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卷七▪P3

  ..續本文上一頁熾,投是酥蜜于炎爐內,燒令煙盡,享佛菩薩」,這是表示妙理投于妙智,「入流亡所」,入聖人之流,亡去世間人所有的執著,就能圓超五濁。我們人不知道圓修妙行,容易陷在五濁世界裏頭,五濁是劫濁、見濁、衆生濁、煩惱濁、命濁,是色、受、想、行、識五陰成的這五濁世界,人因有色身,自己不能獨立,就得享受衣、食、住,因受就想主意,想了得去實行,人行你不行,因爲沒有知識,得學知識,所以這世界就成了爭奪的世界,力大降力弱,這就叫五濁世界,修行先把五濁銷了,能圓超五濁,才上合諸佛菩薩所證的性體,剛才說的是內壇,內壇得用八角壇,用八角的意思表示八正道,不論自己修行或勸人修行,都得依著八正道,八正道是哪八樣?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精進、正定、正念、正命,修行不離這八樣,自己修行也是這八樣、度化人修行也是這八樣,什麼叫正見?正知見,非邪知邪見,正對著邪說;正思,心裏頭思惟也得要正;正語,說話也得要合乎正理;正業,自己要有個本業,行正業;正精進,對正事、正理得精進不要懈怠;正定,修定力不要修邪定;正定必得有正觀念,所以叫正念;最後是正命,于天理正命,時時合于天理,正當的合于天理的一個生命;八正道是自度化人,就成了十六,這十六樣是轉轉化人,各各十六,以上表示八正道的意思,這是一個內壇。以下說莊嚴外壇。

  

  四 懸像軌則

  

  令其四外。徧懸幡華。于壇室中。四壁敷設十方如來。及諸菩薩。所有形像。應于當陽。張盧舍那。釋迦。彌勒。阿閦。彌陀。諸大變化觀音形像。兼金剛藏。安其左右。帝釋。梵王。烏刍瑟摩。並藍地迦。諸軍茶利。與毗俱胝。四天王等。頻那夜迦。張于門側。左右安置。

  

  「令其四外,時懸幡華」,莊嚴外壇就令其在壇場外邊四周圍都懸起幡,「于壇室中,四壁敷設十方如來,及諸菩薩,所有形像」,各種的華于壇室中,在四壁上敷設十方如來像及諸菩薩所有的聖像,「應于當陽,張盧舍那,釋迦,彌勒,阿閦,彌陀」,應當設在中央的是張設圓滿報身盧舍那佛,以下是釋迦牟尼佛,再有當來下生彌勒佛,還有東方不動佛國叫阿閦佛、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諸大變化觀音形像」,還有諸大變化觀世音菩薩,叁十二應身種種的變化,「兼金剛藏」,兼密宗的金剛藏是護法菩薩,「安其左右」,安在左右兩邊,「帝釋,梵王」,底下還有帝釋、梵王,帝釋是玉皇大帝、梵王是初禅叁天之王,「烏刍瑟摩,並藍地迦,諸軍茶利,與毗俱胝,四天王等」,烏刍瑟摩翻火頭金剛,還有藍地迦、諸軍茶利與毗俱胝、四天王等,藍地迦是青睑的金剛、軍茶利是解怨的金剛神、毗俱胝是叁目金剛,四大天王: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頻那夜迦」,頻那是豬頭使者、夜迦是象鼻使者,「張于門側,左右安置。」

  

  五 鏡光相對

  

  又取八鏡。覆懸虛空。與壇場中所安之鏡。方面相對。使其形影。重重相涉。

  

  「又取八鏡」,又取八個鏡子,表八正道,「覆懸虛空」,覆懸在虛空裏,表諸佛大定智光,無依無住,「與壇場中所安之鏡,方面相對,使其形影,重重相涉」,表生佛互融,感應道交;八鏡懸空照于壇鏡,表示果徹因源;壇中鏡照空中之鏡,是因該果海;鏡子照鏡子,那是重重無盡,表示化化無窮、互相涉入、互涉互入。以下明修法先正示行法。

  

  六 叁七持咒

  

  于初七中。至誠頂禮十方如來。諸大菩薩阿羅漢號。恒于六時誦咒圍壇。至心行道。一時常行一百八徧。第二七中。一向專心發菩薩願。心無間斷。我毗奈耶先有願教。第叁七中。于十二時。一向持佛般怛啰咒

  

  這一段文是說修行的道理,上來已經說完莊嚴壇場,這說做二十一天的道場,「于初七中,至誠頂禮十方如來,諸大菩薩阿羅漢號」,在頭一個七中,全憑至誠頂禮十方諸佛菩薩阿羅漢號,「恒于六時誦咒圍壇」,六時按現在普通道場是上午叁個時辰、下午叁個時辰,「至心行道」,發至誠心修行這種道理,「一時常行一百八徧」,這說第一個七先禮佛,這是作道場的規矩,「第二七中,一向專心」,第二個七中就是專心無二,不許散亂,「發菩薩願」,就是行菩薩道,弘揚佛法,度化衆生,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能成佛,就是人不知道,所以發度生願,「心無間斷」,永無間斷,「我毗奈耶先有願教」,佛又引出在毗奈耶律部裏先有願教,先發過這個願教化衆生,「第叁七中,于十二時」,十二時就是一晝夜,二十四小時,「一向持佛般怛啰咒」,悉怛多般怛啰就是「楞嚴咒心」,全「楞嚴咒」共有幾千字,這個咒的名字,我經驗過,極有效驗,這六個字我親自經驗過,在哈爾濱有兩夫婦過日子,開一小飯館,他內人無故的常犯瘋病,常從坑上落在地下就不省人事,常常鬧這個病,想甚麼法子也治不好,以後有人出主意,說求求佛吧,我在哈爾濱佛經流通處住,他來找我,我說我不會降妖治病的事情,我們出家人就是講講經,勸人信佛,他也不知聽誰說的,纏得我沒法子,我就拿一張白紙長四方,我就寫了這六個字應付他,我說你拿回去帖在你屋裏就好了,他拿了就走,我是應付他,哪想治病這些事,他到家就帖在牆上,從此病就好了,那也許是邪魔的事情,用一個咒心的名字就有這麼大的靈驗,這整個的咒叁千多字,那是更靈驗了,這說第叁七中于十二時,一向專心持「楞嚴咒心」。

