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倓虛大師追思錄▪P7

  ..續本文上一頁,遍入遍救。

  

  

悲誠是維系佛法命脈的主力,僧團中肯盡悲盡誠,彼此的心纔會相通相照,佛法命脈就會活暢起來。悲,是自己肯得多吃苦;誠,是自己絕對不欺人,這樣做人,性行就歸于「慎厚」了。一個「慎厚」了的佛教行者,處處就能使人放心,使心獲益。佛教和佛教徒能在人類心目中永遠被瞻仰,被系念的原因,全是由于處處能使人放心,使人獲益。倓尊者在現代僧界中就是這樣一個最超特的大人!

  

  

福慧兼修的倓尊者,我只拈了兩點悼念他,這,在我看,就足夠作爲現代中國僧伽的「龜鑒」了!

  

  

民國五十二年十二月二日警危室

  

  

  

我所崇敬的倓公老法師

  

隆根

  

  

一代高僧倓公老法師,以八十九歲的高齡,圓寂于香港弘法精舍。當此不幸的噩耗,于本年八月十一日傳出後,海內外知名相識的僧俗佛徒,莫不驚悼,同感耆宿雕零,法門冷落,生起無限的悲傷!

  

  

想起倓老,生長在河北,出家、弘化,也多在北方,可說他老對于北方,有著特殊的因緣。北方佛教,在近代亦甚衰落,但自他老獻身佛教,不辭辛勞地負起弘化的使命後,北方佛教,恰由衰微的沒落中,日進興隆。

  

  

倓老在北方弘化中,其對佛教的貢獻,有著非凡的成績,其最大者有叁:

  

  

一、德化士林:倓老的德學,有著高深的修養,其最能感人的,是看破、放下、自在的行踐。看破世間事物的假合而不生實有的執著,放下人我是非而不貪求名利,自在地生活,平靜地工作,而不受煩惱的迷惑與纏擾。他老生平以此自守,也以此導人。此一德行的發揚,深感人心,北方的朝野人士,受其感化而皈投座下者甚衆。北方佛教的興起,在他老的努力下,獲得了不少有力人士的外護,于此也可見到他老的感化力,不同尋常了。

  

  

二、修建寺廟:寺廟是佛教的象征,凡有寺廟在處,即有佛教流行。寺廟是內修外弘的場所,沒有寺廟,弘化無所,人群亦無處歸向,所以修建寺廟,亦成爲發揚佛教的要務,倓老在北方弘化中,對于修建寺廟,亦極熱心,雖然他老兩手空空,但在赤誠爲教的感召中,或修葺、或創建的寺廟,大小不下數十處,亦可見他老的創造力,也是不同凡響了。在他老的修建寺廟中,如長春的般若寺,哈爾濱的極樂寺,營口的楞嚴寺,青島的湛山寺,天津的大悲院,都是規模很大的,尤其湛山寺,從新興都市的青島建立,不獨度人無數,而且成爲中外仰慕的名勝道場。人傑地靈,青島佛教的興起,他老的功德,將與青山永在的。

  

  

叁、興辦教育:教育爲培養人材的要務。時代的進步,佛教缺乏人才的應化。佛教的複興,倓老深深覺得教養住持佛法僧才的重要性。所以他老弘化北方時,所修建的寺院,大多辦有佛學院,尤其湛山佛學院,成績卓著,名聞遐迩。及至他老晚年南化香海,此一爲教育人才的志行,始終隨處,貫澈未辍,在港辦有華南學佛院,成就僧才亦衆。

  

  

倓老的一生,都在爲教爲人而致力,功德的廣多,自非以上叁點所能表達得盡的。然即此叁點,亦足以見他老的偉大,應爲吾人崇敬與學習。

  

  

倓老學宗天臺,行歸淨土,晚年在港,對修建事,文化事,多督導門人推行,他老除講學外,多在修持,日誦法華,夜念彌陀,直至化緣告盡而後已。

  

  

筆者出生也晚,因緣差別,未能親近他老,然在港時,亦幸不時得聆法音。他老慈悲待人,愛護後輩,尤令人感戴,而令他老舍報生西,法門失去一龍象,青年失去一導師,怎不令人生起無限的哀思!

  

  

  

追憶湛山老人講的開示

  

忏雲

  

  

