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正修行路」,怎么叫悬示?他没到这个位子,预先给他说出来,称为恋示,悬示没有再高上的正修行路,阿难问得很对佛的意思,「汝今谛听,当为汝说」,佛说汝今审实了听着,我应当对你说明白这个道理,「阿难大众,合掌刳心,默然受教」,阿难与大众,都合掌等着把这个心扒得干干净净的,一点妄想也没有,默然不语敬受佛的教谕。以下是正说,先总明三德。
佛言。阿难当知。妙性圆明。离诸名相。本来无有。世界众生。
这妙性是圆融无碍的光明,离开这一切所有的名相,打根本上追求,没有世界、也没有众生,我们住的地方叫世界,有生命的叫众生,佛说根本没有,怎么有了呢?以下明因妄立真。
因妄有生。因生有灭。生灭名妄。灭妄名真。是称如来无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转依号。
「因妄有生」,这世界众生是因虚妄有生,生是虚妄不实的,「因生有灭」,这是说世界众生本来没有,「生灭名妄」,生灭都是属于妄有,「灭妄名真,是称如来无上菩提及大涅槃」,若能把妄灭了,这就称为如来的无上的智德及大涅槃,大涅槃是断德,这两种合在一块,才称圆满佛果,「二转依号」,是转烦恼为菩提、转生死为涅槃,涅槃是不生不死,这叫二转依号,人要不明白佛法,由菩提转成烦恼、由涅槃转成生死,这是轮过来转过去,这两个都口是转动的,转生死、转烦恼就是修行的法子。以下是别示迷悟,先发明迷真起妄,成十二类生颠倒法。
二颠倒因
阿难。汝今欲修真三摩地。直诣如来大涅槃者。先当识此众生世界。二颠倒因。颠倒不生。斯则如来真三摩地。
「阿难,汝今欲修真三摩地」,佛对阿难说,你现今欲真实的修这个真三摩地,「直诣如来大涅槃者」,直接入如来的不生不灭,「先当识此众生世界,二颠倒因」,你得应当先认识众生世界这两种颠倒的因由,若不知道菩提涅槃,着在烦恼生死上,这就是颠倒,「颠倒不生,斯则如来真三摩地」,颠倒要不生,这才是佛的正定正受。以下再约相别示,先发明众生颠倒。
一 众生颠倒
阿难。云何名为众生颠倒。阿难。由性明心。性明圆故。因明发性。性妄见生。从毕竟无。成究竟有。此有所有。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无根本。本此无住。建立世界。及诸众生。迷本圆明。是生虚妄。妄性无体。非有所依。将欲复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复。宛成非相。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转发生。生力发明。熏以成业。同业相感。因有感业。相灭相生。由是故有众生颠倒。
「阿难,云何名为众生颠倒,阿难,由性明心」,性是根本,由性才发明出心来,性为体、心为用,「性明圆故,因明发性」,性明圆满了,由这里头起了变化,因明发出性来,这就错了,守不住本位了,「性妄见生」,性里头的妄见就生出来了,妄见一生这个世界「从毕竟无,成究竟有」,根本上就没有,就成了究竟的有,「此有所有,非因所因」,这都是不可思议的地方,「住所住相,了无根本」,住这个所住之相,「了无根本」,哪还有世界?哪还有众生?这是妄自执着,「本此无住,建立世界」,就是无住的地方建立的世界,「及诸众生,迷本圆明,是生虚妄,妄性无体」,这是说众生从本明上来,究竟人是归在一个性理上,人要知道性理,世间上一切的烦恼事情都放下了,「迷本圆明,是生虚妄,妄性无体」,生出虚妄来了,妄性根本上就没有体,「非有所依」,他没有依止,「将欲复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到这个时候已经不是真真如性了,「非真求复,宛成非相」,那更不到实相的地方,「非生非在,非心非法」,一法也了不可得,「展转发生,生力发明,熏以成业」,从这里熏力发明了,「同业相感,因有感业」,因有感动的业,才有「相灭相生,由是故有众生颠倒」,众生从哪里来的?由颠倒上来的,根本上是个正性,人不认识本性就在世间上,成为众生,生了死、死了生,永无了期。以下发明世界颠倒,先约因标名。
二 世界颠倒
阿难。云何名为世界颠倒。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所因。无住所住。迁流不住。因此世成。三世四方。和合相涉。变化众生。成十二类。是故世界。因动有声。因声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触。因触有味。因味知法。六乱妄想。成业性故。十二区分。由此轮转。
