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工作那么忙,要做助人的工作,要写作和演讲,又在报纸和杂志写文章。请问你怎么有把握答应那么多稿约?”我说:
“这样才有挑战性,它使人振作,活得充实。”学生接著问我:
“如果写不出来怎么办?”我说:
“我会有耐心地坐下来想,拿起笔好好的写。我知道困难总是给肯花功夫的人圆满的答案。”
我经常在工作上碰到难题,但是我乐于接受挑战,特别是在繁忙的行政工作之后,愿意去想,去找人协助,去结合更多力量来解决难题。人的头脑,在强行使用和不畏惧苦的耐心下,常常会表现出惊人的智慧。
8在失败中求胜
失败的最大线索是:人在该听到忠告时没有人敢告诉他;需要别人建言的时候,听不到那宝贵的声音;需要别人鼓励和帮助的时候,得不到别人的援手。
人都想追求成功,但一定要踏在失败的落叶上,才能寻找到成功的捷径。依我的观察,聪明的人,往往捷足先登,资赋平凡的人,则要多受几次挫折才尝到成功的滋味;然而聪明的人往往栽在已建立一定基础之后,平常的人则苦于敲门砖难寻。
经验告诉我们,找不到成功门径的人,多半是因为手中工具不足,能力有待磨练、学习,或者好高骛远走错行等等。因此,只要他看清自己能做什么,扎好根基,相信要过个成功的生活并不困难。
我所谓的成功生活,不是大富大贵,而是安定的谋生,渐渐的拓展事业,在工作中学习、经营和成长;终究会有一些成就,令自己觉得满足,觉得平稳安定。生活成功者他们在精神生活上,往往能有充实和喜悦之感。如果机缘好,遇到可以发挥的契机,他们也能一展鸿图。
我对于失败的观察,特别注重那些已有一定基础,是在成功的道路上,突然失控,一头栽到坑洞里去的人。这些人很少主动来寻找晤谈,通常是被配偶或家人劝说而来,在这类个案中,可以发现到几个共同性格特质,我认为这些因素就像病毒一样,侵袭成功的路基:
·他们有一对坏眼睛,看别人都无足轻重;看自己却很自负,瞧不起别人,容易当面给人难堪。
·人际关系差,往往陷于孤立无援;那些顺著他的人往往提不出针砭之语,而能告诉他真相的人,却因为很少来往,听不到他们的真话。
·刚愎自用,以为自己的看法才是对的、有创意的;他们过于相信创意,而忽略了现实和趋势的转变。聪明人所作的错误决策大多是从这里来的。
·疏于掌控业务的真实现状;相信只要会用人就可以,却疏于掌控全盘,犯了不顾后果的毛病。
·野心催促著他走向躁进,搞不清楚魄力和轻率之间的差别。
·经常怀著坏心情,怨天尤人,不情愿工作。
有些人的学历高,过去在学校里保持名列前茅,他们喜欢跟会读书的人在一起,人际经验有限,对于如何与一般大众打交道,所知不多;特别是在工作职场上,什么样的人都有。他如果还抱持著孤芳自赏的态度,就很难跟别人打成一片。这些人有一种思考的盲点,把与人打成一片的亲和力,误认为是降低自己的身价。久之,他成为孤独的人,他不了解同事,当然也不了解真实,在效率上出现状况是无可避免的。
在经营的领域里,一群自认为杰出的人在一起,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这群人最容易犯的毛病是同质性太高,他们会排斥不同的观念和经验。他们所作的决策,也许是大好、也许是大坏,但他们往往在两者之间毫无警觉,因为他们信心十足。
我认为失败的最大线索是:人在该听到忠告时没有人敢告诉他;需要别人建言的时候,听不到那宝贵的声音;需要别人鼓励和帮助的时候,得不到别人的援手。自傲、人缘差、好强而了解自己实力的人,是很容易在现有基础上垮下来的。
