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透爲何,
方能迎接任何。”
我們正因爲希望和目標,才願意接受任何困難,心甘情願接受挑戰。生命是一個艱辛的曆程,沒有希望就無法活得好,就缺乏創造幸福的勇氣。生命如果不是爲了創造有價值的活動,就會失去它的光彩。
你究竟要什麼?只要它是正當的,是你真實的希望,那麼就請努力去實現,它將帶給你意義、活力和神采奕奕的人生。但別忘了,記得跟別人一起分享的喜樂和成功。
5開創自己的生涯
決定生涯目標,除了充分了解自己的性向之外,還要把握自己的價值觀。如果所選擇的目標能合乎自己的價值觀,則動機強,懷抱的希望也更殷切。
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生涯目標,才活得充實和振作,活得有意義、有價值。生涯不是只有工作和職業,而是融合了工作和生活,形成一個人生的信念,透過實踐去回答自己的人生意義。
沒有目標和價值依托的人生是彷徨的;是空虛無聊的;是無法振作起來,讓自己珍愛自己的。缺乏生涯目標和計畫的人,總是帶著自我放逐的態度。他們不會愛自己,也不會愛別人,甚至連對自己的家人,也反應出漠然的態度。
要開創生涯,必須做正確的抉擇。要知道用自己的能力、興趣、環境條件,從現在擁有的資源著手,透過工作、經驗、學習和創造,走出自己的生涯路。自己的生涯只屬于自己,所以不能抄襲,不能模仿。人必須善用手中的現實,所做的抉擇才是踏實可行的。
人要有遠大的夢想,但要有踏實的階段計畫;要有未來美麗的願景,但卻要用現實的船筏,一步一步劃過去,否則就是不切實際,就容易落空。有一次,一位年輕人對我說:
“我不知道要做什麼,只是彷徨,沒有目標。服兵役回來,每天待在家裏,想參加考試上大學,又擔心通不過,也就沒有積極投入;想找工作,又不知道要做什麼?”他的表情寞然,身體僵化刻板。我知道他陷在一個無奈的中容境裏,不知該做什麼。所謂中容境就是進退維谷,不知道如何取舍決定。不過,中容境不能提供積極振作的目標和希望,最後還是會掉到消極的情緒裏。中容境只有在搜集資料,厘清問題時,具有積極的意義,否則終歸要變得失落。我說:
“如果要參加升學考試,就痛下決心,排除萬難,努力以赴;明天開始,每天上圖書館,專心准備。”
“我想可能考不取,因爲我的程度不好。”他說。
“那麼就去找一份工作,在工作中學習成長,也是大好的未來。”我鼓勵他就自己能力所及,找一份工作,努力學習,自然能在工作上走出自己的人生路。他苦笑地回答:
“我曾想到去超商找事做,不過我厭煩那種應付人來人往的售貨工作。”
“那麼到職訓局去,學習一技之長;別小看一技之長,它能給你新的機緣,只要跨出一步,推開那扇門,一個寬廣的視野就會在你的眼前。“經過一番交談,他相信去學習與自己性向接近的技術,較切實際。最後,我提醒他:
“要認清,一技之長是未來社會謀生的必要本領,不要迷戀高學曆的文憑。大學考試錄取率達65%,將來大學會擴充得更多,若無一技之長,不肯心甘情願工作,大學畢業亦是枉然。何況學得本事就業之後,還可以參加空中大學,擴充自己的知識領域,畢業時亦頒授學位文憑。你要看清自己要走的路。然後一步一步走下去。記得!要抱著希望,要主動的學習,爲自己的人生負起責任。”
這個年輕人,從彷徨地進門,到打起精神要去走自己的路,表情判若兩人。人在有所決定時,總會看出希望,有了希望就能引發耐心和刻苦的努力。不過,我還是不放心他是否切實執行自己的決定,所以要他跟我保持聯絡,維持後續的谘商。