这一段文是说世界颠倒,「云何名为世界颠倒?」有世界就有众生,这就叫颠倒相,根本上我们一切的人类、物类统统都是一个性,有了世界、有了众生,这一变化就颠倒了,失了本来面目。上来先说众生颠倒,其会众生也离不开世界,这一段文说世界颠倒也离不开众生,颠倒是对着正当说,不正就叫颠倒,因什么有这个世界?因颠倒,怎么叫颠倒?「是有所有」,就是因为有了所有了,要不世界怎么成的?无故的就有了所有,这个所有是对待法,因能才有所,有了所就有形相,「分段妄生」,有了形相当然就有段落,此一段彼一段本来就没有,是虚妄而生出来的,「因此界立,非因所因」,因此立出边界,根本上没有因由立出边界,就是颠倒,没有究竟的理,「无住所住」,从因上来的好有住,他非因,本来没有所住的地方,就成了所住了,这都是说这些个颠倒相,因此「无住所住」没有定相,就「迁流不住」了,选变流转就不住了,「因此世成,三世四方」,因不住就生出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有了三世,就分出四方—东、西、南、北,「和合相涉」,这三世与四方一参和,「变化众生,成十二类」,因此变化成了十二类的众生,这十二类的众生是什么?「是故世界」,是所以故,这个世界是怎么有的?「因动有声」,一转动就有声音,「因声有色」,因声音就有形色,「因色有香」,因色就有香气,「因香有触」,因香你就有触动,「因触有味,因味知法」,这是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成立这个世界六尘,最后「因味知法」,法字当个样子讲,此样彼样就分开了,这六尘含藏着有知觉在里头,「六乱妄想」,他说这个相里边含着知觉,就有这个想,他没有想怎么成这个相?这是连串的事情,六乱妄想这里头含着没露出来,就是见、闻、齅、尝、觉、知,就知道六尘,「成业性故」,由六乱妄想迷惑了就造业成了业性,底下就说受苦的事情,我们人在世间上一个是迷惑、一个是造业、一个是受苦,这三相有「十二区分,由此轮转」,轮过来转过去,轮转不息,由此就有了对相了。
十二类生
是故世间声香味触。穷十二变。为一旋复。乘此轮转颠倒相故。是有世界。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若非有色。若非无色。若非有想。若非无想。
「是故世间声香味触」,这里是简单说,应当是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拣去两个字含在里头,「穷十二变」,色六尘对见六根,若没有见六根,哪来的色六尘?由这里头尽其所有,就有这十二种的变化,「为一旋复」,这十二种变化为旋转一回,「乘此轮转颠倒相故」,由这一轮转就成了颠倒相了,「是有世界」,从此世界就有了,因有众生才有世界、因有世界才有众生,这两样是分不开的,「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若非有色,若非无色,若非有想,若非无想」,卵生乃至非无想,这十二类众生下一一解释,这里先说卵生,平常都说胎、卵、湿、化,因人贵重,胎生所以搁在头里,照理先有卵生,后有胎生,第三是湿气生的,第四是化生。以下约果释相,先别明卵生相。
一 卵生
阿难。由因世界。虚妄轮回。动颠倒故。和合气成。八万四千飞沉乱想。如是故有。卵羯逻蓝。流转国土。鱼鸟龟蛇。其类充塞。
阿难是大众代表,佛对他解释卵生的道理,「由因世界,虚妄轮回」,因这个世界虚妄的轮回,虚而不实、妄而不真,这种轮转,就是说空话,哪个和哪个轮转呢?你要不这么说,这个世界怎么来的?「动颠倒故」,他这一轮转就发动了,动就颠倒了,有颠倒才生出世界,「和合气成」,这一变化「八万四千飞沉乱想」,飞的是雀鸟、沉的是鱼类,由这种乱想,「如是故有,卵羯逻蓝」,卵生一做胎就叫羯逻蓝,华言就叫凝滑,就像牛奶一类,有这么一点凝结住了,「流转国土」,流转于国土上,「鱼鸟龟蛇,其类充塞」,这就说由飞沉乱想来了,鱼沉在水里头、鸟在空中飞,龟蛇也是沉的,也在水里,都是卵生,世间任何地方都有其类徧满世间。以下别明胎生相。
二 胎生
由因世界杂染轮回。欲颠倒故。和合滋成。八万四千横竖乱想。如是故有胎遏蒲昙。流转国土。人畜龙仙。其类充塞。
这一段文说明胎生的相,生下来就是胎,「由因世界杂染轮回」,世间上因什么有胎生杂染轮回?轮转过来、轮转过去,是「欲颠倒故」,就是人的欲爱妄想颠倒,由这种缘故,「和合滋成」,参和凑合在一块,「八万四千横竖乱想」,滋养成就八万四千横竖的乱想,「如是故有胎遏蒲昙」,就是血泡,这是胎生发起的一个因由,名字就叫遏蒲昙,「流转国土」,流转于国土上,「人畜龙仙,其类充塞」,都是什么人畜龙仙,人是胎生、驴骡牛马也是胎生、龙仙更是胎生,其类充满于世间,所以说「横竖乱想」,横是龙畜、竖是人仙。以下第二湿生相。
三 湿生
由因世界执着轮回。趣颠倒故。和合暖成。八万四千翻覆乱想。如是故有湿相蔽尸。流…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卷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