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影塵回憶錄 下冊▪P24

  ..續本文上一頁求過分的享受;舉心動念,應人接物,不要有任何越規犯矩的事。同時看到出家人的時候,還知道出家人是佛弟子,替佛宣化的。知道出家人是勸人行好的,做善的,無形中把人們的佛種子善種子,從心底的最深處泛起來,這就是出家人無形中給在家人種福了,所以出家人稱爲福田僧。

  

  

因爲出家人,是負擔如來家業;以宏法爲家務;以利生爲事業的。出家人存在,佛法即能存在;出家人多的地方,就是佛法興盛的地方;也就是人們善業聚集的地方。佛法維系著每一個人的人心,像一根細長的燈芯子,人心似一個添滿了慧油的燈盞,燃起了人心燈中的燈芯子,放出無盡的光明,照耀著整個世界;(乃至無邊的世界。)可是如果把燈芯子抽去不要,燈就立時息滅不亮了。換句話說,如果使人心中失去了佛法的教化,抽掉了因果理的維系,人心也就肆無忌憚敗壞到不可收拾了。從此可知佛法與世界人心之如何重要了!

  

  

說到這裏,生在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太慚愧了,佛法自漢朝入中國,迄今已有近二千年曆史,中間曆代大德、祖師、有取經的、譯經的、寫經的、注經的、刻石版經的、刻木版經的、開鑿石窟保存的、苦心孤詣,期望利益未來,法道久傳。到了宋朝,索興分門別類,開始有系統的編印叁藏十二部大藏經。從宋朝到現在,曆代爲傳持佛法,對刻藏經的事,官私兩面,已有十六七次了。入民國以來,已叁十幾年,印刷業、活字版、紙型、比前便利了多少百倍;可是在這個大時代裏,國人不但沒編印過一部大藏經,反而有拆廟逐僧毀佛像的事,還訂出什麼條文來,硬逼廟産興學,僧人當兵,脫卻袈裟換戎袍,參加實際戰鬥。這等于說把法燈遍照的燈芯子抽掉了,人們的心燈快要息滅不亮了;也等于是把世界的大軸動搖了,世界會從此動蕩不安了。佛在世時,不但不許出家人打仗鬥爭,佛還親自給打仗的人,和平調處,(爲漢僧服兵役事,湛山寺曾通電各方呼籲製止無效。)這例子實開曆代之未開,此一不幸的事實,將來在曆史上會寫著怎樣的一頁;留下怎樣的論斷,那是曆史家的事,我們姑不妄予月旦。現在我們只有面對著當前這個時代,歎一口氣說:唉!這真是末法時代了,又有什麼辦法呢!(大光按:大師此篇敘述,凡有關考據者,系根據湛山寺現有之七部藏經;及其他藏經殘本,清稿時,大光又參以黃幼希漢文大藏經略說;葉恭綽曆代藏經考略;李圓淨曆代漢文大藏經概述;佛學講義,及其他短篇散文零星記述,所有藏經圖片均采自葉恭綽曆代藏經考略。材料彌足珍貴!諸同道得閱藏機會者甚少,對藏經之演變與系統,尤甚少知,讀此!對漢文藏經當可約略得一概念,知其輪廓。大師並于述說藏經之淵源與來曆後,感慨萬端,爲國、爲教、爲民、至足發人深省!)

  

  

(叁)湛山精舍

  

  

一九叁四年湛山寺開始修後大殿時,王金钰居士便計劃修湛山精舍,用作居士們禮佛誦經之所。因湛山寺建築在市外,來往聽經不便,所以在市裏又建築了一個地方。湛山寺作爲出家師傅們熏修之所,湛山精舍作爲居士們熏修之所。

  

  

精舍地址,是在魚山路,十一號公地,現已改爲福山支路,面積是十二公畝又十九公厘。在魚山頂上,四周有很多松柏樹,從老遠看,非常威風,登樓遠眺,可以俯瞰全市。這裏原來是德國人的炮臺,德國人走後,炮臺拆掉,只剩下廢壘,在這裏蓋廟,可以說是化幹戈爲玉帛,暮鼓晨鍾,發人深省!因此大家選定在這個地方,建上下兩層樓,各爲九間,于一九叁四年十月竣工,共費壹萬肆千元。王居士捐壹萬元,余四千元由湛山寺建築項下開支。每月夥食費用等,均由湛山寺供給。

  

  

房子最初蓋起來時,是一個平頂洋式的,後沈市長以精舍乃清修廟宇場所,洋式的與在家住宅相同,沒有古樸風度,啓發不起人的信心來。所以後來又在上面蓋了個尖形上蓋,成一種老式建築。青島的房子全是西式的,紅紅綠綠的散布在密林陰翳中;獨有湛山精舍,在山頂上峙立著一幢中國式的房子,讓人一望而知是一個廟宇。

  

  

精舍的房子蓋完之後,就把佛學研究社和佛經流通處搬在精舍來;並把佛學研究社改組爲青島佛學會。衆推王居士(金钰)爲會長,周叔迦、袁道沖、吳伯僧、爲副會長。流通處也歸青島佛學會辦理。湛山精舍,原名青島佛學會,房子蓋完之後,恐怕人多心不一,以後會出毛病,遂改爲湛山精舍,作爲湛山寺下院。借與青島佛學會應用,也算精舍裏面附設著一個青島佛學會。按時由湛山寺派法師來精舍與諸居士講經,這是經施主和一般籌備同人所共同商定的。

