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就罷了,小孩子也被你強迫吸二手菸,通宵達旦,情何以堪?假如大人爲了玩牌打麻將,把孩子早早哄睡,或者要他們去看電視劇、打電玩,這對孩子主動性的戕害就更大了。
我看到經常玩牌打麻將的家庭,兒童較多依賴和怪癖,容易出現無理取鬧的行爲。長期生活在這樣家庭的孩子,其情緒和情感的發展,有較多困難。當然,這些人際支持不足、文化刺激不夠的受害者,他們的智能也會受到負面的影響。
另外,值得關心的是,這些麻將桌上的大人,工作表現也有問題,經常換工作。他們發展不出什麼喜樂,唯一的喜樂是牌桌和麻將桌上的刻板行爲。依我的觀察,玩牌打麻將成瘾的人其最大的問題是主動性的消失。
最後我要提醒有些年輕人,通宵玩電腦遊戲,在網絡上當夜貓子,瞎掰整個晚上,或沈迷于色情、暴力的聲色娛樂,一天接著一天,主動性就會漸漸遲滯。
這些娛樂有些偶一爲之並無不可;但如果養成了瘾癖,往後的精神生活就會苦澀不堪,欲振乏力。當心,不要被娛樂綁架。
10別被錢愚弄了
人人須得對錢有個正確看法,切忌被它愚弄了才行。換句話說,要善于使用它,讓賺錢和用錢的事,能真正服務你的人生。
生活在現代社會,每天都得用錢;沒錢會引起情緒不安,會壓抑信心和安全感。錢當然重要,不過如果把錢看得比生活重要,錢變成目的,生活反而在爲手段,那麼生活就有被踐踏的危險。
其實,錢是經濟生活的媒介,它本身不具價值,真正的價值在于用錢和賺錢的過程。因此,用錢和賺錢的態度,是影響生活和工作品質的因素。
路易士·亞伯朗斯基(Lewis Yablonsky)曾把用錢和賺錢的風格,分成五種型態,加以調查。他的結果是:知足常樂型的人占據25%;量力而爲型的人占24%;冷靜打拚型的人占20%;激進爭鬥型的人占14%;永不滿足型的人占16%。他認爲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一位錢老爺在對自己說話,影響用錢和行事風格,甚至幹擾情緒反應,支配人生態度。錢對于現代人的生活影響殊大,父母對錢的態度甚至影響孩子人格的健全發展。
知足常樂的人對于現在所擁有的財富、地位、情境能感到滿意;量力而爲的人是爲自己訂個合理的目標,自信能實現;冷靜打拚的人是盡一切努力去獲得財富;可是激進爭鬥的人就不一樣了,他們急著要出人頭地,得到財富和地位,如果未能獲得滿足就心急痛苦,精神上受到折磨。至于永不滿足型的人,他們的野心和權力欲太大,永遠得不到滿足,再多的金錢給他,還是不會快樂,所以他們的精神生活是痛苦的。
根據研究發現,把收入多寡分成幾個等級,每一個等級約有70%的人表示滿意,有30%的人覺得不滿意。如果我們回頭來看前面的調查,激進爭鬥型和永不滿足型的人,加起來正好是30%。可知,這兩個類型的生活態度,是導致痛苦和生活品質低落的原因。
依我的觀察,把錢看得太重,是夫妻失和的重要原因。爲了賺錢不擇手段,不但會失去健康,也往往造成事業發展上的障礙。看來,激進爭鬥和永不滿足的態度,是不足取的。因爲這會把金錢的目的看得太高,以致犧牲生活,造成精神生活的困境。
錢,想的過火,不但會失去理智,還會幹出傷天害理的勾當。搶劫、詐騙、暴力、貪贓枉法,都是想錢想瘋了的結果。你在報紙上可以看到錢瘋子,昧著良心殺害親人詐領保險費;至于爲了金錢,終日泡在賭場,典當借錢,舉債下賭者更比比皆是。爲錢而失去理智的人殊多,這些人總是墜入法網,身陷囹圄。
把錢看得太重,就會失去人情味。一對夫妻結婚二十幾年,一直無法建立互信,他們只能以分擔的方式來支付每個月的開銷,彼此互相計較。大兒子的學費是爸爸付的,二兒子的生活所需是媽媽負擔的;房屋貸款各付一半,可是兩個人月入不同,彼此計較爭吵又不可免。這個家,由金錢的計較衍生成冷漠的氣氛;由經費負擔的分配,造成一家有兩個小團體。孩子在敵意和沖突之中長大,在金錢計較和吝啬之中生活,他們的人格都受到扭曲。
有些人教育子女,總是以賺錢、高薪和有利的發展來指引孩子的生涯,甚至強迫他們選擇熱門科系,而不顧及孩子真正的興趣,這是很大的錯誤。孩子的前途要依其興趣、能力和環境,隨緣去努力,去成長,並非強製他作“有錢途”的選擇,就能發展出亮麗的未來。依我的觀察,這些被父母親的“錢手”握得緊緊的人,往往也是受挫很深、不能開展潛能的人。
我不是假道學,在衆人面前說錢不好;我要提醒的是人人須得對錢有個正確看法,切忌被它愚弄了才行。換句話說,要善于使用它,讓賺錢和用錢的事,能真正服務你的人生。禅家的說法是,不要因爲金錢打亂生活的常道。套用法眼禅師的說法是:
“要在萬象中顯露自在的生活,
不是爲了追求而撥亂了萬象。”
被錢迷惑的人,很難維持原先的崇高理想和抱負。有一位傳道者,穿著破爛的衣裳,來到城市裏的公園,他坐在那裏冥思。由于他確實修得一副壯嚴的法相,城市的居民看到了便心生恭敬,于是供養了許多金錢和財物。他就在很短的期間內變成衆所景仰的傳道者。他望著那豐富的收入,心想著:“啊,靠民衆的信仰吃飯,要比我在深山修行好過多了。”這位傳道士即刻失去了他原來努力的方向。
錢就像水,它能載舟也能覆舟,別忘了你是舟上的主人,一定要深谙水性,不被它愚弄了才行。我對于金錢,有以下幾點建議:
·金錢是拿來生活用的;如果生活變成錢的奴隸,那就叫例錯。這是痛苦的來源。
·切忌用情緒發泄或心理補償的方式用錢,那會使你變窮。
·貪得無厭是一種病,它的背後是匮乏。
·錢的最大功能是再創造,在這個前提下産生服務和幸福。
·學會用錢的順序及賺錢的正當過程,是維護精神健全發展的重要課題。
我發現錢不能解決生活的全部問題,有更多精神生活,不需要錢就能實現,例如生活的情緒、家庭倫常之樂、友誼和人際的溫馨等等。有許多人,他們並不富有,甚至可以說是窮,但他們快樂。有些人,他們坐擁萬金,但愁眉苦臉,因爲他們被錢事壓得透不過氣來。
《隨緣成長 第叁篇 隨緣經營家庭》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