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卷七▪P8

  ..續本文上一頁正修行路」,怎麼叫懸示?他沒到這個位子,預先給他說出來,稱爲戀示,懸示沒有再高上的正修行路,阿難問得很對佛的意思,「汝今谛聽,當爲汝說」,佛說汝今審實了聽著,我應當對你說明白這個道理,「阿難大衆,合掌刳心,默然受教」,阿難與大衆,都合掌等著把這個心扒得幹幹淨淨的,一點妄想也沒有,默然不語敬受佛的教谕。以下是正說,先總明叁德。

  

  佛言。阿難當知。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來無有。世界衆生。

  

  這妙性是圓融無礙的光明,離開這一切所有的名相,打根本上追求,沒有世界、也沒有衆生,我們住的地方叫世界,有生命的叫衆生,佛說根本沒有,怎麼有了呢?以下明因妄立真。

  

  因妄有生。因生有滅。生滅名妄。滅妄名真。是稱如來無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轉依號。

  

  「因妄有生」,這世界衆生是因虛妄有生,生是虛妄不實的,「因生有滅」,這是說世界衆生本來沒有,「生滅名妄」,生滅都是屬于妄有,「滅妄名真,是稱如來無上菩提及大涅槃」,若能把妄滅了,這就稱爲如來的無上的智德及大涅槃,大涅槃是斷德,這兩種合在一塊,才稱圓滿佛果,「二轉依號」,是轉煩惱爲菩提、轉生死爲涅槃,涅槃是不生不死,這叫二轉依號,人要不明白佛法,由菩提轉成煩惱、由涅槃轉成生死,這是輪過來轉過去,這兩個都口是轉動的,轉生死、轉煩惱就是修行的法子。以下是別示迷悟,先發明迷真起妄,成十二類生顛倒法。

  

  二顛倒因

  

  阿難。汝今欲修真叁摩地。直詣如來大涅槃者。先當識此衆生世界。二顛倒因。顛倒不生。斯則如來真叁摩地。

  

  「阿難,汝今欲修真叁摩地」,佛對阿難說,你現今欲真實的修這個真叁摩地,「直詣如來大涅槃者」,直接入如來的不生不滅,「先當識此衆生世界,二顛倒因」,你得應當先認識衆生世界這兩種顛倒的因由,若不知道菩提涅槃,著在煩惱生死上,這就是顛倒,「顛倒不生,斯則如來真叁摩地」,顛倒要不生,這才是佛的正定正受。以下再約相別示,先發明衆生顛倒。

  

  一 衆生顛倒

  

  阿難。雲何名爲衆生顛倒。阿難。由性明心。性明圓故。因明發性。性妄見生。從畢竟無。成究竟有。此有所有。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無根本。本此無住。建立世界。及諸衆生。迷本圓明。是生虛妄。妄性無體。非有所依。將欲複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複。宛成非相。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轉發生。生力發明。熏以成業。同業相感。因有感業。相滅相生。由是故有衆生顛倒。

  

  「阿難,雲何名爲衆生顛倒,阿難,由性明心」,性是根本,由性才發明出心來,性爲體、心爲用,「性明圓故,因明發性」,性明圓滿了,由這裏頭起了變化,因明發出性來,這就錯了,守不住本位了,「性妄見生」,性裏頭的妄見就生出來了,妄見一生這個世界「從畢竟無,成究竟有」,根本上就沒有,就成了究竟的有,「此有所有,非因所因」,這都是不可思議的地方,「住所住相,了無根本」,住這個所住之相,「了無根本」,哪還有世界?哪還有衆生?這是妄自執著,「本此無住,建立世界」,就是無住的地方建立的世界,「及諸衆生,迷本圓明,是生虛妄,妄性無體」,這是說衆生從本明上來,究竟人是歸在一個性理上,人要知道性理,世間上一切的煩惱事情都放下了,「迷本圓明,是生虛妄,妄性無體」,生出虛妄來了,妄性根本上就沒有體,「非有所依」,他沒有依止,「將欲複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到這個時候已經不是真真如性了,「非真求複,宛成非相」,那更不到實相的地方,「非生非在,非心非法」,一法也了不可得,「展轉發生,生力發明,熏以成業」,從這裏熏力發明了,「同業相感,因有感業」,因有感動的業,才有「相滅相生,由是故有衆生顛倒」,衆生從哪裏來的?由顛倒上來的,根本上是個正性,人不認識本性就在世間上,成爲衆生,生了死、死了生,永無了期。以下發明世界顛倒,先約因標名。

  

  二 世界顛倒

  

  阿難。雲何名爲世界顛倒。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所因。無住所住。遷流不住。因此世成。叁世四方。和合相涉。變化衆生。成十二類。是故世界。因動有聲。因聲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觸。因觸有味。因味知法。六亂妄想。成業性故。十二區分。由此輪轉。

  

