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叁年完成。共四十函,四百一十四冊,一千九百一十六部,八千四百一十六卷。每半頁,二十行,每行四十五字,方冊本。
第六、七、兩部是日本大正新修大藏,一部全藏是周家(周志輔、周志俊、周叔迦、)爲作功德;和龍藏、百納藏、一塊贈送的。另一部大正藏,(只有顯藏沒有密藏,算半部,但足夠應用。)是日本福田居士贈送的。大正藏是日本大正十一年(一九二二)高楠順次郎博士等發起,十叁年創刊,至昭和七年(一九叁一)編印完成。所收異本最富,麗、宋、元、明、四藏之外,並對校聖語藏本、宮本、敦煌本、寫本、古佚本、以及各種流通本。後十叁函爲續編,多收日本著述。共八五函,叁0五叁部,一一九七零卷,八0六叁四頁,每頁分上中下叁欄,每欄二九行,每行約一七字,方冊本。在現代藏經中,當以大正藏爲最精審,最豐富!
中國刊印大藏經,創始于北宋開寶時的蜀刻,宋以前的佛經刻本,都是單行本,其他或寫在紙上的;或刻在石上的,早就有了。
清光緒二十六年(一九00),甘肅敦煌縣鳴沙石室中,發現大量古代寫經。當時被英人斯坦因;和法人伯希和,運走了不少,剩下來的殘卷,由北京圖書館保存起來,也有數百種。計寫本中,上自西晉元康(二九一—二九九,)下及宋代太平興國(九七六—九八四)所得曆代寫本很多。另有河北省房山縣,雲居石室中的刻經,是隋朝大業年間(六0五—六一七),僧智苑法師發心創立的;爲防法滅,鑿岩爲室,磨壁刻經;又將方石塊,各面磨刻,每一室滿,以石塞門,熔鐵封锢,這種艱巨工作,直到唐貞觀十叁年,(六叁九)智公入寂時,已滿七室。智公親身,勤苦經營,凡叁十四載,直到其入滅爲止,所謂「將此身心奉塵剎,是則名爲報佛恩,」厥志至足欽佩!此後師資相承,凡曆五代,刻完了華嚴、涅槃、寶積、般若、四大部之一半。遼代時,在王室倡導下,完成了大乘四大部,又續刻其他佛經八十四部;並在雲居寺西南,造十一層磚塔,下面也埋藏了無數的石經。古人爲防法滅,刻石經埋藏于地下,較諸近代刻木版,乃至活字排印,困難奚止百倍!
中國曆代所刻的藏經,到現在爲止,只有龍藏版片尚存(在北京柏林寺),其余都損壞不見了。藏經的印本,除明之南北藏、嘉興藏、與清之龍藏外,其他也都殘缺不全了。自清龍藏刊布後,百納藏,不過是各處流通本的大雜會;頻伽藏只是依弘教藏而刪去校勘記的。入民國以來,雖已叁十幾年,但還沒有一部新修的象樣的大藏經,僅做了點影印現成的工作—如影印字續藏和碛砂藏,—雖然有民國增修大藏經會的成立,(會址上海吉安路法藏寺內)可是限于叁方面的缺乏:一者能修的人才;二者所修的法材;叁者所需的資財;尤其感于後者一方面的缺乏!沒有熱誠的外護,延遲到現在,還沒有見出什麼成效來,這是國人應深引以爲憾的!一般人的錯誤心理,以爲世局不太平,哪還有閑工夫來過問修藏經的事,其實不然,如果人們對曆代國勢安危和佛教的關系,稍一留意的話,就知道佛法對世道人心的潛在力量是如何重要了!例如印度,在阿育王時代,佛法最興盛,而國運亦最強盛!到了近代,印度佛法衰微到了極點,出家人沒有了,國運也隨著完了。日本人素來都很信佛,佛法興隆之際,也就是國勢鼎盛之時;高麗曾先後兩次受契丹與蒙古侵襲,藉顯宗、高宗、先後發願刻藏的感應,而國祚得以保全。以後高麗人都不信佛了,國運亦慢慢趨于滅亡了。其他如東南亞各佛教國家,只要有佛教存在的,人民很少遭到大的災劫;佛法興盛,而國運亦隨著興盛。拿我們中國來說,唐朝的譯業興隆,佛法興盛,是中國佛教的黃金時代;可是唐朝的國勢人文亦最強,也是中華民族的鼎盛時代!自唐以後,曆代國勢的盛衰;幾與佛教的盛衰成了正比例;如唐武宗破佛,不久唐朝即滅;周世宗再滅法,五代之局遂終;宋太祖極尊法寶,國家元氣漸複;元、明、諸帝,多知維護佛法,國運亦尚可觀;清初推崇佛法,國威頗盛,這是曆史上刻藏保國最顯明的例子。佛教盛,則天下治,佛教衰,則天下亂,我國自唐宋以來,無不皆然,推之國外,亦莫不然。
有些人批評,過去所刻的藏經版,都是梵夾本,印出之後,置之高閣,沒人去看;可是這並不是不許人去看,而是沒有人肯發心去看。我們現在之所以有藏經看,未嘗不是因曆代有翻刻的梵夾本藏經,流傳到現在;不然的話,恐想閱藏經,亦不能十全了。刊刻大藏經,是曆代缁素—包括當政者—應有的任務,現代之所以有藏經,是因古代有藏經,刻版、刻石、印刷、抄寫、才能流傳到現在。將來能不能流傳久遠?能不能有藏經?就要看現代人對刻藏事業之辦理如何了;例如現有經版之保存;已佚經本之搜集;現有藏經之編纂、印刷、等;凡此種種,都是今人所必需應辦的事!不然就上無以對古人;下無以對來者了。
