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卷七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卷七)

  

湛山倓虛大師述

  

誠祥法師錄

  

  

持戒發願

  

建立道場

  

一香土塗地

  

二壇式莊嚴

  

叁供獻時享

  

四懸像軌則

  

五鏡光相對

  

六叁七持咒

  

七鏡中佛現

  

八百日證果

  

重請說咒

  

五會真言

  

神咒功德

  

衆生奉咒

  

一書帶平安

  

二出世避毒

  

叁助發神明

  

四同佛生處

  

五成就功行

  

六滅除罪業

  

七所求隨願

  

八銷災免難

  

九鎮諸惡星

  

十保護修學

  

會衆密護

  

懸示修路

  

二顛倒因

  

一衆生顛倒

  

二世界顛倒

  

十二類生

  

一卵生

  

二胎生

  

叁濕生

  

四化生

  

五有色

  

六無色

  

七有想

  

八無想

  

九非有色

  

十非無色

  

十一非有想

  

十二非無想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叁

  

唐中天竺沙門般剌密谛譯

  

唐清河房融筆受

  持戒發願

  

  阿難。汝問攝心。我今先說入叁摩地。修學妙門。求菩薩道。要先持此四種律儀。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葉。心叁口四。生必無因。阿難如是四事若不遺失。心尚不緣色香味觸。一切魔事。雲何發生。

  

  這一段文是結成前邊,佛叫阿難,「汝問攝心」,你前面所問的收攝心裏、不起妄想,「我今先說入叁摩地,修學妙門」,這是一個修學的妙門,人要修學佛道,這就是一個不可思議的門徑,從這個妙門裏能入手,「求菩薩道」,菩薩道是大乘法度化衆生,阿羅漢是小乘法,獨善其身,不能度化衆生,求菩薩道這就是修行的一個妙門,「要先持此四種律儀」,應該先受持這四種律儀,上文說過,淫、殺、盜、妄這四個字最要緊,所以這叫四種律儀,律就是戒律、修行的法律,儀就是儀式、威儀、儀軌,「皎如冰霜」,這四種律儀你得受持的清清淨淨的,皎白如冰之亮、如霜之白,一點汙染也沒有才能行,要能持到這個樣子,「自不能生一切枝葉」,自然不能生出一切枝葉,連習氣、小毛病都不能生,何況大毛病呢?這毛病就是「心叁口四,生必無因」,心叁就是貪、瞋、癡叁心,口四是妄言、绮語、惡口、兩舌;绮語是盡說敗風俗的話,惡口是開口就傷人,兩舌是鬥構兩頭,心裏的叁種毛病也就沒有了、嘴裏的四種毛病也就沒有,就因這四種戒律守的真,所以心叁口四這七種毛病生不出來,「阿難,如是四事若不遺失」,這是說四種根本戒守好了,一切戒都圓滿了,「心尚不緣色香味觸」,你的心就不會去緣外邊的六塵,以色、香、味、觸四塵最要緊,「一切魔事,雲何發生?」一切魔障的事情都不會發生了。以下正明誦咒治習,先略示應持。

  

  若有宿習不能滅除。汝教是人。一心誦我佛頂光明摩詞薩怛多般怛啰無上神咒。斯是如來無見頂相。無爲心佛。從頂發揮。坐寶蓮華。所說心咒。

  

  「若有宿習不能滅除」,設若有多生多世的壞習氣,他不能銷滅這些毛病,他的習氣深,不能滅除淫、殺、盜、妄,佛有無量的慈悲,想方法對阿難說,你想度化人行菩薩道的事情,「汝教是人,一心誦我佛頂光明摩诃薩怛多般怛啰無上神咒」,你教業障深重的人,誦持我佛頂光明摩诃薩怛多般怛啰無上神咒,你得一心無二,「斯是如來無見頂相」,這個咒是如來的無見頂相,「無爲心佛,從頂發輝,坐寶蓮華,所說心咒」,佛頂是什麼樣?因爲佛的頭頂會放光,內心無作無爲的心佛,由頭頂上發現出來,坐著寶蓮華,所說的佛的心咒,宿習要是不斷就得誦持此咒。以下顯益。

  

