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加什麼說啦,你明白了是明,明白不了就算是沒那麼回事,你要一明白什麼就錯了。你假定說,這個話說到這,說到釋迦佛夜睹明星悟了道了,我們這個人可以試驗試驗,你看不見明星,你旁的星星還看見啦,你要願意提早起來,也有東方起明星,也可以看呀,你看一看,你比量比量,他怎麼悟的道呢?你拿眼睛看一看,看一看你不就是個明白嗎?你也別把這個光明擱在心裏頭,一看到就是這麼回事情。說這個明啊,就到我這個心裏頭就明白了,外頭這個光明,不是這個虛空的這個光明,這就是你心裏頭這個明白,這個明被引出來啦,這是個「正因的佛性」;你借著這個外緣,那個明星,那是「緣因的善性」;你心裏頭了然了,這是「了因的慧性」,這是人的叁個佛性。所以我用錯了在哪個地方呢?就是這一個明字吧,就說這個明吧!也可以說知覺,就依照明白說吧,有能明、有所明、有本明,我們人把這叁個明字,本明抛在脖子後頭去啦!不管啦!能明偶爾會說,說也不知道怎麼回事情?每天所用的呢,就是用這個所明,這是我所明白的事情,因什麼所明的事情啊?有這種事實在這裏擺著,這個事怎麼辦?怎麼對?怎麼不對?怎麼好?這就算我明白了。這個東西明白的叫所明白,所有的事情你明白的,你假比今天咱們研究這個佛經,我這是隨便這麼就是個研究性,我就這麼多說幾句話,假比你說到這個地方上了,說到這個明字,該怎麼個明法呢?我說這個話,你們諸位要記住了呀,就怕你們受了毒啦,你記住我這個話有什麼用處?無非是借著我這個話,就像佛看見那個明星,借著這個明星心裏這麼一明白,就對啦,你再要把那個明星記住了,老是天天觀那個明星就錯了。我說那個話,你們諸位知道,這是我所說的話,你們諸位所明白的,你要是再轉一個個兒,他一說我就明白,必是有個能明白的,是不是呀?他說了我就明白,他借著這個明白,這還算不錯,比那個所明白還高一點,到了這個地方,你再一轉個兒,這個能明白打哪裏來的?借著所明白來的,因我所說的你明白,所明白是從哪裏來的?借著能明白才有的,能、所,你要研究佛法,得要能所雙亡!能明白的也把他放下、所明白的也把他放下,根本上都有個本明白,要沒有這個本明白這叫「正因的佛性」,能明白的是「了因的慧性」,所明白是「緣因的善性」。所以,說到這個地方,就得多說幾句話,佛出世說「法華經」,說過去世的、現在世的、未來世的,開權顯實的時候,就說未來世的。
佛出世說法四十九年,這就不提那些個了,到了那個法華會上,這是說這個佛字,就說在這兒,因此,這個人不容易明白,佛是循循善誘,由淺入深,說到開權顯實的時候,佛也快要入滅了,你明白了我也這樣……把這個事情說開了,你不明白我也得說啦。所以,過去世諸佛也是這麼說法,現在世也是這麼個說法,說到釋迦佛這個事還是現在世了,不但現在世,將來未來世,怎麼叫未來世呢?釋迦佛在二千幾百年前這麼說吧,我們這個時候就是佛的那個時候的未來世呀,過去世已經過去啦,現在世呢?釋迦佛那時候說法呢,說這未來世,就是爲給我們這個時候的人說的,所以才引出來這個話來,引的是什麼話呢?咱就不說那些個啰嗦了,直接了當地就說了:「諸佛兩足尊,知法常無性,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你聽這話,先說這四句,這是佛所演的教,後邊這才說入理,入這種性理,諸佛,這是說未來的諸佛,過去諸佛這都說完了,現在的諸佛呢?掌教的佛,那也算說完了,這最後給那個未成佛的,叫未來的佛,未來的佛!佛已經說下啦,讓未來的人悟這個理,所以我這是觸動了,到了這個時候,我這給大家隨便這麼說一說。這個未來的佛,他說的剛才這四句話這是先說教,說完了這四句教,底下再說理,這個時間太短促,一說起來這個岔就長啦,你不說長了人又不好明白,還沒等著說完又到了時間啦,這也是一個病呀!
