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影塵回憶錄 下冊▪P40

  ..續本文上一頁,由之起念則非。何以故?起念者,思議心也。起念之處者,不思議心也。所謂思議,起于不思議也如是。推之,汝對奇珍寶藏,不作思議,而奇珍寶藏即汝本心。對美玉昆山不作思議,而美玉昆山即汝本心。對麟鳳盛世不作思議,而麟鳳盛世即汝本心。對虎豹山林不作思議,而虎豹山林即汝本心。對一切處不作思議,而一切處即汝本心。善男子!因何會不得呢?拄杖良主曰

  

  

魚鼈興波尋靜水  蛟龍乘霧覓晴天

  

  

(五)述而無作

  

  

大家問我有什麼著述,又問我有多少著述,這倒更使我慚愧!因我自幼並沒念過多少書,有點書底,也都是以後在外做事時研究的。在營伍中時,多注重于外學,以後到宣講堂及至做生意開藥鋪,多浏覽史學及諸子百家等,以後才慢慢看佛經。

  

  

至于著述立說,這是古今大德祖師的事,像我們庸愚之輩,實在不敢談什麼著述。所有經律論,過去祖師們已有極好的注解,研究起來也滿夠用了,似乎用不著我們再來饒舌。如果我們下筆下的對,理說得圓滿透徹還好;如果下筆下的不對,理也說得不圓滿不透徹,這未免魚目混珠,自己也背因果。

  

  

我所寫的東西,並算不了什麼著作,只是補前人之所缺,述古人之余意。或有隱晦的地方,把他說明顯一點,支離的地方,說圓融一點。當時並沒存心著述,不過拿他做講解時的一種備忘錄而已。因爲給人講經的時候,往往有些意思,到了臨時就忘掉;或者在下面自己預備功課的時候,恐怕到臨時說不圓滿,預先用筆記方式,把一段意思記下來。有時候,居士們聽不懂,或聽了記不住,給我要筆記,我的東西,大多是在這時候寫出來的。筆記交給他們之後,以爲不錯,也不問我同意不同意,就把它付梓出版,印出來大夥看。這幾年來,所出版的東西,多數是這種情形。

  

  

(1)陰陽妙常說。這是一九一四年,我未出家以前所寫。那時我的宗教觀念很深,整天想長生不死。幼小時候就常自疑問:什麼叫人?人從哪裏來的?爲什麼要死?人生從何處來?死向何處去?人是否可以不死?諸如此類的問題,常在腦子裏萦回著,但都沒得到解決。以後年歲漸長,還不知有佛法,就專信外道,想求了脫生死。那時雖然還沒出家,可是我的思想,和佛法的大乘空宗思想很接近。妙常說雖以外道的觀點立論,可是自我出家研究佛經以後,再看妙常說的內容,並沒有很矛盾的地方。不過在接引人方面來說,是在前方便的另一階段。爲了那本書,引起很多人都信了佛。如王志一居士,那時才十七八歲,看到那部書好,自己親筆寫油墨紙,一九一七年,用石印在上海出版。後來我出家信佛,他也跟我皈依佛門了。

  

  

這裏我要聲明一句,關于那部陰陽妙常說,以後不再流通,如果大家遇到時,可以把它燒掉!

  

  

(2)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義疏。這是一九二二年,在沈陽萬壽寺辦學時所寫,也是我出家後第一部所記的東西。寫這部義疏的動機,是因在萬壽寺常應人講心經,有王朗川居士,最初聽經,不十分懂,又因義理深奧,名詞太多,聽了記不住。請我作注釋,因此寫本義疏,交王居士自己備覽。後徐蔚如居士,與沈陽王朗川居士通信,要此義疏在天津出版。北京有一位居士,(我已記不清他的名字。)看那本義疏好,深加贊許,又把義疏的扼要意思簡出來,重新出版一次。

  

  

(3)心經講義。這是叁叁年在濟南紅字會講經時臨時寫的。

  

  

(4)心經講義。四五年在湛山寫,與前二種深淺出入,略有不同。在濟南所寫的那分講義,是我隨意所寫的一種筆記,不想,濟南佛教同人,把筆記;和他們所記錄的,都一塊出版了。

  

  

