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影尘回忆录 下册▪P40

  ..续本文上一页,由之起念则非。何以故?起念者,思议心也。起念之处者,不思议心也。所谓思议,起于不思议也如是。推之,汝对奇珍宝藏,不作思议,而奇珍宝藏即汝本心。对美玉昆山不作思议,而美玉昆山即汝本心。对麟凤盛世不作思议,而麟凤盛世即汝本心。对虎豹山林不作思议,而虎豹山林即汝本心。对一切处不作思议,而一切处即汝本心。善男子!因何会不得呢?拄杖良主曰

  

  

鱼鳖兴波寻静水  蛟龙乘雾觅晴天

  

  

(五)述而无作

  

  

大家问我有什么著述,又问我有多少著述,这倒更使我惭愧!因我自幼并没念过多少书,有点书底,也都是以后在外做事时研究的。在营伍中时,多注重于外学,以后到宣讲堂及至做生意开药铺,多浏览史学及诸子百家等,以后才慢慢看佛经。

  

  

至于著述立说,这是古今大德祖师的事,像我们庸愚之辈,实在不敢谈什么著述。所有经律论,过去祖师们已有极好的注解,研究起来也满够用了,似乎用不着我们再来饶舌。如果我们下笔下的对,理说得圆满透彻还好;如果下笔下的不对,理也说得不圆满不透彻,这未免鱼目混珠,自己也背因果。

  

  

我所写的东西,并算不了什么著作,只是补前人之所缺,述古人之余意。或有隐晦的地方,把他说明显一点,支离的地方,说圆融一点。当时并没存心著述,不过拿他做讲解时的一种备忘录而已。因为给人讲经的时候,往往有些意思,到了临时就忘掉;或者在下面自己预备功课的时候,恐怕到临时说不圆满,预先用笔记方式,把一段意思记下来。有时候,居士们听不懂,或听了记不住,给我要笔记,我的东西,大多是在这时候写出来的。笔记交给他们之后,以为不错,也不问我同意不同意,就把它付梓出版,印出来大伙看。这几年来,所出版的东西,多数是这种情形。

  

  

(1)阴阳妙常说。这是一九一四年,我未出家以前所写。那时我的宗教观念很深,整天想长生不死。幼小时候就常自疑问:什么叫人?人从哪里来的?为什么要死?人生从何处来?死向何处去?人是否可以不死?诸如此类的问题,常在脑子里萦回着,但都没得到解决。以后年岁渐长,还不知有佛法,就专信外道,想求了脱生死。那时虽然还没出家,可是我的思想,和佛法的大乘空宗思想很接近。妙常说虽以外道的观点立论,可是自我出家研究佛经以后,再看妙常说的内容,并没有很矛盾的地方。不过在接引人方面来说,是在前方便的另一阶段。为了那本书,引起很多人都信了佛。如王志一居士,那时才十七八岁,看到那部书好,自己亲笔写油墨纸,一九一七年,用石印在上海出版。后来我出家信佛,他也跟我皈依佛门了。

  

  

这里我要声明一句,关于那部阴阳妙常说,以后不再流通,如果大家遇到时,可以把它烧掉!

  

  

(2)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义疏。这是一九二二年,在沈阳万寿寺办学时所写,也是我出家后第一部所记的东西。写这部义疏的动机,是因在万寿寺常应人讲心经,有王朗川居士,最初听经,不十分懂,又因义理深奥,名词太多,听了记不住。请我作注释,因此写本义疏,交王居士自己备览。后徐蔚如居士,与沈阳王朗川居士通信,要此义疏在天津出版。北京有一位居士,(我已记不清他的名字。)看那本义疏好,深加赞许,又把义疏的扼要意思简出来,重新出版一次。

  

  

(3)心经讲义。这是三三年在济南红字会讲经时临时写的。

  

  

(4)心经讲义。四五年在湛山写,与前二种深浅出入,略有不同。在济南所写的那分讲义,是我随意所写的一种笔记,不想,济南佛教同人,把笔记;和他们所记录的,都一块出版了。

  

  

