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三年完成。共四十函,四百一十四册,一千九百一十六部,八千四百一十六卷。每半页,二十行,每行四十五字,方册本。
第六、七、两部是日本大正新修大藏,一部全藏是周家(周志辅、周志俊、周叔迦、)为作功德;和龙藏、百纳藏、一块赠送的。另一部大正藏,(只有显藏没有密藏,算半部,但足够应用。)是日本福田居士赠送的。大正藏是日本大正十一年(一九二二)高楠顺次郎博士等发起,十三年创刊,至昭和七年(一九三一)编印完成。所收异本最富,丽、宋、元、明、四藏之外,并对校圣语藏本、宫本、敦煌本、写本、古佚本、以及各种流通本。后十三函为续编,多收日本著述。共八五函,三0五三部,一一九七零卷,八0六三四页,每页分上中下三栏,每栏二九行,每行约一七字,方册本。在现代藏经中,当以大正藏为最精审,最丰富!
中国刊印大藏经,创始于北宋开宝时的蜀刻,宋以前的佛经刻本,都是单行本,其他或写在纸上的;或刻在石上的,早就有了。
清光绪二十六年(一九00),甘肃敦煌县鸣沙石室中,发现大量古代写经。当时被英人斯坦因;和法人伯希和,运走了不少,剩下来的残卷,由北京图书馆保存起来,也有数百种。计写本中,上自西晋元康(二九一—二九九,)下及宋代太平兴国(九七六—九八四)所得历代写本很多。另有河北省房山县,云居石室中的刻经,是隋朝大业年间(六0五—六一七),僧智苑法师发心创立的;为防法灭,凿岩为室,磨壁刻经;又将方石块,各面磨刻,每一室满,以石塞门,熔铁封锢,这种艰巨工作,直到唐贞观十三年,(六三九)智公入寂时,已满七室。智公亲身,勤苦经营,凡三十四载,直到其入灭为止,所谓「将此身心奉尘剎,是则名为报佛恩,」厥志至足钦佩!此后师资相承,凡历五代,刻完了华严、涅槃、宝积、般若、四大部之一半。辽代时,在王室倡导下,完成了大乘四大部,又续刻其他佛经八十四部;并在云居寺西南,造十一层砖塔,下面也埋藏了无数的石经。古人为防法灭,刻石经埋藏于地下,较诸近代刻木版,乃至活字排印,困难奚止百倍!
中国历代所刻的藏经,到现在为止,只有龙藏版片尚存(在北京柏林寺),其余都损坏不见了。藏经的印本,除明之南北藏、嘉兴藏、与清之龙藏外,其他也都残缺不全了。自清龙藏刊布后,百纳藏,不过是各处流通本的大杂会;频伽藏只是依弘教藏而删去校勘记的。入民国以来,虽已三十几年,但还没有一部新修的象样的大藏经,仅做了点影印现成的工作—如影印字续藏和碛砂藏,—虽然有民国增修大藏经会的成立,(会址上海吉安路法藏寺内)可是限于三方面的缺乏:一者能修的人才;二者所修的法材;三者所需的资财;尤其感于后者一方面的缺乏!没有热诚的外护,延迟到现在,还没有见出什么成效来,这是国人应深引以为憾的!一般人的错误心理,以为世局不太平,哪还有闲工夫来过问修藏经的事,其实不然,如果人们对历代国势安危和佛教的关系,稍一留意的话,就知道佛法对世道人心的潜在力量是如何重要了!例如印度,在阿育王时代,佛法最兴盛,而国运亦最强盛!到了近代,印度佛法衰微到了极点,出家人没有了,国运也随着完了。日本人素来都很信佛,佛法兴隆之际,也就是国势鼎盛之时;高丽曾先后两次受契丹与蒙古侵袭,藉显宗、高宗、先后发愿刻藏的感应,而国祚得以保全。以后高丽人都不信佛了,国运亦慢慢趋于灭亡了。其他如东南亚各佛教国家,只要有佛教存在的,人民很少遭到大的灾劫;佛法兴盛,而国运亦随着兴盛。拿我们中国来说,唐朝的译业兴隆,佛法兴盛,是中国佛教的黄金时代;可是唐朝的国势人文亦最强,也是中华民族的鼎盛时代!自唐以后,历代国势的盛衰;几与佛教的盛衰成了正比例;如唐武宗破佛,不久唐朝即灭;周世宗再灭法,五代之局遂终;宋太祖极尊法宝,国家元气渐复;元、明、诸帝,多知维护佛法,国运亦尚可观;清初推崇佛法,国威颇盛,这是历史上刻藏保国最显明的例子。佛教盛,则天下治,佛教衰,则天下乱,我国自唐宋以来,无不皆然,推之国外,亦莫不然。
有些人批评,过去所刻的藏经版,都是梵夹本,印出之后,置之高阁,没人去看;可是这并不是不许人去看,而是没有人肯发心去看。我们现在之所以有藏经看,未尝不是因历代有翻刻的梵夹本藏经,流传到现在;不然的话,恐想阅藏经,亦不能十全了。刊刻大藏经,是历代缁素—包括当政者—应有的任务,现代之所以有藏经,是因古代有藏经,刻版、刻石、印刷、抄写、才能流传到现在。将来能不能流传久远?能不能有藏经?就要看现代人对刻藏事业之办理如何了;例如现有经版之保存;已佚经本之搜集;现有藏经之编纂、印刷、等;凡此种种,都是今人所必需应办的事!不然就上无以对古人;下无以对来者了。
