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都畢過業,前後達十年以上,自恨鈍根,天資陋劣,雖有學法之心,苦無成就之日,每于百靜中默思,有負老人栽培深恩,未能實現老人弘法利生偉大的志願,感覺非常的愧悚!
想起與老人淵源,更比一般不同,先是俗家大舅禮老人爲恩師出家,起法名能貴字本如,出家後真實修行,專心念佛,感動很多青年,隨其出家,以後都成爲佛教有名大法師。吉林省舒蘭縣明真寺,最初創建,幫助募款出力最大,建築成功又不要名位,仍然隱修念佛,在臨終之半月前即預知時至,在大衆念佛聲中安然圓寂。
其次我的剃度恩師,亦是禮老人出家,名能馨字慶一,在家時是地方紳士財主,受老人感化,毅然放下塵緣,割愛辭親爲僧,實在是一件不容易大事,我出家時,恩師任哈爾濱極樂寺知客,未久亦往生極樂寺知客任內。
最後俗家父親亦禮老人出家,法名能方字達西,受戒後即任呼蘭縣淨土寺監院,亦努力精進修持,直至民國叁十六年八月在大衆念佛聲中含笑西歸,時年已七十二歲,以上都是蒙老人德化,才能轉凡入聖。
我在青島湛山寺佛學院親近老人甚久,知道老人慈悲,決非一般善知識所能比擬,湛山的德風,是教演天臺,行修淨土,生活戒律化。寺宇廣大莊嚴,住衆修學精進,負山面海,美景天然,環境幽雅,在中國北方是不可多得大叢林,老人在一生修的大廟中,心裏分外喜愛湛山,所以老年自稱爲湛山老人。
老人在湛山佛學院向學僧講開示說:在我一生修的廟中,都是教演天臺,但以湛山爲大本山,足見老人對湛山非常注重。
青島綽號爲東方瑞士,哈爾濱綽號爲東方巴黎,而且都是院轄市,以老人的德化,在哈爾濱創建大廟極樂寺,青島創建大廟湛山寺,又都建築名勝風景區,每值公暇日,或春花怒放,山光寺景,美麗動人,遊客如織,對佛法弘揚方面,號召力甚大,民國叁十六年秋季,總統到青島,即先參禮湛山寺,其他國際顯要名流,高人雅士,只要到哈爾濱青島,沒有不參觀極樂寺湛山寺的。
不慧于民國叁十七年國曆十月二十四日拜別老人,經過上海住一周即來臺灣,瞻仰南方佛教,一切動態,和老人領導的北方和東北的佛教,生活習慣上與佛法風範,相差不可言喻,令具足道心參學行者,一見不寒而栗;悔不該離開老人,在臺灣顛沛流離,不勝其苦,然佛法道業並無長進,虛度時光,曷勝浩歎!
即以來臺南說,亦是沾老人德光,是老人在青島時大護法,臺南名紳士林耕宇居士從中爲力,不然無聲無望如慧峰佛教無名小卒,要想在臺灣都是子孫廟要挂一單,談何容易?我到臺南後,聽已往生的謝健老居士(太虛大師忠實皈依弟子)說:他想請已圓寂大醒老法師從臺北來臺南弘法,幾經周旋,都未辦到。大醒法師,我來臺灣親近的機會有過,品學兼優,悲智異常,是太虛大師門下僧傑,亦是民國年間不可多得之高僧,在當時大陸來臺法師中,以大醒法師名望最高,有自由中國佛教領袖之稱,雖然臨終示現病行,但他老文章道德,不慧景仰欽佩!
不慧創辦湛然精舍于臺南市,又承大光法師求老人親賜筆寶,上款題慧峰行者觀照,上聯是「莫負如來衣室座」,下聯是「常懷大士忍慈空」下款題湛山老人倓虛,並蓋隆銜倓虛兩個圖章,老人的字灑脫蒼勁遒麗,大光法師寄來時,我歡喜高興得很,現在仍懸湛舍佛殿中。
又我在大崗山東麓法華精舍掩關叁年半要出關之前,又蒙老人寄詩勖勉,其詩曰:「偷心莫使一絲存,業海頑空盡踢翻,絕後複蘇見本性;宗風丕振賴賢孫!」
出關後,本想在老人九十大壽時,決心去香港一次,給老人拜壽,讵料老人八十九歲即舍離我們而往生極樂;聞之恨要去也看不見了,心中無限悲痛,銀淚暗彈。
爲報老人法乳深恩,並紀念天臺宗第四十四代聖祖,不慧私願擬在臺灣給老人建一座舍利塔,以資後人瞻禮,廣種福田,至于時間長短方能成功,得視因緣如何?
