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段文是菩萨加持,一共有八种加持,头一种能灭诸难,上面已经解释过了,世界上一切的困难、灾难都能销灭了,刚刚念的这段文是第二种菩萨加持,第三种是不堕恶道、第四是成佛的功德、第五是能净业障、第六是能除宿业、第七是能满众愿、第八是能护国界。
这一段文是菩萨常常的护佑持「楞严咒心」的人,佛叫一声阿难!「当知是咒,常有八万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刚藏王菩萨种族,一一皆有诸金刚众而为眷属,昼夜随侍」,这个「楞严咒心」常有八万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这么多位菩萨,并且一一皆有诸金刚众而为眷属,若是没研究过佛经的,一听这个事情就不容易起信心,所以说佛法无边,就在这里,佛不是说骗人的事,都是说真话,人就怕少见多怪,有疑心的总要发一个信心,自然能离苦得乐,佛说有这么多的菩萨眷属,昼夜不断的随侍保护,能持「楞严咒心」的人,「设有众生,于散乱心,非三摩地,心忆口持,是金刚王,常随从彼诸善男子,何况决定菩提心者」,就是散乱心的众生,尚且常得菩萨保护,何况决定发菩提心的人,更要保护了,「此诸金刚菩萨藏王,精心阴速,发彼神识」,这保护发菩提心的菩萨,他「精心阴速」,他精纯的心在不可见的地方,极快的发动他的精神智慧,让他得着佛法的好处,「是人应时心能记忆,八万四千恒河沙劫,周徧了知得无疑惑」,就在加持发菩提心人的时候,心能记忆八万四千恒河沙劫,「周徧了知得无疑惑」,一点还不错,所以见出佛法无边的了。以下是第三不堕恶道。
四 同佛生处
从第一劫。乃至后身。生生不生药叉罗剎。及富单那。迦咤富单那。鸠盘茶。毗舍遮等。并诸饿鬼。有形无形。有想无想。如是恶处。是善男子。若读若诵。若书若写。若带若藏。诸色供养。劫劫不生贫穷下贱。不可乐处。
这段文说明仗此咒的功德利益,「从第一劫,乃至后身」,从起头乃至最后成佛,在这个中间,「生生不生药叉罗剎,及富单那,迦咤富单那,鸠盘茶,毗舍遮等」,生生世世不生在飞行的药叉、地下的罗剎恶鬼道里头,「及富单那」,富单那是一种怪物叫瘟疫鬼,还有一种叫「迦咤富单那」,比上边的瘟气还臭,走到哪里都有瘟疫传染,「鸠盘茶」是地缸鬼,就像人在地下盛水的缸子,上下一般粗,也不活动,这叫「鸠盘茶」,「毗舍遮等」,这个鬼吸人的精气,他能吸收人的精神气力,这都是恶道里头的,人要是能信「楞严咒心」可以远离这些恶道之难,「并诸饿鬼」,还有诸饿鬼,不闻水浆之名,咽喉里冒火,其细如针,他的寿命很长,一日万生万死,受苦无尽,因他片善不为,刻薄悭吝毁谤善人,就受恶鬼之报,「有形无形,有想无想」,有形无形的鬼、有想无想的这些畜生,「如是恶处」,这都是凶恶之处,「是善男子,若读若诵,若书若写,若带若藏,诸色供养」,若能受持读诵、若书写、若带藏,诸般的供养,能这样信,「劫劫不生贫穷下贱,不可乐处」,劫劫也不贫穷、也不下贱,也不生在不可乐的地方。以下第四同佛功德。
此诸众生。纵其自身不作福业。十方如来所有功德。悉与此人。由是得于恒河沙阿僧只不可说不可说劫。常与诸佛同生一处。无量功德。如恶叉聚。同处熏修。永无分散。
这是说承咒的力量,纵然他自身不作福业,他能供养咒心,诵持不忘,十方如来所有功德悉与此人,并且由此一直得于无量数下可说不可说的时间,常与诸佛同生一处,「无量功德,如恶叉聚」,印度有这种树叫恶叉聚,所结的果子,三个长在一块不相离的,这表示持咒的人一分功德,十方如来所有的功德全给他,这是一分功德,咒心是一分功德,同诸佛常常聚在一块,与咒心永不分散。
五 成就功行
是故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净。未得戒者。令其得戒。未精进者。令得精进。无智慧者。令得智慧。不清净者。速得清净。不持斋戒。自成斋戒。
以是之故,能令破戒之人还能戒根清净;受戒的时候没得戒香,令其得戒;不精进的人令其精进;没有智慧的人让他得智慧;不清净的,因持咒心的力量,速得清净;不持斋戒,自然也成就斋戒。以下是能净业障。
六 灭除罪业
阿难。是善男子。持此咒时。设犯禁戒于未受时。持咒之后。众破戒罪。无问轻重。一时销灭。纵经饮酒。食瞰五辛。种种不净。一切诸佛。菩萨金刚。天仙鬼神。不将为过。设者不净破弊衣服。一行一住。悉同清净。纵不作坛。不入道场。亦不行道。诵持此咒。还同入坛行道功德。无有异也。若造五逆无间重罪。及诸比丘比丘尼。四弃八弃。诵此咒已。如是重业。犹如猛风。吹散沙聚。悉皆灭除。更无毫发。
