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智慧,各各不同」,随众生根,演微妙法,智慧各各不同,观世音菩萨说,「由我所得圆通本根」,由我所得圆通的本根,「发妙耳门」,发明耳根是微妙的法门,「然后身心微妙含容」,然后身心得到微妙,含容一切,「周徧法界」,「能令众生持我名号,与彼共持六十二恒河沙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无异」,能令众生持我名号,与持六十二恒河沙诸法王子,二人福德一样,「世尊,我一名号,与彼众多名号无异」,他对世尊说,持我一名号,与彼众多名号无异,多就是少、少就是多,「由我修习,得真圆通」,所以平等无二。底下结明福备众生。
无畏通结
是名十四施无畏力。福备众生
这是结束第十四,施无畏力,福备众生。
四不思议
也尊。我又获是。圆通修证。无上道故。又能善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
此一段文发明全体大用所起,这是观世音菩萨对佛说,「我又获是,圆通修证,无上道故」,上来我所得十四种无畏,对世间事没有畏怕的,也让一切众生不要畏怕,「又能善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现在还有四种不可思议的「无作妙德」,这四种思想不到、议论不到的,不可思议的这种奥妙的功德,我要对世尊说,让法会大众听一听,我不但得着十四种无畏,我又得着圆通的道理,修无上道,修因证果,能成无上道德的缘故,还能得着四种妙德,这是总说。底下分开四段说。
一妙容说咒
一者。由我初获妙妙闻心。心精遗闻。见闻觉知不能分隔。成一圆融清净宝觉。故我能现众多妙容。能说无边秘密神咒。其中或现一首。三首。五首。七首。九首。十一首。如是乃至一百八首。千首。万首。八万四千烁迦罗首。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十六。十八。
二十。至二十四。如是乃至一百八臂。千臂。万臂。八万四千母陀罗臂。二目。三目。四目。九目。如是乃至一百八目。千目。万目。八万四千清净宝目。或慈或威。或定或慧。救护众生。得大自在。
这是观世音菩萨对着佛述说这四种无作无为、不可思议的这种道德,是什么呢?「一者,由我初获妙妙闻心」,一者我现不可思议的容貌,起初由我初得着妙妙闻心,什么叫妙妙闻心?上头这个妙是妙理、下头这个妙是妙相,有理有相,说这个道理得有形相表现出来,所以这两个字搁在一块就叫妙妙,这个妙理妙相的闻心,什么叫闻心?由耳朵闻声音的这个闻性,入在我心里的明白思想之中,这就是闻心,由这个闻入在心里头,外边有声音显出这个闻性来,这个闻性是心中所发、心中所知,「心精遗闻」,这个心得着这个闻就融化了,这个心精纯不杂,把这个闻性就融化在心中,由这个心的精纯无二,把这个闻就遗掉了,不要用这个闻了,因什么?这个闻就归在心上,由是「见闻觉知不能分隔」,由悟了闻性的道理,在这里融化了,见、闻、觉、知就不能分开了,我们人见的地方不能闻,耳闻不能觉,眼只能见、耳只能闻、身只能觉、心只能知,功夫用到这里,六根能互用,一根能做六用,这是修行的成效,「成一圆融清净宝觉」,由我这六根成了圆融无碍,清而不浊、净而不染,就是这一个知觉,觉者即是佛,由这里就成了佛知佛见,「故我能现众多妙容,能说无边秘密神咒」,因着这个,我能现众多不可思议的容貌,还能说无量无边的,秘者不可见、密者不可分,这种神通广大的真言,咒当真言讲,「其中或现一首,三首」,由秘密神咒,这就得到全体了,能普徧现一切相,或现一首,首就是头,现三个头,「五首,七首,九首,十一首,如是乃至一百八首,千首,万首,八万四千烁迦罗首」,五个头、七个头、九个头、十一个头,如是乃至由少而多,一百零八个头、千个头、万个头、八万四千烁迦罗头,烁迦罗翻金刚,现出金刚的面目来,这是表法身德,佛的法身就是现这些个相,这是观世音菩萨证到佛果位,所以能现这些相,对释迦佛说给法会大众听,这是他用功的效验,论三德密藏,现首这是表法身德,底下表解脱德,「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十六,十八,二十,至二十四,如是乃至一百八臂,千臂,万臂,八万四千母陀罗臂」,连臂带手都归到八万四千,这是怎么个道理?世界上一切众生有八万四千尘劳的习气毛病,这个地方表示观世音菩萨把八万四千的习气毛病都化了,都成了解脱德,母陀罗手就翻印手,印手是给人印证,人要悟道给人摩顶受记,这个地方是解脱德,底下发明般若德,「二目,三目,四目,九目,如是乃至一百八目,千目,万目,八万四千清净宝目」,这是说般若德现这些眼目,才能度化众生,「或慈或威」,或者现慈爱的相,或者现威仪的相,「或定或慧」,或者是入定度化众生,或者用智慧辩才说法,让人开悟,「救护众生,得大自在」,现这些神通都是为救度保护世间上无量无边的一切众生,得大安乐自在(随处自在、随处逍遥)为目的。以下第二说咒不思议。
