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隨緣成長 第一篇 隨處都在學習▪P2

  ..續本文上一頁不識訂。”她接著說:

  “當我知道國小有夜間補校課程時,我既想參加,又怕自己跟不上,鄰居和先生冷嘲熱諷,我幾乎放棄學習的念頭。最後,總算硬著頭皮報名上課。現在,我能讀、能寫、能算,到那裏辦事都方便,找到自由,也尋回自己的尊嚴。”

  最近,我的朋友也曾問我,“爲什麼要卸下公職?”我告訴他說,“因爲我想嘗試一個新的夢想。我決心要把《大藏經》中,對現代人有啓示性的內容,傳述給大家。現在,我要做一位專職的作家。”其實,我期待專心弘法、寫作和過簡樸的生活已經好一段時間,是經過努力嘗試,長時間的培養,才水到渠成的。勇敢的嘗試,不是一日一夜之間就來個大轉變,而是潛心培養,多所努力才能得到。

  人要有理想,要勇于嘗試,更要有毅力、有恒心去培養水到渠成的種種條件。實現自己人生目標,不是靠一時的意氣,而是靠著夢想、蓄勁和行動得來的。我很欣賞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對生涯的說法:

  “人應該勇敢去嘗試,

  換換新的工作,

  過過不同的生活。”

  不過,嘗試必須有准備,有一套工具,去解決眼前所面對的問題。那些工具包括能力、資源和結緣,你要努力學習和獲得它。作家的工具是語文、思想和態度;企業家的工具是經營、資本和眼光;科學家的工具是驚奇、思考和和創造。你不能憑空夢想,而應實際的行動。

  依我對生涯規劃的研究與觀察,發現勇于嘗試是成功人生的核心課題。沒有嘗試就沒有學習,沒有嘗試就不能激發熱情,引發努力和堅持。不過勇于嘗試必須注意以下幾個要點:

  ·你要對自己的人生有個夢想;要設法改變你不喜歡的東西,去覺察到什麼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不要用功利的眼光來安排自己的人生。

  ·別急;生涯的事可不是買個速食餐盒,想吃什麼就買什麼。生涯需要你長期的經營,你決定了目標,就得有耐心,勤奮地工作,逐步克服困難。

  ·情願;凡事都有得失,要認清那些是得,那些是失;你要獲得想要的,就得同時忍受一部分得不到的東西,要心甘情願去做已決定的事。記住!十全十美的事只是幻想,不是真實。

  ·工作與學習;新的工作需要新的能力和和生活習慣,要設法改掉現有的惡習,培養新的適應能力,這是成功之道。

  ·堅持;不要氣餒,要每天鼓勵自己,讓決心和信心生根。堅持努力的人,機會一定屬于他的。

  每一個人都要珍惜自己的生涯,要根據自己的興趣,培養所需的能力,去實踐的夢想。夢想可不是天花亂墜的想法,而是具體的目標。我知道有些人只會空想,沒有落實到生活與工作中,不能持續的成長和努力,這樣永遠得不到快樂的生涯。所以我要指出:

  “人一旦有了夢想,

  就能打起精神去完成。

  如果你真正有了夢想,

  那就去嘗試和行動吧!

  許多熱情和決心會隨之而來。”

  在我們的教育體系裏,最大的缺憾是不鼓勵孩子夢想和嘗試。于是大部分的人執著在讀書和學業上,只要功課表現不佳,就自以爲失去人生光彩和夢想,而遺忘了自己還可以打開人生的視野。你要當心這個陷阱,設法不被這些成見所障蔽,做一位夢想和肯實踐的人。

  4化夢想爲真實

  要提醒自己,用耐心去面對挫折,用長期耕耘培養實力;人生不是一天一月,而是一輩子長跑。

  我認爲成功的人生,建立在把夢想付諸行動,然後漸漸將它化爲真實。它的要訣是:大膽的夢想,認真的工作和學習。

  我常有機會和年輕人相處,發現有些人懷抱著夢想,醉心于未來的目標。他們埋頭苦幹,不斷汲取新知,磨練自己的本事;對未來充滿信心,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所以生活得有朝氣,這些人具備了我所謂成功者的性格特質。

  當然,我也發現有些年輕人,似乎有明白自己要做什麼,對未來沒有願景,幾分彷徨幾分優閑,過一天算一天。他們的最大特點是沒有夢想,缺乏擁抱未來的熱情,更沒有當下紮根努力的豪氣。有時,他們也有夢想,但只是空花水月,不切實際,不能激發自己的行動,所以只能稱爲作夢。他所做的事是幻想而不是夢想,沒有振作的豪氣,更無積極的表現。這些人大部分會成爲適應困難的人。

  生命是在振作時,才煥發出光彩,才顯露出喜樂。人只有努力學習和成長,才能自我實現。唐朝的臨濟禅師,勸人要在實際行動中修行時說:

  “要一路行遍天下。”

  他強調力行和行動,並指出“山僧佛法,的的相承”的道理。我在心理谘商經驗中發現,積極的行動者,永遠比退卻自卑的人快樂和健康。所以,我總是透過專業的技巧,幫助受挫者踏上積極的第一步——勇敢地踏出去。

  致力于夢想,畫夜醉心于所訂的目標,就會引發創意和熱情,這能給你毅力和信心,帶來工作和學習的興趣。這些心理狀態,即使在宗教的信仰上也相同。那些在宗教上遲疑不前,若即若離的人,他們永遠得不到神或佛的真實感應。