「阿难,是善男子,持此咒时」,佛对阿难说,若有人持此咒时,「设犯禁戒于未受时,持咒之后,众破戒罪,无问轻重,一时销灭」,设若犯戒,自从持咒之后,所有破戒之罪,无论是轻是重,这个罪都销灭了,这都是咒心的力量,「纵经饮酒,食瞰五辛,种种不净」,纵然你饮酒是不应当的,食啖五辛:是葱、韭、芥、蒜、兴蕖,这五样是菜蔬里的荤东西,这些都是不清净的,但是因他带持咒心的缘故,「一切诸佛,菩萨金刚,天仙鬼神,不将为过」,都不以为他有过,「设着不净破弊衣服」,或者他身上穿着不干净的破烂衣服,「一行一住,悉同清净」,就算穿脏衣服,也成了清净的了,「纵不作坛,不入道场」,纵然他不作坛场,也不入道场,「亦不行道」,他自己也不行道,只是「诵持此咒」,「还同入坛行道功德,无有异也」,就还如同入坛行道的那些功德一样,「若造五逆无间重罪」,你若造了五逆的重罪,应下无间地狱,「及诸比丘比丘尼」,由在家人说到出家人上,犯了「四弃八弃」的重戒,「诵此咒已」,只要能诵此咒,「如是重业」,就是这样的重业,「犹如猛风,吹散沙聚」,如同猛风把沙聚都吹散了,「悉皆灭除」,他所造的罪都给他灭除了,「更无毫发」,一丝一毫的罪也没有了。以下说明第六能除夙业。
阿难。若有众生。从无量无数劫来。所有一切轻重罪障。从前世来。未及忏侮。若能读诵书写此咒。身上带持。若安住处庄宅园馆。如是积业。犹汤销雪。不久皆得悟无生忍。
若有人从无量无边的时劫以来,造了所有轻罪、重罪的业障,从前世以来他也没忏过罪、也没悔过罪,他若能读诵或是书写或是带持此咒,或是安在什么住处、或是村庄宅里、或是任何园子公馆,就因为安放有咒之处,所积的一切罪业,就如同拿汤销雪一样,不但有这些好处,不久皆都悟无生法忍。以下第七能满众愿。
七 所求随愿
复次阿难。若有女人。未生男女。欲求孕者。若能至心忆念斯咒。或能身上带此悉怛多般怛啰者。便生福德智慧男女。求长命者即得长命。欲求果报速圆满者。速得圆满。身命色力。亦复如是。命终之后。随愿往生十方国土。必定不生边地下贱。何况杂形。
这段文说明忆念或是身上带此咒者,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命得长命,求果报圆满,身命色力皆得圆满,命终之后还能决定往生十方国土,必定不生边地下贱,何况杂形众生之类更无有分。以下第八能护国界。
八 销灾免难
阿难。若诸国土。州县聚落。饥荒疫疠。或复刀兵。贼难斗诤。兼余一切厄难之地。写此神咒。安城四门。并诸支提。或脱阇上。令其国土所有众生。奉迎斯咒。礼拜恭敬。一心供养。令其人民各各身佩。或各各安所居宅地。一切灾厄。悉皆销灭。
这是第八以此咒力能保护国界,若是哪个国土里的州县聚落有了饥荒年,或是瘟疫症、或是刀兵不安、或是贼盗之难、或是人对人的斗争,相兼着其余的一切厄难之地,写此神咒安城镇四门上,支提是可供养处,脱阇是幢幡宝盖,也可以安置供奉此咒,令其所有的众生奉迎斯咒,礼拜恭敬、一心供养或各各带在身上都可以,一切的灾难都一样的销除了。
九 镇诸恶星
阿难。在在处处。国土众生。随有此咒。天龙欢喜。风雨顺时。五谷丰殷。兆庶安乐。亦复能镇一切恶星。随方变怪。灾障不起。人无横夭。杻械枷锁。不着其身。昼夜安眠。常无恶梦。阿难。是娑婆界。有八万四千灾变恶星。二十八大恶星而为上首。复有八大恶星。以为其主。作种种形。出现世时。能生众生种种灾异。有此咒地。悉皆销灭。十二由旬。成结界地。诸恶灾祥。永不能入。
「阿难,在在处处,国土众生」,这是说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哪个国度的人民,「随有此咒」,随他在身上有此咒,「天龙欢喜」,天龙八部都欢喜,「风雨顺时」,并且应当刮风就刮风、应当下雨就下雨,「五谷丰殷」,五谷丰收,「兆庶安乐」,人民安乐,「亦复能镇一切恶星」,还能镇压一切恶星不能起来,「随方变怪,灾障不起」,灾障都不发生,「人无横夭」,人也没有横死夭亡之祸,「杻械枷锁,不着其身」,人民也不犯罪,自然就用不着杻械枷锁着在身上,「昼夜安眠,常无恶梦」,昼夜安眠也没有恶梦,「阿难,是娑婆界」,我们这个世界叫娑婆世界,娑婆这两个字翻堪忍,这个世界上苦多,成佛的也多,因苦他才想离苦得乐,修学佛法成佛的阶级不等,到究竟人人有成佛之份,佛多数出在这个世界,因别的世界安乐就不想修行了,就拿着当久远的,其实乐也是无常的,无非比较长久就是了,「有八万四千灾变恶星」,此世界有八万四千灾变恶星…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卷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