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卷六▪P6

  ..續本文上一頁智慧,各各不同」,隨衆生根,演微妙法,智慧各各不同,觀世音菩薩說,「由我所得圓通本根」,由我所得圓通的本根,「發妙耳門」,發明耳根是微妙的法門,「然後身心微妙含容」,然後身心得到微妙,含容一切,「周徧法界」,「能令衆生持我名號,與彼共持六十二恒河沙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無異」,能令衆生持我名號,與持六十二恒河沙諸法王子,二人福德一樣,「世尊,我一名號,與彼衆多名號無異」,他對世尊說,持我一名號,與彼衆多名號無異,多就是少、少就是多,「由我修習,得真圓通」,所以平等無二。底下結明福備衆生。

  

  無畏通結

  

  是名十四施無畏力。福備衆生

  

  這是結束第十四,施無畏力,福備衆生。

  

  四不思議

  

  也尊。我又獲是。圓通修證。無上道故。又能善獲。四不思議。無作妙德。

  

  此一段文發明全體大用所起,這是觀世音菩薩對佛說,「我又獲是,圓通修證,無上道故」,上來我所得十四種無畏,對世間事沒有畏怕的,也讓一切衆生不要畏怕,「又能善獲,四不思議,無作妙德」,現在還有四種不可思議的「無作妙德」,這四種思想不到、議論不到的,不可思議的這種奧妙的功德,我要對世尊說,讓法會大衆聽一聽,我不但得著十四種無畏,我又得著圓通的道理,修無上道,修因證果,能成無上道德的緣故,還能得著四種妙德,這是總說。底下分開四段說。

  

  一妙容說咒

  

  一者。由我初獲妙妙聞心。心精遺聞。見聞覺知不能分隔。成一圓融清淨寶覺。故我能現衆多妙容。能說無邊秘密神咒。其中或現一首。叁首。五首。七首。九首。十一首。如是乃至一百八首。千首。萬首。八萬四千爍迦羅首。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十六。十八。

  二十。至二十四。如是乃至一百八臂。千臂。萬臂。八萬四千母陀羅臂。二目。叁目。四目。九目。如是乃至一百八目。千目。萬目。八萬四千清淨寶目。或慈或威。或定或慧。救護衆生。得大自在。

  

  這是觀世音菩薩對著佛述說這四種無作無爲、不可思議的這種道德,是什麼呢?「一者,由我初獲妙妙聞心」,一者我現不可思議的容貌,起初由我初得著妙妙聞心,什麼叫妙妙聞心?上頭這個妙是妙理、下頭這個妙是妙相,有理有相,說這個道理得有形相表現出來,所以這兩個字擱在一塊就叫妙妙,這個妙理妙相的聞心,什麼叫聞心?由耳朵聞聲音的這個聞性,入在我心裏的明白思想之中,這就是聞心,由這個聞入在心裏頭,外邊有聲音顯出這個聞性來,這個聞性是心中所發、心中所知,「心精遺聞」,這個心得著這個聞就融化了,這個心精純不雜,把這個聞性就融化在心中,由這個心的精純無二,把這個聞就遺掉了,不要用這個聞了,因什麼?這個聞就歸在心上,由是「見聞覺知不能分隔」,由悟了聞性的道理,在這裏融化了,見、聞、覺、知就不能分開了,我們人見的地方不能聞,耳聞不能覺,眼只能見、耳只能聞、身只能覺、心只能知,功夫用到這裏,六根能互用,一根能做六用,這是修行的成效,「成一圓融清淨寶覺」,由我這六根成了圓融無礙,清而不濁、淨而不染,就是這一個知覺,覺者即是佛,由這裏就成了佛知佛見,「故我能現衆多妙容,能說無邊秘密神咒」,因著這個,我能現衆多不可思議的容貌,還能說無量無邊的,秘者不可見、密者不可分,這種神通廣大的真言,咒當真言講,「其中或現一首,叁首」,由秘密神咒,這就得到全體了,能普徧現一切相,或現一首,首就是頭,現叁個頭,「五首,七首,九首,十一首,如是乃至一百八首,千首,萬首,八萬四千爍迦羅首」,五個頭、七個頭、九個頭、十一個頭,如是乃至由少而多,一百零八個頭、千個頭、萬個頭、八萬四千爍迦羅頭,爍迦羅翻金剛,現出金剛的面目來,這是表法身德,佛的法身就是現這些個相,這是觀世音菩薩證到佛果位,所以能現這些相,對釋迦佛說給法會大衆聽,這是他用功的效驗,論叁德密藏,現首這是表法身德,底下表解脫德,「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十六,十八,二十,至二十四,如是乃至一百八臂,千臂,萬臂,八萬四千母陀羅臂」,連臂帶手都歸到八萬四千,這是怎麼個道理?世界上一切衆生有八萬四千塵勞的習氣毛病,這個地方表示觀世音菩薩把八萬四千的習氣毛病都化了,都成了解脫德,母陀羅手就翻印手,印手是給人印證,人要悟道給人摩頂受記,這個地方是解脫德,底下發明般若德,「二目,叁目,四目,九目,如是乃至一百八目,千目,萬目,八萬四千清淨寶目」,這是說般若德現這些眼目,才能度化衆生,「或慈或威」,或者現慈愛的相,或者現威儀的相,「或定或慧」,或者是入定度化衆生,或者用智慧辯才說法,讓人開悟,「救護衆生,得大自在」,現這些神通都是爲救度保護世間上無量無邊的一切衆生,得大安樂自在(隨處自在、隨處逍遙)爲目的。以下第二說咒不思議。

