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玄义▪P16

  ..续本文上一页声无既无灭」,你要知道,声音没有了,这个闻性没灭,声音灭了,闻性没灭,那么声音要有呢?「声有亦非生」,有了声音,你觉着闻了,这个闻性也不是因着声音才生出来的,这个地方不是说的明明白白的吗?

  

  这个地方可以分开啦,声无,这个闻性不是因声音就灭了,从来这个声音就有,声音有,也不是打这个声音上生的,亦非生,也不是声音上生的,他怎么个理呢?你要是声音没有,不是从声音上灭的,声音有,这个闻性也不是从声音上生的,这个地方就明白了,这个闻性是常在的,他无非拿音声显出来的,哎哟!我还有个听闻性呢!这个闻性,你没有声音他也是有,他要不是你十下敲鼓,十下都听见了,八下敲,八下听见啦,你这边敲了鼓,那边有炮响了、有鼓音、有钟响了,他也是听见了,所以你知道这个闻性,他不是这个声音、也不是声音响的,是常在的。「生灭二圆离,是则常真实」,这是接着上面这两句话说的,上边说,人的耳朵的闻性,声音要没有了,闻性不能没有,闻性是常在的,说「声无既无灭」,声音没有了,闻性已经他就没灭过,声音要是有呢,他亦非生,声音有,这个闻也不是因声音生出来的,原来耳朵就有闻性,就是这么句话!在这个地方我说过来说过去,多说了,因为什么呢?我就怕人一时滑不开腔,这意思要紧,大伙要注意!你把这个意思明白了,一部「楞严经」都明白了,都为了这个说的,说是因为怕人不明白,要明白了,真彻底明白啦!就开了佛的知见了,你比那个四果阿罗汉的知识就高啦,所以这个地方我就要多说。要承着上边这两句话又说了,他这么一看,这个闻性是真实常在的了,有声音他也不是随着声音生、没有声音他也不能随着声音灭,足见地这个闻性他是不生不灭了。你要找得出这么一个不生不灭的天性来,人天然的耳朵的这个闻性,这个地方可以做个样子,你就打这上头入手,这个道理,你就找出不生不灭的这个因缘来了,找这个因缘来了,将来你还怕没有果报吗?将来你就能结佛果了,意思是这么个样子。这底下又说,这话说得很结实,「生灭二圆离」,你要知道这个闻性,他也不是随着声音生、也不是随着声音灭,不随着声音生灭,他这个生灭,声音的生灭,这个闻性,这两样「生灭二圆离」,这二样圆圆满满的离得个干干净净,与这个声音毫不相干,你别连着,这个二圆离,这个生呀灭呀,闻性没有生灭,这是告诉人,这二样圆满的都离开了,连一点拖泥带水的地方也没有,说这还有点没离开呢?没有那么回事,完完全全都离开了,这是让人在这个地方认真,你要知道这么着,「是则常真实」,你要能这么认识,这就是无生无灭的常在的那个真而不妄、实而不虚的那个天性,人这个耳朵的闻性就是个天性,这个地方知道啦,底下随跟着还有说的,说这个话,就是我们这个人现前的闻性,现在我说的话,诸位不是都闻听见了吗?我这个声音是有,你们这个闻性也不是打我这个声音生出来的,我这个声音要没有呢?也不能随着我这个声音灭了,你这声音还是在的,因什么我不说我这个声音灭呢?那个人说话你还听见了嘛,你的声音何尝灭了呢?他没灭,有什么声他听什么声,你要在这个地方把他找真了,这就好办啦!这个理就好明白了。所以,这才说借着我们现前我们人的闻性「本自如此」,本来人人的耳朵的闻性都是这个样子,不是一个人、两个人,人人如此,此即,此即干什么呢?此就是不生不灭的真因,你要想成佛,你得有因才结果,你有这个成佛的因,你才结成佛的果,这个佛的因是不生不灭,你这个耳朵的闻性是不生不灭的,你要把他认真了,你承认了、结实了,你常常时时能观想自己这个闻性,这是真修行,大家要知道。

  