  最近,有一位學生和我討論寫作,他問我怎麼成爲一位成功的作家,我告訴他,“醉心于夢想和持續的努力,是成功的關鍵。”我是一位修禅的人,對于力行特別著重,無論在出世間法或世間法上,都得在行門上下真功夫才行。爲了令他了解,我引用《達摩大乘入道四行》中的一段話說:

  “夫入道多途,

  要而言之不出二種,

  一是理入一是行入。”

  理使內心明朗,行能在行動中證驗與實現。

  接著,我拿自己寫作的經驗與他分享:

  “過去我夢想寫作,覺得寫作可以跟別人分享生活經驗,傳承文化的菁華,幫助許多人獲得新知和生活智慧。我喜歡這事,從而熱衷寫作。爲了寫得有內容,言之有物,所以求知若渴的閱讀。此外,我也積極培養關懷人與社會的態度,對社會變遷仔細觀察,並付諸行動去助人,去體驗真實的生活現況。累積的心得越多,助人的熱忱亦增加。然後,把心中的熱忱觀察體驗,用真心話去發表,一則用文字表達,那就是寫作;一則用口語跟衆人分享,那就是演說。”年輕人又問:

  “寫作這條路,最難的地方是什麼?最須注意什麼?”我告訴他:

  “最難的地方是寫作的內容和正確的知見,最須注意的陷阱是半途而廢。正確的知見,同時也是作者的情操和態度,他必須負起作家的良知和遠見的責任。我相信從事任何一個行業,都必須堅守這個根本立場。”

  把夢想化作真實,是人生的一項任務,要認真去做,得突破許多瓶頸才能成功,所以要培養耐性才行。于是我又對年輕人說:

  “你們年輕的一代,由于速食文化的影響,凡事要求快,有時急功近利,這樣會造成偏差,甚至釀成錯失;有些人因而身陷囹圄,真是令人惋惜。

  “現代人,電視看多了,別人成功絢爛的一生,只稍一個半小時的影片就演完了;看別人成功真容易,自己做起來,卻是一針一線慢得有如牛步,很容易感到不耐煩。所以要提醒自己,用耐心去面對挫折,用長期耕耘培養實力;人生不是一天一月,而是一輩子長跑。

  這位年輕人,站在教室右側的長廊,和我談了許久,我們彼此專注地談著,猛然發現,好幾個學生圍著我們聆聽對話,他們津津有味地懷抱著夢想,也都在臉龐上流露著行動的決心。

  5有割舍才有成長

  你必須盡力搜集資料,認清真實,切勿匆匆作決定,盲目下賭;而是認清事實,承擔割舍的痛苦,努力爭取自己所要的結果。

  割舍是生活中很重要的大事;無論是事業或者生活,如果把自己弄得太複雜,負擔太沈重,甚至弄不清楚主從,那就會亂成一團,削弱清醒的回應能力。這不但對事業的發展無益,對于身心健康,乃至家庭生活、子女的教育都會有害。

  割舍能保持自己身心的平衡,能集中精神把諸事做好。“精誠所至,金石爲開”的古訓,是要全神貫注才辦得到,而割舍正是它的必要過程。

  我生長在農村,經常看到果農在采收之後,修剪果樹。他們清楚割舍的道理——如果舍不得剪掉一些枝桠,枝葉就長不好,果子也跟著欠收。他們剪掉一個枝頭,會長出好些個新芽新枝來,跟著就長了許多花苞,結出累累壯碩的果實。生活與工作也是一樣,割舍能帶來豐收和健全的發展。

  割舍當然就是你既有的才能割舍。如果你手頭沒有,卻要割舍它,那只能說是消極的逃避或退卻,而不是在割舍中尋求成長。有些人割舍許多該做的事,放棄應該學習的東西,還振振有詞地說自己肯作割舍,其實那是自甘墮落。在谘商觀察之中,發現這些人容易變得消極、蒼白和失落。更不幸的是,他們還編了一套說詞,自以爲清高。他們很容易成爲失敗者,不斷地逃避下去。因此,當你面臨割舍之際,要清醒覺察,要避免錯把逃避當割舍。

  作割舍的同時,必然也作了抉擇。因爲割舍之後,就必須把握既定目標,全力以赴。倘若割舍之後,自己變得無所事事,那就值得檢討了。

  此外,抉擇就是清楚地厘出目標,作出決定;古人所謂“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要從模糊中的出正確的目標,及時作抉擇。

  過去蘋果電腦公司推出首創的麥金塔型(Macintosh)電腦,使用起來方便有效,俨然成爲電腦界的主導産品。可是該公司不願意授權其他廠商使用其作業系統,發展上有了局限。後來,微軟公司爲IBM及其他相容電腦開發了視窗(Windws)系統,他們授權給任何付得起價錢的製造商,使用他們開發的軟體,銷售量快速增加。後來,蘋果公司決定發給特許權,但大部分電腦製造商,卻已與微軟簽了合約。

  凡事要當機立斷,想清楚了就要知所取舍,不可以拖泥帶水。禅家看世事,一向認清無常的事實,相信世事不停的發展,局勢不斷的演化下去,不作取舍很難有效應付變局。僧璨大師說:

  “執之失度,

  必入邪路。”

  這是說,人們很容易執著于現況之…

《隨緣成長 第一篇 隨處都在學習》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