事過兩個星期,他回來說:“老師!我去見過中區職訓中心的主任丁文生博士,他給我一些協助和建議。正好趕上開學,我找到想學的職種,將來要在精密機械製造方面發展。”看著他充滿信心的神情,真爲他高興。
決定生涯目標,除了充分了解自己的性向之外,還要把握自己的價值觀。人若朝著性向所近的方向去發展,容易得心應手,比較有成就感和信心。當然,如果你所選擇的目標能合乎自己的價值觀,則動機強,懷抱的希望也更熱情。
所以心理學家施薇(Lila Swell)認爲:成功與個人的本質分不開,許多人放棄自己的本質,去做別人認爲好卻非自己的喜歡的決定,那是導致失敗的原因。因此,若想尋找一個符合自己的目標,讓它挑起你的熱情和希望,她建議:
·列出叁件你曾嘗試過,最成功、最有成就感,至今想起來你還會覺得雀躍高興的事。
·仔細分析在這些得意的事情之中,你表現的能力、性向、情緒、體能和人格特質。
·從中歸納你成功的理由和因素。
·找出你的價值觀,是屬于下列的哪一類:美感、人道、智能、經濟、權力、宗教、快樂七種。
·根據你的價值觀和性向特質,決定你的人生目標和職業。
人一旦有了重要決定,就會抱著希望,心智和精神就會動員起來。由于所做的決定,符合自己的本質,所以興趣高,耐心和毅力容易發揮出來,創意也會源源不絕。只要努力,就會嘗到順心的感受。
抉擇當然也會影響人際關系。由于你樂此不疲,經驗豐富,就很容易跟同行朋友溝通,人際溝通的習慣,隨之遷移到一般生活層面。這時跟一般朋友的互動也變得娴熟而有信心,從而擴大人際交往,而增加許多發展的機會。
我在大學叁年級的時候,有機會擔任研討會的主持人;經過戰戰兢兢的准備,緊張到會後還在偷偷的發抖,但那一次得到熱烈的掌聲和贊美,到現在想到那一幕,還在雀躍,那種成就感真是銘心入腑。我發現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是不錯的,在其後的經驗中,更找到了演說的技巧和價值,因爲我喜歡跟群衆分享新的觀念和知識。
我學輔導谘商,是因爲對人同理不錯,容易了解與感受別人的處境。天生又樂于助人,所以對于來協助的諸多個案,不但不心煩,而且會引發創意,去幫助對方走出泥淖。
我選擇助人的工作,是經過反省和思考,才做了這樣的決定。當然,這其中經曆了各種學習、努力和堅持。希望的光芒會引導人走出想走的路。回首前塵往事,還是覺得滿意,因爲誠實地走自己該走的路,沒有去走別人認爲最好的路。我深知要生活的是自己,一定要選擇自己做得來的事,才會心甘情願去努力、去負起責任,這是保持喜樂的原因。
生涯就是希望,它代表著真正的自己和處境,它不該受野心支使,不可被流行掩蓋。今天對生涯所做的決定,都構成明天要走的路,草率的決定,將得到草率的命運。
6活在希望之中
真正的希望必須是現實的延伸,是一步步往前走的路,不是斷爲美好的下一步做准備的實現。
人要抱著希望才能活得好。希望是指願意主動實現其中生活,讓生活更美好,更健康,更有活力。希望不是消極的期待,而是主動的創造。希望即是生命和生活的本身,而不是野心和貪婪。因此,抱著希望的人,總是心懷具體的目標和理想,而非虛幻的空想。他們不斷孕育新的生活,心智不斷成長,因此生命也是蓬勃地發展。
哀莫大于心死;人一旦不存希望,生機不再,生命也就休止。希望的具體表現就是欲。它形成具體的目標和實踐的動力,而令自己樂于完成它,樂于實現它,從而締造幸福的生活。《成唯識論》中說:
“雲何爲欲?
