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卷七▪P3

  ..续本文上一页炽,投是酥蜜于炎炉内,烧令烟尽,享佛菩萨」,这是表示妙理投于妙智,「入流亡所」,入圣人之流,亡去世间人所有的执着,就能圆超五浊。我们人不知道圆修妙行,容易陷在五浊世界里头,五浊是劫浊、见浊、众生浊、烦恼浊、命浊,是色、受、想、行、识五阴成的这五浊世界,人因有色身,自己不能独立,就得享受衣、食、住,因受就想主意,想了得去实行,人行你不行,因为没有知识,得学知识,所以这世界就成了争夺的世界,力大降力弱,这就叫五浊世界,修行先把五浊销了,能圆超五浊,才上合诸佛菩萨所证的性体,刚才说的是内坛,内坛得用八角坛,用八角的意思表示八正道,不论自己修行或劝人修行,都得依着八正道,八正道是哪八样?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精进、正定、正念、正命,修行不离这八样,自己修行也是这八样、度化人修行也是这八样,什么叫正见?正知见,非邪知邪见,正对着邪说;正思,心里头思惟也得要正;正语,说话也得要合乎正理;正业,自己要有个本业,行正业;正精进,对正事、正理得精进不要懈怠;正定,修定力不要修邪定;正定必得有正观念,所以叫正念;最后是正命,于天理正命,时时合于天理,正当的合于天理的一个生命;八正道是自度化人,就成了十六,这十六样是转转化人,各各十六,以上表示八正道的意思,这是一个内坛。以下说庄严外坛。

  

  四 悬像轨则

  

  令其四外。徧悬幡华。于坛室中。四壁敷设十方如来。及诸菩萨。所有形像。应于当阳。张卢舍那。释迦。弥勒。阿閦。弥陀。诸大变化观音形像。兼金刚藏。安其左右。帝释。梵王。乌刍瑟摩。并蓝地迦。诸军茶利。与毗俱胝。四天王等。频那夜迦。张于门侧。左右安置。

  

  「令其四外,时悬幡华」,庄严外坛就令其在坛场外边四周围都悬起幡,「于坛室中,四壁敷设十方如来,及诸菩萨,所有形像」,各种的华于坛室中,在四壁上敷设十方如来像及诸菩萨所有的圣像,「应于当阳,张卢舍那,释迦,弥勒,阿閦,弥陀」,应当设在中央的是张设圆满报身卢舍那佛,以下是释迦牟尼佛,再有当来下生弥勒佛,还有东方不动佛国叫阿閦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诸大变化观音形像」,还有诸大变化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身种种的变化,「兼金刚藏」,兼密宗的金刚藏是护法菩萨,「安其左右」,安在左右两边,「帝释,梵王」,底下还有帝释、梵王,帝释是玉皇大帝、梵王是初禅三天之王,「乌刍瑟摩,并蓝地迦,诸军茶利,与毗俱胝,四天王等」,乌刍瑟摩翻火头金刚,还有蓝地迦、诸军茶利与毗俱胝、四天王等,蓝地迦是青睑的金刚、军茶利是解怨的金刚神、毗俱胝是三目金刚,四大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频那夜迦」,频那是猪头使者、夜迦是象鼻使者,「张于门侧,左右安置。」

  

  五 镜光相对

  

  又取八镜。覆悬虚空。与坛场中所安之镜。方面相对。使其形影。重重相涉。

  

  「又取八镜」,又取八个镜子,表八正道,「覆悬虚空」,覆悬在虚空里,表诸佛大定智光,无依无住,「与坛场中所安之镜,方面相对,使其形影,重重相涉」,表生佛互融,感应道交;八镜悬空照于坛镜,表示果彻因源;坛中镜照空中之镜,是因该果海;镜子照镜子,那是重重无尽,表示化化无穷、互相涉入、互涉互入。以下明修法先正示行法。

  

  六 三七持咒

  

  于初七中。至诚顶礼十方如来。诸大菩萨阿罗汉号。恒于六时诵咒围坛。至心行道。一时常行一百八徧。第二七中。一向专心发菩萨愿。心无间断。我毗奈耶先有愿教。第三七中。于十二时。一向持佛般怛啰咒

  

  这一段文是说修行的道理,上来已经说完庄严坛场,这说做二十一天的道场,「于初七中,至诚顶礼十方如来,诸大菩萨阿罗汉号」,在头一个七中,全凭至诚顶礼十方诸佛菩萨阿罗汉号,「恒于六时诵咒围坛」,六时按现在普通道场是上午三个时辰、下午三个时辰,「至心行道」,发至诚心修行这种道理,「一时常行一百八徧」,这说第一个七先礼佛,这是作道场的规矩,「第二七中,一向专心」,第二个七中就是专心无二,不许散乱,「发菩萨愿」,就是行菩萨道,弘扬佛法,度化众生,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能成佛,就是人不知道,所以发度生愿,「心无间断」,永无间断,「我毗奈耶先有愿教」,佛又引出在毗奈耶律部里先有愿教,先发过这个愿教化众生,「第三七中,于十二时」,十二时就是一昼夜,二十四小时,「一向持佛般怛啰咒」,悉怛多般怛啰就是「楞严咒心」,全「楞严咒」共有几千字,这个咒的名字,我经验过,极有效验,这六个字我亲自经验过,在哈尔滨有两夫妇过日子,开一小饭馆,他内人无故的常犯疯病,常从坑上落在地下就不省人事,常常闹这个病,想甚么法子也治不好,以后有人出主意,说求求佛吧,我在哈尔滨佛经流通处住,他来找我,我说我不会降妖治病的事情,我们出家人就是讲讲经,劝人信佛,他也不知听谁说的,缠得我没法子,我就拿一张白纸长四方,我就写了这六个字应付他,我说你拿回去帖在你屋里就好了,他拿了就走,我是应付他,哪想治病这些事,他到家就帖在墙上,从此病就好了,那也许是邪魔的事情,用一个咒心的名字就有这么大的灵验,这整个的咒三千多字,那是更灵验了,这说第三七中于十二时,一向专心持「楞严咒心」。

