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缘成长
郑石岩
第一篇 随处都在学习
〈篇头语〉
人的一生,除了学校课程所提供原基本知识之外,大部分的能力和经验,都是从日常生活、工作和遭遇中学来的。因此,你若不把握随缘成长,随处观察学习,无论是在专业、视野及待人处世各方面,都不容易有大格局的开展。
随缘成长的人,愿意向人请教,善于跟人合作;更重要的是他懂得结缘,知道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他随处都会交结好友,学习新知。
随处学习的人,总是勇于尝试,在行动中不断历练和成长。真正的本领不在书本里,而是自实务的工作经验中学来的。
随缘成长的人是有梦想的,他们懂得选择某个方面去努力,对它醉心,坚毅地努力下去,无论遭遇如何,他们总能达成目的。
他们懂得割舍,深知复杂的生活,不能维持明确的方向;犹豫不决的拖延,会造成良机的流失。由于他们的心志单纯,判断力也就清明。
每一个机缘都有意义,都有它的价值;他们虚心学习,而且不武断地说一声绝不。他们可以否定恶习,说一声绝不,但在成长的尝试上,他们谦冲为怀。
随缘成长的人,肯吃苦,懂得在失败中找得答案;他们善于避免错误,勇于改正。随缘成长的人,处处都能把握机会学习。
1随缘学习的妙方
每一个痛苦都有它的原因,克服那些痛苦,就能成长,超越。人生的每个阶段,都需要你去调适,只要你肯学习,就会走出光明的路来。
每一个人,都注定要在自己的机缘和境遇中成长。你的遭遇,正是丰富人生的素材;你的处境,更是磨练和砥砺的试金石。所以,你不能自不幸遭遇中逃脱,在困境中败下阵来;要从中汲取教训,获得宝贵的经验,然后,积极地面对你的人生。你所经历之处,都必须从中学到新知,获得能力和成长。佛经上说:
“功不唐捐。”
人所经历的、遭遇的都不会是凭白而过,都能带来一些重要的经验、讯息和机会。因此,所有努力都不会白费,都能得到应有的报偿,这叫做功不唐捐。
每一个人都有独特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是个人机缘的产物,只要被用在积极面上,无论它是痛苦,是快乐,是喜欢,是不喜欢,都会化作不可思议的能力。我在大学时考入会计系,读了后才知道自己不喜欢会计这门学问,特别是每天要跟数字打交道,看了就皱眉头。于是我重考,改学教育。不过,大学毕业之后,第一个工作,却靠著大一所学的些许会计知识而胜任愉快,真是功不唐捐。
我在年轻时代,因闹穷而打工,举凡帮人耕种、建筑工或打杂帮佣都做过。至于作买卖的经验更完整,从零卖到批发,从包商到大盘,我都经历过。虽然我没有走经商的路,但是这些艰辛的阅历,却让我学会怎么做事,对人性的了解殊多。它在往后的行政工作上,或助人的辅导专业上,都有很大的助益。因此,对于现在正遭遇困难的人,我都会清楚地告诉他:
“你现在的辛苦不会白挨,
它会带给你经验和智慧,
以及用不完的精神力量。
现在你要心甘情愿,
去承受和学习。”
每一个痛苦都有它的原因,克服那些痛苦,就能成长、超越。人生的每个阶段,都需要你去调适,只要你肯学习,就会走出光明的路来。
就拿生涯来说,你可以选择一个目标,在某一个领域,多学习多磨练,就会看出成功的门道。不过,一定要注意,虽然你可以选择目标,朝著它努力,但是人无法选择遭遇。某些事与愿违的处境确实给人带来极大的阻力。于是,你必须有耐性,用迂回的方式,持续努力下去,千万不要灰心,只要你一灰心松手,就会半途而废,永远不会成功。
为了克服当前的困难,你也许要分出时间和精力,去打工赚钱,去面对必要的承担,但你还是要看准原来的目标,找机会充实、学习和磨练。最后你会发现,一路走来的阻力并非阻力,而是你获得成功的机缘。
我是宜兰人,经常往来于北宜公路,受到这条公路的洗礼和启发殊多。所以,我常对年轻人说,宜兰到台北若画一条直线,不过几十公里,然因中间隔著崇山峻岭,溪流深谷,公路必须绕行前进,才会有九弯十八拐偌多的迂回路线。不过,无论怎么迂回,目标总是朝向台北。当北宜公路建好之后,它的蜿蜒之美却成为大家欣赏的风光,它的曲折迂回则成为旅客赞美的景致。每个人的生涯路就像北宜公路一样,一路开山架桥,环绕而行,目的地终于出现。
勇敢面对自己的机缘,努力克服那些困境,它正是成就你自己的路。所遭遇的困难越多,得到的智慧和毅力也越多;开拓出来的人生路就越绚烂。请注意:
“你注定要在许多遭遇中成长。
在你的境遇中,
必能找到自己的光辉。”
人生路上,无论是顺是逆,都是你的缘,都是你必须承担和生活的事。要心甘情愿,不要怨天尤人;要捧下这些遭遇当彩料,绘出最瑰丽的生命图像。
2在行动中学会真本事
藉著实际参与,要比你劳神苦思容易得到宝贵的经验;采取行动去做一件最基层的实务,要比你枯坐梦想美丽的未来好。
每个人都希望找到自己热爱的工作,闯出自己的一片天。但有很多人只是羡慕别人有好的事业,期待有一天也能碰到好机会。日子久了,他们觉得这世界不公平,然后把成长与发展的机会,归因成命运;接著他们相信的命运不好,认命当一位失败者,用消极的眼光看世事,用冷漠没有朝气的态度来看人生,这就是我所看到光想不做的失败者。
其实,你需要有一位目标,它必须是你喜欢的工作或职业;你要醉心于它,朝思暮想并采取行动。你可以请教别人,搜集更多资料,找机会实际去参与。然后,就更能掌握具体的蓝图和步骤。
发明电话的贝尔(Alexander G·Bell),他醉心于透过电来传送声音。于是,千里迢迢去拜访当时的大科学亨利(Joseph Henry),把他的希望和想法说给他听,并向他请教。两人的对话何等发人深省。贝尔问:
“先生!请你指教我,是把这构想公开,让别人去做?或者由自己努力来做?”亨利说:
“你已有了伟大发明的构想,就该努力行动。”
“但是,这项工程有许许多多困难,它需要足够电学方面的知识才能解决。可是,我不具备这些能力。”这时亨利以坚定的语气对贝尔说:
“取得它!”