(5)大乘起信论讲义。三四年,应王金钰居士请,在湛山精舍,开讲此论。一方面为了我讲的时候,恐怕讲不透彻;二则恐他听不懂,或听了记不住,或圆融不起来,找不到归宗处,因此先编讲义,现编现讲,以后王居士设法把它出版。

  

  

(6)天台传佛心印记释要。三八年在湛山写。

  

  

(7)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义。四五年应诸居士之请所写。那时有好些居士,因公务忙,得不到长时间听经,请我讲一部短而扼要的经。乃以三小时半,讲完此经,继又手编讲义。平常我讲金刚经的时候最多,先已有三种,经别人手记录出版。可是,都不合我意,因此我又根据我所见到的理,编此讲义。并又编了一份心经讲义。(上列第四种,附在金刚经后面。)

  

  

(8)水陆法会法语。二八年,在东北热河朝阳,应慈善联合会之请,启建水陆道场四十九昶。中间设上堂斋十六堂,每次请上堂说法,所有法语草底,经诸居士汇集,出版一小册,以后我才看到。

  

  

(9)读经随笔。是平常看经时,写的几篇扎记。

  

  

(10)佛学撮要。四七年冬在长春写。

  

  

(11)净土传声。这是几篇谈净土的散文;还有一封答复显定居士论净土的信,集在一块,乘湛山印经之便,附印结缘。这两种都是几页的小册子,并不算什么正式出版物。而且在付印时,都是居士们发心搜集的,我并不知道,印行后才看到。

  

  

以上十一种是我自己写的,动机都是为了恐怕在讲的时候忘记想不起来,写出来作一种备忘录。谁想传在居士手里去,他们都给付梓出版了,我也无理由去拒绝。向来我欢喜结缘,可是深恐招致好名之讥,在修行分内来说,这都是打闲岔的事。况且我自幼念书很少,对于文学并没有深研究过,写东西时,对于文法结构上,自己常觉得遗憾。所以我写东西,向来不注重雕琢,卖弄辞藻,只是平铺直叙,重其义,而不重其艺。

  

  

除去我自己随手写的东西外;还有我讲时,他们在下面记的,也都先后出版。

  

  

(12)楞严经讲义录。三三年,在青岛民众教育馆开讲时,于之昌居士记。他的文笔很好,记出东西来,能雅俗共赏。可惜他只记了三卷文,以后就作古了。后来在湛山讲楞严经,会文法师又续记,这份稿子我并没看到,只听说他记。于居士记的那份稿子,随时有印的讲义篇子,可以一页一页的看,内容我也没过细去看,有机会还得修正。

  

  

(13)四十二章经随闻记。一九三五年在青岛讲,于绍文记,(惜只有两章不全,算不了什么出版物。)

  

  

(14)金刚经亲闻记。一九四0年在湛山讲,广觉记。

  

  

(15)金刚经随闻记。一九四一年在天津功德林讲,仁道记。

  

  

这两种本,并不很合我意,我本来好结缘,大家要拿他出版,我也不能拦挡。可是里面的意思,未免牵萝补屋,水乳相混。

  

  

(16)金刚经讲记。

  

  

(17)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讲记,这两种经合印成一本,名曰「般若汇刊」不知是在什么时候,我讲经时,为余晋和所记。据说是三二年,初到青岛时,讲金刚经,那时余晋和在青岛任局长,信外道,每天去听经,他和他的手下人记笔记,末了把稿子整理起来,写上他的名字出版。过了几年,我看到一本在济南出版的般若汇刊,里边颇多外道乩坛语,硬说是我所讲,当时因为事情已经过去好几年了,余本人又是个地方官,我也不好说别的,现在予以否认。

  

  

(18)普贤行愿品随闻记。四一年冬在天津功德林讲,仁道记。

  

  

(19)般若心经讲录。四一年冬在天津居士林讲,仁道记,和前金刚经讲录同时。

  

  

(20)始终心要义记。四一年冬在北京怀仁堂讲,仁道、松泉、净朗、同记。

  

  

(21)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讲义亲闻记。三三年在济南讲,于…

《影尘回忆录 下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倓虚大师追思录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