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卷七▪P6

  ..續本文上一頁

  這一段文是菩薩加持,一共有八種加持,頭一種能滅諸難,上面已經解釋過了,世界上一切的困難、災難都能銷滅了,剛剛念的這段文是第二種菩薩加持,第叁種是不墮惡道、第四是成佛的功德、第五是能淨業障、第六是能除宿業、第七是能滿衆願、第八是能護國界。

  

  這一段文是菩薩常常的護佑持「楞嚴咒心」的人,佛叫一聲阿難!「當知是咒,常有八萬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剛藏王菩薩種族,一一皆有諸金剛衆而爲眷屬,晝夜隨侍」,這個「楞嚴咒心」常有八萬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這麼多位菩薩,並且一一皆有諸金剛衆而爲眷屬,若是沒研究過佛經的,一聽這個事情就不容易起信心,所以說佛法無邊,就在這裏,佛不是說騙人的事,都是說真話,人就怕少見多怪,有疑心的總要發一個信心,自然能離苦得樂,佛說有這麼多的菩薩眷屬,晝夜不斷的隨侍保護,能持「楞嚴咒心」的人,「設有衆生,于散亂心,非叁摩地,心憶口持,是金剛王,常隨從彼諸善男子,何況決定菩提心者」,就是散亂心的衆生,尚且常得菩薩保護,何況決定發菩提心的人,更要保護了,「此諸金剛菩薩藏王,精心陰速,發彼神識」,這保護發菩提心的菩薩,他「精心陰速」,他精純的心在不可見的地方,極快的發動他的精神智慧,讓他得著佛法的好處,「是人應時心能記憶,八萬四千恒河沙劫,周徧了知得無疑惑」,就在加持發菩提心人的時候,心能記憶八萬四千恒河沙劫,「周徧了知得無疑惑」,一點還不錯,所以見出佛法無邊的了。以下是第叁不墮惡道。

  

  四 同佛生處

  

  從第一劫。乃至後身。生生不生藥叉羅剎。及富單那。迦咤富單那。鸠盤茶。毗舍遮等。並諸餓鬼。有形無形。有想無想。如是惡處。是善男子。若讀若誦。若書若寫。若帶若藏。諸色供養。劫劫不生貧窮下賤。不可樂處。

  

  這段文說明仗此咒的功德利益,「從第一劫,乃至後身」,從起頭乃至最後成佛,在這個中間,「生生不生藥叉羅剎,及富單那,迦咤富單那,鸠盤茶,毗舍遮等」,生生世世不生在飛行的藥叉、地下的羅剎惡鬼道裏頭,「及富單那」,富單那是一種怪物叫瘟疫鬼,還有一種叫「迦咤富單那」,比上邊的瘟氣還臭,走到哪裏都有瘟疫傳染,「鸠盤茶」是地缸鬼,就像人在地下盛水的缸子,上下一般粗,也不活動,這叫「鸠盤茶」,「毗舍遮等」,這個鬼吸人的精氣,他能吸收人的精神氣力,這都是惡道裏頭的,人要是能信「楞嚴咒心」可以遠離這些惡道之難,「並諸餓鬼」,還有諸餓鬼,不聞水漿之名,咽喉裏冒火,其細如針,他的壽命很長,一日萬生萬死,受苦無盡,因他片善不爲,刻薄悭吝毀謗善人,就受惡鬼之報,「有形無形,有想無想」,有形無形的鬼、有想無想的這些畜生,「如是惡處」,這都是凶惡之處,「是善男子,若讀若誦,若書若寫,若帶若藏,諸色供養」,若能受持讀誦、若書寫、若帶藏,諸般的供養,能這樣信,「劫劫不生貧窮下賤,不可樂處」,劫劫也不貧窮、也不下賤,也不生在不可樂的地方。以下第四同佛功德。

  

  此諸衆生。縱其自身不作福業。十方如來所有功德。悉與此人。由是得于恒河沙阿僧只不可說不可說劫。常與諸佛同生一處。無量功德。如惡叉聚。同處熏修。永無分散。

  

  這是說承咒的力量,縱然他自身不作福業,他能供養咒心,誦持不忘,十方如來所有功德悉與此人,並且由此一直得于無量數下可說不可說的時間,常與諸佛同生一處,「無量功德,如惡叉聚」,印度有這種樹叫惡叉聚,所結的果子,叁個長在一塊不相離的,這表示持咒的人一分功德,十方如來所有的功德全給他,這是一分功德,咒心是一分功德,同諸佛常常聚在一塊,與咒心永不分散。

  

  五 成就功行

  

  是故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淨。未得戒者。令其得戒。未精進者。令得精進。無智慧者。令得智慧。不清淨者。速得清淨。不持齋戒。自成齋戒。

  

  以是之故,能令破戒之人還能戒根清淨;受戒的時候沒得戒香,令其得戒;不精進的人令其精進;沒有智慧的人讓他得智慧;不清淨的,因持咒心的力量,速得清淨;不持齋戒,自然也成就齋戒。以下是能淨業障。

  

  六 滅除罪業

  

  阿難。是善男子。持此咒時。設犯禁戒于未受時。持咒之後。衆破戒罪。無問輕重。一時銷滅。縱經飲酒。食瞰五辛。種種不淨。一切諸佛。菩薩金剛。天仙鬼神。不將爲過。設者不淨破弊衣服。一行一住。悉同清淨。縱不作壇。不入道場。亦不行道。誦持此咒。還同入壇行道功德。無有異也。若造五逆無間重罪。及諸比丘比丘尼。四棄八棄。誦此咒已。如是重業。猶如猛風。吹散沙聚。悉皆滅除。更無毫發。

  