  「又通者,闻性既尔,见性亦然。」「盲人睹暗,观河不迁,筑墙非断,穿窦无续,入室非缩,观目非舒。」这上来把这个话说得明白了,说是这个闻性,既然知道他不生不灭,这就是个成佛的真因-真因缘,有因缘才有果报,你要没有因,那有果呢?有好因结好果,说世界上都是如此,这个人可以信的,说这个真因你明白了,这是一样,后边还有相通的,你这一样明白了,你可以样样都明白了。他接着说,又通者,又与这个相通的是什么呢?这是才刚说的这个「闻性既尔」,耳朵的听闻性,已经是这个样子了,说「见性亦然」,这眼睛看见的这个见性也是这么的,不是这一样,有六样:眼见、耳闻、鼻子齅、舌头尝、身上觉、心里头知,这六种根性。你明白这个闻性,搞明了!这还有见性,也是这么的,见性怎么没有呢?这底下又继续说,「闻性既尔」,你这个听闻性,你承认了,你就是这么了,不生不灭了,你还知道啦,眼睛这个见性亦然,也是不生不灭,就这么句话,也是不生不灭!怎么见出不生不灭来呢?「盲人睹暗,观河不迁」,拿这个做证明,怎么做证明?他说你要不明白,你问问瞎子,我们人有见性,瞎子看不见了,没有见性,这就错啦!他这个瞎子看不见,你可得知道,他见不着明了,光明他看不见了,还能见着黑时,大家想想,这说是那个见性,所以前文上都得要知道,这个随缘不变,他是随着因缘,你眼睛瞎啦,还有个不变的性呢,因什么变呢?是不变随缘,他有不变的这么一个真性,随着你的眼睛的缘,有一会儿看不见啦,你不能见着明,瞎了,你还能看得见暗吗?你不信你问问瞎子,你眼前见什么?我看不见旁的,看不见光明,看不见了,我看见黑,黑暗的看得见,看黑暗时是谁呢?还是那个见性!你知道,他是不变他就随缘,他不变的体,他得随着缘,随着眼睛,瞎子这个缘也得变变样,随缘还不变,他这个见性还有,要不这么前边讲那个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这个道理叫「如来藏」,如者不变之体、来者随缘之用,你们大家留心地注意,这就都通达开啦,所以这地方不要多说了。说「又通者,闻性既尔,见性亦然。」怎么叫见性亦然呢?那个盲人,盲人就是瞎子,这个字还有念蒙的,正念念盲,睹暗观就是说他不能见明,他能见着暗,见性不能说打根本上都没有了,这底下还有呢,不管这儿了,这一个见,见的太多啦,就怕人不信,所以「观河不迁」,怎么叫「观河不迁」呢?这地方有一段公案,得多说几句话,不然不好明白。

  

  佛在说法的地方,简单说,有个国王,国土的名字叫波斯匿,波斯匿王和佛在一块说闲话,佛就问波斯匿王说,大王你这个精神很好,你多大岁数,他说七十二岁啦,他和佛同岁,佛也是七十二岁,说这话的时候都是七十二岁,佛这是说见面话,说:「大王,你七十二岁了,精神还很好。」大王说:「好什么?差远了。」那就是说精神、眼光振不起来了,离着死就不远了,佛说:「你知道,人到了岁数离死就不远了」,佛和他同岁呀!「你还知道身上还有一个不死的吗?」波斯匿王一听见,来了精神了,好,这人到时候就死,身上还有个不死的?那世尊你得说说,佛说:「好,我给你说说!你年轻的时候过桥,咱们这个离这庙不远不有一道恒河吗?你小时候多少看过恒河。」说:「我几岁的时候跟着我母亲过那个恒河我就看见啦!那恒河水是活的,冲来冲去的,简直把那个河弯子,行直就弯。」这是一定的,咱这里的黄河不是一来就变了,一来就把黄河身子改了地方了,这是常言,都是一样,那水流,哪边硬它就向哪边变化,佛说:「你看见这个恒河吗?」「那当然是要变了,这个弯不是那个弯。」说:「你看见的这个见变没变?」一下子就问住了,波斯匿王说:「你这个见,还是这个眼睛见?」「早先看见那个恒河,那个弯不是这个样,这个弯又弯过去了,又变了。」「可是见还是这个眼晴见。」说:「你要知道,变的将来受灭,有生有灭;这个不变的,他不生不灭,不生不灭,哪有生死呢?你知道你那个见性是永远不变的,他没死,你要知道身上有一个不死的东西。」波斯匿王算明白了,「对哟!这个人死了还投生去呢,还有一个不死的呢,是不是?他要是死,都死了,没有投生的了,他当然有个不死的,他怎么叫死呢?他没死,他无非是变了样,所以变样是形相变样,那个知见他没变。」佛这一说,波斯匿王打这儿开了悟了,打这里就引出来了,「观河不迁」,你观见河的它没迁变,底下还随跟着「筑墙非断,穿窦无续」,你假比你说你那个见性往那看,这打一道墙,就遮住了,你就看不见那边了,是不是?虽然看不见,你要是研究这个理,你这个见性没有断,断了它就断开了嘛,要断开了,你要把墙打个窟窿呢?你在穿一个窦,穿过去那个窟窿,你也没看见他,在续上,他有断就有续,你也没看见续,足见他根本连断也没断,他要断了得有结续的工夫,怎么个结续法?没看见它结续,你打开,也就叫不变随缘,不变可随着缘,它没根本全变,不变它随缘,它随缘就暂时看不见了,看不见呢,我帮你再打个窟窿呢,又看见了,随缘还是不变,所以前面解如来那两个字,「如来藏妙真如性」,大家我不是讲了吗?那个如者不变之体、来者随缘之用;不变之体藏着随缘、随缘里头藏着不变,所以这个藏(收藏的藏)就念藏(宝藏的藏),叫「如来藏妙真如性」,这种道理你不可把他说实了,他变里有个不变、不变里头藏着变,你要知道,他不是究竟就消灭了,这道理,他无非是变变样。把这儿说完了,这底下还有呢,你要知道穿窦不续,你筑墙,他都没断,他一断就不能续了,这里又说「入室非缩,观日非舒。」你假如在外头走着,你看见多漂亮、多大,这个宽面,眼睛看得有多宽呀,你到屋里头,你看见的这个见就缩小了,你看我们这个屋不就这么大吗?大伙就看这么大的地方,你要出去一个人就看几十里,是不是?可是你到了屋里头,见性也没缩小,这个东西他是不变随缘、随缘不变,「观日非舒」,大伙出去到外头,一看日头离几万里地,你这个见性才没舒开,现在…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玄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