  

  二妙形說咒

  

  二者。由我聞思脫出六塵。如聲度垣。不能爲礙。故我妙能。現一一形。誦一一咒。其形其咒。能以無畏。施諸衆生。是故十方微塵國土。皆名我爲施無畏者。

  

  「由我聞思脫出六塵」,這就是觀世音菩薩說他自己修行,因什麼說咒不可思議呢?也是由于聞思的功夫,聞是耳朵聞、思是心裏頭思惟不斷,觀世音菩薩是由耳聞證圓通,見、聞、覺、知之六勝義根,不是眼等六浮塵根是無常的、有生滅的,六勝義根是沒有生滅的,大家在這個地方要注意,分開了,人在世界上都是習慣性,說眼能見、耳朵能聞乃至心裏能知道,所以人在世間上受苦,佛出世度化衆生,就是讓人明白這個理,不受世間的迷惑,自然就離苦得樂,這個地方顯然就露出來了,「由我聞思」,就在這個聞字上,我們人都迷惑在聲音上,自己就不認得自己這個聞性,以爲是耳朵能聞聽,這是根本上錯,觀世音菩薩是從聞性悟道,底下加一個思,心裏不斷的思惟這個聞,由這兒入手修行,能脫離苦、能不生不死,不是說這個肉身長生不死,是說的六勝義根,沒有生死,底下就說效驗,「脫出六塵」,人都迷在色、聲、香、味、觸、法六塵上了,吃了六塵的苦,這裏「脫出六塵」,不受六塵的迷惑,怎麼個脫離法呢?「如聲度垣。不能爲礙」,這話說的有多清楚,這是一個比喻,就像說話的聲音度過牆垣,我脫離六塵,就是那麼容易,「不能爲礙」,我由這裏脫離六塵,「故我妙能,現一一形,誦一一咒」,現一切形,誦一一的咒,「其形其咒,能以無畏,施諸衆生」,世間人若能這樣修學,世間上沒有一切可畏怕的事情,這個聞性是無形無相的、沒有生死,怕什麼呢?能以大無畏的精神施舍與衆生,讓衆生也跟著我學,「是故十方微塵國土」,是所以故,十方微塵的這些國土,一個微塵一個世界,這佛的國土像微塵數這麼多,世間人沒開過眼界、沒開過心,以爲世界就是這麼大,那差的太遠了,因此,我以無畏施諸衆生,讓人離開畏怕,「皆名我爲施無畏者」,世間人皆都名我爲施無畏者,我能施舍世人不害怕的方法。

  

  叁博施懇求

  

  叁者。由我修習本妙圓通。清淨本根。所遊世界。皆令衆生。舍身珍寶。求我哀愍。

  

  此一段文是第叁不可思議-受供不可思議,受世間上一切衆生的供養,這是思想不到、議論不到的無量無邊的供養,第叁者是觀世音菩薩對著佛訴說他修證的功夫得的效果,「由我修習本妙圓通」,修行不是特別修出個什麼來,他根本上就有,所以叫「本妙圓通」,妙是不可心思、不可口議,根本上他就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圓通,圓是圓融無礙、通是通達無礙,人人本具,人都迷了,自己都放棄了,觀世音菩薩對佛說,讓法會大衆聽,說這種因由「修習本妙圓通」,要緊知道不是現修出來的、不是現煉出來的,根本上就是本有,是從哪裏來的呢?還有個根是「清淨本根」,這個本有的是什麼?本來的就是清淨,清是不濁、淨是無染,沒有染汙、沒有渾濁,以著這個爲本妙的一個根本,是這麼一句話,這個本就如同樹一樣,有本有根、有枝有葉,根在土裏埋著看不到,在外邊粗大的樹叫本,本是本、根是根,這是說不是現修的,祇是自己汙染了、自己迷惑了,自己不承認,這是觀世音菩薩自己訴說的,清是不渾濁、淨是不汙染,這是本有的一個根,這不是上來說是「修習本妙」嗎?這個妙也不是現修出來的,本來的妙,他有個根,這個根是不可見的,說到這個不可見,是怎麼一回事呢?這就是說這個佛法,佛者覺也,法是方法,是人人本具的知覺,不能歸複,因世界上的汙染,自己就墮落受苦,這是觀世音菩薩對佛及法會大衆,發揮出來的這個意思,說清淨本覺就是清淨本根,「所遊世界」,就由這個我所遊走的世界,「皆令衆生,舍身珍寶,求我哀愍」,這是個本然的,不是有要求、有囑托,就是由我知道清淨的本根,在這上頭爲本位,有感就有應,就能使令世界上的一切衆生,「舍身珍寶」,舍身是舍自己的本身,珍寶是身外的寶物,都能供養觀世音菩薩,爲什麼?「求我哀愍」,他是真知道這世界上是個苦惱的世界,任憑什麼人,由貴至賤,統統都有煩惱,有輕有重,人人皆有八苦交煎,因爲這種痛苦,求我解救,我是有求必應,這是菩薩對著大衆說,請佛給證明,這樣修行法對不對,這是第叁無作無爲的一個法子。以下是興供不可思議。

  

  四供佛利生

  

  四者。我得佛心。證于究竟。能以珍寶種種供養十方如來。傍及法界…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卷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