大家知道,凡一件事情,或一件东西,都有一个中心:例如世界,也有一个中心。什么是世界的中心?人心就是世界的中心,人心好,世界就好;人心坏,世界就坏。可是人心也有一个中心,什么是人心的中心?佛教就是人心的中心。自古政教一致,政以齐民,教以化民;政齐其已然,教化其未然。佛教可以辅政治之不足,助教育之不及,使人们各各明白因果,心有所敬畏;有所敬,则对在上者,尊重赞叹,承事供养;有所畏,则在做事时,举心动念,循规蹈矩,不敢有一丝胡作妄为。所以欲想世界的中心不坏,必先改正人心;欲想改正人心,必须提倡佛教;欲提倡佛教,必须普遍的宏扬佛法。什么是佛法?凡佛所说之言教,都是佛法。简单来说,佛者觉也,就是人们的知觉;也就是觉悟,也可以说是明白。法以「自体任持,轨生物解」为义,简单来说,就是方法、法则、样子;什么是佛教?教就是教化、教导、统起来说,就是以先知知后知,以先觉觉后觉;用一种极明白的方法,极明白的道理,来教导人心;教化人心,让每一个人(包括九法界众生)都觉悟明了,恢复原有的本知、本觉、本能;也明白自己的本明。(现在人都在所知、所觉、所明、上做活计,有所必有能,能所对待,故有争执。)这种道理,并不是只限于佛具足,我们不具足;也并不是佛以封建制度,以在上而统制在下立出这么些条文来,让我们遵照去行,而是人人本具,个个不无的。不过因佛是一个先觉者,他明白了这种道理之后,把这些理论有系统有次第的述说出来,(就是三藏十二部经,)让我们未开悟的众生,也遵照这种本具原理去行,使人人都知道本知;觉悟本觉;明白本明。所以提倡佛法,往远大一点说,可以超出三界,成圣果,证法身;往浅近一点说,可以摄心不坏,使国家安泰,世界和平。例如佛教里最基本的几件事:
第一:不让人有惨忍的好杀心,(乃至一切杀因、杀缘、杀法、杀业。)第二:不让人有不与取的偷盗心,(乃至一切盗因、盗缘、盗法、盗业。)第三:不让人有非礼的邪淫心,(乃至一切淫因、淫缘、淫法、淫业。)杀、盗、淫、是身三业,世界为了这三件事,不知有多少人辱名丧节;也不知有多少人为此而作奸犯科。由小而大,可以移易社会风俗;可以影响社会治安。所以佛法劝人,首先用种种方法,让人戒除杀、盗、淫、身三业。次戒除口四恶业,不两舌调唆是非;不恶口骂人伤人;不妄言说谎话失信用;不绮语说刻薄俏皮话。再让人戒除意三业贪、嗔、痴、宁死不贪分外无义的财物,不怀嗔恨怨憎心,立意与人斗殴打架;不办一切不合理的愚痴事。假使全世界人能时时检点身口意,念念息灭贪嗔痴,彻始彻终,把这十件事做到,相信世界,会不教而民化;不言而民治,再也没那些杀人放火,奸盗邪淫的事了;再也没那些是非斗争,以强凌弱,以众暴寡的事了。佛法是漫漫长夜的明灯,无幽不照;是茫茫大海的救艇,无人不载;是焰焰火宅的淋雨,无热不息。只要你信的话,可以让每一个人离热恼而得清凉;可以让每一个人离苦海而达彼岸;可以让每一个人出幽暗而至于光明。
佛说之法称之为经,传持佛法的称之为僧;可是现在一般人,看到出家人,穿的坏色衣,破衣烂衫,从心里就瞧不起(佛在几千年前即已说过:『法欲灭时,女人精进,恒作功德,男子懈慢,不用法修,眼见沙门,如视粪土,无有信心』——法灭尽经。)佛说:勿以牛羊眼,观视众生。殊不知凡夫境界,不可思议!佛法之所以能久住世,也就由这些穿坏色衣服的出家人传持下来的,不然的话,现代人想闻佛法也闻不到了。例如印度、高丽、现在都没有出家人了,佛法也随着灭亡了,国运也随着衰败下去了。佛在世时,印度各地出家人很多,天天分班到村镇城市去化斋,如果某一地方忽然出家人四散他去,不再来此化斋,当地人即大感恐怖!原因是比丘不来此化斋,显见这一方人孽大福减了。出家人住不求华美,食不求美味,衣仅求遮体,种种行持威仪,这样在人群中,人们看到出家人,不但不应当藐视他,反而应生恭敬心,欢喜心,赞叹心;因为这正是出家人代表佛,以身业说法,来教化人,感化人,让人们住的时候,不要求过分的考校;穿的时候,不要太过分的奢侈;吃的时候,不要…
《影尘回忆录 下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