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中,以为那就是独一无二的答案。事实上,执著于一个选择和多思多虑作不了抉择,同样会坐失良机。因此,僧璨又说:
“多言多虑,
转不相应。”
考虑得太多,凡事要等到百分之百的保证才要做,就会作不了决定,良好的机会也悄然流逝。
犹豫不决,表示割舍不了某些眼前的好处,或者自己正耽溺于过去的习惯,不敢面对新的挑战。依我的观察,越顺从的人,在作取舍时越困难;越安于现状的人,越舍不得眼前的好处。他们就会在得与失之间徘徊,在进退之间举棋不定。管理学上研究指出:作决定慢的公司,在同样的时间内,所搜集的资料,比作决定快的公司要来得少,很明显的,犹疑不决也会影响决策过程。
每一个人都有犹豫不决的时候,不善于割舍的人会不断的拖;当机立断的人经过几天的思考之后,会拿出勇气作决定,然后全力以赴去完成它。我要提醒你的是,你必须尽力搜集资料,认清真实,切勿匆匆作决定,盲目下赌;而是认清事实,承担割舍的痛苦,努力争取自己所要的结果。
我一直奉行著一种割舍、成长和抉择的信念。年轻的时候,因为贫穷我不得不打工、作买卖,这些工作会带来收获,特别是作买卖,它令人获益成长,是很吸引人的。不过我另有兴趣和打算。于是,毅然割舍作买卖的事业,努力求学,发展从事教育工作和助人的生涯。后来,我做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教育行政工作,在阶段性生涯完成之后,我又发愿写作,并著手把佛经与现代学术结合,作为现代人提升精神生活的参考。回想我过去的经验,自己该在什么时候作割舍、作决定,都在那个时候作了抉择,同时脚踏实地的去努力,顺利的生涯就建立在割舍、成长和决定上。
每一个新的决定,都会割舍一些现有的利益,请不要吝于那些利益,割舍它吧!因为割舍之后的冲劲,更为你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6不轻易说绝不
自己真正的兴趣、能力和性向,需要投入职场,尝试一段时间之后,才会清楚地浮现。错把绝不当勇气的人,人生路会越走越窄。
我有幸观察过许多名人,有机会跟才华出众的人相处或共事,发现这些人的思考和工作态度,比一般人开放、有弹性。他们不会故步自封,更不会作茧自缚,其性格特质是勇于尝试,不轻易说不。他们经常跨越保守的界线,吸收新的经验,打破现有的成见,接受崭新的想法。
当然,我也有机会接触许多拘谨的人,他们习惯于保守,久之养成狐疑和退缩的态度。他们这里迟延、那里犹豫,甚至为自己筑一道消极的墙,作为退缩的藉口。他们说:“我发誓过绝不做没把握的事”“绝不对大众公开说话”“绝不跳交际舞”等等。这些人一再错过许多参与、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当然也会失去美妙丰富的人生。
请不要急著说“绝不”,先想想你说的绝不是否合理,是否蕴涵著退缩、逃避或非理性的情绪反应。
有一位朋友告诉我,在乡下住著两户人家,他们是亲兄弟,多年前为争遗产而闹翻脸,彼此不相往来。争斗期间,两人因愤怒而异口同声说,“从此绝不跟你来往”。于是这两家各自禁止子女来往,断绝彼此的关心,两家都变得孤立。直到弟弟因车祸意外死亡,哥哥才过去吊丧。那一天他抚著弟弟的棺木痛哭:“弟弟呀!我每天都想来看你,可是我说过绝不,而不敢来看你,你知道我有多痛苦吗?现在我想跟你讲话,你怎么不回答我呢?”
誓言“绝不”,有时是一种愚蠢。有人说过绝不跟某一族群通婚,硬把子女的爱情拆散,或者成亲之后引来家庭的不和谐。在生活态度方面,有人信誓旦旦,说他绝不落泪,其实压抑眼泪的人,在情绪生活和心理创伤的复原上,都显得较差。
有些人用绝不来表示自己的勇气。他们绝不妥协、不愿意跟对方谈判和解,结果为了小小事情,弄得彼此剑拔弩张。用绝不来拒绝人、拒绝解决问题和拒绝理性思考的人,往往会铸成大错。许多宝贵的机会不断流失,他们变成独夫,与成功绝缘。有一次,我在公共汽车上听到两个人的对话:
“我绝不跟这些达官显贵往来,即使是同学或老同事都不例外,我就是不喜欢攀龙附凤。”
“我绝对不能接受你这种观念。”
两人在公车上就辩起来了,彼此都很坚持地固执己见。他们谈话越来越激动,面红脖子粗。我心里想著,如果一个人绝不跟比自己强的人作朋友,那一定会自甘堕落,而不是自命清高。如果对别人的意见绝不苟同,那么他想活在自由开放的社会,日子一定会过得很辛苦。如果对别人的意见绝不苟同,那么他想活在自由开放的社会,日子一定会过得很辛苦,因为他不懂得包容别人的看法。
两个绝不就会造成一个大死角。夫妻两个人都抱著绝不接受对方的意见的态度,家庭的幸福就会落入死角,发生问题。生涯上抱著绝不做什么事的立场,那就不懂得接受现实,朝目标迂回渐进而至的道理。有一对父子的交谈是:
“你不到公司去学做生意,你能做什么?”