  

  七 镜中佛现

  

  至第七日。十方如来。一时出现。镜交光处。承佛摩顶。

  

  「至第七日」,至三七的最后一天,这时候「十方如来,一时出现」,后边解释的不一样,就是因人的业力轻重,业力轻的就见着诸佛出现,业力重的就见不着,你见不着也要做如是想,这时佛出现了,空中设有八个镜子,底下也设八个镜子,「镜光交处」,镜光相涉,这是化化无尽,镜子对镜子一照是重重无尽,就在这个境界上你做这个观想,业力轻的当时见十方佛现,看不见的也能知道这个佛法人人都有份,「承佛摩顶」,这时候承佛慈悲给摩顶受记,将来都能作佛。以下说明忏后正修。

  

  即于道场。修三摩地。能令如是。末世修学。身心明净。犹如琉璃。

  

  最后在此把罪忏悔完了,然后可以正式的修行正定正受,不但是当时的人,就是末世的人,以这个法修行,身也清净、心也明白,得道清净的境界,如同琉璃似的,上下前后四通八达,这三七完了。底下说道场得清净,若不清净就不成就,简其不成。

  

  阿难。若此比丘。本受戒师。及同会中。十比丘等。其中有一。不清净者。如是道场。多不成就。

  

  这说请来的三师七证十位比丘,都得要清净,有一个不清净的,这个道场多不成就,这也是最要紧,选择戒行清净的大德传授戒法,使人人得清净戒。以下明其获益。

  

  八 百日证果

  

  从三七后。端坐安居。经一百日。有利根者。不起于座。得须陀洹。纵其身心。圣果未成。决定自知成佛不谬。

  

  这一段文是说从三七以后,端然正坐,安居常住,经过一百天,有利根者,不起于座,当时就得须陀洹,须陀洹果是初果的圣人,入圣流,还有七反生死就成无生果,这说是利根人,若是钝根人,纵其圣果未成,也决定自知以佛法修行,将来也能成就菩提佛果。以下总结。

  

  汝问道场。建立如是。

  

  佛对阿难说,你设立道场就是这样的做法。以下重宣佛顶神咒,先是阿难述请。

  

  重请说咒

  

  阿难顶礼佛足。而白佛言。自我出家。恃佛憍爱。求多闻故。未证无为。遭彼梵天邪术所禁。心虽明了。力不自由。赖遇文殊。令我解脱。虽蒙如来佛顶神咒。冥获其力。尚未亲闻。惟愿大慈。重为宣说。悲救此会。诸修行辈。未及当来在轮回者。承佛密音。身意解脱。于时会中。一切大众。普皆作礼。伫闻如来。秘密章句。

  

  「阿难顶礼佛足,而白佛言」,阿难听佛说设立道场的事情之后,他向佛顶礼,又对佛说,「自我出家,恃佛憍爱」,我自从出家之后,仗佛的慈悲爱护,自己的性情骄,「求多闻故」,不愿意修行,愿意多见多闻、多听佛法,佛也认同我,可以多闻,可是「未证无为」,「心虽明了,力不自由」,心里明白佛法却不好用,没有修行的功夫,自己不能作主、不能自由,「遭彼梵天邪术所禁」,所以遭遇摩登伽的魔力,「赖遇文殊」,我多赖遇着文殊菩萨,「令我解脱」,令我得解脱,「虽蒙如来佛顶神咒,冥获其力」,我虽然早先承蒙佛说佛顶神咒,在不知不觉冥冥之中,我得着咒的力量,我才离开外道邪术的危险,「尚未亲闻」,尚且未得亲自闻着佛法修行的意思,光是多闻,没有实在修行,「惟愿大慈,重为宣说」,愿佛大慈重为我演说这个道理,不但为我一个人,「悲救此会,诸修行辈」,也悲救此会诸修行人也可以得着佛顶咒心,「末及当来在轮回者」,以及当来末法未出轮回的众生,「承佛密音,身意解脱」,承佛秘密神咒法音,身意俱得解脱,「于时会中,一切大众,普皆作礼」,这时阿难尊者请问佛,在会的大众普皆向佛作礼,「伫闻如来,秘密章句」,等着佛说这个秘密的真言咒语。以下是如来现化佛表法。

  

  尔时世尊从肉髻中涌百宝光。光中涌出千叶宝莲。有化如来。坐宝华中。顶放十道。百宝光明。一一光明。皆徧示现。十恒河沙。金刚…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卷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