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卷一▪P23

  ..續本文上一頁,合成一界」,就是這麼多的世界就是一個世界,有多大呢?所以佛要化世勸人,假比說,他得讓人生信,這個地方是讓人不可信的地方,要沒有善根的人一聽說煩了,這簡直是什麼大話麼?其不知道是實實在在的,人要是不明白這個理,沒有修行到這個地步,容易不信,人要做到了這才知道,釋迦佛不是說瞎話,他說瞎話騙人爲的什麼?你想他是國王的太子,他還有什麼可騙呢?我騙個官做、騙有財發,他不爲發財,他也不爲做官,你們諸位想想,他這不是騙人,這是真實的事情告訴人,人人都容易做得到,不但人世間一切萬物都能做得到,迷惑的太深,自己不承認,所以這「一時開現,佛之威神,令諸世界,合成一界」,這諸佛的世界合成一個世界。

  

  其世界中。所有一切。諸大菩薩。皆住本國。合掌承聽。

  

  「其世界中,所有一切,諸大菩薩」,各世界有佛,都有跟著佛的這些眷屬,就是佛的學生,好比是學堂一樣的,跟著佛學的那都是大乘的菩薩。這佛法裏頭有叁乘:大乘、中乘、小乘,都是說發大乘心的菩薩,大乘的菩薩「皆住本國」,都在他本國裏頭住著,沒來這個世界,「合掌承聽」歸成一個,這距離有多遠,你說是幾百萬裏?幾千萬裏?幾萬萬裏?遠的算不過來,一時大夥都看見啦,一時還做到了,就是這麼大的神通,「所有一切,諸大菩薩,皆住本國」,身心不動,個個都恭恭敬敬的都合著掌,承聽釋迦牟尼佛說法。

  

  佛告阿難。一切衆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業種自然。如惡叉聚。

  

  上邊因阿難尊者啓請,佛就回答這種事情,不是平凡的一種小事,所以佛回答的時候,光要放光動地讓大家的精神振作起來,發至誠心來聽,這時候佛就開始說話,佛說話是對著阿難尊者說,因他啓請問佛,對他一個人說讓大夥聽。佛告阿難,說「一切衆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不光指著人說,這是佛當時指著人說的,說一切衆生六道之中,天上的人,世間的人,天不天、人不人的阿修羅,叁惡道的地獄、餓鬼、畜生,在六道裏頭都叫衆生,再上廣處說連聖人也叫衆生,爲無上的衆生,沒有比佛再高上的,怎麼叫衆生?衆多成分,不是一樣兩樣成的,而是具足一切,菩薩爲發大道心的衆生,發大心自己要成佛,還讓世間人人都成佛,這就叫大乘的菩薩;緣覺是中乘聖人,他叫孤調的衆生,他自己把自己調好了,獨善其身;其次小乘的聖人,是四果衆生,他有四個階級:初果、二果、叁果、四果,他們是獨善其身,但還有回小向大的時候,這四種都稱聖人。在佛回答的時候,阿難總是現個人道事相,佛就對著他說,佛告阿難,說「一切衆生」,包括叁乘聖人、六道的人都叫衆生,說「一切衆生,從無始來」,這無始呀,佛要說法,他不能說有頭的地方,說有頭說不過去,自己不好講,你說說從哪裏起頭?什麼人也沒有看見,也沒有表示,也沒有證據,是怎麼個理呢?他就是沒有頭,這個世界是個圓理,你要說頭,邊邊都是頭,就好比一個圓球,你說哪裏算頭?也找不出頭尾來。所以這個地方,世界就是這麼個樣子,從這個無始,從那個沒有頭的那個地方算,從那個地方來,有種種的顛倒,人在世間上就是夢魂顛倒,

  就像做夢似的,把這個事情都做顛倒了,怎麼叫顛倒呢?大材小用!人人都有成佛的資格,自己卻做的頂小的事情,這不是顛倒嗎?你放著佛不做,還要造業的轉成叁惡道:地獄、餓鬼、畜生,這是自造自受,所以佛說一切衆生從無始來,有種種的顛倒,這顛倒太多了,什麼是顛倒呢?說了個比喻,說「業種自然,如惡叉聚」,這人在世界上一糊塗,不認得自己,錯認了「業種自然」,造業!造什麼業呢?善業、惡業、不動業叁種業,善業在世間上還算不錯,做善事有善報,將來還不至于大苦,你要比較,看向哪裏比,比那受苦的人,當然是不苦了,就樂了。究竟你發多大的財、你做多大的官,你做了大皇帝,在天上你做了玉皇大帝,比玉皇大帝高的還有二十幾層,一共是二十八層天,這都是凡夫,都叫衆生,都有苦惱,有輕有重,拿著輕的向重的比,他就算沒有煩惱,其不知向佛法一比,都在煩惱裏頭,你說哪個人沒有煩惱?