  「阿難,是善男子,持此咒時」,佛對阿難說,若有人持此咒時,「設犯禁戒于未受時,持咒之後,衆破戒罪,無問輕重,一時銷滅」,設若犯戒,自從持咒之後,所有破戒之罪,無論是輕是重,這個罪都銷滅了,這都是咒心的力量,「縱經飲酒,食瞰五辛,種種不淨」,縱然你飲酒是不應當的,食啖五辛:是蔥、韭、芥、蒜、興蕖,這五樣是菜蔬裏的葷東西,這些都是不清淨的,但是因他帶持咒心的緣故,「一切諸佛,菩薩金剛,天仙鬼神,不將爲過」,都不以爲他有過,「設著不淨破弊衣服」,或者他身上穿著不幹淨的破爛衣服,「一行一住,悉同清淨」,就算穿髒衣服,也成了清淨的了,「縱不作壇,不入道場」,縱然他不作壇場,也不入道場,「亦不行道」,他自己也不行道,只是「誦持此咒」,「還同入壇行道功德,無有異也」,就還如同入壇行道的那些功德一樣,「若造五逆無間重罪」,你若造了五逆的重罪,應下無間地獄,「及諸比丘比丘尼」,由在家人說到出家人上,犯了「四棄八棄」的重戒,「誦此咒已」,只要能誦此咒,「如是重業」,就是這樣的重業,「猶如猛風,吹散沙聚」,如同猛風把沙聚都吹散了,「悉皆滅除」,他所造的罪都給他滅除了,「更無毫發」,一絲一毫的罪也沒有了。以下說明第六能除夙業。

  

  阿難。若有衆生。從無量無數劫來。所有一切輕重罪障。從前世來。未及忏侮。若能讀誦書寫此咒。身上帶持。若安住處莊宅園館。如是積業。猶湯銷雪。不久皆得悟無生忍。

  

  若有人從無量無邊的時劫以來,造了所有輕罪、重罪的業障,從前世以來他也沒忏過罪、也沒悔過罪,他若能讀誦或是書寫或是帶持此咒,或是安在什麼住處、或是村莊宅裏、或是任何園子公館,就因爲安放有咒之處,所積的一切罪業,就如同拿湯銷雪一樣,不但有這些好處,不久皆都悟無生法忍。以下第七能滿衆願。

  

  七 所求隨願

  

  複次阿難。若有女人。未生男女。欲求孕者。若能至心憶念斯咒。或能身上帶此悉怛多般怛啰者。便生福德智慧男女。求長命者即得長命。欲求果報速圓滿者。速得圓滿。身命色力。亦複如是。命終之後。隨願往生十方國土。必定不生邊地下賤。何況雜形。

  

  這段文說明憶念或是身上帶此咒者,求男女得男女、求長命得長命,求果報圓滿,身命色力皆得圓滿,命終之後還能決定往生十方國土,必定不生邊地下賤,何況雜形衆生之類更無有分。以下第八能護國界。

  

  八 銷災免難

  

  阿難。若諸國土。州縣聚落。饑荒疫疠。或複刀兵。賊難鬥诤。兼余一切厄難之地。寫此神咒。安城四門。並諸支提。或脫阇上。令其國土所有衆生。奉迎斯咒。禮拜恭敬。一心供養。令其人民各各身佩。或各各安所居宅地。一切災厄。悉皆銷滅。

  

  這是第八以此咒力能保護國界,若是哪個國土裏的州縣聚落有了饑荒年,或是瘟疫症、或是刀兵不安、或是賊盜之難、或是人對人的鬥爭,相兼著其余的一切厄難之地,寫此神咒安城鎮四門上,支提是可供養處,脫阇是幢幡寶蓋,也可以安置供奉此咒,令其所有的衆生奉迎斯咒,禮拜恭敬、一心供養或各各帶在身上都可以,一切的災難都一樣的銷除了。

  

  九 鎮諸惡星

  

  阿難。在在處處。國土衆生。隨有此咒。天龍歡喜。風雨順時。五谷豐殷。兆庶安樂。亦複能鎮一切惡星。隨方變怪。災障不起。人無橫夭。杻械枷鎖。不著其身。晝夜安眠。常無惡夢。阿難。是娑婆界。有八萬四千災變惡星。二十八大惡星而爲上首。複有八大惡星。以爲其主。作種種形。出現世時。能生衆生種種災異。有此咒地。悉皆銷滅。十二由旬。成結界地。諸惡災祥。永不能入。

  

  「阿難,在在處處,國土衆生」,這是說無論在什麼地方、無論哪個國度的人民,「隨有此咒」,隨他在身上有此咒,「天龍歡喜」,天龍八部都歡喜,「風雨順時」,並且應當刮風就刮風、應當下雨就下雨,「五谷豐殷」,五谷豐收,「兆庶安樂」,人民安樂,「亦複能鎮一切惡星」,還能鎮壓一切惡星不能起來,「隨方變怪,災障不起」,災障都不發生,「人無橫夭」,人也沒有橫死夭亡之禍,「杻械枷鎖,不著其身」,人民也不犯罪,自然就用不著杻械枷鎖著在身上,「晝夜安眠,常無惡夢」,晝夜安眠也沒有惡夢,「阿難,是娑婆界」,我們這個世界叫娑婆世界,娑婆這兩個字翻堪忍,這個世界上苦多,成佛的也多,因苦他才想離苦得樂,修學佛法成佛的階級不等,到究竟人人有成佛之份,佛多數出在這個世界,因別的世界安樂就不想修行了,就拿著當久遠的,其實樂也是無常的,無非比較長久就是了,「有八萬四千災變惡星」,此世界有八萬四千災變惡星…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卷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