  

  

(四)佛教學校與成章小學

  

  

一九叁五年講堂修起之後,首由沈市長發起,設立佛學專科補習班,選二十名資質優秀的出家人,授以各部經典。以後人愈來愈多,我向來在任何地方都是這樣,來者不拒,去者不留。以後把專科補習班改爲湛山寺佛教學校,分專、正、預、叁科,另外一個研究科,到現在已竟畢業叁班。平常住八九十位師傅,加居士及夥計等,一百二叁十人。這裏是個純粹學校性質,凡上這兒來的人,都抱求學目的,在這裏住的,也都是學生。外寮雖住幾人,都是給常住發心行苦行;當執事的也都是學生,廟裏沒一個閑人。凡是專門趕經忏的人,一聽說湛山寺的規矩都不來,來到也沒法住,因這裏所住的人,都是學生。

  

  

從最初開辦,直到現在,湛山寺並沒置産業,也沒一定基金經費。起初因這裏辦學校,平素住很多人,沒經費,蒙沈市長由市政府教育局,按月補給。自一九叁四年四月起,每月補助壹佰四十元,以後因人多不夠用,又自十一月起,增爲每月二百元。鐵路局葛委員長(光延)爲維護湛山寺學校,也每月補助二百元。叁七年事變後,不再補助。以後經費,由各位居士發心捐助。每年四月八,辦一次廟會,常住作幾次法會,平常也給人應酬佛事,這樣維持全寺生活。不過這裏應佛事和別處不同,最初湛山寺根本不應佛事,後來因各位護法對廟裏有厚德,有時到廟裏請幾位師傅給超度消災等,這樣盛情難卻,不好不應酬,因此有了經忏的開端。可是這裏的經忏,與其他地方不同,第一:無論任何人,有念經的要到廟裏來念,師傅們不出廟去念,不送殡。第二:不討價錢,不索襯資,末了由施主隨意供養,多少全歸常住作香資,沒有任何爭競;師傅們的單錢,由常住照例發給。第叁:因爲湛山寺是學校性質,上午有叁堂課,下午有兩堂課,無論給誰念經,不能耽誤學校課程;規定念經時間,上午念兩次,下午念兩次,每次約四十分鍾左右,時間夾在課程的空當裏。這樣于學校課程,于常住應酬,利己利人,兩不耽誤。平素師傅們求學很拮據的,藉此也能得點零錢,作爲衣單貼補。因此,這些年來,維持著青島佛教,一點不複雜。

  

  

以青島佛教在中國而言,可謂最純潔,最整齊!(因爲新創始故)平素于戲院、飯館、澡堂、理發廳、……等,諸繁華場合,從不見有僧人蹤迹(以平常湛山寺僧人,無故不得外出,洗澡剃頭廟裏有預備,買東西有專人負責。)即有不良嗜好的出家人,在青島亦絕難僅見;報紙、刊物、亦從不見有說僧人龃龉犯戒等事。街上有時看見師傅們往來,居士們都知是湛山寺的,必問訊敬禮。因此師傅們在街上一點不敢放逸,深恐有玷湛山名譽。這是從叁五年,開始辦學校以來的情形。那時我除在學校上課外,有時應外埠之請去講經:如天津、濟南、黃縣、龍口、崂山、等地,都去公開講演過。每一禮拜去湛山精舍,講兩次經,每一月、去李村監獄說兩次法;每次帶兩個人去,分叁班講說。還有青島感化所,也按時去講演,讓他們明白因果報應,發心忏悔。除此之外,每年在湛山寺要放生,辦赈濟。

  

  

四五年勝利後,日本僧人,完全回國,青島市政府,委令湛山寺接收日籍寺廟六處,計劃舉辦各慈善事業。不久由市政府收回五處,僅准留護國寺(原名東本願寺)一處。湛山寺在這裏辦了一所學校,定名私立成章小學,(成章系沈市長鴻烈之號,因倡辦湛山寺佛教學校;及護持常住爲力甚大以資紀念)最初創辦,招收學生叁百名,至叁十七年秋天,將近二年,暑假期間,六年級畢業生,男女共四十一名,考入市立中學四十叁名。市中是官費,爲想省錢,差不多都想去考。可是考的嚴格,錄取的水准也高,輕易都考不上,成章小學的學生去考,不但都考上,而且還都名列前茅。內有五年級試考生二名,也經錄取;當時各報揭露,蜚聲島上。據說:青島公私立小學,共, 五十余單位,公認成章小學爲冠。負責該校行政的,有本寺善波和尚、張希周、馬能蔭、金蔭钰、闵光予、……各位居士。成章小學的成績,都是他們對辦教育、有經驗、有熱心;責任心大,教導有方。經過報紙宣傳之後,一般人差不多都想把自己的小孩送成章小學去念書,這一來學校容納不下,以後又建校舍十二間,現已增至學額五百名。最近又擬往外擴展,已覓妥地點辦中…

《影塵回憶錄 下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倓虛大師追思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