  

  天人壽命頂長,也有生死苦,生到無色界,壽命八萬大劫,這一個大劫說是四個中劫,四個中劫是八十個小劫,多少年算一個小劫呢?八萬四千年做本位,一百年減一歲,減至人壽十歲,再往上增,一百年再增一歲,增到八萬四千歲,這叫一小劫,二十個小劫是一個中劫,四個中劫是一個大劫,這是增減劫的說法。所以佛把根本都說出來了,說是從無始以來,種種的顛倒,沒有一種事不是顛倒的,人人都有顛倒想,怎麼叫顛倒想?我常說,自己不認得自己,人人都認得身體是自己,應該我的身體,我是我、我的是我的,這地方大家要分開,好比這個房子,這是誰的?這是我的房子,內裏有住人的是我,我所支配的叫我的,這個身體是我們這個知覺使用的,這個知覺是我,人不認得自己的知覺,拿著自己的知覺,承認這個有形有相的身體是我,豈不知這個形相,這不是我,而是我的;知覺才是我,他是我;你知道我、我的,我是什麼樣子?他也有形有相,他也無形無相,你在有形相上,你再明白了自己的無形相的是我,這就妥啦,你就光認得一邊,這個無有形相,他有知覺。大家知道,我們這個人身上的這個知覺,這個地方說了個片面的理,他就算是個我,人要是不明白在哪裏,拿這身體當我,你把這個知覺是我自己就違背啦,把自己就忘了,不管啦!這個人的身體在世間上,有數的,就照光陰說,人活不過百歲,普通的人說,這一口氣不來,不知上哪裏溜去,也不知死了是怎麼回事,人人都如此。所以佛看見這世間上的人太苦啦,所以才出世告訴人,你自己明明白白的,你不承認,你無故的就東抓西抓、東跑西跑,你自己把自己支使得糊裏糊塗,不知是怎麼回事。所以佛出世說法,有善根的人才能相信,人與佛法距離的太遠,我常說這個比喻,好比有知識的螞蟻對螞蟻說,這個世間大,怎麼個大法呢?說咱們走叁年五年也走不過來,其實,就在香港,咱們覺著這才多大的地方,你要螞蟻走,他爬個叁年五年也走不完,若說有這麼大的地方,那個螞蟻就不相信,說你胡說,哪有這麼大的地方?因牠眼光太小,這是說螞蟻對螞蟻的知識,就說香港這麼大,就不信,你要說廣東一省,它更不信,你再說全國二十九省,再說還有五大洲,它更不信,這五大洲擱在一塊堆,按佛的眼光看,說像虛空中一粒微塵似的。大家知道人人都能成佛,有這麼大的能力、有這麼大的享受,你自己放棄了,說這個地方可憐不可憐?除非是佛有這麼大的慈悲,旁人你就不信,這麼一說,螞蟻對螞蟻說起話來,有知識的螞蟻給那沒有知識的螞蟻說,他就不信,那是怎麼回事?這是他的眼光小,這人的眼光就了不得,所以這個地方,我略說幾句。這個地方說,他是造這個業,造的也太小,造業往大處造也行,最小的這個業力,抓住了這個身體,這就是我,我吃好的、我穿好的,你管我的名譽叫好的,哪一樣不好就不行,就來了煩惱,碰頭碰命的,就講這個,這是人自己不認識大體。往往有人說話,人要顧大體,這個話是好話,最好的話,連自己都不承認自己的大體,要承認大體,世界上絕沒有戰爭,也沒有你害我、我害你,也有做惡的人,要統統是這個樣,那就成了佛世界,他是認得自己了。佛出世說法,就是告訴人,沒有旁的什麼巧法,不像那些旁門外道,又是這麼修、那麼煉,長生不死,哪有長生不死的?誰也沒看見他師父活幾千歲,有些人還相信他那些說法。釋迦佛絕不能說這話,說讓人明白這個理,這是佛很歡喜的事情,說的造業就造這眼前自己所知道的這個業,業是什麼?無非是衣、食、住,爲吃的、穿的、住的,就爲這叁樣,沒有這叁樣,這色殼子就不能活,所以這個身體就不能存在,就因此,在這上頭人人就爭,人要知道這個大體,有這麼大的家當讓他爭他也不爭、他也不信,也沒有人說。除非佛說,這也是兩千幾百年的光景,總算站的住,不像旁門外道,幾百年就銷滅了,不是那個事情,足見是個真理,曆代的名人、曆代的帝王,都是要承認的這種道理,說業種是自然的,自己大材小用,這個大材小用是怎麼回事?底下說「如惡叉聚」,這是個比例,這個惡叉是一個果木的名字,印度有這種水果,有這種樹,這樹長的果子,中國沒有,所以不翻譯,就照他原來名字的意思說,這個果木他一出就是叁個,叁個在一塊出,聚是聚在一塊,它這果木的名字,就叫惡叉聚,說人造的業,業種是自然的,就如同什麼呢?如同惡叉聚,它不出就不出,一出就叁個,代表叁業苦,這叁個在一塊聚著,離不開,這個聚就是中國話,惡叉就是印度水果的名字。

  

  諸修行人。不能得成。無上菩提。

  

  底下拿這個做比喻,佛說不要說不修行的人,就拿修行人說,「諸修行人」都修錯了,他「不能得成,無上菩提」,菩提就是覺道,知覺的一條道路,人人皆有知覺,但是把這條道走錯啦,所以就沒有道了,往往說人要修道,這是爲這個知覺通達了,說不能成無上菩提,他顛倒了,顛倒這個惡叉聚,這是比喻什麼呢?這惡叉聚就比喻人,天然的惑、業、苦叁樣,這個人迷惑不知道,自己不認得自己,造業就造惡業,造善業也不算究竟,就照著惡業說,因什麼造業?是迷惑,迷惑就造業,造了業就受苦,這叁樣越迷惑越造業,越造業越受苦,越受苦越迷惑,這就沒有完,佛就拿這個比喻,「如惡叉聚」,你別說不修行的人,你照修行人說,這修行人就是要找個出路,世界上看著沒有意思,爭名奪利的轉眼成空,這說修行人要不明白佛法就容易走錯了路,他心倒是好心,然而這條路走錯啦,諸修行人不…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卷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