說到這個未來的佛,未來的佛還沒成呢!這才一曆耳根永爲佛種,耳朵一聽進一句佛經、一句佛號,這佛的種子就下啦,這都是未來的佛呀!所以呢,「見即成因」,你看見佛像了,看見菩薩像、佛像,你一生恭敬心,這也是這佛因也種下去了,咱們就先不說這個,這個種子種這個因,這還都在所因以內呢、在所明白以內,究竟爲真正的真實的明白,釋迦佛最後說的未來的佛,他說了這麼四句話,先說教,先說這四句。諸佛-未來的諸佛,還沒成的佛呢,將來人怎麼成呢?「諸佛兩足尊」,這兩樣得具足,這才稱爲尊,尊都是世尊,都成佛啦,這兩樣具足啦!哪兩樣呢?福要足、慧也要足。第一,得修福結這個佛緣,你不結佛緣,你怎麼能明白佛法呢?第一這叫緣因的善性,你得先結佛緣、先修善,然後,還有一個了因的慧性,你這明了,說是這個明呀,你有這個善緣,你結上佛緣啦,你這才可以明白了因的慧性-智慧,一個智慧、一個福,福慧這是兩樣都足了,這才成佛,福足、慧足,成就什麼呢?成就他自己這個正因的理性,叁個性,天然的有個正因的理性,他代著一體二用啊,是一個了因,了因是智慧、緣因是善緣-緣因的善性。所以說,諸佛-未來的諸佛,兩樣得具足,才可以成爲世尊,兩足,福也修足啦、慧也修足啦!「諸佛兩足尊」,怎麼叫兩足呢?這底下就說了:「諸佛兩足尊,知法常無性。」法,就是指著世間上所有的種種樣樣都叫法,他知道這個法呀,在這個地方說叫佛法吧,說知覺的知,這就是了因的慧性啊,說知道這個法,佛法接上這個佛緣,這就是緣因的善性,這叫兩足,知、法,這兩個法:一個知、一個法,就是兩足,這底下一個常,常呀!你要知道這個,永遠也不壞、永遠也不變,常是怎麼個常呢?是不是無故的說常就說常了嗎?底下隨跟著一個字就是個無,你看這一句話分好幾層講啊,「知法常無性」,他知道這個法呀,知是一個字,是智慧,法是緣因的善性、了因的慧性,兩足呀,兩足尊稱爲世尊,因什麼呢?因這個知就是一個法,知說是了因的慧性,法呢,就是緣因的善性,這個緣因的善性、了因的慧性該怎麼樣呢?常在呀,這麼就把知、法、常,一個字一個字地講,這個知、法、常有什麼好處呢?怎麼叫做常呢?這底下有問題呀,福也足了、慧也足了,都能常了,怎麼叫做常呀?你知道,這底下有個寫成的一個字,「知法常無性」,都在這個無字上,他沒有一定有個什麼東西,知道這個法呀,知、法,知是一個了因的慧性、法是個緣因的善性,了因的慧性、緣因的善性就是常,常在,因什麼常在?無呀,沒有呀,說這麼明了,根本上就沒有,你可別著在智慧上呀,還有個智慧上,有個善緣呢,你看在這說都沒有,你說怎麼辦呢?你這不是騙人嗎?什麼也沒有了,這麼不是騙人嗎?不是呀,你這什麼心理都沒有了,你這什麼也抓不住了,你這心裏也不就空了嗎?你想想呀,你心裏還有什麼呢?這就是你的本心就露出來了,你要知道了!你的本心都拿著這個大光明鏡子,都拿五色油泥都遮上了,你把這個油泥照了鏡子裏頭,拿了鏡子當明白了,哎呀!紅的、藍的、綠的、白的,你看這個知道多少哇,你心思你把油泥擦去,這個鏡子一照,把天地都照下去了,你看你這個用處有多大?這個道理就在這兒呢,就怕你又糊塗了,一個智慧,一個了因的慧性、緣因的善性,這兩樣都足了,就全憑一個無呀,你沒有拿這個代表好說呀,說完就掃光啰!是一個無性,性字也是假定的名詞,到了究竟,無有性!連性也沒有,你說到了這個地方,你們自己,你們諸位,你們聽完了,你們想一想,這個什麼也沒有,這怎麼辦呢?你這不是成了老習氣了嗎?你什麼也沒有,你心裏不能空了嗎?「心空及第!」-宗下說的,你就到了家了,你心裏一空了,什麼也沒了,你就到了家了,「心空及第!」這是宗下不有一句成話嘛,就全憑這個空呀,全憑這個沒有呀,你再到究竟處,連空也沒有了,這心裏就是明明白白的。
是吧!上邊說了這兩句:「諸佛兩足尊,知法常無性。」這底下,你別看這麼難明白呀,就怕你呀,不常常地發心呀,得要多多結緣,與佛法結上緣,自然就明白了,佛也恐怕人不容易明白。佛種呀,種佛的種子是從緣起,你得要結,常常地與這個佛法結緣,打這上頭才能夠發起來,你才能夠明心見性,才能可以見著這個佛法的所以。頭一個字就在這個緣上,這個緣呢,也是性宗本具的,緣因的善性,你要一接上佛緣了,這個了因的慧性就容易明了,一明了!了因就是明了,就明白了。你只要有這個緣,你就能夠有這個智慧,有這個緣、有這個智慧,這說是福也修下了、慧也修下了,這個地方所以「是故說一乘」,這是所以,這是說的一乘法就在這兩樣:一個緣因的善性、一個了因的慧性,所以這個地方告訴這麼一句話。底下這四句話是佛的言教,佛說「法華經」,開權顯實,有四個一:人一、行一、教一、理一,人、行、教、理,人、行這兩個字就不用說了,人是菩薩才能學,發菩薩心,行呢?得行菩薩行,度化衆生,底下剛才講這個呢?這是言教,言教呢?說「諸佛兩足尊,知法常無性,佛種從緣起」,佛的種子,你總得和佛法結緣才能夠起來這個種子,你要是有緣因,就容易有了因,所以這個地方這兩樣擱在一塊這就叫一乘大教-「是故說一乘」。這兩句話倒好,容易明白,底下,就是顯這個理啦,這個地方是說的教,教是顯理,理是什麼呢?「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于道場知已,導師方便說。」這是說這個理就在後邊這兩句上,前兩句上這個理就顯出來啦,「是法住法位」,就在這一句話上呢,世間的相就永遠常住了,什麼叫「是法住法位」呢?世間上一切:一共就是,這法就當個樣子講呀,什麼樣子就住在什麼樣子的本位上,是什麼樣呢?所以呢,這一個法性是法,各法一個法相,這兩樣法:一個法性、一個法相…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玄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