、完成艱難的計畫,都要透過專注以發揮潛能。

  ·在最艱苦和決定性的刹那,要懂得對自己說些鼓勵的話。

  ·要不斷增加難度,學習更廣博的能力,以應付未來的需要。

  每一個都有陷入苦惱的時候,不過這些苦惱往往是生活中瑣碎的事情;例如人際關系、工作上的沖突、感情與情緒上的困擾等等。處理不當,就會陷入死胡同裏。一位父親看到念中學的孩子經常晚歸,孩子已經明白告訴他,在學校圖書館念書,但還是不放心,不斷追問,終至與孩子造成摩擦。這一類的沖突,亦常發生在夫妻間的互動上。他們把問題想像得很嚴重,做了許多消極的類推,結果滿腦子都是懼怕、壓力和不安。

  一位母親因爲孩子功課表現不佳,便想像孩子未來的困境,推演到無路可走的悲劇。結果她睡不好、吃不下,對孩子做很多責備,家庭陷入苦惱的漩渦。我發現優郁症的人都有這種錯誤的思考習慣,他們縱容情緒性的想像,而且想到的都是不幸或不愉快的事件。腦子裏就像忘了關掉的悲劇電視劇,一集一集地演下去。如果你有這種不安或苦惱,建議你:

  ·避免驕縱你的感受做判斷,要把判斷建立在可靠的資訊上。臆測危機只會帶來焦慮和不安,不能帶給你面對生活的本領和勇氣。

  ·不要誇張困難,避免誇張危險性。要把困難、危機和面對的事情,拿出來做清楚的檢驗,判定真正要處理的是什麼,並想好怎麼做。

  ·懂得放松,才會有清楚的思想;有安靜的心情,才會有解決問題的創意。運動、參與社交及娛樂活動,有助于培養鎮定和創意。

  ·不被少許的生理不適擊例,焦慮所引起的小病痛,經醫生檢查沒什麼問題,則可采取不理會的態度,這能使你釋然。

  當危機來襲時,人會處于警戒狀態。如果不懂得緩和它的強度,則惡劣情緒會把思考擾亂,這時會不知所措地陷入慌亂和焦慮之中。我建議你:

  ·把事情弄清楚,並將自己顧慮的問題逐一列出。

  ·就每一個項目,檢驗它是必然會發生,大概會發生,或想像它可能會發生,分別標示,把不該煩惱的臆測淘汰出局,以減少負擔。

  ·再看看每一項有多重要,排出處理的順序。

  ·寫出處理的方法,分別去執行。

  一位中年男子,在事業失敗後,開始陷入慌亂,精神恍惚。他想得多,擔優多,堆在一起不知如何處理。我給他一張紙,協助他一條條列出來,依上列的原則標示,並排列出重要性、處理的順序和解決方法。結果他笑了出來,他說:

  “其實我的問題並不很多,有許多是想像出來的,是情緒性的顧慮,不是問題的本身。從這張草圖,我似乎比較能集中注意力去做什麼。”他接著說:

  “過去我只是慌亂和不安,心情不好,自始就沒有精神去采取行動。現在,我決定要采取行動,心情也放松了許多。”我很支持他的體驗,鼓勵他去做,並告訴他:

  “當你清楚怎麼做,並著手去做時,你的擔優和紛亂,就像濃霧散開一樣,讓出清楚的路面,供你行駛過去。”

  生命就是一個不斷挑戰的過程,無論任職什麼行業,社會地位如何,每天都要面對挑戰,面對種種問題和紛擾,這些都是生命世界的危機。不過,你越是看清它,知道怎麼應付它,它的威脅性降低,這時就有信心和勇氣克服它。

  

《尋找著力點 第四篇 穩得住就做得好》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