所以,现代教育的趋势,非常重视合作能力的培养。这几年来,欧美教育特别注重合作学习,主要目的是养成有效合作的态度和技巧,这不但能激发创造,提高学习效果,从而发展适当的人际关系能力。每一个人的能力都不相同,各有自己的擅长,唯有广结善缘,与别人合作的人,才能获得成功的生活和事业。
我们生活在一个资讯发达的时代,别以为你可以在电脑和各类媒体上,得到所有需要的资料。其实,资讯的研判和选取,还是需要听听朋友的讨论和看法,尤其是情感生活,如果你陷于“独学而无友”,那么情绪和情感的生活,将会面临郁闷和沮丧。请注意!当你的情绪生活逐渐降低到一定水准时,工作意愿和斗志就会随之瓦解。
情绪低落的人不但生活品质受到破坏,也同时影响社交的兴致;他们常陷入孤独,要不然就是每天处于声色娱乐之中以逃避他们的坏心情。这些人看似欢乐,其实生活品质极差,他们承受著极大的痛苦和绝望,在生活与工作上陷入胶著状况。
我观察生活和事业失败的线索,一方面来自能力的不足,这方面只要肯努力,或者调整一下适合于自己的工作,大抵能顺利解决。另一方面则来自为人,如果你是一位自大、不屑与人合作的人,那么,即使已踏上成功之路,还是会从平坦的大道上滑下来。
9交谈种下新机
虚伪和僵化固不可取,不当仪态和礼貌亦容易带来不好的后果;不过,脑袋瓜子空空的,才是由闲谈进入正式交谈的最大忌讳。
职场上人际互动的品质,决定了别人对你的观感,影响及于对方的情绪、思考和反应。你的仪表和谈吐,很快传输第一印象给对方,当对方觉得温暖、亲切和投缘时,彼此的距离拉近,防御性降低,一种难以名状的友谊和气氛,就在互动中产生,许多事情都变得好谈,相互了解和合作的可能性就增加了。
所以,你想要跟别人打交道,一定要下功夫准备:要对对方有所了解,要有共同熟悉的话题,才能把前置气氛带起来;特别要欣赏对方值得你肯定的创造性活动,如发明、研究、新产品或新措施等等。闲谈是谈正事的前导,是带入会场讨论严肃话题的润滑剂。
多年来,我参与行政工作,从地方到中央、从公关到负责部门业务的推广,往来于群众之间,接触各类人,发现有些人,在社交或公共场合上与人谈话,很自然切题,投缘融洽。他们在闲聊中表示肯定你、了解你、尊重你,在这种情况下,你很容易与他会心,谈事情也就容易了。善于闲谈的人,不是在逢迎你,一味给人戴高帽子,这样只会造成反效果,因为虚情假意在谈正事时,会形成绊脚石。
闲谈给别人第一面印象,它会投给对方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虚伪和僵化固不可取,不当仪态和礼貌亦容易带来不好的后果;不过,脑袋瓜子空空的,才是由闲谈进入正式交谈的最大忌讳。因为会前的闲聊能促进了解、建立交情和形成默契的桥梁,如果你不知道谈什么,那就有引起蹩扭了。所以,除了上述所谓了解对方之外,你每天都要看报、看电视,读一点流行的杂志,无论你喜不喜欢,看看这些读物,令你有闲话可聊。不过别忘了,你要机警地了解,对方对你的话题是否有兴趣。
交谈有时用在求职上,你当然要注意你的穿著打扮,它是求职交谈过程中相当具决定性的因素。因为这些也是语言,它不说一句话,却不断流露讯息给对方。你用千言万语叙说自己多能干,但是你的仪表、穿著和打扮,若不能给对方一些称职、稳重、可靠的风格,很难得到对方的信任。
我在甄选人才时也不例外,对于仪态很重视。
有一位求职的年轻人不信邪,他说:“我工作表现杰出,有能力解决问题,公司应该重视我的内在。打扮又不影响工作表现,我怎么穿著有什么关系。”
比他程度差的人录取了,他名落孙山。这件事情让他大惑不解,向我抱怨徵才单位有眼无珠。我耐著性子告诉他:
“请你想想,你的才能和内在条件,是要在上班工作以后才表现出来,他们目前还不知道你的真本事如何。但你的打扮这么不得体,还穿著一双凉鞋,这等于引导对方,从不利的角度看你,而且他们还以为你的缺点比他们所能看到的还多咧!