于所樂境,
希望爲性,
勤依爲業。”
人的生活目標、意義和價值觀念,都是欲的一部分,它的特性就是希望。有了希望就會樂于行動,而且勤奮地振作起來。生活的豐富感,是從欲和希望中創造出來的。沒有期待和希望,生活就會落空。心智消沈的人,大部分看不出希望,或者他們給自己訂了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以致希望落空。
我認爲希望、現實、行動和成長是分不開的。也就是說,想訂一個目標,激發樂觀奮鬥的勇氣,就必須從上述四個因素著手,缺一不可。舉個例來說,當景氣不好時,就會有人失業,面對失業是痛苦的,是恐懼的,也是空虛的;因爲他沒有希望,沒有目標,不知從何著手,眼看著儲蓄就要耗盡。這時,有些人采取消極的行動,墮落在賭場,藉酒澆愁,甚至在無聊空虛中闖下禍事;這樣的人,顯然因爲不懷希望,而變得墮落。
反之,一個自我功能健全的人,會采取積極的行動,試探新的生涯目標。有一位朋友告訴我,由于公司例閉,他失業了,有幾天他待在家裏,覺得無聊恐慌。正好朋友找他去做義工,心想失業期間,閑著也是閑著,就到社團去做服務工作。服務工作結束的檢討會上,結識了一位企業負責人,他給了他一份新的工作。因此我相信行動往往給人帶來新的希望。
人們遇到困難時,習慣性的反應是采取消極態度,變得保守退縮,甚至逃避困難。于是把心力放在如何減少損失,或者心生退卻,昧于現實,而不再抱著希望,未能努力發揮潛能。然而,積極的行動力量,才會讓我們重燃新機,實現新的希望。
你很容易遇到一些自以爲見過世面的人,在你抱著希望試圖創新時,以老氣橫秋的口吻對你說:
“奉勸你別作白日夢啦!實際一點的好。”
“主意倒是很好!做了你就知道困難重重!”
“別浪費時間精力去冒那種險!”
這些自以爲是的人,經常給人澆冷水。要當心,他們往往把希望的火焰澆熄。我倒不鼓勵人恃才自傲,更不贊成剛愎自用,不聽別人規勸;但要強調希望的熱情是生命之焰,不好好維護它就沒有勤奮樂觀的動力。因此,建議幾個踏實的作法,讓希望得以實現:
·積極地行動以實現夢想。
·步步爲營,打好基礎。
·克服消極思想的作祟。
·結緣,把握機會、力圖發展。
無論做什麼事,一開始時不要被唱反調的人把信心擊垮。請記得!信心是希望的膏油。在我們的周遭,唱反調和缺乏鬥志的人很多,他們有足夠的理由動搖你的信心,把你從跑道上拖下來。因此,你一旦有了真實具體的目標,就要培養毅力;願望切忌被別人的口水融化,才能完成它,實踐它。不過,要把握一個要訣;每一個行動都必須認真踏實,從中不斷獲得經驗和啓示。
其次,不要心存僥幸,避免貪婪的心作怪,否則會使思考短路。如果不是步步踏實,就容易陷落不切實際的幻境。常有年輕人問我,“怎麼才能成爲成功的作家?”我總是告訴他:一天一天地寫下去,把你的觀察、體驗、智慧和情感,透過筆書分享給讀者。世上好像沒有一蹴可幾的事,因此我欣賞美國第叁十任總統柯立芝(Calvin Coolidge)這段話:
“要勇往直前,只要有心,必無難事。才能不足爲憑,世上多的是空有才能而一無所成的人;天賦不足爲恃,腹內空空的天才隨處可見;學曆不足爲傲,社會上充斥著受過教育的敗類。惟有毅力與決心,才是無所不能的。”
其叁,希望的克星是消極。消極是什麼?慣于推拖拉、不能及時面對問題的人是消極;誘過而不能自我檢討的人是消極;經常抱著不測之感的人是消極;把目標訂得遙不可及的人是消極;認爲自己是無能蠢材的人是消極;不能跟別人合作、互相砥砺的人也是消極;不知隨緣學習、向人請教的人更是消極。
希望覺于消極,痛苦的惡魔則藉消極而助虐。消極能製造問題,引發悲劇,孕育心理疾病。至于樂觀,則能激發工作效率,實現懷抱中的目標和理想。
其四,希望是可以分享的。家人一起分享希望,可以互相打氣,結合力量,創造幸福家庭。企業體系裏也是一樣,企業家要有格局的希望,要考慮員工的福利,要懂得分享共同的希望和願景。這種讓大家看到希望的一股熱忱,能帶動士氣,發展合作意願,創造共同生機,這就叫結緣。單打獨鬥的時代已成過去礤同努力和分享福社的時代來臨,生活態度的最大改變莫甚于此。
人之所以對生命不抱希望,是因爲長期活在挫折之中,活在遙不可及的目標,或者活在空想之中,他們自以爲懷抱著的是希望,實際上那只是空想。真正的希望必須是現實的延伸,是一步步往前走的路,是不斷爲美好的下一步做准備的實現。
《尋找著力點 第一篇 擁抱希望的勇氣》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