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卷七▪P7

  ..續本文上一頁,可以興災變動,可以害人,「二十八大惡星而爲上首」,這裏頭二十八大惡星,不是二十八宿,在旁的經上說二十八宿都是善神,除去這二十八大惡星爲上首之外,「複有八大惡星,以爲其主」,還有八大惡星爲其作主人,「作種種形」,這些災星他能化做種種樣害人,「出現世時」,出現在世界上的時候,「能生衆生種種災異」,能生種種災難的事情,「有此咒地,悉皆銷滅」,有此咒的地方,這些災星都能銷化,「十二由旬,成結界地」,由旬有八十裏爲一由旬的、有六十裏爲一由旬的、有四十裏爲一由旬的,就按四十裏爲一由旬算,這結界的地方還有四百八十裏無災無難,「諸惡災祥,永不能入」,諸惡災變爲吉祥,諸惡災的變化永遠不能入這個地方。

  

  十 保護修學

  

  是故如來。宣示此咒。于未來世。保護初學諸修行者。入叁摩地。身心泰然。得大安穩。更無一切諸魔鬼神。及無始來冤橫宿殃。舊業陳債。來相惱害。汝及衆中諸有學人。及未來世諸修行者。依我壇場。如法持戒。所受戒主。逢清淨僧。于此咒心。不生疑悔。是善男子。于此父母所生之身。不得心通。十方如來便爲妄語。

  

  這是結成第八的地方,是故如來特意的宣揚指示此咒,保護末世初學佛的人,以這個咒能可以保護修行人,身心都安泰自然,更沒有一切的諸魔鬼神及無始的冤橫舊債來相惱害,都能免除這些不祥的事情。說請有學人出家與在家人受戒多少不同,若想修行,依我壇場如法持戒,受戒的時候必得選擇清淨的僧人,才能得清淨的效果,于此咒心一點疑惑也不生,有清淨僧給你受清淨戒,當然是心裏不疑悔,說這種依法修行的人于此父母所生之身,「不得心通」,就是說心能通達佛法,這都是證果的地位,稱爲得他心通,就是說不得證聖果,那麼十方佛就算大妄語。以下說明護法述願先是八部衆。

  

  會衆密護

  

  說是語已。會中無量百千金剛。一時佛前合掌頂禮。而白佛言。如佛所說。我當誠心保護如是修菩提者。爾時梵王。並天帝釋。四天大王。亦于佛前同時頂禮。而白佛言。審有如是修學善人。我當盡心至誠保護。令其一生所作如願。複有無量藥叉大將。諸羅剎王。富單那王。鸠盤茶王。毗舍遮王。頻那夜迦。諸大鬼王。及諸鬼帥。亦于佛前合掌頂禮。我亦誓願護持是人。令菩提心速得圓滿。複有無量日月天子。風師。雨師。雲師。雷師。並電伯等。年歲巡官。諸星眷屬。亦于會中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亦保護是修行人。安立道場。得無所畏。複有無量山神。海神。一切土地。水陸空行。萬物精只。並風神王。無色界天。于如來前。同時稽首。而白佛言。我亦保護是修行人。得成菩提。永無魔事。

  

  這一段文是護法善神護持佛法,訴說他自己的願心,「說是語已,會中無量百千金剛」,上來是佛把這個話說完了,法會中無量百千金剛,這是說天龍八部,「一時佛前合掌頂禮,而白佛言」,一時在佛前合掌頂禮,對佛表白說,「如佛所說,我當誠心保護如是修菩提者」,我當誠心保護如是發菩提心的人,「爾時梵王」,爾時初禅叁天的梵王,「並天帝釋」,並欲界第二天的帝釋天主,「四天大王」,還有東西南北四大天王,「亦于佛前同時頂禮」,也都在佛前,同時頂禮,「而白佛言」,對佛表白說,「審有如是修學善人」,審察有如是修學的善人,「我當盡心至誠保護」,我等當盡至誠心保護他修行,「令其一生所作如願」,他所做的事情令其一生都能如他的本願,不能違背他的心願,「複有無量藥叉大將」,又有無量管鬼的藥叉大將,這是指的災害的鬼神也發願護持正法,「諸羅剎王」,還有地行的羅剎不害人的,「富單那王」是瘟疫病的鬼王,「鸠盤茶王」,頭和脖子一般粗,「毗舍遮王」,是吸精氣的鬼,改邪歸正都成了王,「頻加夜迦」,頻那是豬頭侍者、夜迦是象鼻侍者,「諸大鬼王」,這不是說那些小鬼,「及諸鬼帥,亦于佛前合掌頂禮」,鬼裏頭的大帥也都在佛前合掌頂禮,對佛發願,「我亦誓願護持是人,令菩提心速得圓滿」,護持學佛的人,讓他早日圓滿菩提,「複有無量日月天子」,又有無量天上的日月天子,「風師,雨師,雲師,雷師,並電伯等」,這些都是頭子,「年歲巡官」,這是四值公曹,「諸星眷屬」,「亦于會中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也于會中給佛頂禮,向佛發願,「我亦保護是修行人,安立道場」,保護這修行人安立道場,「得無所畏」,讓他沒有所畏怕的事情,「複有無量山神,海神」,又有無量山神海神,若是人不信的,哪有這些神?那是絲毫也不許錯,「一切土地,水陸空行,萬物精祇,並風神王,無色界天」,一切土地,水陸空行的神,萬物裏也有成神的精祇,還有風神的王,無色界的四空天,「于如來前,同時稽首,而白佛言,我亦保護是修行人,得成菩提,永無魔事」,都在如來前頂禮發願保護是修行人早成佛道,永無這些魔事。以下是菩薩衆。