(5)大乘起信論講義。叁四年,應王金钰居士請,在湛山精舍,開講此論。一方面爲了我講的時候,恐怕講不透徹;二則恐他聽不懂,或聽了記不住,或圓融不起來,找不到歸宗處,因此先編講義,現編現講,以後王居士設法把它出版。

  

  

(6)天臺傳佛心印記釋要。叁八年在湛山寫。

  

  

(7)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講義。四五年應諸居士之請所寫。那時有好些居士,因公務忙,得不到長時間聽經,請我講一部短而扼要的經。乃以叁小時半,講完此經,繼又手編講義。平常我講金剛經的時候最多,先已有叁種,經別人手記錄出版。可是,都不合我意,因此我又根據我所見到的理,編此講義。並又編了一份心經講義。(上列第四種,附在金剛經後面。)

  

  

(8)水陸法會法語。二八年,在東北熱河朝陽,應慈善聯合會之請,啓建水陸道場四十九昶。中間設上堂齋十六堂,每次請上堂說法,所有法語草底,經諸居士彙集,出版一小冊,以後我才看到。

  

  

(9)讀經隨筆。是平常看經時,寫的幾篇紮記。

  

  

(10)佛學撮要。四七年冬在長春寫。

  

  

(11)淨土傳聲。這是幾篇談淨土的散文;還有一封答複顯定居士論淨土的信,集在一塊,乘湛山印經之便,附印結緣。這兩種都是幾頁的小冊子,並不算什麼正式出版物。而且在付印時,都是居士們發心搜集的,我並不知道,印行後才看到。

  

  

以上十一種是我自己寫的,動機都是爲了恐怕在講的時候忘記想不起來,寫出來作一種備忘錄。誰想傳在居士手裏去,他們都給付梓出版了,我也無理由去拒絕。向來我歡喜結緣,可是深恐招致好名之譏,在修行分內來說,這都是打閑岔的事。況且我自幼念書很少,對于文學並沒有深研究過,寫東西時,對于文法結構上,自己常覺得遺憾。所以我寫東西,向來不注重雕琢,賣弄辭藻,只是平鋪直敘,重其義,而不重其藝。

  

  

除去我自己隨手寫的東西外;還有我講時,他們在下面記的,也都先後出版。

  

  

(12)楞嚴經講義錄。叁叁年,在青島民衆教育館開講時,于之昌居士記。他的文筆很好,記出東西來,能雅俗共賞。可惜他只記了叁卷文,以後就作古了。後來在湛山講楞嚴經,會文法師又續記,這份稿子我並沒看到,只聽說他記。于居士記的那份稿子,隨時有印的講義篇子,可以一頁一頁的看,內容我也沒過細去看,有機會還得修正。

  

  

(13)四十二章經隨聞記。一九叁五年在青島講,于紹文記,(惜只有兩章不全,算不了什麼出版物。)

  

  

(14)金剛經親聞記。一九四0年在湛山講,廣覺記。

  

  

(15)金剛經隨聞記。一九四一年在天津功德林講,仁道記。

  

  

這兩種本,並不很合我意,我本來好結緣,大家要拿他出版,我也不能攔擋。可是裏面的意思,未免牽蘿補屋,水乳相混。

  

  

(16)金剛經講記。

  

  

(17)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講記,這兩種經合印成一本,名曰「般若彙刊」不知是在什麼時候,我講經時,爲余晉和所記。據說是叁二年,初到青島時,講金剛經,那時余晉和在青島任局長,信外道,每天去聽經,他和他的手下人記筆記,末了把稿子整理起來,寫上他的名字出版。過了幾年,我看到一本在濟南出版的般若彙刊,裏邊頗多外道乩壇語,硬說是我所講,當時因爲事情已經過去好幾年了,余本人又是個地方官,我也不好說別的,現在予以否認。

  

  

(18)普賢行願品隨聞記。四一年冬在天津功德林講,仁道記。

  

  

(19)般若心經講錄。四一年冬在天津居士林講,仁道記,和前金剛經講錄同時。

  

  

(20)始終心要義記。四一年冬在北京懷仁堂講,仁道、松泉、淨朗、同記。

  

  

(21)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講義親聞記。叁叁年在濟南講,于…

《影塵回憶錄 下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倓虛大師追思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