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嚴經》卷3,《大正藏》第19卷,第119頁中。
[30] 《楞嚴經》卷4,《大正藏》第19卷,第122頁上。
[31] 《楞嚴經》卷4,《大正藏》第19卷,第122頁上。
[32] 《楞嚴經》卷7,《大正藏》第19卷,第138頁上。
[33] 《楞嚴經》卷5,《大正藏》第19卷,第125頁上。
[34] 《楞嚴經》卷5,《大正藏》第19卷,第125頁上。
[35] 《楞嚴經》卷5,《大正藏》第19卷,第125頁中。
[36] 《楞嚴經》卷6,《大正藏》第19卷,第131頁中。
[37] 《楞嚴經》卷6,《大正藏》第19卷,第131頁中。
[38] 《楞嚴經》卷7,《大正藏》第19卷,第138頁上。
[39] 《楞嚴經》卷7,《大正藏》第19卷,第138頁上。
[40] 《楞嚴經》卷8,《大正藏》第19卷,第142頁下。
[41] 《楞嚴經》卷7,《大正藏》第19卷,第138頁上-中。
[42] 《楞嚴經》卷7,《大正藏》第19卷,第138頁中。
[43] 《楞嚴經》卷8,《大正藏》第19卷,第142頁上。
[44] 《楞嚴經》卷8,《大正藏》第19卷,第142頁上。
[45] 《楞嚴經》卷8,《大正藏》第19卷,第142頁下。
[46] 《楞嚴經》卷8,《大正藏》第19卷,第142頁下。
[47] 《楞嚴經》卷8,《大正藏》第19卷,第143頁上。
[48] 《楞嚴經》卷8,《大正藏》第19卷,第143頁上。
[49] 《楞嚴經》卷10,《大正藏》第19卷,第155頁上。
[50] 《楞嚴經》卷9,《大正藏》第19卷,第147頁上。
[51] 《楞嚴經》卷8,《大正藏》第19卷,第145頁下。
[52] 《楞嚴經》卷9,《大正藏》第19卷,第147頁上。
[53] 《楞嚴經》卷10,《大正藏》第19卷,第154頁中。
[54] 《楞嚴經》卷10,《大正藏》第19卷,第154頁中。
[55] 《楞嚴經》卷10,《大正藏》第19卷,第155頁上。
[56] 見《大佛頂首楞嚴經研究》,《太虛大師全書》卷14。
[57] 《楞嚴經》卷1,《大正藏》第19卷,第108頁下。
[58] 元釋惟則《大佛頂首楞嚴經會解》卷1,清末常州天甯寺刻本第32頁。
[59] 《楞嚴經》卷1,《大正藏》第19卷,第106頁下。
[60] 《楞嚴經》卷2,《大正藏》第19卷,第110頁上。
[61] 《楞嚴經》卷2,《大正藏》第19卷,第110頁下。
[62] 《楞嚴經》卷2,《大正藏》第19卷,第114頁上。
[63] 《楞嚴經》卷2,《大正藏》第19卷,第111頁下。
[64] 《楞嚴經》卷3,《大正藏》第19卷,第117頁下。
[65] 《楞嚴經》卷4,《大正藏》第19卷,第120頁上。
[66] 《楞嚴經》卷4,《大正藏》第19卷,第120頁中。
[67] 《楞嚴經》卷7,《大正藏》第19卷,第138頁中。
[68] 《楞嚴經》卷7,《大正藏》第19卷,第138頁中。
[69] 《楞嚴經》卷7,《大正藏》第19卷,第138中—下。
[70] 《楞嚴經》卷8,《大正藏》第19卷,第143頁上。
[71] 《楞嚴經》卷8,《大正藏》第19卷,第143頁中。
[72] 《楞嚴經》卷4,《大正藏》第19卷,第122頁中。
[73] 《楞嚴經》卷4,《大正藏》第19卷,第122頁下。
[74] 《楞嚴經》卷4,《大正藏》第19卷,第122頁中。
[75] 《楞嚴經》卷4,《大正藏》第19卷,第122頁下。
[76] 《楞嚴經》卷5,《大正藏》第19卷,第124頁下。
[77] 《楞嚴經》卷4,《大正藏》第19卷,第123頁下。
[78] 參見李富華《楞嚴經釋譯》第322頁,佛光出版社,1996年初版。
[79] (日)忽滑谷快天《中國禅學思想史》(朱謙之譯),第694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80] 《楞嚴經》卷6,《大正藏》第19卷,第131頁中。
《論《楞嚴經》的真僞之爭、佛學思想及其對中國佛教的影響》全文閱讀結束。