二妙形说咒
二者。由我闻思脱出六尘。如声度垣。不能为碍。故我妙能。现一一形。诵一一咒。其形其咒。能以无畏。施诸众生。是故十方微尘国土。皆名我为施无畏者。
「由我闻思脱出六尘」,这就是观世音菩萨说他自己修行,因什么说咒不可思议呢?也是由于闻思的功夫,闻是耳朵闻、思是心里头思惟不断,观世音菩萨是由耳闻证圆通,见、闻、觉、知之六胜义根,不是眼等六浮尘根是无常的、有生灭的,六胜义根是没有生灭的,大家在这个地方要注意,分开了,人在世界上都是习惯性,说眼能见、耳朵能闻乃至心里能知道,所以人在世间上受苦,佛出世度化众生,就是让人明白这个理,不受世间的迷惑,自然就离苦得乐,这个地方显然就露出来了,「由我闻思」,就在这个闻字上,我们人都迷惑在声音上,自己就不认得自己这个闻性,以为是耳朵能闻听,这是根本上错,观世音菩萨是从闻性悟道,底下加一个思,心里不断的思惟这个闻,由这儿入手修行,能脱离苦、能不生不死,不是说这个肉身长生不死,是说的六胜义根,没有生死,底下就说效验,「脱出六尘」,人都迷在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上了,吃了六尘的苦,这里「脱出六尘」,不受六尘的迷惑,怎么个脱离法呢?「如声度垣。不能为碍」,这话说的有多清楚,这是一个比喻,就像说话的声音度过墙垣,我脱离六尘,就是那么容易,「不能为碍」,我由这里脱离六尘,「故我妙能,现一一形,诵一一咒」,现一切形,诵一一的咒,「其形其咒,能以无畏,施诸众生」,世间人若能这样修学,世间上没有一切可畏怕的事情,这个闻性是无形无相的、没有生死,怕什么呢?能以大无畏的精神施舍与众生,让众生也跟着我学,「是故十方微尘国土」,是所以故,十方微尘的这些国土,一个微尘一个世界,这佛的国土像微尘数这么多,世间人没开过眼界、没开过心,以为世界就是这么大,那差的太远了,因此,我以无畏施诸众生,让人离开畏怕,「皆名我为施无畏者」,世间人皆都名我为施无畏者,我能施舍世人不害怕的方法。
三博施恳求
三者。由我修习本妙圆通。清净本根。所游世界。皆令众生。舍身珍宝。求我哀愍。
此一段文是第三不可思议-受供不可思议,受世间上一切众生的供养,这是思想不到、议论不到的无量无边的供养,第三者是观世音菩萨对着佛诉说他修证的功夫得的效果,「由我修习本妙圆通」,修行不是特别修出个什么来,他根本上就有,所以叫「本妙圆通」,妙是不可心思、不可口议,根本上他就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圆通,圆是圆融无碍、通是通达无碍,人人本具,人都迷了,自己都放弃了,观世音菩萨对佛说,让法会大众听,说这种因由「修习本妙圆通」,要紧知道不是现修出来的、不是现炼出来的,根本上就是本有,是从哪里来的呢?还有个根是「清净本根」,这个本有的是什么?本来的就是清净,清是不浊、净是无染,没有染污、没有浑浊,以着这个为本妙的一个根本,是这么一句话,这个本就如同树一样,有本有根、有枝有叶,根在土里埋着看不到,在外边粗大的树叫本,本是本、根是根,这是说不是现修的,祇是自己污染了、自己迷惑了,自己不承认,这是观世音菩萨自己诉说的,清是不浑浊、净是不污染,这是本有的一个根,这不是上来说是「修习本妙」吗?这个妙也不是现修出来的,本来的妙,他有个根,这个根是不可见的,说到这个不可见,是怎么一回事呢?这就是说这个佛法,佛者觉也,法是方法,是人人本具的知觉,不能归复,因世界上的污染,自己就堕落受苦,这是观世音菩萨对佛及法会大众,发挥出来的这个意思,说清净本觉就是清净本根,「所游世界」,就由这个我所游走的世界,「皆令众生,舍身珍宝,求我哀愍」,这是个本然的,不是有要求、有嘱托,就是由我知道清净的本根,在这上头为本位,有感就有应,就能使令世界上的一切众生,「舍身珍宝」,舍身是舍自己的本身,珍宝是身外的宝物,都能供养观世音菩萨,为什么?「求我哀愍」,他是真知道这世界上是个苦恼的世界,任凭什么人,由贵至贱,统统都有烦恼,有轻有重,人人皆有八苦交煎,因为这种痛苦,求我解救,我是有求必应,这是菩萨对着大众说,请佛给证明,这样修行法对不对,这是第三无作无为的一个法子。以下是兴供不可思议。
四供佛利生
四者。我得佛心。证于究竟。能以珍宝种种供养十方如来。傍及法界…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卷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