  

  七 鏡中佛現

  

  至第七日。十方如來。一時出現。鏡交光處。承佛摩頂。

  

  「至第七日」,至叁七的最後一天,這時候「十方如來,一時出現」,後邊解釋的不一樣,就是因人的業力輕重,業力輕的就見著諸佛出現,業力重的就見不著,你見不著也要做如是想,這時佛出現了,空中設有八個鏡子,底下也設八個鏡子,「鏡光交處」,鏡光相涉,這是化化無盡,鏡子對鏡子一照是重重無盡,就在這個境界上你做這個觀想,業力輕的當時見十方佛現,看不見的也能知道這個佛法人人都有份,「承佛摩頂」,這時候承佛慈悲給摩頂受記,將來都能作佛。以下說明忏後正修。

  

  即于道場。修叁摩地。能令如是。末世修學。身心明淨。猶如琉璃。

  

  最後在此把罪忏悔完了,然後可以正式的修行正定正受,不但是當時的人,就是末世的人,以這個法修行,身也清淨、心也明白,得道清淨的境界,如同琉璃似的,上下前後四通八達,這叁七完了。底下說道場得清淨,若不清淨就不成就,簡其不成。

  

  阿難。若此比丘。本受戒師。及同會中。十比丘等。其中有一。不清淨者。如是道場。多不成就。

  

  這說請來的叁師七證十位比丘,都得要清淨,有一個不清淨的,這個道場多不成就,這也是最要緊,選擇戒行清淨的大德傳授戒法,使人人得清淨戒。以下明其獲益。

  

  八 百日證果

  

  從叁七後。端坐安居。經一百日。有利根者。不起于座。得須陀洹。縱其身心。聖果未成。決定自知成佛不謬。

  

  這一段文是說從叁七以後,端然正坐,安居常住,經過一百天,有利根者,不起于座,當時就得須陀洹,須陀洹果是初果的聖人,入聖流,還有七反生死就成無生果,這說是利根人,若是鈍根人,縱其聖果未成,也決定自知以佛法修行,將來也能成就菩提佛果。以下總結。

  

  汝問道場。建立如是。

  

  佛對阿難說,你設立道場就是這樣的做法。以下重宣佛頂神咒,先是阿難述請。

  

  重請說咒

  

  阿難頂禮佛足。而白佛言。自我出家。恃佛憍愛。求多聞故。未證無爲。遭彼梵天邪術所禁。心雖明了。力不自由。賴遇文殊。令我解脫。雖蒙如來佛頂神咒。冥獲其力。尚未親聞。惟願大慈。重爲宣說。悲救此會。諸修行輩。未及當來在輪回者。承佛密音。身意解脫。于時會中。一切大衆。普皆作禮。伫聞如來。秘密章句。

  

  「阿難頂禮佛足,而白佛言」,阿難聽佛說設立道場的事情之後,他向佛頂禮,又對佛說,「自我出家,恃佛憍愛」,我自從出家之後,仗佛的慈悲愛護,自己的性情驕,「求多聞故」,不願意修行,願意多見多聞、多聽佛法,佛也認同我,可以多聞,可是「未證無爲」,「心雖明了,力不自由」,心裏明白佛法卻不好用,沒有修行的功夫,自己不能作主、不能自由,「遭彼梵天邪術所禁」,所以遭遇摩登伽的魔力,「賴遇文殊」,我多賴遇著文殊菩薩,「令我解脫」,令我得解脫,「雖蒙如來佛頂神咒,冥獲其力」,我雖然早先承蒙佛說佛頂神咒,在不知不覺冥冥之中,我得著咒的力量,我才離開外道邪術的危險,「尚未親聞」,尚且未得親自聞著佛法修行的意思,光是多聞,沒有實在修行,「惟願大慈,重爲宣說」,願佛大慈重爲我演說這個道理,不但爲我一個人,「悲救此會,諸修行輩」,也悲救此會諸修行人也可以得著佛頂咒心,「末及當來在輪回者」,以及當來末法未出輪回的衆生,「承佛密音,身意解脫」,承佛秘密神咒法音,身意俱得解脫,「于時會中,一切大衆,普皆作禮」,這時阿難尊者請問佛,在會的大衆普皆向佛作禮,「伫聞如來,秘密章句」,等著佛說這個秘密的真言咒語。以下是如來現化佛表法。

  

  爾時世尊從肉髻中湧百寶光。光中湧出千葉寶蓮。有化如來。坐寶華中。頂放十道。百寶光明。一一光明。皆徧示現。十恒河沙。金剛…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卷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