贝尔困为得到亨利的鼓励和指导,终于完成了电话的发明工作。他回忆道:“如果没有“取得它”这几个字的激励,我绝不可能发明电话。”
在事业的发展上,只有一条路:朝著目标,边做边学,投入其中汲取经验;在实际工作中学习、见识、历练和结缘。要把事业做好,除了基本学识和技能之外,你需要机会,它来自与实务界结缘。当然,你也需要见识和能力,它更要从实作中培养。
藉著实际参与,要比你劳神苦思容易得到宝贵的经验;采取行动去做一件最基层的实务,要比你枯坐梦想美丽的未来好。我发现那些赋闲在家、落寞而不振作的人,有一个共同的弱点:他们缺乏行动的习惯。他们不甘从基层做起,因此不清楚职场上那是他有能力做的,那些是他做不来的。许多人,把空间误以为是能力,久之自以为能做什么。实际上,他想做的都是他做不来的,于是成为职场上的游离人。
求职要从行动开始。进入职场,专心于现在能做的事,热情地工作,你就有机会学习,有机会见识和成长。你的能力会在工作中,像滚雪球一样快速增加,机缘也渐渐伸出触角。当然,你必须心甘情愿去做,去学习。这就是我所谓的行动中学习。
我高中的时候,星期假日跟父亲一起做生意,到产地承包水果。他带我到产地,把我丢在李子园,要我和果农谈承包价码。我既不懂得怎么估量产值,更没有和人家谈价码的经验。几个果农陪著我走了一遍,我装懂的样子跟他们交谈,但内心忐忑不安,怕弄不好会遭父亲责备。于是急中生智,要他们评估总产值,把计算的标准说给我听,把细节弄清楚,我只要跟他谈价码就行。其实,果子长在树上,要相当有经验的人,才能估准产量和产值。我的经验实在不足,最后我想出一个办法,建议把承包改为约定承购——只约定单位价格,照价全部收购。父亲对于我的建议也赞同,我有著受到肯定的满足感。
不过,从那一次起,我便很注意每一棵果树的产量,依它们的高度、大小、果子的疏密状况,作了一些记录,后来我在估计产量时,比父亲还精确。当时,我觉得父亲没有教我什么,都是靠自己学来的,并以此自豪;多年以后,我才领悟到,他教我的是行动,他一直希望我从行动中学习经商。
从这些经验中,我学会勇于采取行动。这对于我的一生,有著决定性的影响。我想做什么,就朝著那方向采取行动。从做中学,从做中成长。
3尝试的勇气
尝试必须有准备,有一套工具,去解决眼前所面对的问题。那些工具包括能力、资源和结缘,你要努力学习和获得它。
人要勇于尝试,才能开启新局,创造新的生活。我所谓勇于尝试,不是教人朝三暮四,忽东忽西,没有个生涯的目标。勇于尝试,是要你在节骨眼处,勇敢为自己争取创造的机会。
我知道许多人很保守,不敢尝试改变自己,他的生活就得枯燥、厌倦和无奈,因为他失掉许多创造自己的机会。有许多人活得暮气沉沉,也是由于不敢尝试所致。还有许多人一直逗留在职场的外围,不能投入其中好好奋门一番,都源自不敢尝试的毛病。
尝试难在第一步,只要你能突破刚开始的犹豫,就能顺利改变自己。
有一位乡下的妈妈,排除先生和邻居泼冷水式的嘲讽,下定决心到国民小学夜间补校就读。经过两年的努力,终于能读、能写、能算。她说:“过去很内疚和惭愧,别人能读故事书给孩子听,自己却不能;别人能陪孩子学习,一起讨论书中的知识,自己却目…
《随缘成长 第一篇 随处都在学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