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舒開了,你看那個見性就那麼大,你要知道!這個性打眼上開出就叫見性、耳朵出去叫聞性、鼻子齅叫齅性、舌頭嘗叫嘗性、身上感覺的叫覺性、心裏頭知道叫知性,他這個性沒有大小,這是告訴人,你要知道他沒有大小,他哪有生死呢?
「又通者,見聞既爾,六用並同,根性既爾,塵識亦然。故陰入處界,本如來藏,性無生滅。」這個文就宗著這個總題說的,說「又通者」,前邊不是說了一個通了嗎?這個見性與這個聞性相通,這底下還說「又通者」,還有一個相通的,這相通的就多了,「又通者,見聞既爾」,上邊見性和聞性,既然是這麼的,說的不錯,說「六用並同」,見、聞、齅、嘗、覺、知是六樣,這是六樣的作用,你只說了兩樣:一個見、一個聞,這底下還有四樣:鼻子齅性、舌頭嘗性、身上覺性、心裏頭知性,齅、嘗、覺、知。見、聞這兩個你知道了,你講了,大夥知道了,那麼,底下這四個呢?這是六種的性的作用,「六用並同」,六個已說了兩個了,「見聞既爾」你說了,是「六用並同」呀,一共是六個,這還有四個並在一塊去了,這都相同的,這底下是什麼呢?「根性既爾」,說六種根性:見性、聞性、齅性、嘗性、覺性、知性,這是六根之性,「根性既爾」,這是一句一句往下推著總說的。這六根的性六樣,既然是如此,隨著六根成了十八界的,還有六塵、還有六識,六塵是什麼呢?眼睛不是見性嗎?眼見色、耳朵聞聲、鼻子齅香、舌頭嘗味、身上感覺、心裏頭知道,這六樣:眼見色、耳聞聲、鼻子齅香、舌頭嘗味、身上覺觸、心裏頭知法,色、聲、香、味、觸、法這叫六塵,六根見性你不是見的六塵嗎?六塵也有性,你不要光知道六根有性,不但六塵有性,你這六根觀六塵起了認識,眼認識這是什麼色,耳認識是什麼聲,鼻子聞的是什麼香味,舌頭嘗的是什麼滋味,身上感覺是痛是癢,心裏分別是是、是非,可這一分別,這不都是知識了嗎?六根、六塵、六識,叁六一十八,這叫十八界。這底下連上說,故曰:「陰入處界」,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這一說就多啦,「本如來藏」,這個地方光把名相引出來了,就不必講了,到後邊經文那就多了,這要一講,光說這個題目,上邊讓人知道一樣兩樣,後頭再照那正文上再一講,一目了然,就容易知道了,是這麼個意思,六塵、六識亦然,這底下又說什麼六塵、六識呢?這底下從哪裏來的呢?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本如來藏」,一共是二十五樣,六根、六塵、六識,叁六一十八,還有一個地、水、火、風、虛空、一個總識、還有個根,一共是七樣,七樣加十八,二十五,這二十五都有性,都能成佛,他因什麼選這個聞性、見性?他容易明白,你知道你在這裏研究出、考驗出有性,余者這二十五樣統統都有性,沒有性他得怎麼顯呢?佛說得都很巧了,讓人容易明白,一樣一樣的都給你分析開了,讓你心服口服,讓你知道、承認,那就得開這個正文,大家要知道,這是把這個宗旨,體、宗、用這叁大,名體宗用教,這是「五重玄義」。名字就不用說了,要緊的,顯出體來,這個宗旨算明白了,底下這還有幾句把這個作用說開了,體、宗、用,後邊研究那個教相那更好明白了,在經文上一點一點的就能知道了。
這種道理這底下說,用者力用也,即如來之妙能,此經之功德,滅惡名力,有這個能力,說力用,前邊就是體、宗、用,這叁大科要緊,說生善,名叫用,有了力用,「滅惡名功,生善名德,此皆偏舉」,這是舉一面的事情,這還不足,這底下說,正名用者,此經「顯密二說,俱以離愛得脫爲用」,這是說,正式地明這個用,正式地發明這個力用,你說有體、有宗,你得有力用呀,有什麼用處呢?這個用處就大啦,這關系呀。此經顯密二說,這「楞嚴經」裏有顯有密,給他講開了,這個名字叫顯文,顯分這一分子,「楞嚴咒」,這是持咒,那是密宗,叫密分。經上沒有宗,這宗是後人立的,有顯宗、有密宗,那經文上叫顯分、密分,這地方說「顯密二說」,這兩種說,「俱以離愛得脫爲用」,這個要緊的,你要是得這個力用,打哪來呢?有極大的力用,「離愛得脫爲用」,離開這個愛,這個愛最厲害,這個人這個迷惑,見愛住地、欲愛住地、色愛住地、無色愛住地,這個愛住地,住在心裏頭,這比貪、瞋、癡還難去呢,這個東西!這個愛,這一往之談就知道父子、母子的親愛,夫妻、弟兄的親愛,這都是親愛,這個愛小,就不容易離呀!這個愛!你要再說到天上的,那兒有六欲,有二十八層天,比人間壽命還長,比人間可愛的東西還多,二十八層,你升天是享福,人一活活最小的歲數,也活幾百萬年呢!那上頭,六欲天上也有夫妻,那夫妻的恩愛更不容易離了;我們人間的夫妻恩愛,頂大的歲數,你活個八十、九十就完了;天上呢,那是幾百年、幾千年的活著,那愛情更深了,那更不容易離了,這是欲界的六層天。