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論《華嚴經·十地品》的佛學思想及其對中國佛學的影響▪P10

  ..續本文上一頁慧。叁、第四地獲得出世之果,但未能順世,此地則說明菩薩以五明來攝化衆生。四、第四地說明叁十七菩提分,此地則辨析方便智所攝的菩提。

  

約所證

  

遍行真如

  

最勝真如

  

勝流真如

  

無攝受真如

  

類無別真如

  

約 智

  

  叁智:根本智、後得智、方便智

  

  

  

約 斷

  

  

  

  

  

  凡夫我相障:

  一、執著我法愚,即異生障。二、惡趣雜染愚,即惡趣諸業果等。

  

邪行障:

  一、微細誤犯愚。二、種種業趣愚。

  

闇鈍愚:

  

一、欲貪愚。

  二、圓滿陀羅尼愚。

  

  微細煩惱現行障:一、等至愛,愚味八定故。二、法愛愚,即解法慢

  

下乘般涅槃障:

  

厭生死苦,樂趣涅槃。

  

  

  

約所修

  

  

  

  修戒行

  

  修願行

  

  禅行

  

  叁十七菩提分行

  

  四谛增上慧行和五明處教化行

  

約修成

  

  

  

  信樂行

  

  戒行

  

  定行

  

聲聞初果須陀洹果慧

  

聲聞第四果羅漢果慧

  

寄乘法

  

  寄世間人、天乘之法

  

世間人、天乘之法

  

  

  聲聞初果須陀洹果之法之法。

  

  第四果羅漢果之法

  

  聲聞第四果羅漢果之法

  

  

約 法

  

  

  

  “證德”、“阿含德”和“不住道”

  

寄位行

  

  

  檀那(布施)波羅蜜多

  

  屍羅(持戒)波羅蜜多

  

  羼提(忍辱)波羅蜜多

  

  毗梨耶(精進)波羅蜜多

  

  禅那(靜慮)波羅蜜多

  

  

約 果

  

  

  

  

  

  

  

  

  

  

  

  

  

  

  

  

  

  一、調柔果、發趣果、攝報果、願智果等四果。二、得檀行,成大財果。叁、通達障空,得一切障滅果。四、得唯識叁性叁無性理智及奢摩他、毗缽舍那等果。

  

  調柔果、攝報果、願智果

  

  一、日夜唯願聞法、喜法、樂法、依法、隨法、解法、順法、到法、住法、行法。二、四禅八定。叁、行方便果,即慈、悲、喜、舍以及行功用果,即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四、調柔果、攝報果、願智果

  

  調柔果、攝報果、願智果

  

不住道行勝之果

  調柔果、攝報果、願智果

  

  

約 報

  

  

  

  

多作轉輪聖王

  

  

  多作叁十叁天王

  

多作須夜摩天王

  

  

多作兜率陀天王

  

  

  

  

約撮要

  

  《論《華嚴經·十地品》的佛學思想及其對中國佛學的影響》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