“同时请注意交谈时的身体语言,它所能传递的讯息,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占百分之五十五;你不注重依态,就表示不介意这份工作,不重视这个公司。当然,你也不必过度打扮,或在表情态度上过度逢迎,好像你非得到这份工作不可一样。你的态度和肢体语言所表现的应该是可靠、自信和机警,而不是自负和自命清高。”
交谈在社交上用得也多。怎么作社交的交谈呢?我认为谈话的技巧当然很多,除了礼貌性和中听的开头语之外,最重要的是:
·除非有必要,不宜只顾谈自己;唱独角戏,人人讨厌。
·说话切题,不可长篇大论。
·幽默就像调味品,要把握机会用,但不可多用,否则会变成不正经。
·向对方提问题,这有助于了解对方,也让对方有一吐为快的机会。
·倾听和目视对方,表示你对他所说内容的兴趣。
·社交性的交谈,重在友谊和结缘,或者凝结合作力量,要避免产生对立的争辩。
交谈是一种魅力,它不但用在社交上和工作上,更用在家居生活上。家庭的交谈,如能保持风趣,维护自尊及多方面的知识交换和讨论,避免权威训斥和独断的命令,自然构成温馨的气氛。这时,你会发现每一个人都会有魅力,都有创意和愉快的心情。
10采取行动改变自己
每一个人都注定要在自己的现实中,寻找有意义的事,好好去做,去刻苦成就它,这样就能引发积极的思考和态度。只要能采取积极的行动,就会有新的思想和心情。
每一个人都活在自己的想法之中。人惧怕时就会产生担心,行动开始犹豫,态度变得消极。若没有正确的目标,就会觉得彷徨,甚至不知所措,或无所事事。反之,人若有了自信,有了目标,自然振作精进,神情愉快。这不只是世俗的生活如此,在宗教信仰上也是一样。
有人常问道,“我很郁卒怎么办?”“我很不开心怎么办?”“我很担优怎么办?”我总是告诉他,要采取行动,才能克服不好的心情;做几件有意义的事,让自己振作起来。
一位高一的学生说他不喜欢读书,每天又不得不到学校,既痛苦又无聊,想辍学去打工就业,又觉得不心甘情愿。我告诉他:
“你的心灵正在空虚饥饿。很长一段时间,你没有做一件对自己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所以你觉得空虚、无聊。你的学业已荒废好一段时间,要跟上学习进度有困难;另一方面,你并非因另有兴趣而不想读书,结果目前这种索然无味的生活,让你痛苦不已。”
年轻人跟我交谈,从周遭的生活感受,谈到厮混的朋友,再反省自己在家里待不下去,、的现象。接著我们谈花钱无度、抽菸成习和寂寞等等。绕了一圈回来,问题的核心就是寂寞无聊。
“现在你看清你的问题了吧?”
“我知道我很无聊,所以爱玩、花钱、抽菸等等。”
“针对自己现在的生活,作一件有价值的事,让自己不再空虚,让自己得有所成就,如何?”
“我能做什么?”他一脸惘然的表情。
“在功课之中去找。”我直截了当告诉他。
我开始向他解释,每一个人都注定要在自己的现实中,寻找有意义的事,好好去做,去刻苦成就它,这样就能引发积极的思考和态度。你必须像发动机车一样,用力一踩,而且要踩在发动的摇杆上才行。
“试试看,做点什么,而且要克服一些困难,竭力去做,那就能改变自己。你已知道,继续目前的状况对你没有任何好处。”透过我的建议,经过他认真的思考,终于有了答案。他一定决心,倾全力好好练习他最有兴趣的数学,在段考中考个好成绩,给老师和父母一个意外惊喜。
他摒除一切干扰,全力投入他的数学;找了许多资料阅读、思考和练习,其他科目只维持往日马虎的水准,能低空掠过就是了。经过一番打拚,数学科目只稍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果然考得好成绩。
行动带给他新的心情和想法,他开始脱离空虚和无聊,连交友的习惯都渐渐有了改变。我肯定一个事实:只要能采取积极的行动,就会有新的思想和心情。
最近,我自己也有一个新体验,自从(民国八十七年)二月五日卸下公职,经过整理书房,料理私人杂务之后,我开始了写作计画,但不知何故,总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心浮气躁,或在书房里踱方步,或者到客厅绕圈子走。我知道过去忙碌于公务,到处奔波的习气犹在,一时心境调适不过来。自忖这样的情况是很自然的,有个几天应该会完全归于平静。可是,两周已过,半途起坐绕行的毛病依旧,心境还是浮而不静。我开始反省检讨,知道它是耐不住寂寥的心情;没有全心安住于当下,我和自己没结伴起来。诚如心理学家佛洛姆(Erich Fromm)所说:
“我与自己疏离,
感情与理智分了家。”
当我觉察到它时,心里便起了惭愧之心。于是,采取行动,下决心禅坐,每日半天,甚至连读书写作也跏趺坐,连续数日,豁然觉得自己能安住清净,开始专注工作。于是,我每天早晨都经过禅定的课程,才开始一天的工作。
在佛陀的教诲中,最基本的生活规律是八正道。正精进就是其中的一项,依我人经义中了解,它的真谛是:
“打起精神来,
做有意义的事,
让智慧得以开展。”
俗语说:“人怕站,不怕慢。”要改变自己的坏习惯,就得打起精神及时行动,即使做起来缓慢,只稍坚持努力,就能克服困难,实现预期的目标。
《随缘成长 第一篇 随处都在学习》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