  且汝宿世與摩登伽。曆劫因緣。恩愛習氣非是一生。及與一劫。我一宣揚。愛心永脫。成阿羅漢。彼尚淫女。無心修行。神力冥資。速證無學。雲何汝等在會聲聞。求最上乘。決定成佛。譬如以塵揚于順風。有何艱險。

  

  這是佛比較這個神咒的能力,讓阿難知道「且汝宿世與摩登伽,曆劫因緣,恩愛習氣非是一生,及與一劫」,說你與摩登伽女是多生多劫的恩愛因緣,不是一生一世的習氣毛病,「我一宣揚,愛心永脫,成阿羅漢」,佛說我一宣說這個神咒,你們兩個人的愛心永遠脫離了,不但如此,你們還都成了阿羅漢了,了脫分段生死,你看神咒的力量多大,這是現在的顯驗,再向深一步說,「彼尚淫女」,摩登伽女他尚且還是淫女,「無心修行」,他也沒有修行的心,他就是這麼大的業障,「神力冥資」,一聽見神咒,在冥冥之中不可見的地方,借神咒的力量資助他,「速證無學」,把愛欲除淨了,當時就證到四果阿羅漢,佛說這個話讓阿難不要看輕了佛說的神咒,不知修行的淫女尚藉咒力速證四果,再一比況,你這知道修行的人,要受持此咒,那靈驗更大了,「雲何汝等在會聲聞」,你們都是聲聞,因聞佛聲悟道,「求最上乘」,求無上的佛乘,「決定成佛」,決定能成佛,這是贊揚神咒,「譬如以塵揚于順風」,比如以塵土揚于順風,不但沒有害,而且很順利,「有何艱險?」還有什麼艱險?你要受持這個咒都妥當了。以下略示道場方法的方便。

  

  若有末世。欲坐道場。先持比丘清淨禁戒。要當選擇戒清淨者。第一沙門。以爲其師。若其不遇真清淨僧。汝戒律儀。必不成就。戒成已後著新淨衣。然香閑居。誦此心佛所說神咒一百八徧。

  

  「若有末世,欲坐道場,先持比丘清淨禁戒,要當選擇戒清淨者,第一沙門」,末世要設立道場,得先持比丘清淨的戒律,要選擇戒清淨者,第一沙門,出家人稱沙門,沙門翻勤息,也就是勤修戒定慧、息滅貧瞋癡的意思,天天的修戒、修定、修慧就能銷滅貪、瞋、癡,有修行的憎人才夠得上稱沙門,最少受戒十年才夠格稱爲第一沙門,「以爲其師」,也才可以爲人之師,「若其不遇真清淨僧」,設若沒遇著清淨的第一沙門,「汝戒律儀,必不成就」,你受戒也不能成就,「戒成已後」,你若受清淨僧的戒律以後,「著新淨衣」,就得穿幹淨的衣服,「然香閑居」,受戒時先要燃香供佛,或在頭上、或在臂上燃完了香,在一個靜室居住,「誦此心佛所說神咒一百八徧」,誦此心佛所說的神咒一百零八遍。以下示正修。

  

  然後結界。建立道場。求于十方現住國土無上如來。放大悲光。來灌其頂。阿難。如是末世。清淨比丘。若比丘尼。白衣檀越。心滅貪淫。持佛淨戒。于道場中。發菩薩願。出入澡浴。六時行道。如是不寐。經叁七日。我自現身。至其人前。摩頂安慰。令其開悟。

  

  「然後結界」,然後結壇場的邊界,「建立道場」,在這兒就可以建立道場了,「求于十方現住國土無上如來」,求十方現住的這些諸佛,「放大悲光,來灌其頂」,放大悲的光明來灌修行人的頭頂,「阿難,如是末世,清淨比丘,若比丘尼,白衣檀越」,白衣指的是在家居士、檀越是布施的人,因布施而超越貧窮,故曰檀越,「心滅貪淫」,所有的出家衆在家衆滅除貪心、淫心,「持佛淨戒」,心若不淨就不能持戒,「于道場中,發菩薩願,出入澡浴」,你出入往返還總得沐浴,「六時行道」,六時就是午前叁時、午後叁時,當下出家人修行都是定于六時行道,「如是不寐」,不寐是不睡覺,「經叁七日」,經二十一天,這才能行,正式發大心的出家人,打般舟叁昧,九十天不睡覺,我們的當家師…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卷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