“我绝不学做生意。”
“你什么都不会,却不学,你要当乞丐呀!”
“我绝不做生意,当乞丐也没关系。”
也许这是气话,但是两个人都属于绝对思考型的人,他们只有一个看法,是唯一绝对的,如果不遵照自己的想法,就不可能想出什么好路子,所以两个绝不的人在一起,就构成一个大冲突。
我要指出:现代年轻人对于生涯规划,虽然都知道要依自己的兴趣、能力和性向来考量,但老实说,自己真正的兴趣、能力和性向,需要投入职场,尝试一段时间之后,才会清楚地浮现。这时,才能找到自己真正要走的生涯路。依我的观察,在还没有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之前,所投入不得不做的工作,往往正是蓄集实力,为理想和目标厚植根柢的所在。因此,抱著绝不做什么行业这种观念的人,正是故步自封,将来即使找到喜欢的工作,也没有足够能力去开拓宽广的未来。
错把绝不当勇气的人,人生路会越走越窄。你认为永远不会发生的事,它会在你的身上发生;你认为绝不会喜欢的工作,就有可能会遇上它。所以,请别说绝不,要多做多学才是。
我们有许多理由来解释“绝不”的逃避心理。这些编撰出来的藉口,只是用来欺骗朋友和安慰自己的胆怯、无能和怠情。只要你看清它,把那些理由丢到一旁,你就能勇敢地面对现实。
有一位退休的老先生,每天都待在家里。家里的人鼓励他参加宗教的服务团队,他说,“绝不参加这些活动”。眼看他每天孤独一个人,意气日渐消沉。一个在服务性社团做事的朋友,连说带哄把他带去参加活动,几次以后,他成为活跃的义工干部。
自命清高的绝不,也会使人变得僵化,令人失去活力。有一位先生常常觉得头痛,药石罔效。医师问:
“你喝酒吗?”
“绝不。我滴酒不沾,也不应酬。”
“你抽菸吗?”
“绝不。我看到别人抽菸就讨厌,我恨死菸味。”
“你会去娱乐或休闲场所消费吗?例如KTV、打保龄球、撞球等等?”
“绝不。你认为是我是那种人吗?我规规矩矩的生活。”
“老兄!你的病情其实很简单,你把自己绑得太紧,看得太牢,只要你放松一下,病情就会较好的。
生活中遵守原则,保持纪律,是为了使生活过得更充实、更有活力。不过,有原则就会有例外,如果我们死守原则,轻易说绝不,那就会被绑死,失去创造力和智慧。至于把绝不当藉口,作为愤怒、懈怠、退却时的发泄,那就会破坏生活和影响身心健康。
7肯吃苦就长进
健康上进的人必然有著不怕苦、不怕麻烦、不畏艰难的习惯。怕苦的人当然也怕负责任,畏于艰难的人必然产生消极、优郁和沮丧的性格。
怕吃苦是一般人的通病。其实,苦是人生的本质,只要你活著一天,就得接受苦的挑战。因此有人说,舒适的路是下坡路,苦的路径才是上坡成长之路。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你应该每一两天做一些你不想做的事。”
最近,我分别和几个十六、七岁受辅导的青少年晤谈,发现他们的共同恶习是逃避困难。有一位男孩告诉我说:
“学校应该让我们欢喜的学习,但是老师所教的都是一些索然无味的东西,所以我不喜欢上学,更不喜欢听课。我需要的是我想学的东西。”我问他:
“你喜欢的东西是什么?”他低著头想了一会儿说:
“我不喜欢读书。”我接著问他:
“你不喜欢读书,你可以找一些真正喜欢的东西来学习,这就能走出自己的路来。好,现在告诉我,你喜欢学什么?”他想了想,一脸茫然地对我说:
“我也不知道。”
这些孩子从来尺没有被鼓励勉强自己去学一些该学的东西,所以,他们的心理世界,根本就缺乏可以引发喜欢去学的基础。他们怕失败,怕学不好,怕不如人;看到该学的东西就退却,而心里头却想不出自己喜欢学的是什么。许多学业上有困难的人,他们的根本原因是逃避困难。他们怕苦。
健康上进的人必然有著不怕苦、不怕麻烦、不畏艰难的习惯。怕苦的人当然也怕负责任,畏于艰难的人必然产生消极、优郁和沮丧的性格。所以在佛的教诫中苦是圣谛。我很喜欢泰僧阿姜·查说的一段话:
“痛苦是四圣论中的第一圣论。大多数的人都想逃避它,他们丝毫都不想拥有任何痛苦。事实上,这苦能带给我们智慧,它使我们专注于苦。快乐反使我们关闭双眼双耳,永远不容我们去长养耐心。舒适和快乐使我们无所关心。”
怕难题,畏惧痛苦,会让我们采取退却的行动。要注意,退却的行动即刻来消极的思想、心态和负面的情绪;然后又会接著反应出更退却的行动,这会造成恶性循环。所以我很慎重地告诉这些孩子,“如果你不想继续陷在那沮丧或无精打采的生活之中,那就得开始对那些困难给予正面的回应,设法解决,这就能引领你走出迷津。”
以前有一位学生问我:
…
《随缘成长 第一篇 随处都在学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