  這一段文是說世界顛倒,「雲何名爲世界顛倒?」有世界就有衆生,這就叫顛倒相,根本上我們一切的人類、物類統統都是一個性,有了世界、有了衆生,這一變化就顛倒了,失了本來面目。上來先說衆生顛倒,其會衆生也離不開世界,這一段文說世界顛倒也離不開衆生,顛倒是對著正當說,不正就叫顛倒,因什麼有這個世界?因顛倒,怎麼叫顛倒?「是有所有」,就是因爲有了所有了,要不世界怎麼成的?無故的就有了所有,這個所有是對待法,因能才有所,有了所就有形相,「分段妄生」,有了形相當然就有段落,此一段彼一段本來就沒有,是虛妄而生出來的,「因此界立,非因所因」,因此立出邊界,根本上沒有因由立出邊界,就是顛倒,沒有究竟的理,「無住所住」,從因上來的好有住,他非因,本來沒有所住的地方,就成了所住了,這都是說這些個顛倒相,因此「無住所住」沒有定相,就「遷流不住」了,選變流轉就不住了,「因此世成,叁世四方」,因不住就生出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有了叁世,就分出四方—東、西、南、北,「和合相涉」,這叁世與四方一參和,「變化衆生,成十二類」,因此變化成了十二類的衆生,這十二類的衆生是什麼?「是故世界」,是所以故,這個世界是怎麼有的?「因動有聲」,一轉動就有聲音,「因聲有色」,因聲音就有形色,「因色有香」,因色就有香氣,「因香有觸」,因香你就有觸動,「因觸有味,因味知法」,這是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成立這個世界六塵,最後「因味知法」,法字當個樣子講,此樣彼樣就分開了,這六塵含藏著有知覺在裏頭,「六亂妄想」,他說這個相裏邊含著知覺,就有這個想,他沒有想怎麼成這個相?這是連串的事情,六亂妄想這裏頭含著沒露出來,就是見、聞、齅、嘗、覺、知,就知道六塵,「成業性故」,由六亂妄想迷惑了就造業成了業性,底下就說受苦的事情,我們人在世間上一個是迷惑、一個是造業、一個是受苦,這叁相有「十二區分,由此輪轉」,輪過來轉過去,輪轉不息,由此就有了對相了。

  

  十二類生

  

  是故世間聲香味觸。窮十二變。爲一旋複。乘此輪轉顛倒相故。是有世界。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若非有色。若非無色。若非有想。若非無想。

  

  「是故世間聲香味觸」,這裏是簡單說,應當是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揀去兩個字含在裏頭,「窮十二變」,色六塵對見六根,若沒有見六根,哪來的色六塵?由這裏頭盡其所有,就有這十二種的變化,「爲一旋複」,這十二種變化爲旋轉一回,「乘此輪轉顛倒相故」,由這一輪轉就成了顛倒相了,「是有世界」,從此世界就有了,因有衆生才有世界、因有世界才有衆生,這兩樣是分不開的,「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若非有色,若非無色,若非有想,若非無想」,卵生乃至非無想,這十二類衆生下一一解釋,這裏先說卵生,平常都說胎、卵、濕、化,因人貴重,胎生所以擱在頭裏,照理先有卵生,後有胎生,第叁是濕氣生的,第四是化生。以下約果釋相,先別明卵生相。

  

  一 卵生

  

  阿難。由因世界。虛妄輪回。動顛倒故。和合氣成。八萬四千飛沈亂想。如是故有。卵羯邏藍。流轉國土。魚鳥龜蛇。其類充塞。

  

  阿難是大衆代表,佛對他解釋卵生的道理,「由因世界,虛妄輪回」,因這個世界虛妄的輪回,虛而不實、妄而不真,這種輪轉,就是說空話,哪個和哪個輪轉呢?你要不這麼說,這個世界怎麼來的?「動顛倒故」,他這一輪轉就發動了,動就顛倒了,有顛倒才生出世界,「和合氣成」,這一變化「八萬四千飛沈亂想」,飛的是雀鳥、沈的是魚類,由這種亂想,「如是故有,卵羯邏藍」,卵生一做胎就叫羯邏藍,華言就叫凝滑,就像牛奶一類,有這麼一點凝結住了,「流轉國土」,流轉于國土上,「魚鳥龜蛇,其類充塞」,這就說由飛沈亂想來了,魚沈在水裏頭、鳥在空中飛,龜蛇也是沈的,也在水裏,都是卵生,世間任何地方都有其類徧滿世間。以下別明胎生相。

  

  二 胎生

  

  由因世界雜染輪回。欲顛倒故。和合滋成。八萬四千橫豎亂想。如是故有胎遏蒲昙。流轉國土。人畜龍仙。其類充塞。

  

  這一段文說明胎生的相,生下來就是胎,「由因世界雜染輪回」,世間上因什麼有胎生雜染輪回?輪轉過來、輪轉過去,是「欲顛倒故」,就是人的欲愛妄想顛倒,由這種緣故,「和合滋成」,參和湊合在一塊,「八萬四千橫豎亂想」,滋養成就八萬四千橫豎的亂想,「如是故有胎遏蒲昙」,就是血泡,這是胎生發起的一個因由,名字就叫遏蒲昙,「流轉國土」,流轉于國土上,「人畜龍仙,其類充塞」,都是什麼人畜龍仙,人是胎生、驢騾牛馬也是胎生、龍仙更是胎生,其類充滿于世間,所以說「橫豎亂想」,橫是龍畜、豎是人仙。以下第二濕生相。

  

  叁 濕生

  

  由因世界執著輪回。趣顛倒故。和合暖成。八萬四千翻覆亂想。如是故有濕相蔽屍。流…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卷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