大家知道,凡一件事情,或一件東西,都有一個中心:例如世界,也有一個中心。什麼是世界的中心?人心就是世界的中心,人心好,世界就好;人心壞,世界就壞。可是人心也有一個中心,什麼是人心的中心?佛教就是人心的中心。自古政教一致,政以齊民,教以化民;政齊其已然,教化其未然。佛教可以輔政治之不足,助教育之不及,使人們各各明白因果,心有所敬畏;有所敬,則對在上者,尊重贊歎,承事供養;有所畏,則在做事時,舉心動念,循規蹈矩,不敢有一絲胡作妄爲。所以欲想世界的中心不壞,必先改正人心;欲想改正人心,必須提倡佛教;欲提倡佛教,必須普遍的宏揚佛法。什麼是佛法?凡佛所說之言教,都是佛法。簡單來說,佛者覺也,就是人們的知覺;也就是覺悟,也可以說是明白。法以「自體任持,軌生物解」爲義,簡單來說,就是方法、法則、樣子;什麼是佛教?教就是教化、教導、統起來說,就是以先知知後知,以先覺覺後覺;用一種極明白的方法,極明白的道理,來教導人心;教化人心,讓每一個人(包括九法界衆生)都覺悟明了,恢複原有的本知、本覺、本能;也明白自己的本明。(現在人都在所知、所覺、所明、上做活計,有所必有能,能所對待,故有爭執。)這種道理,並不是只限于佛具足,我們不具足;也並不是佛以封建製度,以在上而統製在下立出這麼些條文來,讓我們遵照去行,而是人人本具,個個不無的。不過因佛是一個先覺者,他明白了這種道理之後,把這些理論有系統有次第的述說出來,(就是叁藏十二部經,)讓我們未開悟的衆生,也遵照這種本具原理去行,使人人都知道本知;覺悟本覺;明白本明。所以提倡佛法,往遠大一點說,可以超出叁界,成聖果,證法身;往淺近一點說,可以攝心不壞,使國家安泰,世界和平。例如佛教裏最基本的幾件事:
第一:不讓人有慘忍的好殺心,(乃至一切殺因、殺緣、殺法、殺業。)第二:不讓人有不與取的偷盜心,(乃至一切盜因、盜緣、盜法、盜業。)第叁:不讓人有非禮的邪淫心,(乃至一切淫因、淫緣、淫法、淫業。)殺、盜、淫、是身叁業,世界爲了這叁件事,不知有多少人辱名喪節;也不知有多少人爲此而作奸犯科。由小而大,可以移易社會風俗;可以影響社會治安。所以佛法勸人,首先用種種方法,讓人戒除殺、盜、淫、身叁業。次戒除口四惡業,不兩舌調唆是非;不惡口罵人傷人;不妄言說謊話失信用;不绮語說刻薄俏皮話。再讓人戒除意叁業貪、嗔、癡、甯死不貪分外無義的財物,不懷嗔恨怨憎心,立意與人鬥毆打架;不辦一切不合理的愚癡事。假使全世界人能時時檢點身口意,念念息滅貪嗔癡,徹始徹終,把這十件事做到,相信世界,會不教而民化;不言而民治,再也沒那些殺人放火,奸盜邪淫的事了;再也沒那些是非鬥爭,以強淩弱,以衆暴寡的事了。佛法是漫漫長夜的明燈,無幽不照;是茫茫大海的救艇,無人不載;是焰焰火宅的淋雨,無熱不息。只要你信的話,可以讓每一個人離熱惱而得清涼;可以讓每一個人離苦海而達彼岸;可以讓每一個人出幽暗而至于光明。
佛說之法稱之爲經,傳持佛法的稱之爲僧;可是現在一般人,看到出家人,穿的壞色衣,破衣爛衫,從心裏就瞧不起(佛在幾千年前即已說過:『法欲滅時,女人精進,恒作功德,男子懈慢,不用法修,眼見沙門,如視糞土,無有信心』——法滅盡經。)佛說:勿以牛羊眼,觀視衆生。殊不知凡夫境界,不可思議!佛法之所以能久住世,也就由這些穿壞色衣服的出家人傳持下來的,不然的話,現代人想聞佛法也聞不到了。例如印度、高麗、現在都沒有出家人了,佛法也隨著滅亡了,國運也隨著衰敗下去了。佛在世時,印度各地出家人很多,天天分班到村鎮城市去化齋,如果某一地方忽然出家人四散他去,不再來此化齋,當地人即大感恐怖!原因是比丘不來此化齋,顯見這一方人孽大福減了。出家人住不求華美,食不求美味,衣僅求遮體,種種行持威儀,這樣在人群中,人們看到出家人,不但不應當藐視他,反而應生恭敬心,歡喜心,贊歎心;因爲這正是出家人代表佛,以身業說法,來教化人,感化人,讓人們住的時候,不要求過分的考校;穿的時候,不要太過分的奢侈;吃的時候,不要…
《影塵回憶錄 下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