老人的真功實行,在臨終時,都兌現了,不但預知時至,身無病苦,舍報安詳,結跏趺坐很愉快而逝,即荼毗後又燒出五六千顆舍利,這都是戒定慧結晶,佛法的無上光榮,不愧爲民國年間出類拔萃的一代高僧,令人五體投地的贊美景仰!
方試看老人一生宏法度生的妙訣:不外「看破、放下、自在;宏法、建寺、安僧!」凡我們親近過老人的,只有實踐老人偉大神聖的志願,才算是真正紀念老人,庶不負老人當年耳提面命教導之苦心,也唯有這樣去作佛法才能永久的興隆!
追思恩師略敘創辦華南學佛院之經過
樂渡
當代大德,臺宗耆宿,恩師倓公老人,于癸卯年六月廿二日,化緣已畢,示寂于香港九龍弘法精舍內之華南學佛院。四衆震悼,人海淚枯,樂渡時旅居美國叁藩市,噩耗傳來,五內如裂,倉皇搭機,萬裏飛歸,而吾師封龛已兩日矣。不慧受恩深重,病未能侍,殓未能親,緣悭最後一面,悠悠蒼天,此恨曷極。今四衆弟子,擬編追思錄,紀念老人,香港佛教維志,亦出特刊,闡揚師德。老人一生盡瘁佛教,豐功偉績,盛德至行,贊何能窮。不慧僅就老人南來弘化因緣,及創辦華南學佛院之經過,加以述敘,藉表追思,因老人南來于港九,及海外之佛教,有深重影響也。
一九四七年,五月中旬,偕二同學由青抵滬,目的爲來香港,因與舊同學了因法師,預先有約。了因乃東普陀茂峰老法師之高足,曾于青島湛山佛學院,同學數載,頗相契。其返港後,魚雁時通,並邀我等來港。奈至滬後,時局不穩,物價暴漲,船票亦隨之上升,旅費頗難籌措。二同學先後赴杭,分別挂搭招賢雲棲二寺。我將僅有之旅費,乘船來港,及至,了因法師已生西數月矣,既痛失去故友,複感前途茫茫。初則挂搭東普陀,深蒙茂峰老法師提拔,請爲書記,居數日,因不習慣。欲他往。
適聞有道風山者,以宗教研究院爲號召,專重宗教比較學等,余對其所有宗教科目,感有興趣,欣然前往。至後則知名不符實。其組織系多年前,有挪威人艾╳╳,曾于南京景風山,擬設立佛教式之基督叢林,引誘青年僧伽,改變信仰,投向基督教會。經中國佛教會太虛大師反對,政府未准成立。後轉來香港道風山,複以宗教研究院之招牌,以及金錢物資等,引誘青年僧人,走入陷阱。此時已有叁十余名,受其蠱惑,由僧伽轉爲白衣,終日西裝革履,內心過著矛盾生活,殊覺可惜!
道風山之用心,路人皆知,有位中國牧師,向我衒露他們宣傳成績,將六十余名,來信投考宗教研究院之青年僧伽,照片和姓名地址,悉登記在冊,准備分批收容。看罷甚覺不安,此六十余名,皆是各佛學院之青年學僧。爲慕宗教研究院之虛名,數千裏外,來函投考,一旦來山,其後悔,將不堪設想。此不獨佛教蒙受重大影向,其本身亦受無限之損失。因此曾和該院院長田╳╳辯論一番,即離去。挂搭山下一寺院中,將該山之組織,內幕虛僞,及其下意識傳教方式情形,寫成小冊子「道風山的經過」印出五百冊,向國內各大叢林,及各佛學院寄發,俾曾來投考之僧青年,有個認識,勿誤入歧途。
此時倓公老人,及湛山寺住持善波法師來函,催促返回青島。蒙優昙法師,王學仁居士慨助船票回上海,稍住即返湛山母校,老人喜出望外。不料一星期後,時局驟轉,市面人心騷動,湛山寺諸位護法,及善波方丈約我商量,虛雲老和尚與葉遐庵老居士,來函邀請倓老,南來廣州重修光孝寺一事,要我先來香港和葉老居士接洽,際此環境之下,加之多方因緣關系,感于義不容辭,爲此再次來港。
大局急轉直下,市外風聲鶴唳,人心爲之動蕩,是年底由青抵滬,原定同行者,有達成決師,共二人,不料上船時竟有二十七人,十之八九無船票,當時處境,十分尴尬。由于非常時期,輪船擠擁不堪,軍民同舟共濟,總算悉能如願,到達上海。約數日,邀達成、性空、聖懷、智開,諸法師共五人,乘火車抵達廣州,挂搭六榕寺。翌日與達成法師二人來港。是時葉老居士在家靜養,不見外客,鮮有知其寓所者。因此多方探詢,始得晤談。彼聞…
《倓虛大師追思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