晚殿之後,鍾盤梵呗的音韻,隨著經聲佛號同時消逝,寺中內外,靜悄無聲。一片沈寂,佛前的海燈,仍然熒明曦微的照著,從香爐中湧現的素煙,還是袅袅缭繞在宏敞莊嚴的大殿中央,外邊天色已經是黃昏之後,夜幕低垂的時分。寺宇庭院越發顯得甯靜肅穆,我和某師走出大殿回到上客寮,便依照我們已經約定的程序,准備到倓公老法師寮房請求開示,我們穿好衣履,整齊一番,便恭敬謹慎地走出門外,經過中庭,轉向後院,緩步輕聲,來到老法師寮房外,我屏息躊躇伫立了片刻,然後舉手扣門叁下。這時聽到老人在寮房裏似乎答應是的。低緩輕微地咳嗽一聲,如是我們便輕開房門,進入室內,看見老人披著袈裟正在拜佛,我很覺抱歉,恐怕打老人的閑岔。便想退出。這時老人站在拜墩前邊。轉頭看我們,意思是問我們有什麼事情,我馬上說:「我們想請老法師開示」老人聽了,便回轉身來,抽下袈裟疊好之後,走過來我們這邊,讓我們坐下,我們聽到了老人的慈令,便謹慎的坐在門傍凳子上,說著老人也同時坐在靠近我們傍邊的一把椅子上,兩腿疊著兩手放在腿上,雙目低垂,神色極其甯靜安詳,莊重純摯而又潇灑解脫,靜了一兩分鍾之後,老人便開始徐徐給我們開示,他老人家的聲音,铿锵清澈。穩重綿遠,聲聲句句打動了我的心弦,深深的刻印在我的八識田中。

  

  

倓公老人說:「我們信佛出家就要弘法利生住持佛法,沒有什麼其他的,弘法利生住持正法,祇是看衆生苦,爲的度化衆生出苦,更沒爲的什麼其他的所以弘揚佛法,住持佛法,第一要有觀音菩薩的大悲心腸,只是爲的度脫衆生,令出生死苦,我以前在叢林中主事,一切賬目,任憑人家查看,沒有隱藏避諱什麼毛病。其次弘揚佛法,就要會講經說法,住持領衆,就要有好口才會說話。人衆多了,就要善巧方便,勸勉調理。安撫大衆,六和無诤,安心辦道,所以有了大悲心腸,還要有維摩的口舌,要有辯才會說話,可是遇著難調的人,怎麼說他也不聽。難辦的事,辦不好處,就要大度量去容忍。所以有了維摩的口舌,還要有彌勒的肚皮,能忍能裝,能容納下去,這纔可以,可是有了實在不可再忍的事,實在難調的人,必須要主持正義,護持佛法,這時就要現金剛面目,瞪起眼睛,咬著牙根,又怕什麼,一定要折伏攝受,使令畏服,貫徹始終,做得主張,這纔能把事情辦到好處。究竟有所成就。」

  

  

老人接著又說「我們爲佛弟子出了家,就要給佛門撐架子爭口氣,給人家做個好榜樣。不要擺架子,以前我在青島湛山寺,有一天下午我和一位從遠道來的法師,坐在寮房裏談話。談了一會子,天將傍晚,忽然看見竹門簾子外邊黑糊糊的站著一個人,又高又大,仔細看看,還是個西洋人,衣帽整齊,溫文儒雅,很有禮貌,我看了不好不讓一下,他聽我讓,也就進來了。還會說中國話,我讓他坐下,又給他介紹那位法師,我說這位法師從某處來的,很有修行,他聽了很不以爲然,搖著頭說。「恐怕不是吧」我覺著不好意思,便接看說「這位法師確實很好,很有修行的」他聽了卻反駁著說「我知道某處的和尚都吃肉,那還算得有修行」我聽了他這麼說,也就不再勉強和他爭辯,談了幾句,他就告辭說要到寺裏各處去參觀一下,他走了之後我就把這事兒忘了,沒想到這年臘月叁十那天,傍晚時分,他又來了,這次他來時我請他進裏邊坐,他卻不進來,就在大殿前面,齋堂院子裏,寺裏各處走來走去,等到吃晚飯的時候,那時湛山寺大衆還沒持午除夕晚上包的飽子一蒸就好,就一盤盤的端到齋堂,他看見了就到門口站著看,看了一會兒,又走進齋堂裏邊站著等待。等了一會兒,又走到飯桌子傍邊躬著身子彎著腰,用鼻子嗅著飽子,聞過了還像不放心歪著頭兒站在一傍,直等到大家都齊集齋堂,關始吃飽子,他看過飽子的饀子,才放心地點頭,一邊說謝謝一邊行個禮,恭敬地往外走,知客師出去招待他,經過問答之後,這纔知道他是駐青島的德國領事,特意到我們寺院來,調查我國民情的。你想,請他吃飽子他並不吃,而只是看一看,又有什麼可謝的呢?這是因爲他以爲我們所包的是肉飽子,是吃葷的,直等到看過我們飽子的素饀子,這纔佩服。外國人不大會說中國話,所以在欽佩感激之下,就只會說謝謝,從此後再在青島街上遇到他時,他總是很恭敬地對我鞠躬行禮,就是坐在汽車裏也必脫帽點頭致意,你看,我們出家人祇是吃素,外國人就這樣恭敬我們,所以我們出家人要好好的給佛門撐架子才是。你們要好好發心,要住持佛法,弘揚佛法」說完之後,老人默然無聲,我和某師便恭敬肅立。禮謝老人,靜悄悄的走出老人的寮房。

  

  

《倓虛大師追思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