色界有十八層天,一層比一層的福報大,不好離,那色界就沒有夫妻啦,光用功,旁門外道學佛法的,學不到家的,用功,生在那個地方,光有男子沒有女子,女子生在那個地方也轉成男子,那個地方生人怎麼生呢?生人都是植物生人,蓮華裏生人,你知道,不是人生人了,這十八界那壽命是幾千萬歲、幾萬萬歲。到了無色界四空天: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非想處天,這四天四空,十八層色界天加上六層欲界天,一共二十八界,這就說幾萬萬歲,他各有所在,功夫用成了,又享福,這裏頭的愛情比人間這個情愛,父母、妻子、兒女那個情愛重的多少萬倍,怎麼樣都得離了,我告訴你,你不是有愛嗎?時間長,到了時候還得死,你活幾千萬歲、幾萬萬歲,到時候還有生死,人的生死最短了,這就不用提了。說到這個地方,最難離的這個愛,這地方說「離愛故言力,得脫故言用」,你真能離開這個愛,這才是有力量、力用,你要是離開愛,就脫離了,這就有用,有力就得用了,說「離愛故言功,得脫故言德」,不是有功德嗎?離愛就是功,你脫離了,真脫離開這個愛了這說叫德,這底下說的很多,這就容易明白了,然所離者是什麼呢?才剛說的,有叁界的果報之愛:欲界、色界、無色界,二十八層天各有各愛,你活到幾千萬年、幾萬歲,在這個時候,這地方這還是凡夫,二十八層天,你要知道,你要學了佛法,人就不容易入外道了,一看就明白了,你心裏頭知道。不知不學佛法的人容易入外道,你看這個說升天,人家這不是說閑話啰!說這個人生天了,預知其時,死後天上音樂響,不錯了,升天那不錯了,比我們人強,那還有生死沒了,你要明白佛法,這二十八層天的苦都得脫離,成佛的福比二十八層天的福還高的多少萬倍也不止,不詳細說,你到經文上一研究就知道了。所以這底下,你要學成佛了,還得要離開多少愛,不光天上的愛得離了,也要「叁界果報之愛」得離,叁界二十八層天還都是凡夫,有「偏真涅槃之愛」,證了四果的阿羅漢了,那有神通是超凡入聖,成了聖人,你還是有愛心,還得離有「出假神通之愛」,出假神通比阿羅漢的神通就大了,阿羅漢能移山挪海,把這山能挪了、把海能移了,這不算什麼。你要說到佛法,移山挪海,出假的神通,這是菩薩了,還沒成佛,這個可愛的神通更大了,能可以幌動乾坤,把乾坤都可以變化了,世界都能變化了,這還不行。你覺得我這個愛我就了不得了,我舍不得了,你還得離了,怎麼個理呢?有「中谛似道的法愛」,到了中谛離成佛不遠,那個愛還得離,而所得者是什麼呢?離愛才得脫,是圓淨涅槃之脫,有方便淨涅槃之脫、有性淨涅槃之脫,因這個地方才離愛得脫,你把上頭你證到中道的理體,開了佛的知見了,你還有可離的那個愛吶!而所得者是什麼?離愛得脫,圓淨涅槃!圓淨涅槃是成證般若德,不是前面說過叁德秘藏嗎?方便淨涅槃是得解脫德,性淨涅槃之脫,脫離了性淨涅槃呢?就能可以得法身之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證叁德秘藏,這才是大有力用,到了這個時候,這是離愛得脫,這底下還有幾句,這幾句說完了就完啦,說什麼呢?名體、宗、用說完了,這還有判教,這教也得說幾句明白,後頭到了正文上一點一點帶著就講過去了。這個地方要說把教理都說明白了,你還得一天一天的講,得一個月的工夫也講不完,這地方說幾樣名詞,這個教有藏教、通教、別教、圓教,有頓教、漸教、秘密教、不定教,這八種教義,這八種教義是什麼呢?
藏教是生滅的法門,生滅的法門,滅惡生善,是藏教;通教是無生滅的法門,講無生的理,參禅不是講無生的道理嗎?參禅那是通教的;別教是次第法門,有無量法門,講次第而修,一步一步的高;圓教是無作的法門,不用造作,你就明白開這個性,這就是無功用道,到了時候能成了,可是不大容易明白,還得用點真心去研究。
這是四教:藏教、通教、別教、圓教,藏教是生滅四谛、通教是無生四谛、別教是無量四谛、圓教是無作無爲的四谛,還有頓、漸、秘密、不定。頓超直入的教-頓教;漸教由漸次而入的;秘密教就是密傳念咒-念真言咒語;不定教,你聞大教,你能可以開小悟,說小教的道理你開大悟,那就不定了,這叫化儀四教、化法四教。佛出世的時候,先說藏教,說藏教說了十二年才證四果阿羅漢,弟子程度高了,這才說「方等經」,先說「阿含經」,「方等經」說了八年,「阿含經」說十二年,這就是二十年了,「般若經」說了廿二年,「法華涅槃經」說了八年,一共整五十年,說到這兒,這都是五重玄義,略略地都說完了。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玄義》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