  

  爾時八萬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剛藏王菩薩。在大會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如我等輩所修功業。久成菩提。不取涅槃。常隨此咒。救護末世修叁摩提正修行者。世尊。如是修心求正定人。若在道場。及余經行。乃至散心遊戲聚落。我等徒衆。常當隨從侍衛此人。縱令魔王大自在天。求其方便。終不可得。諸小鬼神。去此善人十由旬外。除彼發心樂修禅者。世尊。如是惡魔。若魔眷屬。欲求侵擾是善人者。我以寶杵殒碎其首。猶如微塵。恒令此人所作如願。

  

  就在這個時候,有「八萬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剛藏王菩薩」,「在大會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從自座起向佛頂禮,對佛表白說,「如我等輩所修功業」,就像我們這一類的所修的功德事業,「久成菩提」,久已成就菩提佛果,我「不取涅槃」,爲的是行菩薩道度化衆生,「當隨此咒,救護末世修叁摩提正修行者」,常隨「楞嚴咒心」,爲的是救末世修叁摩地的人,又對世尊說,「如是修心求正定人,「若在道場,及余經行」,或在道場裏或是散步,「乃至散心遊戲聚落」,這是說散散心去城鎮遊戲,「我等徒衆,常當隨從侍衛此人」,這是散心還得這麼保護,何況真修行呢?又者,「縱令魔王大自在天」,縱令最厲害的大自在天的魔王,「求其方便」,他求其方便的時候擾亂佛法,「終不可得」,也不能讓他得著方便,「諸小鬼神,去此善人十由旬外」,余者的小鬼神去此善人十由旬外,這小鬼神菩薩都讓他離得遠遠的,鬼神之中也不能一概而論,「除彼發心樂修禅者」,這喜歡修禅的不能槟除,「世尊,如是惡魔,若魔眷屬,欲求侵擾是善人者」,金剛藏王菩薩又稱一聲世尊,如是惡魔以及他的眷屬,欲想來攪亂修行的善人,「我以寶杵殒碎其首,猶如微塵」,我以寶杵打碎他的腦袋,碎的像微塵一樣細,「恒令此人所作如願」,恒令此修行人所作如願。以下說明正助行所成伏斷圓叁德位先申請。

  

  懸示修路

  

  阿難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輩愚鈍。好爲多聞。于諸漏心未求出離。蒙佛慈誨。得正熏修。身心快然。獲大饒益。世尊。如是修證。佛叁摩提。未到涅槃。雲何名爲幹慧之地。四十四心。至何漸次。得修行目。詣何方所。名入地中。雲何名爲等覺菩薩。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大衆一心。伫佛慈音。瞪瞢瞻仰。

  

  「阿難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阿難從座起來,頂禮佛足,對佛表白說,「我輩愚鈍」,我們愚癡、很鹵鈍,雖然是笨,「好爲多聞」,可是好多聽多聞,就因爲好求多聞,就不能真修行,「于諸漏心未求出離」,所以于諸欲漏之心未求出離,欲漏就是眼六根漏在色六塵上,因此未求出離,「蒙佛慈誨」,承蒙我佛慈悲教誨,「得正熏修」,得著正當的熏修,「身心快然」,身不妄動、心不妄想,身心快樂安然,「獲大饒益」,得了極寬大的饒益,「世尊,如是修證,佛叁摩提」,世尊教我修的正定正受,「未到涅槃」,未曾達到不生不滅的涅槃,「雲何名爲幹慧之地?」這個名相都不知道,請佛給說明白了,「四十四心,至何漸次,得修行目」,這是阿難請佛指教,不明白這些名詞,先說幹慧地,知道修行好,沒得著理水,爲幹慧地,拿性理一滋潤,心裏頭有這麼一點智慧,沒能滋潤開了,名叫幹慧;四十四心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這是四十個心,還有四加行,這四十個心做不到,再用四加行重來幫助,由十回向再往前進,就是十地,這都是修行的位子,修到什麼漸次,就得什麼名目,「詣何方所,名入地中?」修到什麼方所,名爲入在十地之中呢?不容易達到十地,能達到十地這就與佛道不遠了,又問:「雲何名爲等覺菩薩?」十地以後就叫等覺,與正覺差不多,再上進一步就是妙覺果海,「作是語已,五體投地」,把這個話說完了,又向佛五體投地頂禮佛足,「大衆一心,伫佛慈音,瞪著瞻仰」,這時法會大衆,也等著佛慈悲的法音開示,瞪著兩只眼要知道這麼個意思,瞻視仰望著佛給他解說上邊所問的名目。以下是佛贊許。

  

  爾時世尊。贊阿難言。善哉善哉。汝等乃能普爲大衆及諸末世一切衆生。修叁摩提求大乘者。從于凡夫。終大涅槃。懸示無上正修行路。汝今谛聽。當爲汝說。阿難大衆。合掌刳心。默然受教。

  

  世尊在法會大衆贊許阿難言,善哉善哉!「汝等乃能普爲大衆及諸末世一切衆生,修叁摩提求大乘者」,你能普徧的爲法會大衆以及未來的一切衆生修叁摩提,由正定正受求大乘法,「從于凡夫,終大涅槃」,從凡夫幹慧地起頭,到十地再向上,最後是大涅槃,證佛果了,「懸示無上…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卷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